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哈维氏弧菌是引起对虾和鱼弧菌病的主要病原菌,给海产养殖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利用1.0%Ca CO3MRS琼脂从鲈鱼、刀鱼、牙鲆和大菱鲆等海水鱼肠道中分离到49株乳酸菌,采用牛津杯琼脂扩散法从中筛选出对哈维氏弧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菌株YP4-5,抑菌直径为18.26 mm。通过蛋白酶、p H值和温度等因素对菌株YP4-5的无细胞上清液(cell free supernatant,CFS)抑菌物质进行初步分析,表明抑菌活性物质对蛋白酶敏感,p H2.5~4.5时对哈维氏弧菌具有抑制作用,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初步判断YP4-5 CFS中抑菌活性物质为细菌素类。0.4倍最小抑菌浓度YP4-5 CFS可有效抑制74.74%哈维氏弧菌的生长,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YP4-5 CFS使哈维氏弧菌细胞完整性破坏,细胞膜溶解,胞内物质外泄。经生理生化和16S r RNA鉴定菌株YP4-5为清酒乳杆菌,为预防和控制水产养殖中哈维氏弧菌感染研发微生态制剂提供良好的菌源。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化抑制荧光假单胞菌的复合乳酸菌组合。方法:应用牛津杯琼脂扩散法筛选对荧光假单胞菌具有协同抑制作用的复合乳酸菌,通过响应面法进行优化。结果:从11组复合乳酸菌中筛选获得Lactobacillus plantarum DY4-2、Lb.sakei YP4-5和Lb.sakei LY1-6组合的抑菌作用最强,对荧光假单胞菌的抑菌直径为25.29 mm,比DY4-2、YP4-5和LY1-6单菌株分别高出2.93、4.80和5.35 mm。利用Box-Behnken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实验设计,以抑菌直径为响应值进行分析,优化最佳条件为:菌株DY4-2、YP4-5和LY1-6复合比2∶3∶1、培养温度25℃、培养时间为48 h,优化的抑菌直径为25.84 mm。结论:乳酸菌复合可有效增加菌株间的协同作用,增加对荧光假单胞菌的抑菌活性,为研发高效控制水产品腐败菌乳酸菌生物制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乳酸菌广泛分布于传统发酵食品和动物肠道等自然环境中,是拮抗性生物保护剂的重要菌株来源。从淡水鱼肠道中分离出44株对副溶血弧菌具有拮抗活性的乳酸菌菌株。从鲤鱼和鲫鱼肠道获得抑菌活性较强的菌株LY-19和JY-22,二者对副溶血弧菌标准菌株ATCC33847和ATCC17802的抑菌直径分别达到19.87 mm和20.53 mm,抑菌活性主要来自乳酸菌无细胞上清液(CFS)。24 h乳酸菌培养CFS的抑菌作用最强,在p H 3.0~4.5范围保持抑菌活性。经中性蛋白酶、胃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处理后,菌株丧失部分抑菌活性。经40℃至121℃处理30 min后,菌株CFS的拮抗活性保持不变。菌株LY-19对α-淀粉酶不敏感,而菌株JY-22对α-淀粉酶敏感。初步判定菌株LY-19和JY-22的抑菌物质分别为II型非糖基化类和糖基化型细菌素。经生理生化和16S r DNA鉴定菌株LY-19为清酒乳杆菌,菌株JY-22为植物乳杆菌。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具有较强钙转化富集能力的乳酸菌(后续用于鱼骨泥发酵),本文研究了七种乳酸菌(植物乳杆菌CY1-1、植物乳杆菌Z7、戊糖片球菌DBY2-5-1、干酪乳杆菌D400、米酒乳杆菌DL10、嗜酸乳杆菌DL12、清酒乳杆菌YP4-5)及其复合菌株的生长能力、产酸能力和钙富集能力,研究了钙离子浓度、生长时间、pH、温度对初筛菌株钙富集能力的影响,并通过原子力显微镜观察菌体富集前后的表面结构差异,研究乳酸菌的形态变化及钙离子吸附机制。结果表明,单一菌株中钙富集量最高的是植物乳杆菌CY1-1,其次为植物乳杆菌Z7。钙富集能力较强的复合菌株为CY1-1+DL12、Z7+YP4-5,富集量分别较单一菌株提高了6.76和21.69 mg/g。试验菌株在稳定期时的钙富集能力优于对数期,最适富集的钙离子浓度为1.2 mg/mL,Z7菌株的最适pH为6,Z7+YP4-5、CY1-1、CY1-1+DL12菌株的最适pH为7.2,Z7+YP4-5复合菌株的最适温度为37 ℃,其余各组菌株的最适温度为40 ℃。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到乳酸菌与钙离子结合后表面结构凸起尖锐,与未结合菌株形态差异明显。上述结果表明,钙富集能力最强的单菌株是植物乳杆菌CY1-1,复合菌株是Z7+YP4-5;乳酸菌能有效吸附钙离子在菌体表面进行富集。  相似文献   

5.
从淡水鱼肠道中筛选对芽孢杆菌具有较强拮抗活性的乳酸菌,结果表明:从鲤鱼肠道分离的菌株LY-19对蜡样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的抑菌直径分别为16.89 mm和17.43 mm,活性主要来自无细胞上清液,在p H3.0~4.5范围内保持抗菌活性,经中性蛋白酶、胃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处理后丧失部分抑菌活性,对α-淀粉酶不敏感,在40~121℃范围内处理30 min后其拮抗活性基本不变,初步判定乳酸菌产生的抑菌物质为II型非糖基化类细菌素。根据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 DNA鉴定为清酒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kei)。  相似文献   

6.
乳酸菌广泛存在于传统发酵食品和动物肠道等天然环境中,对微生物具有拮抗作用。该文采用牛津杯打孔法从淡水鱼肠道分离的乳酸菌中筛选出对大肠杆菌O157:H7拮抗活性较强的菌株LY-19和LY-21,抑菌直径分别为15.98 mm和16.32 mm,其抑菌活性物质存在于无细胞上清液中。菌株在培养24 h时的抑菌活性达到最大值,无细胞上清液中的酸性物质对大肠杆菌O157:H7没有抑菌作用。经中性蛋白酶、胃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处理后,其抑菌活性丧失,对α-淀粉酶不敏感。在40~121℃处理30 min后,菌株无细胞上清液的拮抗活性保持不变,初步确定菌株LY-19和LY-21的抑菌物质为非糖基化细菌素类。经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菌株LY-19为清酒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kei),LY-21为植物乳杆菌(Lb.plantarum)。  相似文献   

7.
为判定从海鱼肠道分离出的乳酸菌产生的主要抑菌物质,从4种海鱼肠道中分离出的41株菌株中筛选出16株过氧化酶试验阴性、革兰氏染色阳性的杆菌,初步认定为乳杆菌属细菌。以大肠杆菌为指示菌,采用牛津杯琼脂扩散法研究16株杆菌对大肠杆菌的拮抗效果,筛选出抑菌性能较强的6株杆菌,菌株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3.73、14.77、13.71、12.84、13.63 mm和13.65 mm,6株菌编号为S_2-4、S_2-6、Y_3-1、H_2-4、B_2-4和B_2-10。6株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菌、志贺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氏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S_2-6和Y_3-1抑菌效果最强,对所有指示菌的抑菌圈直径都超过14 mm。通过试验最终判定出6株杆菌的抑菌物质为酸或细菌素。经过16S rDNA全长序列分析,最终将菌株B_2-4、H_2-4、S_2-4鉴定为米酒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kei),菌株S_2-6和Y_2-1被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相似文献   

8.
乳酸菌和酵母菌是酱腌菜发酵过程中的优势微生物,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发酵特性是影响产品品质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哈维氏弧菌BB170菌株报告法和总酯滴定法,从市售酱腌菜来源菌株中筛选高产AI-2信号分子乳酸菌和产香型酵母菌。借助正交试验优化乳酸菌和酵母菌复配菌株的发酵条件,比较复配菌株与乳酸菌单独发酵后AI-2产量、耐酸性、耐盐性、降解亚硝酸盐等发酵特性的差异,探究酵母菌对高产AI-2信号分子乳酸菌发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获得1株高产AI-2信号分子的植物乳杆菌SR和产酯含量达0.6 g/L的膜璞毕赤酵母菌S-0-1。菌株复配优化发酵条件为:接种量2%,接种比例1∶1(SR∶S-0-1),培养温度28 ℃。在优化的复配发酵条件下,复配菌株与植物乳杆菌SR单独培养相比,其产酸速率增加,AI-2合成能力提高了1.4倍,耐酸率(pH=3)增长4.8倍,5%耐盐率增加1.6倍,亚硝酸盐降解能力没有显著性变化,基本维持在98%。上述结果说明膜璞毕赤酵母菌S-0-1可提高植物乳杆菌SR产AI-2信号分子的产量,从而增强复配菌株的发酵特性。本研究为深入探究AI-2/LuxS群体感应在乳酸菌酵母菌混合发酵体系中的相互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从渤海锦州海岸湿地植物根系中筛选对腐败希瓦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副溶血弧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乳酸菌,为研发一种海产品防腐保鲜生物制剂奠定基础。应用牛津杯打孔法从碱蓬草、芦苇根部筛选拮抗性乳酸菌菌株,应用生长曲线分析菌株拮抗作用变化,通过pH、蛋白酶、温度、NaCl浓度等因素,分析乳酸菌无细胞上清液(CFS)的拮抗性能。从碱蓬草根部获得1株拮抗能力较强的乳酸菌株JP-12,初步判定其抑菌活性物质存在于CFS中,生长曲线结果显示其抑菌活性在培养28 h时达到峰值。CFS经不同蛋白酶处理后,抑菌活性均有所下降。对胃蛋白酶最为敏感,活性丧失率为24.21%;CFS经40~121 ℃等不同温度处理30 min,其抑菌活性基本不变;在pH3.0~4.5范围内抑菌活性保持稳定;3.0%~3.5% NaCl条件下其抑菌活性较强,抑菌直径达到18.46、18.15 mm。经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RNA菌株JP-12被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本文为挖掘拮抗性乳酸菌的资源及在水产品防腐保鲜中的应用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AHLs是一类介导革兰氏阴性菌群体感应的氮酰基高丝氨酸内酯类信号分子,从自然界中寻找对AHLs具有降解活性的乳酸菌,探究应用乳酸菌群体感应抑制剂控制致病菌的新途径。采用96孔板法从传统发酵食品和海水鱼肠道中分离的156株乳酸菌中初筛到56株对嗜水气单胞菌群体感应AHLs具有降解作用的菌株,初筛率为35.90%。采用琼脂扩散法对初筛菌株复筛得到12株降解活性较强的乳酸菌,其中来源于牙鲆肠道的菌株YP 4-1-1降解活性接近100%。GC-MS分析表明:菌株YP 4-1-1对嗜水气单胞菌C4-HSL和C6-HSL信号分子的降解活性分别为98.31%和81.81%。经生理生化和16S rRNA序列分析确定菌株YP 4-1-1为清酒乳杆菌。菌株YP 4-1-1酶解AHLs的活性来源于其粗细胞提取物的可溶性部分,可能是一种AHLs-酰基转移酶或氧化还原酶。YP 4-1-1粗提物对紫色杆菌CV026和嗜水气单胞菌的MIC分别为2.0 mg/mL和4.0 mg/mL,3个不同亚MIC(0.25 MIC,0.50 MIC,0.75 MIC)对紫色杆菌素的降解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在体外共培养试验中,菌株YP 4-1-1可减弱嗜水气单胞菌溶血性、蛋白酶、DNA酶和嗜铁素等毒力因子的表达,并对其群体感应的群集和泳动行为具有抑制活性。本文从自然生态环境中获得对革兰氏阴性菌AHLs具有降解活性的乳酸菌,为研发乳酸菌生物制剂控制革兰氏阴性菌导致的水产动物疾病奠定理论和应用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从真空包装冷鲜牛肉中分离筛选得到7 株具有生物保护潜力的乳酸菌,通过细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为清酒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kei)。所有分离菌株均在25~35 ℃生长良好,其中菌株RS-16和RS-25的生长及产酸能力较强,除RS-33和RS-41外,其他菌株均未检测出耐药性或毒力基因。使用琼脂扩散法对7 株分离菌的抑菌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所有指示菌均表现出拮抗效果,且菌株RS-16和RS-25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拮抗效果显著优于其他菌株;对保护菌的抑菌产物分析表明其抑菌性来源于有机酸。本研究从真空包装冷鲜牛肉中分离鉴定并筛选得到2 株具有生物保护潜力的清酒乳杆菌,丰富了生物保护菌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2.
苏敬红  武彬 《食品与机械》2023,39(2):188-197
目的:利用乳酸菌发酵无盐酸菜。方法:通过考量菌株的发酵特性和抑菌能力,筛选具有高产酸能力和抑菌能力的乳酸菌制成混合发酵剂,并对其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植物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的生长活性、产酸能力及抑菌能力较强,选二者为发酵菌株;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m植物乳杆菌∶m嗜酸乳杆菌为2∶1,250 g白菜中乳酸菌接种量为450μL,玉米汁添加量为7.5 g,发酵温度30℃,此条件下制备的酸菜颜色和气味较好,感官品质最佳。结论:在无盐条件下,接种乳酸菌发酵酸菜是控制发酵过程、优化产品质量的有效手段,可以确保发酵稳定进行并获得高品质酸菜。  相似文献   

13.
通过产酸能力、耐低温能力、耐氯化钠能力、耐亚硝酸钠能力、产气产黏液和产广谱抑菌细菌素等试验,从26株分离自腌腊肉的乳酸菌筛选出具有优良发酵特性的菌株R3-1,经生理生化和16S rDNA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拮抗试验表明植物乳杆菌R3-1能产生广谱抗菌作用的细菌素,但对同分离来源的木糖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xylosus)P2无拮抗,两者可组合成复合发酵剂。发酵牛肉干初步应用试验表明植物乳杆菌R3-1与木糖葡萄球菌P2组成的复合发酵剂在颜色、香味、质地、味道和接受度方面比单独使用植物乳杆菌发酵或不使用菌种发酵有显著改善(p0.05),表明植物乳杆菌R3-1是潜在的工业用乳酸菌肉品发酵剂菌株。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清香酒醅中筛选高产细菌素乳酸菌,分析其在酿酒环境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本研究采用牛津杯法筛选清香酒醅中具有抑菌活性的乳酸菌,结合形态学、16S rDNA法鉴定高产细菌素乳酸菌,并对酒醅乳酸菌细菌素的稳定性及对酿酒微生物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从清香白酒酒醅中分离的146株乳酸菌中,筛选到对指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具有明显抑制效果的4株菌,经鉴定YP36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MC15-1和MC49-1是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SL28为布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chneri)。细菌素稳定性方面,菌株YP36和SL28的细菌素在4~121℃范围内热稳定性无显著变化(P>0.05),菌株MC15-1和MC49-1抑菌能力在4~60℃范围内较稳定(P>0.05),121℃处理后的抑菌活性分别是4℃下的抑菌活性的68.4%和56.38%;4菌株细菌素的酸碱稳定性非常相似,在pH2.0~4.0范围内,抑菌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pH为6.0时略有下降,当pH为8.0时抑菌活性消失。4株菌的细菌素对清香酒醅中酵母菌无抑制作用。结论:菌株YP36、MC15-1、SL28以及MC49-1理化性质良好,对乳酸菌在酒醅环境中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提高乳酸菌抗菌性能及拓宽抗菌谱。方法 对可共生的7株益生菌的体外生长性能、产酸性、抗氧化性能以及抑菌性能进行了比较,筛选出综合性能较好的菌株,并进行复配探究最佳复合比例。结果 筛选出鼠李糖乳杆菌HN001、干酪乳杆菌C11、R5和植物乳杆菌R2综合性能较好。通过抑菌谱测定,筛选出对细菌抑制作用最强的鼠李糖乳杆菌HN001和对霉菌抑制作用最高的植物乳杆菌R2。对两株菌以不同比例进行复合,得到最佳抑菌比例HN001:R2为5:1。结论 鼠李糖乳杆菌HN001和植物乳杆菌R2的组合较单一菌株具有更强的抑菌性能和更广的抑菌谱,具有协同抗菌作用,在防治食源性致病菌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6.
采用经典乳酸菌筛选法从黑山羊小肠和直肠中分离、纯化乳酸菌,采用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筛选乳酸菌进行鉴定,并对其生长性能、产酸性能、耐受性及抑菌性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共分离到32株乳酸菌,可归为5类,从中选取5株代表菌株进行鉴定,其中2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2株为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1株为融合魏斯氏菌(Weissella confusa)。其中,菌株HCA5-3长势较好;菌株HCS4-1产酸速率较快,菌株HCA6-2产酸能力较强;菌株HCS4-3耐酸性(pH 3.5)较好;菌株HCA6-2、HCA5-3和HCS4-3耐高温(45 ℃)能力较强,菌株HCA6-2、HCS4-3耐低温(10 ℃)能力较强;5株代表菌株耐盐性(NaCl 6.5%)能较好,对致病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传统辽西发酵食品中筛选对单增李斯特菌具有良好拮抗作用的乳酸菌菌株。方法:采用双层琼脂扩散法筛选乳酸菌优良菌株。采用酸性实验、热处理实验、蛋白酶敏感性实验分析拮抗特性,利用生长曲线分析拮抗物质形成过程,扫描电镜分析细胞结构完整性。通过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RNA序列进行菌株鉴定。结果:从13株乳酸菌中筛选出1株抗单增李斯特菌活性较强的菌株DL3,抗菌物质存在于无细胞上清液中。经胃蛋白酶处理后抑菌活性丧失了27.50%,胰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可使抑菌活性完全丧失,经121℃处理15 min后,抑菌活性仍保留96.88%,在p H2.5~6.5时具有抑菌活性,表明菌株DL3产生的抑菌物质可能为细菌素。添加菌株DL3无细胞上清液可使单增李斯特菌的生长曲线延迟期和稳定期延长4 h,显著地缩短了其生长期。扫描电镜结果表明经菌株DL3无细胞上清液处理的单增李斯特菌菌体变小且边缘模糊不清,其中一端细胞原生质发生泄漏。经鉴定菌株DL3为植物乳杆菌。结论:获得1株对单增李斯特菌有较强拮抗活性的植物乳杆菌DL3,该菌的拮抗活性物质可能为细菌素,可作为食品防腐剂潜在的应用菌株。  相似文献   

18.
LuxS/AI-2作为种间交流群体感应系统常存在于乳酸菌中,具有调控其生物膜形成,耐酸、耐胆盐等益生特性。采用哈维氏弧菌BB170菌株报告法筛选产AI-2信号分子乳酸菌,利用PCR测序检测luxS基因的表达,通过耐酸、耐胆盐、抑菌性及细胞黏附性评价高产AI-2乳酸菌的益生特性。结果表明:从200株乳酸菌中筛选出10株产AI-2乳酸菌,其中植物乳杆菌SCT-2为高产AI-2信号菌株。验证菌株SCT-2中存在luxS群体感应调控基因。高产AI-2菌株SCT-2的耐酸和耐胆盐存活率分别为14%~92%和63%~89%,抑菌直径范围17.50~19.43 mm,黏附细胞数为102 CFU/细胞。与低产AI-2乳酸菌菌株比较,生物膜产量、耐酸、耐胆盐、抑菌率及黏附率分别提高111.4%,8%,15%,26.7%,197%。结论:luxS基因是AI-2信号合成的关键基因,LuxS/AI-2群体感应提高了乳酸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耐酸性、耐胆盐性、抑菌能力及细胞黏附力等益生性,为开发良好益生特性的乳酸菌生物制剂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获得高抑菌性能的乳酸菌,以植物乳杆菌DY6为出发菌株,首先对其进行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room temperature plasma, ARTP)和亚硝基胍(nitrosoguanidine,NTG)的复合诱变,获得了抑菌活性较强的诱变菌株AN-55、AN-58及AN-68,其抑菌活性分别提高了19.83%、21.91%和18.40%。随后,经遗传稳定性实验发现菌株AN-55的抑菌性能更加稳定,8次传代后其抑菌活性较野生型菌株仍能提高20.51%。与此同时,菌株AN-55的基因组重测序结果表明plnK、cps4G、pts9D等基因序列的改变可能对提高菌株抑菌活性有重要影响,为植物乳杆菌在天然防腐剂和抗生素替代物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腐乳中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对青方、白方和红方腐乳中的乳酸菌进行了分离鉴定。从青方和白方腐乳中分别分离到乳酸菌7株和5株,红方中没有分离到乳酸菌。鉴定结果表明,白方中4株为鼠李糖乳杆菌,1株清酒乳杆菌;青方中有1株为植物乳杆菌,1株干酪乳杆菌,3株鼠李糖乳杆菌,2株清酒乳杆菌。最后,对不同菌株的耐盐性和耐酒精性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