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硝酸盐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在人们的生活中经常会被使用,尤其是在肉制品中,人们常常使用亚硝酸盐作为腌肉的重要材料。从微生物的角度看,通过食用亚硝酸盐,肉制品中的一些微生物可以被抑制生长,同时对于肉制品中的腐败菌也能起到阻碍繁衍的作用。如果亚硝酸盐参与了肉制品的加工并且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发生化学反应,那么呈现出来的颜色将不是肉制品的本色,而是一种比本色还要新鲜的玫红色,使整个肉制品的颜色呈现出一种鲜红色或枚红色,给人以视觉上的感官享受,大大提高瘦肉质量。然而人体如果过多地进食这种盐,是会对人们的身体带来极大的损害。因此实验选用猪肉制品为研究对象,将其一部分真空密封包装,一部分不包装,并分别保存于4、15、37℃3个温度条件中。考察其在不同保存条件中,随保存时间的延长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
亚硝酸盐在肉制品的生产中有着一定的加入量和残留量,为深入研究不同肉制品在加工工艺和贮藏期间亚硝酸盐的变化情况,以庄园火腿、澳洲烤肉和丁香鸡3 种肉制品为研究对象,对其加工工艺关键环节以及贮藏期间亚硝酸盐含量变化进行跟踪检测。同时对市场上禽肉制品亚硝酸盐含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热处理工艺后亚硝酸盐含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相同包装条件下,冷藏贮藏的肉制品要比冷冻贮藏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下降趋势明显。目前市场上禽肉制品亚硝酸盐含量普遍偏低,对肉毒梭菌的抑制作用存在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寻找香菜食用前的最佳贮藏方式。方法:采用20、4℃、非包装(自然状态)和密封包装4种方式贮藏香菜,研究香菜亚硝酸盐和Vc含量的变化。结果:香菜在贮藏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先升后降,但均高于新鲜香菜中的含量,4℃贮藏的香菜亚硝酸盐含量明显低于20℃贮藏的。密封与否对香菜的亚硝酸盐含量有一定影响,室温条件下非包装和冰箱中密封的方式均有利于抑制亚硝酸盐的生成。随着时间的延长,香菜在贮藏过程中Vc含量不断减少,低温和密封均有利于Vc的保存。结论:低温有利于抑制亚硝酸盐的生成,减少Vc的损失,密封包装有利于减少Vc的损失,可选择冰箱密封的方式贮藏香菜,亚硝酸盐含量最低,Vc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了解苏州地区肉及其制品的掺假情况,通过对肉类种源与标签明示肉源进行比对,鉴别摻假食品,为加强食品标签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自建的动物源性食品种源判定Taqman实时荧光PCR检测体系对苏州地区的肉及其制品进行种源判定,与标签明示肉源进行比对,鉴别摻假食品。结果 本次调查共检验涉及32个生产单位的90份样品,总不符合率为25.6%(23/90)。检测的44份牛肉及其制品中有12份与标签不符,8份用猪肉部分替代牛肉,1份以鸭肉部分代替牛肉进行销售;此外有3份不含有牛肉成分,存在猪、鸡、鸭源性肉类之外的肉类成分。共检测羊肉及其制品16份,有2份用鸭肉代替羊肉出售,3份羊肉样品中掺入了部分猪成分,其中1份样品还存在单个样品掺杂两种外源肉类的现象(猪源性和鸭源性)。检测猪肉及其制品19份,其中2份样品含有标签未注明的鸡肉成分。在所检测的11份混合肉类样品中有4份成分与标签不符,主要是以廉价的鸡肉取代/部分取代相对高价的牛肉和猪肉。结论 肉制品掺假情况明显,用猪肉、鸭肉部分代替牛肉和羊肉仍是主要的掺假手段,牛肉掺假样品主要是熟制牛肉制品,而火锅食用羊肉卷样品则是羊肉掺假高危品,开展肉制品摻假检测对规范肉制品市场具有积极意义。此外,3份未知种源成分的牛肉样品提示在现有检测基础上还需扩大检测范围,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5.
以小白菜、青瓜和白萝卜3种蔬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样品中亚硝酸盐含量,探究加工方法及贮存条件对蔬菜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室温(20℃)贮存相比,新鲜蔬菜采用冷藏(4℃)方式贮存时亚硝酸盐的增幅较少。沸水烹煮可使蔬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有所下降,在随后的冷藏贮存中,亚硝酸盐含量回升。煮熟后未吃完的蔬菜,冷藏贮存时间不宜超过24h。晾晒制作蔬菜干制品的过程中,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在第2天前上升速度较快,随后上升得相对较慢。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不同贮藏条件对腊肉、香肠、火腿肠、西式火腿和熏烤肉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比较了5种肉制品在冷冻(-18℃)、冷藏(4℃)、常温(25℃)条件下贮藏时,其亚硝酸盐的含量随着贮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肉制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呈下降趋势,且室温条件下亚硝酸盐的含量比冷藏低,冷藏条件下的亚硝酸盐含量比冷冻低。  相似文献   

7.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8):166-170
采用分光光度法分别对不同加工方法和贮藏条件下的3类蔬菜进行亚硝酸盐及V_C含量的变化监测。研究表明:与室温条件(20℃)贮存相比,新鲜蔬菜与烹调蔬菜采用冷藏(4℃)方式贮存时亚硝酸盐的增幅较小,30℃条件下贮存时亚硝酸盐的增幅较大。烹调处理可使蔬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有所下降,但在随后的贮存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回升。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亚硝酸盐含量在各类蔬菜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烹调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增幅明显大于新鲜蔬菜。常温下,蔬菜中V_C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相似文献   

8.
以经超高压处理(400 MPa/10 min)的鲜榨蓝莓汁为对象,研究其5周内在4 ℃、25 ℃、37 ℃贮藏条件下总酚、总黄酮、花色苷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在以上三个贮藏温度下,总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均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总黄酮含量无显著变化,花色苷含量显著下降(p<0.05),且其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其反应的活化能Ea为55.75 kJ/mol;抗氧化能力与总酚和花色苷含量显著相关。4 ℃贮藏条件下抗氧化能力与总黄酮含量无显著相关,25 ℃、37 ℃下则呈负相关。此外颜色分析显示不同储藏温度下蓝莓汁a*值、b*值、C值随贮藏时间的延长上升,L*值下降,37 ℃下贮藏4周后蓝莓汁的色差ΔE>2,已对其感官质量造成影响。由此表明低温短时贮藏有利于保持蓝莓汁中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电子鼻检测猪肉新鲜度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实验用电子鼻技术检测了猪肉在不同实验条件下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考察了保存温度和时间对猪肉挥发性成分的影响。通过对在5、15、25℃保存不同时间的猪肉样品进行电子鼻检测得出:电子鼻输出信号随采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对输出信号与采集时间的关系进行数据分析,发现电子鼻输出信号与采集时间和采集时间的0.5次方呈线性关系,可以用其斜率表示各个样品的特征值;电子鼻输出信号的特征值随猪肉样品保存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也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初步实验研究表明,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猪肉挥发性成分发生变化,电子鼻可检测到这些变化,因此可尝试用电子鼻技术评价猪肉新鲜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芹菜粉富含天然的硝酸盐,是新型肉制品发色剂之一。以腌肉色泽、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及亚硝酸盐含量为指标,研究不同腌制工艺(4 ℃静置腌制、常压滚揉腌制、真空滚揉腌制)对发酵芹菜粉发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滚揉工艺发色效果最好,且最佳条件是在真空度0.06 MPa条件下,以5 r/min的滚揉转速滚揉6 h。添加发酵芹菜粉的猪肉在真空滚揉腌制下的a*值(红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亚硝酸盐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挥发性盐基氮含量低于其他组,且与4 ℃静置腌制组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储存时间、储存温度和包装方式对芹菜和豇豆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为居民储存蔬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不同储存温度(4℃、25℃)、储存方式(敞口包装、密封包装)下储存芹菜和豇豆7d后,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其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结果: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2种蔬菜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会逐渐增加。低温4℃密封储存时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低,变化幅度最小。25℃密封储存时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高于25℃敞口储存时的含量。4℃敞口储存时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高于4℃密封储存时的含量。结论:应尽量食用新鲜蔬菜,如若储存应选择低温密封储存,有助于减少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冷配送莴笋菜肴的货架期预测模型建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真空冷却后的热烫莴笋菜肴为对象,研究在0℃、4℃、10℃下冷藏的莴笋菜肴的品质变化规律,并建立冷配送莴笋菜肴在0℃~10℃冷藏温度下的货架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菌落总数、亚硝酸盐含量、色差a*值呈上升趋势,而硬度呈下降趋势。冷藏温度越高,其品质变化程度越大。亚硝酸盐含量与菌落总数密切相关,但其货架期终点比菌落总数的滞后,而冷藏温度和时间对硬度影响不大,两者均不适合作为冷配送莴笋菜肴货架期评定指标。以色差a*值为指标得到的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和Arrhenius方程拟合度较高(R20.97),而Logistic模型能很好拟合莴笋菜肴在0℃~10℃冷藏温度下的菌落总数生长动态(R20.99)。建立的色差和菌落总数货架期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相对误差均小于10%。其中,以色差a*值为指标的货架期要求最高,若对莴笋菜肴进行护色处理,可提高其色差货架期。  相似文献   

13.
宰后成熟过程中冷却牛肉、猪肉色泽和嫩度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实验比较研究了冷却牛肉和猪肉在宰后120h内色泽和剪切力的变化.分别从牛屠宰厂和猪屠宰厂选取牛、猪各4头,按规范工艺屠宰后取背最长肌,分切成8个肉块,经简易包装后在0~4℃下18、48、96、120h,之后测定肉色、剪切力值及其他相关指标.结果表明,牛肉和猪肉的pH值、肉色(L*、a*、b*)、水分含量、剪切力值等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着成熟时间延长,亮度增加、红度下降、剪切力下降;宰后120h内,猪肉嫩度的变化比牛肉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微滴数字PCR法对肉制品中牛源和猪源成分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苗丽  张秀平  陈静  李轲  王永杰  白杰 《食品科学》2016,37(8):187-191
为准确检测肉及肉制品中肉源成分的含量,实验基于微滴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droplet digital polymerasechain reaction,ddPCR)技术,建立了定量检测肉及肉制品中牛肉和猪肉含量的方法。由ddPCR结果可知,在一定范围内生鲜肉质量与DNA含量、DNA含量与DNA拷贝数之间均呈现明显的线性关系,并以DNA含量为中间值计算出DNA拷贝数(C)与生鲜肉质量之间的换算公式M牛=0.062C-0.943,M猪=0.045C-1.72。应用建立的数字ddPCR方法对已知目标肉种含量的混合肉样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测量值和真实值基本一致,且不受外源物种的干扰。通过对市售样品的检测,能够准确检测出不同样品中牛肉和猪肉的含量,并发现存在掺假现象,说明该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本实验建立的ddPCR方法在肉及肉制品中牛肉和猪肉含量的定量检测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可为肉制品真伪鉴别日常检测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肉制品中的亚硝酸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对市售的9种肉制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进行了测定,并选取其中的3种进行了精密度试验和回收率试验,RSD在1.3~1.6之间,回收率在95%~103%之间.所测9种肉制品样品中亚硝酸盐含量在0.64 mg/kg~12.31 mg/kg之间,均符合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散装腊肉腊肠的亚硝酸盐含量高于真空包装的腊肉腊肠中亚硝酸盐含量;在同一种包装制品中,腊肉的肥肉部分亚硝酸盐含量高于瘦肉部分的亚硝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明在采用盐酸萘乙二胺可见分光光度法下,测定具有代表性的叶菜类蔬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在不同前处理条件下的变化。方法:采用常温(25±2℃)、冷藏(4℃)、密封冷藏(4℃)3种不同保存方式测定亚硝酸盐含量随着时间的变化规律;食前采用自来水、食用碱浸泡、果蔬洗涤剂浸泡及漂烫4种前处理方法。结果:3种不同保存方式下,随着时间的延长,亚硝酸盐含量表现为密封冷藏冷藏常温。自来水浸泡20min、5%食用碱浸泡、果蔬浸泡5min及漂烫0.5min 4种前处理方法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蔬菜的亚硝酸盐的含量,且效果较其他清洗的处理条件稳定、明显,亚硝酸盐降低较快。结论:叶菜类蔬菜的亚硝酸盐含量在不同的放置条件下,均随存放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不同的食前处理均能降低亚硝酸盐含量,但在漂烫0.5min时,亚硝酸盐含量降低最为明显。建议消费者在选择叶菜类蔬菜时,冷藏储存,合理洗涤,避免长期放置。  相似文献   

17.
冰温结合真空包装牛肉的品质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真空小块包装牛肉在冰温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测定了4、0℃、冰点温度贮藏的牛肉在0、4、8、12、16、20、24、28 d的pH值、失水率、色差值、细菌总数、嫩度,确定了各贮藏温度下指标随贮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差异性和相关性。结果表明:冰温可有效延长牛肉的贮藏期,且贮藏后期各指标变化皆优于传统冷鲜肉,冰温条件下贮藏到第28天,细菌总数为5.02 lgCFU/g,剪切力值为3.065kg。由此判断冰温结合真空小块包装是可行的,且能较好的保持牛肉的品质。  相似文献   

18.
分别利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SPME-GC-MS)和电子鼻对牛肉贮藏过程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0℃和10℃样品分别检测出37种和40种化合物,包括烃类、酮类、醇类、醛类、酸类、酯类、含硫及杂环化合物。在相同温度下,随贮藏时间延长,化合物总量增加,其中烃类和酮类化合物含量先减少后增加,醇类、含硫及杂环化合物不断增加,醛类减少。在相同贮藏时间不同温度下,烃类、酮类、醇类、含硫及杂环化合物以及化合物总量在0℃时低于10℃时的含量,而醛类相反。通过分析电子鼻主要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发现氨气、胺类化合物、硫化氢和醇类含量均随贮藏时间延长而增加,主成分分析法(PCA)可将0℃和10℃贮藏不同天数的牛肉样品区分开。结果表明,牛肉贮藏过程中随新鲜度的下降,挥发性成分不断发生变化,并可利用SPME-GC-MS和电子鼻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Cytb基因进行肉制品真伪鉴定的尝试性探索。方法随机采集21份肉制品样品,首先采用CTAB法方法提取样品DNA,基于Cytb基因的通用引物对21份样品DNA进行PCR扩增,把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然后采用DNAMAN软件进行序列的比对分析。结果 CTAB方法适合肉制品的DNA提取。10份牛肉样品中9份与标注吻合,1份检测出是猪肉;2份羊肉样品中1份与标注吻合,1份检测是猪肉;2份猪肉样品中1份与标注吻合,1份检测是鸡肉;1份鸡肉样品与标注吻合;6份牦牛肉样品中2份与标注吻合,4份检测是水牛肉。结论用Cytb基因序列分析比对方法适合肉制品的真伪鉴定,市场上肉制品存在掺假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河南省熟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方法 2010年从全省18个地市随机采集了14类361份熟肉样品,用国标法GB/T 5009.33—2010分析熟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结果熟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为54.46 mg/kg;依据GB 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判定,亚硝酸盐超标的熟肉制品为92份,总超标率为25.5%,其中牛肉制品中的亚硝酸盐超标率最高为42.0%,其后依次为猪肉制品27.8%、鸡肉制品10.2%、羊肉制品9.5%。结论提示河南省熟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超标情况比较严重,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以维护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