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内燃机性能测试的特点和要求,作者开发了一种用于内燃机排气温度测试的一种经济实用型智能测温系统。它利用半导体激光器In Ga As/I作光源,使用钽酸锂热释电探测器作光接收器件,以8031单片机为核心,快速实现了内燃机排气温度的中高温实时测量。  相似文献   

2.
一种实用化双波长高精度光纤测温仪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种利用钽酸锂热释电探测器实现的实用化双波长光纤测温仪。该测温仪由光学接收系统、信号放大与处理系统及显示系统三部分组成。依照单个探测器的温度分辨力和相对温度灵敏度、R(T)~T曲线的温度灵敏度以及抗反射辐射能力与各主要技术参数之间的关系,在考虑光路中的选择性吸收气体的影响及探测器的最小可探测功率的基础上,对其工作波长及波长带宽进行了优化设计。同时也分析了仪器的工作波长及波长带宽对温度分辨力及测温灵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测温范围400~1300℃内,当1λ=2.1μm、2λ=2.3μm、Δ=λ20nm时,其测温精度优于0.20%,满足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3.
基于PSPICE的热释电红外线探测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热释电红外探测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由热释电效应推导出了热释电电流及热释电电压响应表达式,利用仿真软件PSPICE分析了热释电探测器等效电路模型,该模型是使用PSPICE的ABM功能中的微分器和压控电流源等电路元件来建立等效模型。本文最后在红外专用芯片BISS0001不可重复触发工作方式下给出了热释电红外探测器电路,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一致。根据该模型选取适当的参数,可以设计不同的红外探测器实用电路,为红外探测器电路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一种利用激光并采用热电器件实现的实时测温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一种利用半导体激光器 In Ga As/ I作光源 ,使用钽酸锂热释电探测器作光接收器件 ,以 80 31单片机为核心实现的中、高温度实时测量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光学发射与接收系统、信号放大与处理系统及显示系统三部分组成。还介绍了该系统的基本原理与结构 ,讨论了调制盘的设计与光干扰及其抑制的方法 ,并分析了温度的测量精度。实验结果表明 ,在要求的测温范围 4 0 0~ 12 0 0℃内 ,测温精度符合设计要求 ,且与理论分析结果相一致 ,从而证明了系统设计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丁慧  侯建伟 《光学仪器》2009,31(4):21-25
首先分析了热释电探测器工作原理,然后利用PSPICE的ABM(analog behavioral modeling)功能对PMNT(钛酸铅一铌镁酸铅)热释电紫外电定标探测器进行仿真模拟,建立其等效电路模型。该模型可以模拟PMNT热释电紫外电定标探测器热学和电学特性的瞬态响应和频率响应。将等效电路模型与放大电路相接,可以模拟热释电探测器系统,分析不同条件下探测器的响应特性,从而可以提高热释电探测器系统的性能,进而为紫外电定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非分光红外CO浓度探测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基于非分光红外(NDIR)原理的CO浓度探测系统总体设计.采用新型红外光源和探测器对系统光学部分进行设计,通过低频电调制取代传统机械调制方法.讨论了光源恒压供电系统和信号滤波放大处理电路,开展了大量的实验验证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CO浓度探测系统准确可靠,可以满足工况场合下CO气体浓度测量分析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光学仪器》2006,28(4):140-140
美国Scitec仪器公司推出各种用于气体分析和科学研究的热释电红外探测器。这些在室温下工作的红外探测器采用先进的离子束蚀刻技术,其探测率可高达109,而其颤噪效应却很小。目前该公司所推出的式样包括双通道和四通道、单元和多元以及标准的128元线阵(像元间距为100μm)探测器。根据客户的要求,该公司也可定制具有不同形状和尺寸并配有任何红外滤光片或集成光具的热释电探测器,其中包括像元数为256元、像元间距为50μm的线阵探测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GXH-105型红外线分析器的工作原理、特点及技术性能、仪器结构和取样系统等。仪器采用了空间双光路检测原理,检测器选用新型的热释电红外探测器.利用NH_3的特殊吸收峰作为主吸收谱带,增强抗干扰能力,提高了仪器信噪比,仪器整个光学部件恒温.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热释电红外探测器可以在室温下工作并有较宽的光谱响应,已广泛用于热成象、非接触测温、气体分析和入侵报警等很多仪器中[1]。表征热释电材料性能的优值因子为[2]。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大型工业用锅炉和工业窑炉广泛采用插入O_2控制的自动燃烧控制(AGC)。低O_2燃烧控制的节约基础是用恰当空气比(实际燃烧用空气量/理论空气量)的燃烧使热损失为最小。过去的ACC,为防止产生黑烟等公害,用增加安全系数的值控制空气比。因此,从热损失最小的观点来看,是在O_2相当富裕的状态控制燃烧过程。最近,该领域CO浓度管理受到注意。CO—是在炭氢化合物燃烧不完全燃烧时产生。在不完全燃烧的初期阶段,可以把未燃烧部分的成分看作是CO。不完全燃烧的程度越大,CO浓度也越大。控制排气中CO浓度在某值以下,随着不完全燃烧越过防止黑烟产生等公害规定的  相似文献   

11.
新型红外二氧化碳分析仪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介绍一种具有不切光单光束结构的新型红外二氧化碳分析仪。该分析仪基于朗伯——比尔吸收定律,采用光源稳流、温度补偿、单片机数据处理及选用高性能红外探测器等关键技术,能够对二氧化碳气体进行有效准确地测量和分析。该分析仪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响应速度快、力学性能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差分式中红外一氧化碳检测仪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隋越  董明  郑传涛  王一丁 《仪器仪表学报》2016,37(10):2282-2289
根据CO分子在中红外波段的吸收特性,利用红外热辐射光源(IR55)和双通道热释电探测器(LM244),研制了一种差分式CO检测仪。通过双通道锁相放大器对探测器输出的两路信号进行处理,有效地抑制了系统噪声,提高了仪器的检测精度。介绍了系统的检测原理,给出了光学系统和双通道锁相放大器的实现方案,该锁相放大器能提取的最小标准信号幅度为1 m V,移相误差小于0.2%。利用配备的体积分数为0~1×10~(-3)的CO样品,开展了气体检测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的检测下限为1×10~(-5),相对测量误差小于15%。当气体体积分数为0×10~(-6)时,测得浓度的波动范围为-5.2×10~(-6)~6.2×10~(-6)。考虑静态配气时气体在气室中扩散的时间,仪器的响应时间约为58~62 s。同基于量子级联激光器和分布反馈激光器的CO检测仪相比,所研制的仪器具有结构简单、性价比高等优势,在煤矿、环保等场合的CO检测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制作了一种目前属国内先进的微型转化炉。转化炉由大口径玻璃毛细管或金属管制成。将一定粒度的Ni触媒与Al(OH)3溶胶混合,形成较稳定的悬浮液,用动态法将悬浮液涂渍在管内壁上,形成均匀的Ni触媒涂层,经过老化即可使用。当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加氢通过该管时,在一定的转化温度下,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会转化成甲烷被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甲烷化微型转化炉转化率达到95%以上,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最小检测量为5μg/g。  相似文献   

14.
文章描绘并分析了一氧化碳分子的红外吸收光谱,推导了一氧化碳分子的吸收线型,估算了分子吸收系数,给出了气室设计的最佳长度。通过光谱分析发现,一氧化碳基频吸收比倍频吸收强约两个数量级,因此基频对应的4.60μm吸收谱带更适合于高灵敏度的一氧化碳气体检测。文中设计了一种基于LED光源的红外一氧化碳检测仪,结果表明,利用单LED光源、双探测器及反射式气室结构能够有效抑制环境变化、LED功率波动及探测器漂移等产生的噪声的干扰,进而具有较低的探测灵敏度,探测限为100×10-6。  相似文献   

15.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红外二氧化碳传感器数学模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红外二氧化碳传感机理和 RBF(Redial Basic Function)神经网络 ,并将带遗忘因子的梯度下降法应用于 RBF神经网络的参数调整。利用 RBF网络良好的非线性映射能力以及学习、泛化能力 ,通过采用高精度样本数据训练 RBF网络 ,最终建立起了基于 RBF神经网络的红外二氧化碳传感器数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 ,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6.
单一晶体盘构成的热释电探测器,其热释电信号的极性不受加热信号极性影响,只与晶体盘的极化方式有关。设计了一种热释电探测器,它由两个同样方式极化的晶体盘连接在一起组成,所以在连接处域的极性相反。该探测器的上电极用于吸收光辐射,下电极用于接收电加热。当光辐射功率等于电加热功率时,这两种加热方式产生的热释电信号相互抵消,探测器输出零值。该热释电零值探测器可以用于辐射的绝对测量。  相似文献   

17.
Carbon monoxide (CO), which is preferentially absorbed on the platinum catalyst layer of a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 (PEMFC), is extremely detrimental to cell performance. Essentially, the carbon monoxide absorption diminishes the cell’s performance by blocking and reducing the number of catalyst sites available for the hydrogen oxidation reaction. In order to obtain a full understanding of CO poisoning characteristics and remediate CO-poisoned PEMFCs, a CO poisoning numerical model is developed and incorporated into a fully three-dimensional electrochemical and transport coupled PEMFC model. By performing CFD numerical simulations, this paper clearly demonstrates the CO poisoning mechanism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EMFCs. The predictive capability for CO poisoning effects enables us to find major contributors to CO tolerance in a PEMFC and thus successfully integrate CO-resistant fuel cell systems.  相似文献   

18.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法的车辆驾驶室空气污染物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车辆驾驶舱主要空气污染物的成份和来源。利用快速检测技术与色质联用技术,对汽车处于静止、行驶状态驾驶室及尾气处空气污染物成分进行了定性检测。结果显示,车辆在行驶或静止状态下,其驾驶舱内主要污染物以烷烃类、苯及其衍生物污染物为主。苯及其衍生物主要为燃油燃烧过程产物,在尾气中含量较高。无机类污染物以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一氧化二氮等无机气体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