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单因素与正交实验相结合,探讨壳聚糖对枇杷汁的澄清效应与最佳工艺。结果表明:壳聚糖用量为0.6~0.9 g/L,澄清时间为70~90 min,p H值2.5~4.5,枇杷汁温度为32~45℃的条件下,壳聚糖对枇杷汁澄清处理的透光率可达90%以上;壳聚糖用量0.70g/L+澄清时间80min+温度40℃为壳聚糖对枇杷汁澄清处理的最佳工艺参数,枇杷汁透光率为95.9%。  相似文献   

2.
采用壳聚糖对川芎提取液进行澄清,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其工艺进行了优化,探讨了壳聚糖用量、p H和温度对提取液透光率和川芎嗪保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川芎提取液澄清的最佳条件是壳聚糖用量1.33g/L,p H4.0,温度50℃,在此条件下,川芎澄清液透光率高达62.7%,川芎嗪保留率为72.3%,壳聚糖澄清川芎提取液的效果较好,川芎的有效成分也得到了较好的保留。  相似文献   

3.
壳聚糖对梨醋澄清效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壳聚糖澄清砀山酥梨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壳聚糖用量和澄清时间的增加,砀山酥梨醋的透光率逐渐升高;随着澄清温度和pH值的的升高砀山酥梨醋的透光率先升高后下降。通过正交试验确立了影响壳聚糖澄清效果因素的主次顺序为壳聚糖用量pH值温度时间,并对澄清参数进行了优化。在最优澄清参数下制得的砀山酥梨醋,感官特性良好,果胶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比澄清前显著降低,其它营养指标澄清前后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以果胶酶为澄清剂,以透光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果胶酶用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和酶解p H值对木瓜果汁澄清度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对澄清工艺进行优化。果胶酶对木瓜果汁澄清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用量580mg/L、酶解时间2.4h、酶解温度49℃、酶解p H值为3.3。用优选方案所制备的木瓜果汁透光率为98.13%,澄清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对纤维素纤维壳聚糖改性,是提高染料上染率的有效方法。棉纤维经壳聚糖处理后,再用植物染料玫红进行染色。探讨壳聚糖改性液浓度、浸渍温度、和浸渍时间对改性效果的影响,以及p H值、染料用量和染色时间对染色效果的影响。实验证明,壳聚糖对棉纤维的改性工艺为:壳聚糖改性液40%,80℃浸渍35min;玫红染色工艺为:染料用量3%,p H值8,95℃染色50min。改性后棉纤维的上染率提高。  相似文献   

6.
棉织物经壳聚糖处理后,再用栀子黄进行染色,测试并分析了染料用量、p H值、染色温度、染色时间对壳聚糖改性棉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并设计正交实验来确定最佳染色工艺;且对染色后壳聚糖改性棉织物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壳聚糖改性后棉织物的栀子黄染色性能较好;壳聚糖改性棉织物的最佳染色工艺为:栀子黄用量为9%、染色温度30℃、染色时间50 min、p H值为5;染色后壳聚糖改性棉织物防紫外线性能增强,耐摩擦色牢度及耐洗色牢度较好。  相似文献   

7.
以壳聚糖为澄清剂对百香果醋进行澄清处理,研究了壳聚糖用量、澄清温度和澄清时间对澄清效果的影响。确定了适宜澄清条件为:壳聚糖用量0.1 g/L、澄清温度40℃、澄清时间90 min。利用壳聚糖澄清百香果醋能较好地避免二次混浊现象。  相似文献   

8.
不溶性壳聚糖对苹果汁脱色及澄清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文对不溶性壳聚糖在苹果汁脱色及澄清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初步确定了不溶性壳聚糖用量、温度、pH值对苹果汁色值和透光度的影响从而分别提出不溶性壳聚糖脱色的最佳工艺条件是:不溶性壳聚糖用量3.0g/100ml,温度35℃,pH值4.0不溶性壳聚糖澄清的最佳工艺条件是:不溶性壳聚糖用量2.5g/100ml,温度25℃,pH值4.0对不溶性壳聚糖装柱连续吸附法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此法可用于苹果汁的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9.
为了优化苹果柚子复合果醋的稳定性,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曲面法对其工艺进行了研究,建立并分析了各主要影响因子与离心沉淀率关系的数学模型。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壳聚糖用量对离心沉淀率影响极显著、澄清温度影响显著和澄清时间影响极显著。通过RSM响应曲面法的进一步分析显示,回归方程P值0.0001,R2Adj为0.9740和Adeq.Precision(信噪比)为22.738,说明所建模型与试验值的拟合度很好。苹果柚子复合果醋的稳定性工艺参数为壳聚糖用量0.55g/L、澄清温度55.9℃和澄清时间5.8h;经试验验证,在此条件下离心沉淀率为0.0235%,与理论计算值0.0238%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壳聚糖用量、p H和温度对鱼腥草提取液絮凝除杂效果的影响,并对其工艺进行了正交实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条件是壳聚糖用量为0.04g/100m L,提取液p H为6.0,温度为30℃;在此条件下,鱼腥草澄清液的黄酮保留率为80.0%,透光率高达68.1%。该工艺在絮凝除杂的同时又较好地保留了鱼腥草有效成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壳聚糖固定化木瓜蛋白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壳聚糖为载体,戊二醛作为交联剂,采用载体交联法制备固定化木瓜蛋白酶,并研究了固定化木瓜蛋白酶的最佳固定化条件。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的最佳固定化条件为给酶量为40~50mg/g,于pH7.5,25~30℃下,0.4%~0.5%的戊二醛溶液交联12h,所得的固定化木瓜蛋白酶的活力回收率平均达61.6%。  相似文献   

12.
酪氨酸酶是合成黑色素过程的关键酶,通过测定酱油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来确定其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及抑制机理。结果表明:酱油对酪氨酸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酶抑制率达到50%时(IC50)酱油固形物含量浓度为19.8g/L。酱油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动力学行为表现为可逆混合性抑制类型。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电子鼻和乙醇传感器判别草莓新鲜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静  赵秀洁  孙柯  王卓  屠康 《食品与机械》2016,32(5):117-121
以红颜草莓果实为试材,在4℃(低温组),相对湿度85%~95%条件下贮藏,研究基于气味判别草莓新鲜度的方法。分别运用电子鼻和单一乙醇传感器采集草莓贮藏期间的气味。主成分分析结合感官评定将草莓的新鲜度划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4℃贮藏0~3,6,9~12,15d。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和分类型支持向量机(SVM-C)构建了基于气味判别草莓新鲜度的模型;应用电子鼻和PLS-DA法构建模型,建模组和验证组总体准确率分别为84.2%,88.3%;而基于SVM-C法构建模型,建模组和验证组总体准确率分别为99.2%,96.7%。应用乙醇传感器技术和PLSDA法、SVM-C法构建模型,准确率分别为83.3%(PLS-DA法建模组),86.7%(PLS-DA法验证组),90.8%(SVM-C建模组),90.0%(SVM-C验证组)。该研究可为建立草莓采后贮藏和流通过程中新鲜度实时监测的方法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海藻酸钠为载体,采用交联吸附法固定果胶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固定化主要因素对固定化酶活力的影响,优化固定条件。结果表明,在海藻酸钠浓度为2%、氯化钙为1%、戊二醛浓度为3%的条件下,采用酶浓度为0.2mg/mL、pH值3.0、温度为40℃、固定时间为45min。固定化果胶酶活力最高,酶活回收率达到84.4%。  相似文献   

15.
以臭氧活化后的聚丙烯微孔膜为载体,并以丙烯酸为单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固定转谷氨酰胺酶。研究了臭氧活化时间、接枝反应时间、温度、单体浓度、莫尔盐浓度对接枝率的影响,并对固定化条件进行研究。确定了最佳固定化条件为:己二胺浓度15%,胺烷基化温度50℃、时间120min,戊二醛浓度3%,交联温度30℃、45min,酶浓度10mg/mL,固定化时间20h。此条件下载酶量为30.23mg/g膜,酶活力可达16.9U/g膜。  相似文献   

16.
果胶酶在壳聚糖上的固定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以壳聚糖为载体,以戊二醛为交联剂,研究了果胶酶的固定化,分析了戊二醛浓度、给酶量、温度对酶固定化的影响。同时对固定化后的酶促作用条件(最适pH、温度)、米氏常数、半衰期等理化性质进行了初步测定,结果表明,在3%戊二醛,0.1mg/g湿壳聚糖的给酶量,5℃条件下,果胶酶固定化的固定率较高。酶促特性研究表明,固定化果胶酶最适温度范围较非固定化果胶酶大,最适pH和表观Km均有所下降,在4℃条件下,固定化果胶酶的半衰期约为30d。  相似文献   

17.
主要研究了谷氨酸发酵液对谷氨酸提取工艺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用膜过滤除菌方法对染菌发酵液有较好的提取效果;发酵周期控制在30~34h;发酵液放罐残糖控制在0.6%以下;发酵结束后要及时升温处理,升温至65℃.  相似文献   

18.
秦贞俊 《纺织器材》2009,36(Z1):64-65
基于络筒工序细纱管纱高速退绕因自身摩擦、纱线张力的影响使纱线毛羽增加的现状,提出在自动络筒机上加装气圈控制器或加装PERLA-A型涡流毛羽减少装置,不仅将使毛羽明显减少,还可提高纱线强力,并具有其它积极效果。通过在相同工艺条件下自动络筒机加工同号数紧密纱与普通纱的不同毛羽增加情况对比,分析认为产生毛羽的根源是细纱工序,并非是自动络筒机加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主要研究鲜鸡肉在-18℃下冷冻保鲜过程中的肉品质的变化。通过对肉样色差值、菌落总数、理化指标(pH值、TVB-N)的测定和比较分析,探讨鲜鸡肉在冻藏条件下肉品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各项理化指标和细菌总数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随着储藏期的延长,色差L*值呈下降趋势,而a*值呈上升趋势;经过90d冻藏,鸡肉还是二级鲜度。  相似文献   

20.
焙炒条件对咖啡风味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云南产的两种咖啡豆为分析对象.研究了焙烤过程中咖啡抽提液一些成分的变化以及对咖啡香气的影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在焙烤过程中葫芦巴碱、绿原酸、烟酸、咖啡因含量的变化进行分析,并对绿原酸/咖啡因比率与色度值的相关关系建立了相应的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