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益生菌对宿主健康具有一定的益生作用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领域。然而益生菌对外界环境比较敏感,且进入机体后不耐胃液、胆盐等恶劣环境,导致其存活率大大下降。微胶囊技术对益生菌包埋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且将植物蛋白作为益生菌的包埋壁材,不仅可以提高益生菌在不良环境中的存活率,还可以作为载体用于益生菌肠道的定位释放。本文综述了大豆蛋白、豌豆蛋白等对益生菌的包埋以及益生菌微胶囊在食品中的应用,为植物蛋白微胶囊技术包埋益生菌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刘达玉  邹强  王卫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2):409-413
蛋白质作为食品体系中的主要成分,具有多种优良的理化特性。将其作为益生菌的包埋壁材,不仅可以提高益生菌在不良环境中的存活率,还可以用于益生菌肠道定位释放的载体。综述了蛋白质在益生菌包埋方面的应用原理及其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益生菌因具有调节肠道菌群,预防便秘,增强肠道免疫力等功能,在新型功能性食品、医药和微生态制剂研发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益生菌产品的消费以20%的速度在逐年增加。由于益生菌在加工和储藏过程中极易受外界光、温度、氧气等影响而失活,摄食后还需经受住胃酸、胆盐等胃肠环境的挑战,只有少数菌能到达肠道,因此目前很多益生菌产品的活菌数和实际效果都难以达到预期。如何长时间保持益生菌的活性成为制约益生菌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近年来,微胶囊包埋及靶向递送体系在材料以及益生菌领域的应用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提高了益生菌及其产品在加工、贮藏过程中的存活率、稳定性和实际功效。本文概述益生菌靶向递送研究现状,总结近年来益生菌微胶囊的壁材、包埋技术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高活性益生菌产品和技术,提高益生菌产品在体内的功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益生菌具有诸多健康作用,但由于在加工、储存以及人体消化过程中易受到环境因素影响,致其活力下降,无法顺利到达肠道发挥益生功能。膳食纤维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胶凝性和成膜性等特点,且来源广泛,作为微胶囊壁材具有巨大潜力。通过膳食纤维微胶囊技术可以为益生菌提供保护,提高其存活率、稳定性并实现在肠道中的控制释放。文章综述了膳食纤维壁材的来源、特性及其微胶囊化益生菌的制备方法,以及膳食纤维微胶囊在提高益生菌稳定性、控制释放和功能特性方面的应用,并对其在功能递送方面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人们对含有益生菌的食品越来越感兴趣。然而,当益生菌在加工、储存和消化过程中暴露在恶劣的环境中时,严重威胁到其存活和益生功能。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益生菌微胶囊化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文章就益生菌的微胶囊方法及其壁材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在储存过程中益生菌微胶囊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6.
益生菌产品应在产品货架期内保持一定的活菌数,至少需要保证高于对人体有益的数量。但益生菌在食品制品特别是在发酵乳制品中以及在宿主肠道中存活能力和稳定性较差,因此,近年开发了微胶囊技术以解决益生菌在胃肠道内的传递和在食品基质中的稳定性。文章概述了各种微胶囊乳酸菌的技术,微胶囊材料(如蛋白质、多糖和植物胶)及微胶囊益生菌在不同食品系统中的应用。对于微胶囊益生菌,其在食品加工环节和通过人体的胃肠屏障保持有效益生菌的存活量将会成为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益生菌微胶囊技术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益生菌保护技术,可使包载后的益生菌具有抗酸、抗氧化、存活率高等优点。该工艺的关键在于壁材选择和制作工艺。本文对益生菌微胶囊技术中壁材选择和制作工艺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益生菌的种类、特性和生理功能,微胶囊化的常用壁材及方法,益生菌微胶囊的应用,提出益生菌微胶囊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微胶囊包埋技术在益生菌制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益生菌对人体具有保健功效,在乳制品中的应用日趋广泛,但制品中益生菌的存活率很低。微胶囊包埋是保护益生菌免受外界环境侵害的常用方法,综述了益生菌的微胶囊包埋技术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益生菌是对人体健康有益的一类活性微生物。由于菌体对外界环境高度敏感,在生产、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存活率低或生物活性差等问题,极大地降低了益生菌的益生效果。包埋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益生菌免受环境和相关因素的影响,对益生菌抵抗外界不良条件具有良好的效果。近年来,益生菌包埋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益生菌的高效保护提供了有效策略。本文综述内源乳化法、Pickering乳化法、复合凝聚法和多层包埋4种益生菌包埋前沿技术,包括其技术原理,优、缺点等方面;阐述益生菌包埋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包括产品在胃肠道中活菌数的变化以及对食品感官特性的影响。最后对益生菌包埋技术的研究方向与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油脂来源广泛、营养丰富,在医药、食品及化妆品等领域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但因含有不饱和脂肪酸而易被氧化变质,使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微胶囊技术是一项具有很高实用价值并被广泛应用的新技术。采用微胶囊化技术可将油脂包埋形成微胶囊,一方面可以将油脂与空气隔离,防止被氧化,同时可以掩蔽不良风味;另一方面,油脂的微胶囊化可以改善油脂的多方面性质,使其转化成固体粉末,并使其获得更多的特殊功能,拓宽油脂的应用范围。本文将主要围绕微胶囊的结构组成、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微胶囊释放机制、油脂微胶囊化的优势及微胶囊化技术在各类油脂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为油脂微胶囊化研究提供一些理论依据,为油脂产品或其他生物活性物质进一步的使用和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不饱和脂肪酸不仅对维持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也是功能性食品的重要原料,但其在加工和储藏的过程中容易氧化导致劣变。微胶囊化处理是一种可以有效避免不饱和脂肪酸氧化,并增强其稳定性的加工方式。本文在阐述了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理功能特性及其在食品、医药等领域的用途基础上,系统梳理了用于包埋不饱和脂肪酸的微胶囊技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食品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研究表明以蛋白质类和碳水化合物类为主的复合壁材是目前应用较广的壁材,将两者复配亦可避免单一壁材产生的弊端;喷雾干燥、冷冻干燥、分子包埋和凝聚法是常见的微胶囊方法。不同壁材种类和制备方法对不饱和脂肪酸的包埋率差异很大,更会影响其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的稳定性,研究者需根据产品性质与功能选择合适的材料与方法。微胶囊化的不饱和脂肪酸具备缓释性能,并显著提升了生理功能特性,因此在未来的食品工业中有较好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海藻酸钠微胶囊制备的研究一直是微胶囊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海藻酸钠制成的益生菌胶囊有孔隙和裂缝,通过利用不同壁材与海藻酸钠组合形成复合海藻酸钠微胶囊,可对益生菌起到更有效的保护作用。本文概述了三类材料对海藻酸钠微胶囊复合的研究进展,包括添加益生元刺激益生菌增长,共混纳米材料来提升机械性能,利用涂层成膜材料减少外部物质进入或内部芯材渗透。总结不同包埋结构的优缺点,并对益生菌微胶囊包埋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复合海藻酸钠益生菌微胶囊的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考察海藻酸钠二次包衣对两歧双歧杆菌F-35包埋效果的影响,本研究分别制备得到了海藻酸钠微胶囊(AL-M)、蛋白质微胶囊(WP-M)和海藻酸钠二次包衣的微胶囊(AL-CM),并从三个方面(壁材降解速度、益生菌释放速度和益生菌存活情况)对这三种微胶囊在连续模拟胃肠液环境下的降解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海藻酸钠二次包衣能够显著降低胃蛋白酶对乳清蛋白的降解作用。相比于AL-M和WP-M,AL-CM会延缓两歧双歧杆菌F-35在模拟肠液中的释放速率,并且在连续的模拟胃肠道中经过二次包以后的微胶囊中对两歧双歧杆菌F-35保护效果最好,两歧双歧杆菌F-35最终的存活率高达51.0%。  相似文献   

15.
为了考察海藻酸钠二次包衣对两歧双歧杆菌F-35包埋效果的影响,本研究分别制备得到了海藻酸钠微胶囊(AL-M)、蛋白质微胶囊(WP-M)和海藻酸钠二次包衣的微胶囊(AL-CM),并从三个方面(壁材降解速度、益生菌释放速度和益生菌存活情况)对这三种微胶囊在连续模拟胃肠液环境下的降解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海藻酸钠二次包衣能够显著降低胃蛋白酶对乳清蛋白的降解作用。相比于AL-M和WP-M,AL-CM会延缓两歧双歧杆菌F-35在模拟肠液中的释放速率,并且在连续的模拟胃肠道中经过二次包以后的微胶囊中对两歧双歧杆菌F-35保护效果最好,两歧双歧杆菌F-35最终的存活率高达51.0%。   相似文献   

16.
通过雾化能够将益生菌包埋液分散为小尺寸的雾滴,这有利于后续的包埋操作。本文主要介绍了七种以雾化方式为基础的益生菌包埋技术:喷雾干燥技术、两段式干燥技术、喷雾冷冻技术、超声波真空喷雾干燥技术、喷雾冷冻干燥技术、静电纺丝技术、雾滴撞击技术,并对这七种技术的操作原理和包埋效果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益生菌雾化包埋技术的完善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益生菌微胶囊技术因其能显著提高益生菌在胃肠道中的存活率而备受关注。本文介绍了益生菌微胶囊技术中所使用的包埋材料及方法,并提出益生菌微胶囊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从提高乳酸菌在人体胃肠道的生存率出发,概述了微胶囊包埋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史,对几种微胶囊包埋技术界面聚合法、相分离法、喷雾干燥法、锐孔法、高压静电喷雾干燥法等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并结合乳酸菌微胶囊的常用壁材和乳酸菌包埋方法进行探讨,指出复配包埋、多层包埋和添加益生元等对乳酸菌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酵母微胶囊包埋油脂新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日本开发成功利用酵母微胶囊包埋油脂新技术,可应用于食品与水产饲料中包埋油脂。被酵母微胶囊包埋油脂十分稳定,不会氧化,也不会泄漏;而其消化吸收性与未经包埋油脂相同,优于用其它如蛋白质等包埋微胶囊材料。酵母微胶囊制法是以啤酒或面包酵母用自溶法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