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对华南地区肉鸡屠宰场普遍存在对肉鸡进行宰前急性淋浴处理的现状,研究了宰前急性淋浴对黄羽肉鸡生理生化指标及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急性淋浴组黄羽肉鸡宰后沥血量(45.58±7.96)g,显著小于对照组沥血量(52.64±8.02)g(p<0.05);血浆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42.84±1.28)ng/L,极显著大于对照组(30.99±0.06)ng/L,血浆皮质酮激素(CORT)含量(35.95±3.31)ng/m L,极显著大于对照组(16.42±1.50)ng/m L(p<0.01);宰后45 min鸡胸肉和鸡腿肉中糖原含量、L*值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宰后24 h鸡胸肉和鸡腿肉乳酸含量均显著小于对照组,且p H、滴水损失率、剪切力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宰前急性淋浴增加了黄羽肉鸡的应激反应,使宰后肉品质降低。   相似文献   

2.
《肉类研究》2017,(7):62-66
生猪在屠宰前要经历装卸、运输、待宰和致晕等过程,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应激反应。在应激条件下,生猪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肉的品质都会受到影响,尤其影响PSE(pale,soft and exudative)肉的发生率,进而影响猪肉品质。本文主要综述了宰前应激(屠宰季节、运输压力、待宰时间和致晕方式)对生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PSE肉发生率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旨在为生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与PSE肉发生的相关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肉类研究》2017,(9):51-57
通过分析血液应激指标、胴体pH值和温度、胴体表面损伤、预冷损耗、色泽、滴水损失、蒸煮损失、剪切力、质构特性及PSE肉(pale,soft and exudative meat)发生率等指标,探究春、夏、秋、冬4个季节宰杀对杜长大三元杂交猪和三门峡黑猪宰前应激及宰后猪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夏、冬2季相比,春、秋季宰杀三门峡黑猪和杜长大三元杂交猪血液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皮质醇(cortisol,COR)、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肌酐(creatinine,CRE)和促肾上腺素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含量均较低;春季宰杀杜长大三元杂交猪和三门峡黑猪血液中的葡萄糖(glucose,GLU)和乳酸(lactic acid,LAC)含量显著低于其他3个季节(P0.05);春季生猪宰前应激效应较低,胴体表面损伤与预冷损耗显著降低(P0.05);春、秋季宰杀冷却猪肉的色泽、保水性及嫩度较好。在同一季节,三门峡黑猪的抗应激能力优于杜长大三元杂交猪,且宰后猪肉的pH_(24h)(宰后24 h的pH值)、红度值(a~*)和咀嚼性相对较高,亮度值(L~*)、滴水损失、蒸煮损失及剪切力相对较低,PSE肉的发生率较低,说明黑猪肉的品质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混合冷却(水冷加风冷)过程中,低温风冷对黄羽肉鸡能量代谢和品质的影响。方法:处理组先后采用水冷处理(0~4℃)后风冷处理(-8、-18、-25℃和-31℃);对照组分别为传统水冷组(0~4℃)和传统混合冷却组(水冷处理(0~4℃)后进行风冷处理组(0~4℃))。最终统一将85日龄黄羽肉鸡胴体中心温度降低到4℃,通过测定降温速率、pH值、能量代谢和品质指标,确定最佳风冷温度。结果:风冷温度为-25℃和-31℃处理的降温时间分别为2 537 s和2 272 s,与传统水冷相比分别缩短了27.78%和35.33%;与传统混合冷却相比分别缩短了51.87%和56.90%。风冷温度为-25℃和-31℃处理延缓了肌肉p H值下降、降低了肌肉的滴水损失和蒸煮损失,与对照组相比剪切力显著升高、不易流动水含量显著增加(P<0.05)。风冷温度为-25℃和-31℃处理的肌肉己糖激酶、磷酸甘油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比其他组低,并且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和糖原消耗最少,乳酸和单磷酸腺苷(adenosine monophosphate,AMP)产...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黄羽肉鸡冰鲜鸡贮藏7d内肉品质指标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分析。以80日龄黄羽肉鸡为试验对象,4℃冷藏,测定0、1、2、3、4、5、6、7d鸡肉的肉色、pH值、剪切力和失水率。结果表明: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冰鲜鸡肉的亮度值(L*)先上升后下降;红度值(a*)呈现下降趋势;黄度值(b*)和失水率长呈现上升趋势;pH值先下降后上升;剪切力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冰鲜鸡pH值与b*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达到0.795。由此可知,贮藏7d对冰鲜鸡的肉色和失水率有影响,pH值与黄度值(b*)相关性最大。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宰前二氧化碳麻醉对罗非鱼肉肉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敲头作为对照组,比较二氧化碳麻醉放血宰后于1±1℃下贮藏,测定7 d各组僵直度、pH值、质量耗损率、挥发盐基氮、感官评价、质构硬度和剪切力等指标。结果表明:宰前二氧化碳麻醉能延迟进入僵直期的时间,且有较高的初始pH和较低的最终pH。随贮藏时间的延长,两组的质量耗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在宰后3 d内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却在宰后4到7 d内,二氧化碳麻醉组要明显低于对照组。除宰后0 d和4到5 d外,二氧化碳麻醉组的TVB-N均明显低于敲头对照组。另外,两组间的质构恶化和感官评价在宰后无显著差异,但两组的剪切力和硬度以及感官评价在宰后第7 d要明显劣于0 d。结合各项指标,宰前二氧化碳麻醉比敲头致晕更适合于罗非鱼鱼片的生产加工。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双低菜粕水平对1~63日龄黄羽肉鸡生产性能、血液生化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快长型黄羽肉公鸡1 2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鸡。处理Ⅰ-Ⅴ小鸡阶段双低菜粕添加水平为0%、2.5%、5%、7.5%、10%;中鸡阶段为0%、3%、6%、9%、12%;大鸡阶段为0%、7%、10.5%、14%、17.5%,试验期为63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双低菜粕添加量为10%时可显著降低1~21日龄试鸡日增重,并提高饲料增重比(P0.05),各阶段双低菜粕添加量为5%、6%和10.5%时可显著降低63日龄试鸡体重(P0.05),当添加量达到10%、12%和17.5%时可显著提高1~63日龄试鸡饲料增重比(P0.05);各阶段饲粮双低菜粕添加量达到10%、12%和17.5%时显著降低了63日龄试鸡血浆游离T_3和游离T_4含量(P0.05),但各组间63日龄试鸡血浆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活性和肝脏谷胱甘肽硫转移酶活性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肝脏切片分析未见明显病变;各阶段添加10%、12%和17.5%的双低菜粕可显著降低63日龄试鸡屠宰后45 min的胸肉L*值,并提高a*值(P0.05),但对63日龄试鸡胸肉的感官风味及屠宰后96 h的pH、L*、a*、b*则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结果提示,在快长型黄羽肉鸡饲粮小鸡阶段、中鸡阶段和大鸡阶段分别添加2.5%、3%和7%的双低菜粕(硫代葡萄糖甙含量为7.01μmol/g)未影响黄羽肉鸡的生长、甲状腺激素水平、机体抗氧化功能及肉品质。  相似文献   

8.
试验选择144只1日龄的AA肉仔鸡随机分为4个组(Ⅰ、Ⅱ、Ⅲ、Ⅳ组);预饲1周后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0、100、150 mg/kg的半胱胺,于添加半胱胺后第2、4和6周龄时颈静脉采血,测定血液中红细胞数、白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血清中葡萄糖、钙、磷、钾、镁、铜浓度以及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研究半胱胺对肉仔鸡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半胱胺(50~100 mg/kg)能提高血液中红细胞数、白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和血清中钾、钙浓度,降低血清中镁、铜浓度,对肉仔鸡血清中磷、血糖浓度影响不明显。添加50~100 mg/kg的半胱胺对ALT、AST活性影响不明显;而ALP活性随着半胱胺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说明肉仔鸡饲料中半胱胺的添加量以50~100 mg/kg为宜。  相似文献   

9.
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基础上分别饲喂添加0.1%、0.3%和0.5%壳聚糖的饲粮,试验21 d.结果表明,在49日龄的黄羽肉鸡日粮添加0.1%的壳聚糖能明显提高试验期内平均日增重(P<0.05),而添加0.3%和0.5%的壳聚糖有降低平均日增重的趋势;添加0.1%、0.3%和0.5%的壳聚糖能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含量(P<0.05),有提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和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的趋势,显著提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值(P<0.05),但对血清中的总蛋白和尿酸含量无明显的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热应激对绵羊肉品质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鲁中肉羊作为实验对象,人工调控养殖环境对其施加热应激处理,比较组间羊肉品质和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显示:热应激对羊肉在45 min和贮藏24 h时的pH值以及蒸煮损失均无显著影响;滴水损失、剪切力以及在45 min和24 h的亮度值(L*)、红度值(a*)和黄度值(b*)在2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在各方面感官评分均优于应激组;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应激组肌肉纤维更为松散。应激组血液中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hyrotropin-releasing hormone,TRH)、甲状腺素、皮质醇(cortisol,Cor)含量的全天平均水平相较于对照组均极显著降低(P<0.01);肾上腺素、胰岛素(insulin,Ins)含量显著上升(P<0.05);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含量无显著差异。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含量应激组相较于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IgG、IgM和白细胞介素4水平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以90日龄的黄羽肉鸡为研究对象,对比二氧化碳(CO2)致晕、电击致晕、不致晕(直接屠宰)3种处理方式对黄羽肉鸡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CO2致晕组的胴体损伤最小,肌肉僵直进程缩短,沥血量增加,pH值下降速率较快,与其他2组均差异显著(P<0.05);宰后45?min?CO2致晕组的亮度值(L*)、红度值(a*)及黄度值(...  相似文献   

12.
牛羊肉具有肉质鲜美,市场前景广阔,营养价值高等特点,在宰前处理过程中也极易引起肉质的改变。着重介绍了宰前处理对牛羊肉质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如:嫩度、肉色、p H值、系水能力。  相似文献   

13.
宰后糖酵解作用在肌肉宰后变化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糖酵解系统的各组分,如肌糖原,糖酵解酶等,以及糖酵解潜力和糖酵解速率都是影响宰后肉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它们的变化影响极限pH值(pHu)或受极限pH值(pHu)影响,进而影响色泽、嫩度、持水性、多汁性、风味等直接反映肉品质的指标。本文针对宰后糖酵解对肉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宰前管理对猪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洋  黄明  周光宏 《食品科学》2011,32(23):348-351
本文对猪肉品质存在的主要问题作简单的介绍,并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宰前运输、宰前禁食、宰前休息对猪肉品质、肉品安全性及动物福利的影响,进一步优化肉质及动物福利间的关系,以期为企业的宰前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畜禽肌肉在宰后变为可食肉的过程中,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生化变化直到成熟,其中蛋白质磷酸化反应作为一种蛋白质的动态调控机制,几乎调节每一个主要的生物过程,是生物界常见的翻译后修饰形式之一。因此,研究蛋白质磷酸化与宰后肌肉的关系有助于肉类食品行业的发展。本文从介绍蛋白质磷酸化概念出发,讨论磷酸化蛋白质检测技术的发展,总结宰后肌肉中会发生磷酸化的蛋白质及影响因素,从蛋白质磷酸化反应与宰后肉的嫩度、肉的色泽和保水性3 个方面的研究入手综述蛋白质磷酸化反应对肉品质的影响,以及食盐与氨基酸在该过程中的应用,并对蛋白质磷酸化反应在肉品品质中的研究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长途运输所产生应激对西门塔尔牛不同部位肉品质指标的影响,选取12 头西门塔尔公牛,随机分为运输组(运输距离>600 km)和对照组(未运输组),对其冷却排酸成熟72 h后背最长肌、半腱肌和冈上肌的pH值、色差值、持水力和剪切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长途运输产生的应激反应导致西门塔尔牛肌肉宰后pH72 h值显著升高(P<0.05),冈上肌极显著升高(P<0.01);滴水损失率、蒸煮损失率和压力失水率显著增大(P<0.05或P<0.01),但半腱肌的滴水损失率、背最长肌的蒸煮损失率和压力失水率在长途运输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运输后3 个部位肉的剪切力增大,亮度值(L*)极显著降低(P<0.01),红度值(a*)和黄度值(b*)分别有不同程度的变化,b*仅在背最长肌中显著增大;长途运输后,除a*和b*之外,冈上肌的其他质量指标均变化显著(P<0.05或P<0.01)。运输应激对牛肉品质具有显著影响,会降低其品质,对不同部位肉的影响不同,其中冈上肌的变化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17.
烟酸铬对肉鸡生产性能、胴体品质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 1日龄艾维茵商品肉鸡 36 0羽 ,随机分成 3组 ,每组 3个重复 ,每个重复 4 0羽 ,试验期为 6周。研究了在日粮中分别添加 0 ,0 .2 ,0 .4mg/kg铬量的烟酸铬对肉鸡生产性能、胴体品质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 0~ 6周龄的肉鸡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烟酸铬对肉鸡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 (P >0 .0 5 )。但添加烟酸铬可明显改善胴体品质 ,显著提高胸肌率 (P <0 .0 5 )、降低腹脂率 (P <0 .0 1) ,对肝脂率、屠宰率、净膛率却无显著影响 (P >0 .0 5 )。当添加 0 .4mg/kg铬量的烟酸铬时 ,却能显著降低血清中葡萄糖 (P <0 .0 5 )、总胆固醇 (P <0 .0 5 )及甘油三酯的含量 (P<0 .0 1) ,并显著提高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的质量浓度 (P <0 .0 5 )。  相似文献   

18.
肉色、嫩度、保水性等肉的品质特性一直是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重要因素,而肌肉能量代谢会影响肌肉的生长、发育、成熟过程,并最终影响肉的食用品质。磷酸肌酸系统、糖酵解途径和氧化磷酸化是肌肉中ATP主要来源,并在宰后不同时期发挥主要作用。动物屠宰放血后,肌肉内环境发生变化,不同的供能方式会影响能量代谢过程,从而影响肌肉转化为“肉”的过程。本文综述宰后肌肉能量代谢过程及其对肉品质的影响,并阐述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s,SIRTs)家族对代谢过程的影响,以期为通过能量代谢过程调控肉品质的形成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采用L9(34)正交试验探讨宰后预冷温度、预冷时间、分割车间停留时间对白条鸡肉保水性的影响,采用L9(34)正交试验探讨预冷温度、预冷时间、次氯酸钠加入量对白条鸡胴体表面菌落总数以及大肠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控制预冷温度、预冷时间及分割车间停留时间,可以提高白条鸡肉的保水性、减少血冰的生成量;通过控制预冷温度、预冷时间及次氯酸钠加入量,可以有效减少白条鸡胴体表面的菌落总数,抑制大肠菌群的生长繁殖。各因素对保水率、失水率的影响程度均为预冷温度>预冷时间>分割车间停留时间;提高保水性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预冷温度(15℃,8℃)、预冷时间35min、分割车间停留时间30min;控制失水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预冷温度(10℃,4℃)、预冷时间30min、分割车间停留时间40min。各因素对感官质量(血冰)的影响程度为预冷温度>分割车间停留时间>预冷时间,控制血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预冷温度(10℃,4℃)、预冷时间30min、分割车间停留时间25min。各因素对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的影响程度为预冷温度>次氯酸钠加入量>预冷时间,最佳工艺条件为预冷温度(10℃,4℃)、次氯酸钠加入量80mg/kg、预冷时间30min。  相似文献   

20.
宰前倒挂因能有效提高屠宰效率成为肉鸭宰杀前必经的一个工艺过程,但倒挂往往会加剧肉鸭的应激程度,影响其血液品质,已成为工厂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实验旨在借助血液学与凝血相关指标探究宰前倒挂应激对鸭血凝胶特性的影响.在屠宰前,将40只樱桃谷鸭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对照组和宰前倒挂组(宰前倒挂2.5 min),屠宰后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