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筛选对互隔交链孢具有良好拮抗作用的乳酸菌菌株。方法:采用菌饼法筛选乳酸菌优良菌株。采用酸性实验和热处理实验分析拮抗特性,利用气相测定乳酸菌无细胞上清液(CFS)中有机酸的含量,扫描电镜分析细胞结构完整性。结果:从4株乳酸菌中筛选出1株对互隔交链孢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鼠李糖乳杆菌RH-11,抑菌率为93.41%。在p H3.0~7.0时具有抑菌活性,抑菌物质对热不稳定。经气相色谱分析RH-11 CFS中乳酸、乙酸和苯乳酸含量分别为109.225μg/m L、7.334μg/m L和3.712μg/m L,对互隔交链孢抑制作用的贡献率分别为68.90%、20.03%和11.07%。扫描电镜结果表明RH-11 CFS处理互隔交链孢孢子的细胞膜完整性被破坏。结论:鼠李糖乳杆菌RH-11抑制互隔交链孢的物质主要为乳酸、乙酸和苯乳酸,抑制作用是破坏了孢子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传统辽西发酵食品中筛选对单增李斯特菌具有良好拮抗作用的乳酸菌菌株。方法:采用双层琼脂扩散法筛选乳酸菌优良菌株。采用酸性实验、热处理实验、蛋白酶敏感性实验分析拮抗特性,利用生长曲线分析拮抗物质形成过程,扫描电镜分析细胞结构完整性。通过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RNA序列进行菌株鉴定。结果:从13株乳酸菌中筛选出1株抗单增李斯特菌活性较强的菌株DL3,抗菌物质存在于无细胞上清液中。经胃蛋白酶处理后抑菌活性丧失了27.50%,胰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可使抑菌活性完全丧失,经121℃处理15 min后,抑菌活性仍保留96.88%,在p H2.5~6.5时具有抑菌活性,表明菌株DL3产生的抑菌物质可能为细菌素。添加菌株DL3无细胞上清液可使单增李斯特菌的生长曲线延迟期和稳定期延长4 h,显著地缩短了其生长期。扫描电镜结果表明经菌株DL3无细胞上清液处理的单增李斯特菌菌体变小且边缘模糊不清,其中一端细胞原生质发生泄漏。经鉴定菌株DL3为植物乳杆菌。结论:获得1株对单增李斯特菌有较强拮抗活性的植物乳杆菌DL3,该菌的拮抗活性物质可能为细菌素,可作为食品防腐剂潜在的应用菌株。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海鱼肠道中筛选对荧光假单胞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乳酸菌。方法:采用牛津杯琼脂扩散法筛选菌株,通过生理生化反应和16S rRNA测序进行菌株生物学鉴定,利用蛋白酶、p H和温度等因素对抑菌活性进行分析,采用扫描电镜分析乳酸菌无细胞上清液(CFS)对荧光假单胞菌细胞结构的完整性影响。结果:从鲈鱼肠道中筛选出对荧光假单胞菌具有较强抑制活性的菌株LY1-6,经生理生化和16S rRNA测序鉴定为清酒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kei)。菌株LY1-6 CFS经胃蛋白酶处理后其抑菌活性完全丧失,经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胰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处理后其抑菌活性分别丧失了38.22%、38.00%、22.48%和18.46%。在p H2.5~5.0具有抑菌活性,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初步结果表明LY1-6 CFS中抑菌活性物质可能为细菌素。扫描电镜结果表明经LY1-6 CFS处理使荧光假单胞菌细胞结构被破坏并溶解。结论:来自鲈鱼肠道的清酒乳杆菌LY1-6对荧光假单胞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其抑菌活性物质为细菌素类,作用机制为破坏细胞的完整性,可作为控制水产品中荧光假单胞菌腐败生物保鲜的出发菌株。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采用菌饼法从朝鲜辣白菜中筛选抗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的乳酸菌,采用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菌种鉴定,并对乳酸菌抗扩展青霉的机理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筛选和鉴定,获得1株对扩展青霉抑制效果最佳的清酒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kei)PC-3,抑菌率为68.62%。菌株PC-3无细胞上清液(CFS)的抗真菌活性随pH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随温度的升高逐渐下降。初步判定菌株PC-3 CFS中抗扩展青霉的有效成分是乳酸和乙酸,其对扩展青霉抑菌率分别为67.58%和66.73%。经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菌株PC-3 CFS抗扩展青霉的机制为破坏其细胞结构,导致胞内物质泄漏。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传统发酵蔬菜中筛选对温和气单胞菌具有拮抗作用的乳酸菌。方法:采用双层琼脂扩散法筛选,通过生理生化反应和16S rRNA序列分析进行鉴定,研究蛋白酶、p H和温度等因素对乳酸菌无细胞上清液(CFS)抑菌活性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分析乳酸菌无细胞上清液对温和气单胞菌细胞结构完整性的影响。结果:从腌渍酸黄瓜中筛选出对温和气单胞菌(10~6CFU/m L)具有较强抑制活性的菌株LZH2-5,经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ZH2-5无细胞上清液经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处理后其抑菌活性分别丧失29.38%、23.93%、22.30%、19.47%和14.59%;经40、60、80℃处理30 min后其拮抗活性基本不变,在100℃和121℃处理30 min后活性分别下降了16.66%和25.40%,在p H3.0~4.0范围内保持其抑菌活性,粗提物的最小抑菌浓度12.0 mg/m L。扫描电镜表明经LZH2-5 CFS处理使温和气单胞菌的细胞结构破坏并溶解。结论:从腌渍酸黄瓜中筛选的植物乳杆菌LZH2-5对温和气单胞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初步分析抑菌活性物质为细菌素类,可作为水产品养殖过程中控制温和气单胞菌的拮抗制剂出发菌株。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从新疆和田维吾尔族长寿老人肠道中分离鉴定的18株实验菌和9株来自一般健康人肠道中的实验菌株作为研究对象,筛选具有高效抑菌作用的菌株,并确定起抑菌作用的可疑物质的性质。方法:采用滤纸片法筛选高抑菌活性的菌株,同时通过不同处理(温度、酸度、酶浓度)测定抑菌活性的变化,最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有机酸的含量并测定有机酸的抑菌能力。结果:从这27株中筛选出了三株具有广谱、高效抑菌作用乳酸菌,对这三株乳酸菌的抑菌成分进行了研究,最后发现起抑菌作用的物质是细菌素和短链有机酸。结论:27株实验菌株都有一定的抑菌能力,但从长寿老人粪便中分离出的所有菌株抑菌能力强于来自一般人肠道的所有菌株。乳酸菌代谢产物——有机酸(乳酸、丁酸和乙酸)和细菌素类(对热稳定且对酸和蛋白酶敏感)做主要底物进行抑菌实验。实验结果,在低pH条件下两类物质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7.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5):124-129
为研究乳酸片球菌发酵产生的有机酸与其抑菌活性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ot-on-lawn法及琼脂扩散法研究其抑菌活性,利用HPLC分析发酵液主要有机酸组分。结果表明:乳酸片球菌以葡萄糖作为发酵碳源时发酵能力最强,且主要抑菌物质为有机酸;乳酸、乙酸与总酸含量与抑菌活性存在正相关性(P<0.05)。乳酸片球菌发酵液有机酸组分与抑菌活性的研究为开发新型生物防腐剂的潜在菌株的筛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哈维氏弧菌是引起对虾和鱼弧菌病的主要病原菌,给海产养殖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利用1.0%Ca CO3MRS琼脂从鲈鱼、刀鱼、牙鲆和大菱鲆等海水鱼肠道中分离到49株乳酸菌,采用牛津杯琼脂扩散法从中筛选出对哈维氏弧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菌株YP4-5,抑菌直径为18.26 mm。通过蛋白酶、p H值和温度等因素对菌株YP4-5的无细胞上清液(cell free supernatant,CFS)抑菌物质进行初步分析,表明抑菌活性物质对蛋白酶敏感,p H2.5~4.5时对哈维氏弧菌具有抑制作用,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初步判断YP4-5 CFS中抑菌活性物质为细菌素类。0.4倍最小抑菌浓度YP4-5 CFS可有效抑制74.74%哈维氏弧菌的生长,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YP4-5 CFS使哈维氏弧菌细胞完整性破坏,细胞膜溶解,胞内物质外泄。经生理生化和16S r RNA鉴定菌株YP4-5为清酒乳杆菌,为预防和控制水产养殖中哈维氏弧菌感染研发微生态制剂提供良好的菌源。  相似文献   

9.
采用溶钙圈法和琼脂扩散法从传统发酵食品中筛选具有抑菌作用的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反应和16S rDNA分析进行菌株鉴定,经过酶敏感性反应、排酸实验和HPLC检测对所产抑菌物质进行初步分析,采用琼脂扩散法对抑菌物质进行抑菌谱研究。结果显示,从东北酸菜中筛选到一株具有较强抑菌作用的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CNQ3,该菌株在MRS培养基中发酵24 h,活菌数为6.5×10~(11) CFU/mL,抑菌圈直径为19.50 mm。L.plantarum CNQ3所产抑菌物质表现为有机酸,HPLC检测其主要为乳酸和醋酸,二者含量分别为11.23和5.58 mg/mL,同时含有0.083 mg/mL的苯乳酸。该抑菌物质的抑菌谱广,对受试的8株食源性致病菌和腐败菌具有抑菌作用,其中对单核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23.30 mm,对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的抑菌圈直径最小,为18.96 mm。本研究为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乳酸菌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从渤海锦州海岸湿地植物根系中筛选对腐败希瓦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副溶血弧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乳酸菌,为研发一种海产品防腐保鲜生物制剂奠定基础。应用牛津杯打孔法从碱蓬草、芦苇根部筛选拮抗性乳酸菌菌株,应用生长曲线分析菌株拮抗作用变化,通过pH、蛋白酶、温度、NaCl浓度等因素,分析乳酸菌无细胞上清液(CFS)的拮抗性能。从碱蓬草根部获得1株拮抗能力较强的乳酸菌株JP-12,初步判定其抑菌活性物质存在于CFS中,生长曲线结果显示其抑菌活性在培养28 h时达到峰值。CFS经不同蛋白酶处理后,抑菌活性均有所下降。对胃蛋白酶最为敏感,活性丧失率为24.21%;CFS经40~121 ℃等不同温度处理30 min,其抑菌活性基本不变;在pH3.0~4.5范围内抑菌活性保持稳定;3.0%~3.5% NaCl条件下其抑菌活性较强,抑菌直径达到18.46、18.15 mm。经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RNA菌株JP-12被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本文为挖掘拮抗性乳酸菌的资源及在水产品防腐保鲜中的应用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乳酸菌广泛分布于传统发酵食品和动物肠道等自然环境中,是拮抗性生物保护剂的重要菌株来源。从淡水鱼肠道中分离出44株对副溶血弧菌具有拮抗活性的乳酸菌菌株。从鲤鱼和鲫鱼肠道获得抑菌活性较强的菌株LY-19和JY-22,二者对副溶血弧菌标准菌株ATCC33847和ATCC17802的抑菌直径分别达到19.87 mm和20.53 mm,抑菌活性主要来自乳酸菌无细胞上清液(CFS)。24 h乳酸菌培养CFS的抑菌作用最强,在p H 3.0~4.5范围保持抑菌活性。经中性蛋白酶、胃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处理后,菌株丧失部分抑菌活性。经40℃至121℃处理30 min后,菌株CFS的拮抗活性保持不变。菌株LY-19对α-淀粉酶不敏感,而菌株JY-22对α-淀粉酶敏感。初步判定菌株LY-19和JY-22的抑菌物质分别为II型非糖基化类和糖基化型细菌素。经生理生化和16S r DNA鉴定菌株LY-19为清酒乳杆菌,菌株JY-22为植物乳杆菌。  相似文献   

12.
乳酸菌协同小麦胚芽油发酵对黑曲霉生长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初筛和复筛考察不同乳酸菌的抗真菌活性,并将小麦胚芽油添加入乳酸菌培养液中进行发酵,旨在明确乳酸菌协同小麦胚芽油发酵对抗黑曲霉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小麦胚芽油不具有抑制黑曲霉生长的能力,而乳杆菌LF5发酵液抑菌率随着小麦胚芽油浓度的升高明显提升,且该现象具有菌株特异性。通过加热、中和pH、添加蛋白酶及过氧化氢酶发现,乳酸菌协同发酵上清液中的抗真菌活性物质主要由有机酸以及部分具有良好热稳定性的非蛋白类组分组成。此外,采用乳杆菌LF5协同小麦胚芽油发酵制备面包,在第5 d发现肉眼可见霉菌,与空白组(第2~3 d)相较具有显著抑制黑曲霉生长活性的作用,为乳酸菌在发酵米面食品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为了筛选黄酒米浆水中具有抗菌特性的乳酸菌,通过初筛和复筛实验分离、纯化了具有抗菌特性的乳酸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反应对菌株进行分类,通过有机酸干扰排除试验对所产抑菌物质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从黄酒米浆水中筛选出36株对蜡样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具有抑菌作用的乳杆菌,根据生理生化特征初步判断为植物乳杆菌、微小乳杆菌、鸟乳杆菌不解棉籽糖亚种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马乳酒样乳杆菌、卷曲乳杆菌、嗜酸乳杆菌等。这些乳酸菌产生的抑菌物质非乳酸菌发酵产生的乳酸、乙酸和盐酸。本研究结果为黄酒米浆水中抑菌物质的开发及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中国食品添加剂》2019,(7):112-120
从安徽本地泡菜中筛选出一株具有抑菌活性的乳酸菌(编号为PC-3)。通过菌落形态观察、染色镜检、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实验鉴定分析,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并命名为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C-3。通过实验排除乳酸、乙酸和过氧化氢干扰后,L. plantarum PC-3的无细胞发酵上清液(cell-free fermentation supernatant,CFS)对大肠杆菌(ATCC 8099)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仍具有抑制作用,且经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和胃蛋白酶K处理后抑菌作用下降明显,说明L. plantarum PC-3所产主要抑菌物质为蛋白类物质,初步分析该抑菌活性物质为细菌素类。L. plantarum PC-3可作为食品运输和贮藏过程中控制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拮抗制剂出发菌株,能有效地防止杂菌污染,延长食品保质期。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轮枝镰孢菌JF-5-1(Fusarium verticillium)为指示菌,对实验室保存的132株乳酸菌进行抑菌筛查,并对该菌株产生的抑霉菌物质进行了初步探究。结果表明,17株乳酸菌展现了良好的抑制轮枝镰孢菌特性,对轮枝镰孢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为91号菌株,经过16S rDNA鉴定其为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菌株上清液对木瓜蛋白酶和胰蛋白酶不敏感,且热稳定性较好,热处理并未改变抑菌性。当pH=5时,抑菌率急速下降为25.0%,当pH大于等于5.5时,91号菌株抑菌活性全部丧失。故初步推测该抑菌物质可能为有机酸,其最小抑菌浓度为8.0 mg/mL。本研究筛选出来的乳酸菌应用在玉米等粮食防霉中,其可抑制轮枝镰孢菌对粮食的侵染且绿色安全,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实验室前期从酱油渣中分离的16株乳酸菌ZW1~ZW16为出发菌株,拟筛选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效果较强的菌株,并对菌株产生的抑菌物质、生长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乳酸菌ZW2、ZW9、ZW14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较高的抑菌活性,其中ZW9抑菌效果最好,排除有机酸和H2O2影响后,胰蛋白酶、胃蛋白酶、蛋白酶K、α-蛋白酶、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处理后抑菌活性均显著性降低(P<0.05),初步推断抑菌物质是一种具有蛋白质属性的细菌素。抑菌动力学曲线显示,菌株培养至20 h抑菌活性趋于稳定。抑菌稳定性显示,抑菌物质在40~100 ℃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紫外线照射、表面活性剂处理下均保持较高的抑菌活性;在pH2.0~6.0抑菌活性无明显变化,pH10.0抑菌能力完全丧失。酱油渣中筛选的3株乳酸菌具有抑菌功能且产生的抑菌物质稳定,对开发成新型生物抑菌剂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建立抑制真菌乳酸菌的高效筛选方法,该文比较96孔板法、牛津杯琼脂扩散法、打孔法以及双层平板划线法检测乳酸菌抑菌性能的简便性、灵敏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在测定乳酸菌发酵上清液抑制黑曲霉孢子生长的方法中,与通过测定透明圈的牛津杯琼脂扩散法与打孔法相比,96孔板法通过测定黑曲霉孢子经过乳酸菌发酵上清液培养后的吸光度值,在检测乳酸菌抑菌性能时较为灵敏且简便快捷;双层平板划线法通过测定在乳酸菌菌落周围形成的透明圈,在测定乳酸菌菌株及其发酵产物抑制黑曲霉孢子生长的抑菌性能方面效果明显,且与96孔板法相比更能显示出测试乳酸菌菌株间抑菌性能的细微差异。  相似文献   

18.
阪崎肠杆菌(Enterobacter sakazakii)是引起新生儿败血症、脑膜炎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条件致病菌,感染后死亡率高达80%。实验采用双层琼脂扩散法从淡水鱼肠道(19 株)和泡菜(7 株)中筛选出1 株来源于鲤鱼肠道的对Enterobacter sakazakii(106 CFU/mL)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乳酸菌菌株LY-4。结果表明,抑菌活性物质存在于乳酸菌无细胞上清液(cell free supermatant,CFS)中,抑菌最佳培养时间为28 h。CFS经胃蛋白酶处理可完全丧失抑菌活性,中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处理后抑菌活性降至76.44%和54.38%,对α-淀粉酶不敏感;在pH 3.0~4.5范围内保持抗菌活性稳定;经40~80 ℃范围内处理2 h后其拮抗活性基本不变,100 ℃和121 ℃处理2 h后活性降至79.57%和75.71%。初步判定菌株LY-4产生的抑菌物质为非糖基化类细菌素,并筛选出初步纯化抑菌物质的最佳萃取剂为乙酸乙酯,粗提物的最小抑菌浓度为6.0 mg/mL。经生理生化和16S rDNA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相似文献   

19.
通过测定6株乳酸菌及其混合发酵对3种革兰氏阳性菌和3种革兰氏阴性菌抑制作用,探究单一发酵及混合发酵对抑菌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6株不同乳酸菌及其混合发酵对3种革兰氏阳性菌和3种革兰氏阴性菌的抑制效果均不同。建立主成分分析模型,根据模型中累计贡献率达75.284%两个主成分,进行综合评分,可得乳酸菌混合发酵抑菌效果高于任一单菌株发酵,乳酸菌混合发酵表现出广谱抑菌性。通过排除乳酸及过氧化氢干扰,以及经p H 6.0处理、121℃,20 min热处理、蛋白酶K处理,进一步对乳酸菌及其混合发酵抑菌物质分析,可知除乳酸外,不同乳酸菌及其混合发酵的发酵产物中存在其他抑菌物质,且抑菌产物中过氧化氢浓度不足以产生抑菌效果。乳酸菌发酵抑菌物质在酸性条件下活性高,对热和蛋白质酶K敏感。  相似文献   

20.
从和田地区酸奶中筛选出了乳酸菌A3,其所产抑菌物质在排除过氧化氢和有机酸的干扰及蛋白酶失活实验后,可以初步确定是一种细菌素。该细菌素对热较稳定,在酸性条件下表现出很好的抑菌活性,同时具有广谱的抑菌活性。根据该菌株的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将A3菌株初步鉴定为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