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目前混凝土结构模板设计时采用的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一般都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1992中推荐的公式计算,通过计算推导验证了混凝土对倾斜模板的侧压力计算公式,分别取现浇混凝土及模板作为隔离体对倾斜模板及支架的受力进行了理论分析,对支撑力的不同施加方式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模板和支架的搭设方法。  相似文献   

2.
上期介绍了有关模板系统计算的一般规定,本期介绍计算的一般步骤,问时进行设计示范,以供借鉴。一、一般步骤模板系统的设计计算,原则上与永久性结构相似。要结合工地的具体条件,决定模板系统的结构形式,然后进行必要的设计计算,使之在现实性的基础上,既经济合理,又带有先进性。有可能时,可以进行几种方案的比较。  相似文献   

3.
赵付安  贺振通 《山西建筑》2008,34(11):344-345
应用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一种型号的模板台车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有限元模型,对台车各种工况下结构的应力和变形进行计算,找出了模板台车结构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改进措施,从而为模板台车的优化设计、参数设计及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C形梁夹具的构造与在梁模板体系中的用法,并总结了设计流程。基于模板施工有关规范,结合模板尺寸和内龙骨的布置情况,对不同情况下内龙骨传递至C形梁夹具的荷载进行计算。将C形梁夹具简化为杆系结构,基于结构力学原理计算C形梁夹具的内力与变形,给出了强度验算与变形验算的算式,为C形梁夹具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马洪峰  王国武  钟亮 《门窗》2012,(9):212+214
传统设计钢结构厂房大跨度屋面梁时,一般都是由变形作为控制指标。但在该主厂房屋面系统设计中,屋面梁按照结构恒荷载进行屋面梁变形计算,并以该数值预先将梁作反变形。减少屋面梁变形的绝对值,同时采用高强度钢材,充分发挥梁变形和应力同时达到极限状态。  相似文献   

6.
在进行竖向模板及支承结构的力学计算和构造设计时,新灌筑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是主要设计依据之一。其计算工作量较大,往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为方便计算,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现根据有关规范和资料编制一些计算图表,供现场施工人员参考。混凝土的侧压力一般随混凝土的灌筑高度而增加,  相似文献   

7.
新设计的组合式大模板,是在总结北京市内各种类型大模板几年来施工实践的基础上设计的。它的主要特点是模板刚度较强,变形小。我们的设计原则是:模板在周转使用数百次以上,拆模后混凝土墙表面平整度仍能达到中级抹灰的验收标准,实例计算基本上满足。下面以其中的1号模板为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8.
三维曲面自然肌理清水混凝土柱对模板的变形控制有着较高的要求。结合工程实际,利用ABAQUS软件对三维曲面玻璃钢-钢板组合模板体系进行了施工阶段的有限元分析。计算结果表明,3次浇筑段模板体系在承载能力和变形控制方面均能满足设计要求,但连接螺栓却属于该模板体系的薄弱环节,模板在拼缝部位易发生较大的变形。此外,还探讨了在柱类构件模板计算中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产生侧压力的计算方法,以此来确定模型施加荷载的取值。  相似文献   

9.
用瑞利-有限单元法计算板壳结构的冲击动荷系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伟年 《工业建筑》1999,29(7):64-66
建筑结构受到冲击荷载作用时所产生的变形和应力要比把冲击物重量作为静荷载而产生的变形和应力大得多,因此,对于可能受到冲击作用的建筑结构都应该进行冲击动荷的计算。但是冲击荷载作用下建筑结构的变形和应力的计算一般都比较复杂,特别是当冲击荷载比较大时,结构将...  相似文献   

10.
该文指出了确定架体结构计算模型在满堂式钢管模板支撑架设计中的重要性,讲述了架体结构计算模型的一般简化过程,在分析满堂式钢管模板支撑架结构计算模型历史演变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现存的各种计算模型的特点,并通过各种计算模型下得到的架体稳定性的比较,指出了各种计算模型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针对常州地铁2号线青洋路站的侧墙模板问题,首先通过对模板结构在施工状态下的荷载响应进行了有限元模拟计算,发现了原设计中存在的缺陷;然后在实际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开展模板荷载响应试验,测量了模板的变形数据,从而验证了计算的正确性;最后,采用经验证后的有限元模型对模板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完善清水混凝土模板结构设计方法并提高其施工质量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 高层建筑普遍设有地下室,地下室的钢筋混凝土墙板模板一般较高,占模板比重较大,在进行测模板及支承结构的力学计算和构造设计时,常需计算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如何正确地计算新浇砼的侧压力,对保证墙体质量起到很大作用。新浇砼作用于模板的侧压力,一般随砼的浇筑高度而增加,当浇筑高度达到某一临界值时,侧压力就不再增加,此时的侧压力即为新浇砼的最大侧压力。通过理论推导和试验,国内外提出过很多计算砼最大侧压力的公式。我国《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提出的新浇砼作用在模板上的最大侧压力按以下二式计算,并取二  相似文献   

13.
竹胶合板模板的设计与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宗明 《建筑施工》2000,22(2):25-27
针对竹胶合模板的变形,提出模板设计与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4.
薛惠敏  朱骅  许庆锋  薛洪 《建筑技术》2001,32(8):543-544
目前 ,确定梁模板结构承载能力时的设计荷载 ,一般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的规定进行计算 ,再按模板的结构形式设计施工结构。但施工现场发现实际荷载远小于上述规定的荷载 ,若按规范规定的荷载核算施工现场的梁模板结构时 ,梁模板结构应早已破坏 ,但现场的梁模板结构却仍完好。这里有一个钢筋密集的梁模板结构承载能力设计时的荷载究竟是多少的问题。1梁的支模形式梁的支模形式如图1所示。三根梁的配筋率 :1、2、3号梁每立方米混凝土内钢筋标准重分别为445kg,230kg和280kg,均大于…  相似文献   

15.
作为工程支撑系统,铝合金模板因易组装、施工周期短、成本低和效率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到建筑施工中。为探讨其施工质量影响因素,经过查阅文献与专家咨询,本文就尺寸设计、模板垂直度、顶模板标高控制、模板变形控制、表面清洁度和拼缝质量6个影响因素构建基于解释结构模型(ISM)的质量层级结构模型,研究表明,模板变形对施工质量影响最大,其次是尺寸设计、模板垂直度。并根据研究结果,给出相应的质量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6.
结合工程实际,针对目前钢丝绳柔性拉结在悬挑模板支撑架应用中的缺点,设计了一种可调长度的刚性拉杆,并进行了设计计算。这种刚性拉杆长度可调,可以有效控制悬挑支撑架悬挑梁的变形,并可以施加预应力的作用。这种结构拉结稳固,构造简便,适合于超长、高空悬挑模板支撑接的设计和施工。  相似文献   

17.
钢结构施工变形预调值及分析方法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一般情况下钢结构的设计位形只是施工的目标位形,不能作为确定构件加工和安装位形的直接依据。为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以及竣工时结构的位形满足设计要求,施工过程中需对结构设置变形预调值。介绍了钢结构施工变形预调值的概念,构造了钢结构施工变形预调值计算的一般迭代法、正装迭代法、倒拆迭代法和分阶段综合迭代法。其中,一般迭代法可用来计算采用满堂脚手架法施工的钢结构变形预调值。正装迭代法可用来计算各种施工方法下钢结构的变形预调值,但当结构复杂杆件比较多时,分析过程中常出现算法不收敛的问题。倒拆迭代法收敛性高,但计算工作量较大。分阶段综合迭代法可以用来计算闭环复杂结构的变形预调值,克服迭代不收敛问题,其计算工作量较小。  相似文献   

18.
翻目 大模板施工技术大模板住宅建筑体系标准化设计大模板多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要点大模板建筑结构施工暂行规定大模板施工劳动组织和机具配备新浇棍凝土对大模板侧压力的试验研究大模板住宅建筑的技术经济效果组合式大模板的设计与制作组合式大模板的安装与使用组合式大模板结构计算实例大模板脱模剂钢丝网水泥大模板大模板在非标堆层工程中的应用大模板建筑成套技术鉴定会在北京召开确定大模板施工几项数据的一般原则楼梯间大模板与施工工艺的改革大模板现浇墙体预留洞代替电气插销塑料盒适用于现浇住宅建筑的大模板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  相似文献   

19.
建筑施工现场模板支架与脚手架的设计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炳华 《建筑科学》2007,23(7):81-85
建筑施工现场常用的模板支架与脚手架的设计计算是由结构稳定控制的,是理论性很强、分析计算很难的结构力学领域。在实用上将稳定分析计算问题简单地甚至没有分析地确定计算长度进行设计计算。尤其是模板支架,由于稳定的概念含糊不清,编制的模板支架施工方案中隐藏了群架失稳倒塌的诸多因素。本文从杆系结构的弹性稳定理论出发,指出了当前模板支架设计计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对马来西亚某大楼高巨型梁式转换层结构的叠合浇筑施工过程进行计算分析,分别模拟对比了一次性浇筑完成及采用叠合浇筑法依次浇筑的施工方法,研究施工过程中转换梁、模板支撑和下层梁板结构的混凝土内力及变形情况,通过有限元计算的全过程施工模拟,提出采用叠合浇筑法施工时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结构的模板支撑及下部结构设计和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