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能源》2011,(6):36-38
除非再次发生经济危机,导致需求进一步下降,能源产业将面临一个愈发艰巨的任务,那就是将资源变为储量,将储量变为产量,特别是传统石油资源。  相似文献   

5.
1长输油气管道的特点长输油气管道是压力管道的一种。它由各种站、场、干线线路工程及其附属设施等组成的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动力系统。  相似文献   

6.
介绍海底油气管道铺设特点,海底管道破裂原因,及海底管道泄漏的有效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能源工程》2001,(1):16
我国鼓励节能投资的政策将使节能项目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和经济增长点。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稳步发展时期 ,能源消耗量逐年增加。在过去的 15年中 ,全国能源消费年增长率始终在 5 %~ 6 % ,但能源利用率却很低 ,只相当于发达国家 5 0年代的水平。工业产品单耗远高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吨钢能耗是美国的 2倍 ,日本的 3倍。国内企业主要耗能产品的单耗 ,落后的与先进的相差 1~ 4倍。以高耗能企业进行节能投资改造 ,可获得十分可观的收益。分析表明 ,“十五”期间我国节能潜力约为 4亿t标准煤 ,如果把能源效率提高 1个百分点 ,就会取得 130多亿…  相似文献   

8.
通过建立两阶段Stackelberg模型,分析了在油气价格市场化条件下,市场容量、管道资产-市场份额系数、管道优势、管道建设成本和管道共享收益对双寡头油气企业管道共建共享程度的影响:市场容量越高,双寡头油气企业的管道共建共享程度越低;管道资产对市场份额的影响越大,双寡头油气企业管道策略的背离也越大,管道优势企业倾向于管道自建,而管道劣势企业更加渴求管道合作;管道资产越集中,管道优势企业偏好的管道共建共享程度越低,而管道劣势企业偏好的管道共建共享程度越高;企业自建管道的成本越高,双寡头油气企业的管道共建共享程度越高,但管道优势企业对管道自建成本的忍耐性高于管道劣势企业;管道合作收益越高,双寡头油气企业的管道共建共享程度越高,而且管道优势企业参与管道共建共享所要求的最低的管道合作收益高于管道劣势企业;值得注意的是,平均的管道合作收益分配所能实现的管道共建共享程度,要高于不平均的收益分配情况下的管道共建共享程度。  相似文献   

9.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石油更是被誉为现代工业血液,不仅对国家意义重大,而且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维护能源安全已经成为我国国家安全的核心之一。能源进口渠道主要有海上运输和境外管道输送两种。介绍了中俄原油管道、中哈原油管道、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中缅油气管道等四条境外油气管道,分析了其在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介绍海底油气管道铺设特点,海底管道破裂原因,及海底管道泄漏的有效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能源与环境》2013,(6):129-129
近日,中缅天然气管道干线建成投产,并与西气东输及新疆、长庆和川渝气区连同。至此,我国油气管网格局初步形成,总里程达到10.6万km,超出高速公路1万km,使近10亿人口受益。  相似文献   

12.
“九五”期间 ,我国环保产业市场发展有两大特点 :一是环保产业技术设备发展的重点比较集中于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防治领域 ,尤以城市环保基础设施投入的比重大 ;二是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和设备保持了较大增长的势头 ,仅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在大中城市已渐成气候 ,并逐步向旅游城镇开展。据有关专家预测 ,未来数年内我国环保产业投资至少将保持 2 5 %的增长速度 ,并形成以下九大投资热点 :1 .污水、废水处理技术与装备制造。2 .防尘技术与设备制造。重点是向既防尘又脱硫的方向发展 ,重点设备实施规模生产。3 .电厂脱硫技术与设备制造。4.机动车尾…  相似文献   

13.
根据全球咨询公司毕马威(KPMG)2011-06-08发布的调查,美国、中国、印度将是全球可再生能源产业兼并与收购投资的前三大目的地。这个面向全球500位与新能源有关的企业高管进行的调查发现,  相似文献   

14.
赵燕辉  吴明  张纯静 《节能技术》2012,30(5):447-450
我国油气管道并行敷设技术的应用和研究逐渐增多,简要介绍了我国数个大型油气管道并行敷设工程情况,对其安全性问题进行了探讨。总结了近几年来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所得的成果以及新技术、新方法在工程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分析了在管道间距的确定原则、管间热力影响和管道施工技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展望了油气管道并行敷设技术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对油气管道并行敷设中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多条油气管道并行敷设及其合理布局、站场优化,均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根据第3次石油资源评价结果.我国海洋石油资源为246亿吨,占全国石油资源总量的23%;海洋天然气资源量为16亿立方米,占总量的30%。我国海洋石油探明程度为12%,海洋天然气探明程度为11%,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海洋油气整体处于勘探的早中期阶段,资源基础雄厚,产业化潜力大.是未来我国能源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投资金额与收益、投资支出结构、生产成本、多元化程度和资源风险五个维度进行了中国海外石油投资的国际比较,并分析了中国石油公司在海外油气投资中存在不足的原因,提出了我国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海外油气投资管理机制和我国石油企业利用金融工具降低投资风险等建议,以有助于中国石油企业更好地开展海外油气投资和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油气投资环境与中俄油气合作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具有雄厚的油气资源基础,未来为世界提供油气的能力将逐渐增强,2030年俄罗斯能够为世界提供的油气将分别达到790×104bbl/d和2400×108m3,在世界油气供应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俄罗斯与中东、非洲等油气资源富庶区相比,投资环境较好,虽然油气财税政策均有从严趋势,但俄罗斯社会文明程度较高,在国际政治体系中独立性更强,尤其是经济结构转型使俄罗斯对外资的依赖程度更高,是比较理想的油气合作伙伴。中俄经济互补性强,开展油气合作具有地利优势,就保障我国油气安全而言,中俄油气合作更具现实性。当前中俄战略合作已进入新阶段,为进一步的油气合作奠定了基础。中国应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将中俄油气合作视为未来的海外发展重点,认真研究俄罗斯对外油气合作的政策和态度,继续坚持市场换资源战略,为中俄未来的油气合作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苏文  余正伟 《中外能源》2010,15(10):12-17
委内瑞拉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主张各国和平共处。委内瑞拉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生产国之一,石油是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委内瑞拉已探明常规石油储量776.85×108bbl,居全球第六位;天然气储量约4.22×1012m3,居全球第九位;已探明重油储量2700×108bbl,居全球第二位。陆上有5个盆地产油气,马拉开波和东委内瑞拉盆地是在世界十大石油盆地中排名前几位的重要盆地。委内瑞拉石油产量在拉美国家中居第一位,在欧佩克组织成员中居第三位。委内瑞拉政府对油气行业实行严格的国家管理制度,目前政府许可的油气产业国际合作开发模式有合作开发、利润分成和承包服务三种模式。委内瑞拉的石油法规基本上沿用了西方的油气管理模式,采用对外招标的方式开发油气资源。税法和石油法针对油气产业特点规定的行业税费包括勘探开采税、矿区使用费、土地税、消费税和公司所得税等。委内瑞拉为了振兴油气产业、促进经济发展,逐步推出了一系列重大的开放油气产业上、下游的新举措,还有解除外汇管制、取消对银行利率的控制、对运输及低收入家庭实行补贴等经济杠杆政策等。就整体而言,委内瑞拉油气资源投资的综合评价指标良好,中国石油企业较强的产业竞争力和极为有利的国际政治环境,成为加大在委油气项目投资力度和规模的良好时机。我国应进一步加强与委内瑞拉的外交和文化交流,加大对国有和民营企业在委油气产业投资的扶持力度,将委内瑞拉油气投资项目纳入到国家"走出去"战略的重点实施范围内。  相似文献   

19.
戴勇 《中外能源》2013,18(1):12-16
库尔德地区是伊拉克最重要的石油产区之一,油气资源丰富,但由于多年战乱的影响,勘探活动非常少,一些油田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鉴于伊拉克政府否认外国石油公司在库尔德地区开发石油的合法性,因此2009年之前主要是中小独立石油公司在此作业.但随着埃克森美孚与库尔德地方政府签订油气勘探开发协议,该地区成为关注的焦点,国际大石油公司纷纷表示出浓厚的兴趣,我国石油公司也应该积极关注.库尔德地区油气投资的有利条件是资源潜力巨大,地质条件良好,勘探成功率较高,地方政府采用产量分成合同与外国石油公司合作,财税政策比较优惠.但也存在地缘政治不稳定、原油外输受限制、油气出口能力不足等风险因素.鉴于此,我国石油公司若想在库尔德地区有所发展,必须抓住地方政府与伊拉克中央政府矛盾缓解的有利时机;把勘探区块作为首选目标和关注重点,首先获取资源,探明储量规模;由于该地区约90%的已发现油气储量集中在中小石油公司手中,我国石油公司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收购或兼并这些公司,共同谋求发展;同时,也要兼顾在伊拉克南部的投资机会.  相似文献   

20.
全球经济增长继续放缓而能源消耗居高不下,不断升级的伊朗局势将对世界经济的复苏和油气领域的投资带来伤害。由于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中东和北非地区(MENA)的情况直接关系到全球的稳定。我们必须保证该地区欧佩克成员国的安全和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