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由于10kV线路中安装无功补偿装置补偿无功也存在不足,为进一步降低线损,提高用户电压质量,开发了10kV线路无功优化补偿系统。先运用非节点无功优化算法确定10kV线路无功补偿位置及补偿容量,在此基础上研制并安装了集无功自动补偿、电容器保护于一体的智能型户外无功补偿装置,经试运行分析,可有效提高电压质量水平,进而提高了运行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2.
配电网高低压综合电压/无功优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0 kV线路上装设无功补偿装置可以有效地改善电压、提高运行经济性的前提下,提出了10 kV配电网高低压综合电压无功优化模型,该模型在传统的低压侧补偿、首端电压以及配变分接头调整控制的基础上融入了10 kV线路补偿控制,并提出了遗传算法应用于配电网电压无功优化时的初始群体产生两步法,介绍了采用该改进的遗传算法求解该综合优化模型的处理方法和主要步骤.采用门头沟一条实际的10 kV配电线路进行优化说明了将10 kV侧无功补偿纳入电压无功补偿模型进行综合考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在10 kV线路上装设无功补偿装置可以有效地改善电压、提高运行经济性的前提下,提出了10 kV配电网高低压综合电压无功优化模型,该模型在传统的低压侧补偿、首端电压以及配变分接头调整控制的基础上融入了10 kV线路补偿控制,并提出了遗传算法应用于配电网电压无功优化时的初始群体产生两步法,介绍了采用该改进的遗传算法求解该综合优化模型的处理方法和主要步骤。采用门头沟一条实际的10 kV配电线路进行优化说明了将10 kV侧无功补偿纳入电压无功补偿模型进行综合考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无功补偿是节能降耗、改善电网电压质量、提高功率因数最方便、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随着农村用电负荷的迅速增长,部分供电半径大、负荷重的10 kV配电线路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将线路无功补偿技术应用到10 kV农网线路中,是一种积极可行的手段。首先介绍了无功补偿的配置原则,然后介绍了10 kV线路无功补偿安装容量和安装位置的确定方法,最后介绍了10 kV线路无功补偿技术在德阳农网中的成功应用案例。  相似文献   

5.
针对农网线路供电半径较长、负荷分散、线路损耗较大的特点,探讨安装并联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对提高农网长线路的电压及功率因数质量的作用.通过对典型的农网长线路进行现状分析,确定无功补偿的方式及补偿容量,对线路进行无功补偿.对比补偿前后线路功率因数及末端电压的变化,结果显示在农网线路并联电容器进行适当的无功补偿,能有效提升线路末端的电压质量及功率因数,对改善10 kV农网线路供电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针对10kV配电线路无功分散补偿的不足之处,为了进一步降低网损和提高用户电压,提出了在10kV配电线路安装杆上无功补偿设备的优化算法。该算法以年运行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运用遗传算法求出最佳的补偿地点和最优补偿容量。IEEE33节点算例计算验证了该算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10 kV馈线无功补偿装置在配网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选择合适的无功补偿装置安装点不仅对提高馈线功率因数、节能降损效果显著,而且还对提高馈线电压有一定的效果.在1条10 kV馈线中的不同点安装无功补偿装置,并利用仿真软件对安装前后及在不同安装点的效果进行仿真及对比分析,说明10 kV馈线无功补偿装置合理选择安装点的必要性及安装无功补偿装置所带来的好处.  相似文献   

8.
在设计变台无功补偿电容器组动态投切一体化检测试验系统的基础上,研发线路功率因数可调的可控负载装置.分别计算不同方式无功补偿工况下负载装置的绝缘水平及通流能力,仿真无功补偿计算线路电流、电压波形图,试验验证可控负载装置运行的可靠性及准确性,研究结果为提高10 kV变台运行可靠性及配电网电能质量提供技术支持及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kV配电线路非节点无功优化算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10kV配电线路无功分散补偿的不足之处,提出在10kV配电线路非节点处安装杆上无功补偿设备的优化算法,以进一步降低网损和提高用户电压。该算法以年运行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运用遗传算法求出最佳的补偿地点(非节点)和最优补偿容量。算例计算验证了该算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在10kV 线路中,无功补偿设备配置不合理容易导致无功流通路径过长,从而增加系统网损,降低供电电压质量。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无功补偿设备最优配置方法。该方法将年线损率最小作为目标函数,将线路电压合格作为约束条件,采用实编码遗传算法求解无功补偿设备的最优安装位置和容量。依照北京某地区配电网构架和实际运行数据搭建仿真模型。仿真结果验证该方法能有效降低系统的投资成本和运行损耗,提高线路供电质量。  相似文献   

11.
党存禄  李钧国  马安仁  刘锐 《电气应用》2006,25(10):100-103
从应用角度出发,尝试将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原理应用在中压无功补偿控制中,通过网络的学习和记忆功能来调节模糊控制的自适应性和鲁棒性,从而来克服SVG系统中存在的电容器反复投切所引起的电网信号的波动,减少投切谐波,提高控制精度。同时也控制电压分接头的投切次数,来保护分接头开关,延长开关的使用寿命,减少系统的维修成本。针对电力系统无功补偿的特点,确定了模糊控制的输入输出隶属度函数和控制规则,并引入BP网络来调节隶属度函数和控制规则,对电压和无功的双重控制,达到对电压和无功补偿的目的,从而提供更高质量的电能。并进行实验仿真,将实验数据与理论数据进行比较,证明模糊控制理论在无功补偿控制中的应用是可行可靠的。  相似文献   

12.
广东江门供电局采用的一种新型低压智能无功补偿装置,可解决10kV配电网传统的集中式无功补偿装置与主站故障信息不能流通的问题。分析了该装置的构成与功能,在江门供电局两条10kV配电线路的应用,证明该装置在改善电压质量、节能降耗、在线监测及故障自身诊断与告警方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无功补偿对电力系统稳定、经济运行的作用。无功功率不足,会使系统电压及功率因数降低,从而损坏用电设备;严重时,会使电压崩溃,系统瓦解,造成大面积停电的问题。介绍了无功功率消耗设备和补偿设备,指出了要尽量避免发电机降低功率因数运行,同时也防止向远方负载输送无功引起电压和功率损耗;探讨了电压调整和无功补偿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地铁供电系统无功补偿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地铁供电系统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系统平均功率因数的数学模型,并以广州地铁2号线的运营数据为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对于地铁供电系统而言,高压交流电缆(33/110 kV)充电功率的影响不容忽视。结合广州地铁5号线供电系统初步设计,分析了用电负荷的波动和动力照明负荷功率因数的变化对系统110kV侧功率因数的影响,估计了动力照明负荷的临界功率因数,经过技术经济比较提出了优化的无功补偿方案。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大工业用户的持续增长,电力系统的负荷也大幅增加,给电网电压调整、功率因数及线损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对低电压形成的可能原因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某高负荷、供电电压偏低的35 kV供电系统进行潮流仿真分析,通过修正线路参数得到精确仿真模型,定量分析各节点的电压降落情况。仿真结果表明,即使用户功率因数不小于0.95,负荷高峰时段仍有可能产生较大的电压降落及线损。提出以线路补偿为主辅以用户就地补偿的补偿方式,通过线路无功补偿优化算法确定线路无功补偿的最小容量,并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提升供电电压合格率的同时,有效降低线损。  相似文献   

16.
针对国内尚无海底电缆无功规划类原则的现状,对海缆线路感性无功补偿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采用集中参数模型和负荷形状系数对海底电缆及末端负荷进行建模,并依据《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系统无功补偿配置技术原则》中的有关规定,对海缆无功补偿地点、补偿容量、分组方案和补偿效果进行了经济技术分析,建立以成本和网损费用最小化为目标函数的无功规划数学模型,形成1套较为完整的海底电缆无功规划方案,用于指导工程实际。最后以110 kV嵊泗联网工程为案例对上述规划方案进行验证,证实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换流站无功补偿是保证交直流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文中研究了宝鸡换流站的无功功率平衡以及换流阀无功功率消耗的机理与计算方法,分析了该换流站在目前的“750 kV固定高抗与66 kV并联电容、电抗和±500 kV换流站交流滤波器补偿”配置模式下的无功功率补偿和系统电压调节过程。对66 kV侧投入并联电抗后,330 kV和750 kV母线电压的变化情况进行了仿真分析。同时,指出了±500 kV直流系统中交流滤波器的投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方案,并通过仿真对优化方案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8.
电力系统的无功补偿与无功平衡是保证电压质量的基本条件, 是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安全性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中, 应重视无功电源和无功负荷的平衡。通过对2000 年、2005 年山西省部分地区500 kV 和220 kV 主网无功平衡分析, 提出了控制主网无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执行《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系统无功补偿配置技术原则》过程中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修改建议,并阐述了近几年电压无功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及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