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时分和波分复用(以下简称TWDM—PON)将是通信行业在NG—PON2即下一代光纤接入的技术选择。TWDM—PON技术将帮助网络运营商实现开源节流。 从提升带宽到创造价值:光纤正在进行角色转换 目前运营商主要通过GPON技术实现将光纤网络向用户侧的延伸。GPON技术可以充分满足未来几年驻地用户对于带宽的要求。但从未来业务和市场角度考虑,运营商必须及时找到合适的技术来实现对GPON在传输带宽上的超越,从而发挥光纤网络的极致能力,获得收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张学勇 《网络电信》2012,(11):39-40
一,下一代光接入网技术的发展 从下一代光接入网的技术发展来看:10G EPON 2013年规模商用TWDM—PON成为NG—PON主流,2013年形成标准,2015年商用网络升级平滑,兼容10GPON、GPON、EPON用户数和用户带宽兼顾,具肯经济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10 G EPON的IPTV可控组播的实现方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余浩 《电视技术》2011,35(3):85-88
10 G EPON被称为下一代PON(NG PON)技术,能更好地满足三网融合条件下IPTV等视频业务的高带宽接入需求.为了在10 G EPON系统上承载IFTTV组播业务,需要引入可控组播技术,对10 G EPON系统的组播方式进行控制.主要研究了10 GEPON系统中IPTV可控组播的实现原理及流程,提出,了基于I...  相似文献   

4.
原荣 《中国新通信》2010,12(1):9-14
本文首先从时分复用无源光网络(TDM—PON)的不足引入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WDM—PON),接着介绍了ONU波长固定和可调WDM—PON,随后阐述了ONU无色和无光源WDM—PON。鉴于目前WDM-PON难以推广使用的现状,上行用TDMA替代WDMA会使WDM—PON看起来更加现实,所以本文也介绍了混合使用WDM和TDM的HPON。最后对WDM—PON与功率分配PON(PS—PON)的技术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下一代接入网技术WDM-OCDMA-PON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易丛琴 《通信技术》2009,42(6):124-126
WDM-OCDMh—PON技术融合了OCDMA技术及WDM技术的优势,成为最有发展潜力的下一代接入网技术最佳候选方案之一。文章主要讨论了WDM-OCDMA—PON的系统模型及关键技术,重点分析了WDM—OCDMA—PON的系统得误码性能。  相似文献   

6.
基于TDM/TDMA的PON系统若不通过统一的管理控制会产生上行数据冲突,为解决上行数据冲突,测距技术是PON系统的关键技术。文章介绍了测距技术的原理和分类,详细分析了目前EPON和GPON系统所采用的测距原理、时延补偿机制及具体的实现过程。最后,提出PON系统测距中有关冲突避免算法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需要继续跟踪研究。  相似文献   

7.
1 PON的概述 1.1 PON的发展历史 PON的发展经历了APON、EPON和GPON的发展过程。 PON技术研究起源于ITU—T第15研究组从1992年开始对窄带光接入网(速率2Mbps以下的业务)进行的标准化研究,然而由于这一领域技术选择的多样性,标准化进展十分缓慢,直到1995年11月才产生了第一个有关PON的建议,即是G.PONA。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PON系统的基本原理进行简单介绍,确立了PON的系统定位并着重论述PON在目前城域网中的具体实现及业务承载模式,最后给出相关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浅析WDM—PON在接入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TDM—PON技术;着重论述了WDM—PON技术原理、特点、难点,对TDM—PON和WDM—PON技术进行了比较;并对WDM—PON技术在集团客户和乡镇接入中的应用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0.
尚逢亮  尧昱  张静 《光通信技术》2011,35(12):11-14
基于PON技术接入网络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期,运营商面临着来自业务开通和网络维护的巨大压力.介绍了PON和IT支撑系统的总体架构以及各系统实现的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对IT支撑系统与PON网络间接口实现方式和功能需求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ITU-T G.989.2下一代无源光网络标准(NG-PON2)物理媒质相关层(PMD)的物理层需求和规范,包括下一代无源接入网络的架构、用户网络侧接口与业务节点接口、对光配线网络(ODN)的需求、NG-PON2的X/S容限、时分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TWDM-PON)和点对点连接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PtP WDM-PON)的PMD层要求。认为NG-PON2单PON口实现40 Gbit/s的带宽能力,面向大容量、全业务的光接入网络,应用时间窗口应在2016年之后。  相似文献   

12.
NG-PON2技术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松  蒋铭  沈成彬  王波 《电信科学》2012,28(8):31-39
随着EPON、GPON的规模部署和10 Gbit/s PON标准的制定,FSAN组织已经启动了NG-PON2的标准化工作.本文将分析运营商对NG-PON2的技术需求,并对TDM-WDM-PON、WDM-PON 、OFDM-PON等多种备选技术方案进行探讨,研究这些技术的可实现性和与现有网络共存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对于运营商来说,为了应对皮飞站的大规模部署和用户日益增长的有线接入速率需求,充分利用好PON和4G 的各自优势,建立PON+LTE的融合宽带网络,实现优势互补,可为用户提供体验一致的高速宽带接入服务。文章详细分析了在NG-PON2中将LTE小基站信号和高速有线宽带信号混传的技术。仿真结果显示,在NG-PON2的备选技术-正交频分复用无源光接入网(OFDM-PON)中混传无线LTE信号和高速有线宽带信号可以省去无线信号的上下变频处理,技术实现简单,可以提升接入信号的多样性和速率。  相似文献   

14.
FTTH是未来宽带接入网发展的必然趋势,无源光网络(PON)技术以其纯介质网络特性获得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及部署,被认为是FTTH的最佳解决方案.文章综述了下一代无源光网NG-PON,扼要地介绍、分析了10G EPON、WDM-PON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案,提出了NG-PON的演进思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低成本下一代无源光网络(NG-PON)传 输系统中带宽限制和光纤累计色散所产生的严重码间串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向量 构建的改进型支持向量机(SVM)的均衡 算法。该算法充分考虑了码间串扰信号的特性,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新颖的特征向量,从而 适用于带限NG-PON系统中。此外,为了实现对PAM-4信号的多分类任务,该算法采用了 多对多(MVM)的方法训练三个独立SVM分类器。本文搭建了基于10-G 带宽光电器件的 50-Gb/sPAM-4信号传输实验来进一步验证本算法的可行性。实验结 果表明,相比于经典 前馈均衡器(FFE)和判决反馈均衡器(DFE),本算法可将接收灵敏度在HD-FEC门限下 (BER=3.8e-3)提高约1dB,从而使系统 在不使用任何放大器的情况下功率预算达到了20 dB。 此外,本方案对CDR定时偏移误差更稳定,可在相当大的偏移范围内保持可观的性能。因 此,该方案可被应用在NG-PON系统中用于更好的提升系统传输性性能。  相似文献   

16.
下一代PON技术的进展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下一代无源光网络技术(包括10G-EPON和NG-PON1)的特征及其标准化情况,介绍了下一代PON的产业链发展情况,结合三网融合的需求和运营商光进铜退的战略,探讨了下一代PON的应用方案和系统架构。  相似文献   

17.
传统PON无法支持未来通信业务的增长,下一代无源光网络(Next GPON)是理想的解决方案。介绍了一种从PON到下一代GPON的升级方案。针对G/EPON的不同特点,分别采用WDM分光器和引入新OLT的方法来升级。同时保留PON原有设备,既最大程度地节约了设备资源,又使升级过程对PON用户产生较小的干扰。  相似文献   

18.
从网络分层、接入网设备以及新型网络架构3个角度对下一代无源光网络(NG-PON)的节能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基于NG-PON的标准工作和节能关键技术,提出了基于网络编码(NC)的NG-PON节能调度机制,实现了不同节能技术之间的综合应用,并在提高节能效率的同时有效提升了网络性能。研究表明不同的NG-PON节能技术既有其各自独立优势和特点,同时也具有交叉和关联性,从而可以以较为综合的方式运用节能技术以降低NG-PON中的能源消耗。  相似文献   

19.
We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 the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of a novel modulation based on a recently proposed technique of adaptively modulated optical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AMOOFDM) for next-generation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NG-PON). This signal was generated by direct modulation of cost-effective and low-bandwidth commercially available distributed-feedback and vertical-cavity surface-emitting lasers. Using the Levin–Campello adaptive bit-loading algorithm for channel capacity optimization over AMOOFDM modulation to reach maximum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we experimentally demonstrated that high bit rate can be transmitted in optical access network without the need for chromatic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and optical amplification on the link.   相似文献   

20.
《Optical Fiber Technology》2013,19(3):250-258
For passively reach-extended next-generation passive optical networks (NG-PONs), we propose an asymmetric hybrid PON architecture and wavelength plan for using eight 2.5 Gbit/s coar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CWDM) in the upstream direction and eight 10 Gbit/s den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DWDM) in the downstream direction, called Cu-TWDM PON. The power budget feasibilities, the optical path losses, and the dispersion power penalties in the CWDM upstream wavelengths are precisely investigated in terms of related specifications required to enhance the network coverage to over 40 km with single-mode fibers (SMFs) based on ITU-T G.652.A and B and Corning’s SMF-28e, as the worst-case and the practical-case feasibilities, respectively. We also report on 10 Gbit/s and 2.5 Gbit/s transmission experiments up to 60 km for the downstream and upstream links. Based on the analyses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we provide guidelines for the physical media dependent layer specification of Cu-TWDM PON for NG-PON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