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崛 《电信技术》2004,(11):57-60
首先介绍了IPv6对因特网发展的重要性,接着详细分析比较了从IPv4平滑过渡到IPv6的几种实施方案,然后介绍了国内IPv6目前的发展状况及中国网通集团公司进行IPv6技术应用实验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我国发展IPv6将解决制约我国通信业发展的瓶颈,推动我国物联网和三网融合的步伐。但是,发展IPv6是一个演进过程,IPv4和IPv6将长期共存。首先提出我国发展IPv6可从网络边缘介入的基本策略,并描绘了发展IPv6分3阶段实施的整体目标。在分析从IPv4向IPv6演进的技术选项后,给出了我国发展IPv6的基础思路。  相似文献   

3.
基于IPv6的移动数据网络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Pv6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移动需求,并将移动IPv6作为IPv6的基本组成部分,因此IPv6在移动环境下可更好地支持端到端以及多媒体业务.随着IPv6标准的成熟,移动网络中逐渐引入IPv6也成为通信网络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首先介绍移动数据通信和IPv6技术的发展现状,然后探讨了在移动网络中引入IPv6的策略,并给出了3G网络环境下IPv6地址分配方式以及移动IP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移动IPv6协议的优点,列举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最后给出了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IPv4地址的耗尽和IP地址需求的持续增加,以IPv6为核心的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成为通信界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之一。文章对当前国内外IPv6产业的发展形势进行梳理,分析迫切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全面阐述中国联通IPv6平滑部署的原则和公司推进IPv6商用部署的具体举措,并对IPv4和IPv6融合互通创新方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从2002年至今,全球IPv6高峰论坛已连续三年在中国北京举办。对三届高峰会的内容进行了回顾和对比,对IPv6应用和商业运营模式的讨论成为本届高峰会的新特征,而移动IPv6始终是热点之一,并由此勾勒出中国IPv6发展的脉络,认为中国IPv6的发展正一步步趋于务实并走向纵深。最后,结合近几年国内外IPv6的发展动向,对中国IPv6的未来发展轨迹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6.
IPv4/IPv6过渡技术和方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IPv4向IPv6过渡的主要技术,并针对我国IPv6发展情况对网络过渡方案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随着IPv6标准的成熟,在移动网络中引入IPv6已成为通信网络的重要发展方向。文章主要研究了IPv6在3G网络中的应用,首先介绍了3G数据传输网络结构,接着介绍了移动终端接入基于IPv6的3G网络的情况,最后着重描述了3G网络中IPv4向IPv6的过渡机制。  相似文献   

8.
随着计算机网络特别是Internet的发展,IPv4已经逐渐不能适应这种高速发展的要求,IPv6呼之欲出。通过对比分析IPv4和IPv6得出:经过一个较长的IPv4和IPv6共存的时期,IPv6最终会完全取代IPv4在互连网上占据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9.
从IPv4向IPv6的过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忠诚  王春峰  刘敏 《电信科学》2004,20(10):45-49
目前,IPv6及相关协议已经相对成熟.然而,IPv4网络向IPv6网络的过渡和互通仍然是个艰巨的任务,直接影响了IPv6的发展.本文在对现有的各种互通与过渡方案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目前转换与互通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穿透NAT实现IPv6终端互连的隧道机制.该机制可以支持所有常见的NAT类型,无需特殊的IPv6地址前缀,可以向用户提供固定的IPv6地址.另外,针对IPv6网络和IPv4网络间的信息交互的不断增加,而基于通用处理器的IPv4/IPv6转换网关很难满足性能需求的现状,基于专用网络处理器平台研发了高性能的IPv4/IPv6转换网关,在IPv4与IPv6网络间实现了高性能的地址和协议转换,为IPv4网络向IPv6网络的平滑升级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0.
加快以IPv6为基础的下一代互联网发展迫在眉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IPv4地址的耗尽和IP地址需求的持续增加,以IPv6为核心的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成为通信业界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之一。而3G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使得向IPv6过渡变得更为紧迫。本文对国内外IPv4和IPv6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分析IPv6过渡的关键技术和产业链,并从中国联通的实际出发,对如何加快我国发展IPv6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IPv6标准的成熟和第三代移动通信(3G)的发展,在3G中承载数据业务的IP承载网采用IPv6将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文章首先介绍了IPv6相对于IPv4的一些新特点,同时介绍了3G的体系结构,然后对IPv6的这些新特点在3G中应用的进行分析.最后总结了IPv6对3G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蔡晓宇 《电子工程师》2008,34(12):32-36
随着Internet数据业务和移动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基于Ipv4的Internet已不适应当前应用需求。Ipv6作为一种新型的Internet协议,克服了现有标准Ipv4在地址匮乏、路由表过于庞大和服务安全等方面的不足,Ipv6即将取代Ipv4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的标准并且为未来移动通信提供重要支持。文中概括介绍了IPv6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如何实现IPv4到IPv6的过渡,并且讨论了IPv6对下一代移动通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2003年,中国下一代互联网(CNGI)示范项目正式启动,我国IPv6发展进程进入实质性部署阶段.与此同时,美国国防部最大的IPv6试验网络Moon6完成第一阶段测试,并启动第二阶段测试工作.以IPv6为基础的下一代互联网提供了一个改变旧规则,重新划定起跑线的机会.在未来的5~10年中,中国将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美国的IPv6危机、中国的IPv6机遇、全球IPv6产业发展情况、中国IPv6产业发展状况、IPv6商用进程所面临的挑战及2004年IPv6发展态势等不同视角,深入探讨了中国领跑IPv6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4.
IPv6隧道技术是在IPv6发展的初级阶段实现IPv6孤岛间互联的重要技术。介绍了IPv6隧道技术的概念、工作机制和其它几种技术实现方案并分析探讨了基于隧道技术的校园网IPv6过渡方案和IPv6隧道技术的安全特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Internet的发展,IPv4协议的各种总是逐渐暴露出来,本论述了IPv6协议的局限性以及IPv6的由来,介绍了IPv6协议的主要特点,论述了当前IPv4向IPv6演进的几种技术。  相似文献   

16.
IPv6网络和IPv4网络并存是目前无法回避的事实,这种情况下,实现连接在IPv4网络上的终端和连接在IPv6,网络上的终端之问通信已成为十分迫切的事情,本文通过一个实例,详细讨论了通过NAT—PT实现IPv4网络和IPv6网络互连的机制,和连接在IPv4网络上的终端和连接在IPv6网络上的终端之间的通信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