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车分流背景下对居住区道路人车混行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磊  张楠 《中外建筑》2009,(7):53-55
本文旨在充实和拓展居住区道路系统规划理论,从研究国外居住区道路系统的规划理论发展入手,运用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的方法,为创造人性化的居住区提供参考依据,为居住区道路规划、设计、管理提供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2.
从动态交通及静态交通两个方面阐述了居住区交通组织方式,并分析与评价各自的适用性,为建立良好的人居环境、合理规划居住区道路变通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呼和浩特市2000年后新建设的居住区规划与建设现状,选取较有代表性的居住区,通过外业调查及内业分析研究方法,对居住区的规划组织结构与布局、中心小游园、道路系统和停车设施及公建配套设施等内容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调查得出,居住区规划组织结构与布局较合理,居住区中心小游园规模合理,但无障碍交通设计考虑不足,公建配套设施配建项目单一及面积不足等问题。研究最终从调查结果及探索居住区本土规划设计出发,提出可行性建议,旨在对今后呼和浩特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提供指导及借鉴。  相似文献   

4.
《规划师》2017,(Z1)
山地居住区规划设计是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重要组成内容。文章在分析山地居住区规划设计策略的基础上,以海南万宁绿中海二期项目为例,针对高程、坡度和坡向等要素,对居住区的建筑布局、道路组织和空间设计等进行探讨,以期能为类似的山地居住区项目提供规划借鉴。  相似文献   

5.
《门窗》2016,(11)
针对目前居住区空间模式与道路规划设计问题影响,文章分析了居住区空间模式与道路规划设计现状以及居住区空间模式设计原则,并提出了与道路规划的设计方法。其目的是为相关建设者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居住区道路系统与交通安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陈燕萍 《规划师》2000,16(3):42-43
作者从两个方面讨论了居住区道路系统规划与交通安全之间的关系。一是通过分析典型居住区路网形式的人车分流状况和道路面积率水平,指出对居住区路网形式的选择一定程度上是在交通安全与土地利用的合理性之间寻找平衡点。二是指出居住区不同位置应采用不同的交通安全标准,提出满足上述标准的部分规划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动态交通为主题.结合国外居住区中道路系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总结出的一些经验模式,结合我国的国情以及居住区规划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寻求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居住区道路系统规划模式.使居住区内部的路网结构在发挥其交通功能的同时.体现出人的活动的主体作用,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进而营造舒适美好的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8.
基于风水理论,研究了居住区规划中的总体布局方式,分析了居住区道路规划设计中应注意的事项,结合臻鼎科技淮安厂商业住宅楼规划实例,论述了风水理论引导下居住区的规划思路与方法,有助于营造出舒适合理的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9.
牛红武  王韶辉 《山西建筑》2007,33(25):70-71
以焦作市南水北调安置小区为例,从基于用地环境的道路组织、空间组织和景观组织三方面深入探讨了居住区规划中“用地”意识,以使新的住区环境形成特色与旧的环境互相协调。  相似文献   

10.
居住区活动的主体是人,居住区的道路系统规划应体现对人的心理及其行为的关爱。在私家车进入居民家庭的时代,步行交通仍然应该是居住区交通系统的主体。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有关居住区步行道路安全及其与公共绿地结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居住区道路规划可否人车兼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分析当前居住区人车分行道路系统产生矛盾的原因入手,通过对西方居住区道路交通发展脉络的梳理,认为优先使用公共交通是未来居住区交通规划的发展方向;并针对现阶段居住区出现的人车矛盾问题,尝试着用一种改进的交通组织模式来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2.
韩春艳 《山西建筑》2009,35(35):19-20
结合居住区规划实践经验,就居住区总体规划中常遇到的几个指标,即用地红线、道路红线、建筑线、绿线、蓝线、紫线、道路交通、建筑高度、容积率、建筑密度及绿地率等作了概述,以达到合理规划居住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于斌斌 《中国市政工程》2022,(5):60-65+123-124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区建设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道路作为居住区配套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横断面布置是重点研究内容之一。基于此,在分析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区交通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导则编制过程中的探索与思考,对配套道路的横断面布局进行研究分析,为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区配套道路项目的规划和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在国内是否应该大量发展小汽车的争论声中,小汽车源源不断地进入居住区,给居住区传统的规划结构造成巨大的冲击。居住区对这一变化始料不及,各种矛盾因此而生。深入了解小汽车在居住区内的动、静态交通特征,为制定相应的规划提供依据,成为提高综合居住质量的当务之急。一、停车(一)居住区停车的时空特征居住区停车的时间分布如图1所示。实际情况是,在汽车分布密度较低的居住区,先行返回居住区的车辆通常首先占据宅前路旁车位。随着居住区内路旁停车数量增加,停在毛前道路旁的车辆出入难度提高,靠近住宅的停车场、库逐渐成为最受…  相似文献   

15.
居住区作为人们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居住生活环境的任务。各种要素所组成的居住区物质空间蕴含着不同色彩将带给人不同的内心感受。本文从居住区物质空间各要素的色彩规划入手,浅谈居住区色彩规划的一般模式。  相似文献   

16.
居住区人车交通组织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万勇  王玲慧 《新建筑》2000,(2):39-41,57
居住区人车交通组织主要有:无机动车交通发生、人车共存、人车分流、人车部分分流等四类共十种形式,它们分别产生于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时代背景,有各自的适用条件。在实际选择人车交通组织方式时应居住区的区位、等级规模、交通结构、建设资金以及民居出行方式等诸多方面的具体情况而定,并在道路系统规划中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7.
<正> 建设部组织的第二次城市建设系统优秀设计初评会议于1984年5月6~10日在天津召开。评委会48位专家和一些省市代表共50人参加了会议。申报参加评选的共有91项工程,内容有城市规划(包括居住区详细规划、道路广场规划、旧城改建规划设  相似文献   

18.
人车共存道路——迈向人性化的道路规划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丽芳 《规划师》2002,18(11):20-22
在国家的汽车发展政策导向之下,城市机动化是中国大中城市不可阻挡的趋势。传统的道路形式已无法很好地解决居住区道路上人和车的矛盾。20世纪70年代首先出现在荷兰的人车共存道路,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一种积极应对机动车威胁的居住区道路形式,更重要的是它必将强烈冲击国内传统的道路交通规划观念。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具体工程介绍了丘陵居住区竖向规划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即丘陵居住区竖向规划应因地制宜,随坡就势,重点研究道路、建筑、防洪、排水在竖向上的要求,以便使竖向工程规划满足各个方面的要求,并能兼顾景观等其他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陈曦  曾典 《工业建筑》2006,36(Z1):9-13
合理的居住区布局结构和组织形式是提升居住区居住质量、完善开放空间系统、促进环境行为的必要条件。现有的居住区的构成以及布局模式而言,因为地理位置、自然气候以及设计人员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其构成与布局模式各具特色。如果能够建立一种标准的符合居民行为要求的环境模式,将会进一步推动建筑和规划的发展。为此在不同的居住区模式下,用一种理想化的模式对各种居住区的公共环境进行了研究,以期从多种居住区构成与布局的模式中选取一种标准的,最符合居民行为要求的居住区公共环境的构成与布局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