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QA45—50型棒料精密剪断机有两个特点:一是剪切速度高,最大剪切速度达7.5米/秒,二是剪切模具采取了封闭式的套筒模。由于上述两个特点,在剪切时就出现了普通棒料剪断机不存在的“啃头”问题。所谓“啃头”,系指当动模中剪去部分或固定模中剩余部分甚短时(据统计,对于由35.5毫米的冷拉棒料发生啃头的最大长度L_啃=13毫米),剪切面不是垂直于棒料轴线的平面,而是倾斜角很大的错移面,结果将棒料啃去一个角(图1)。从理论上分析,这是由于剪切时的弯矩和水平分力  相似文献   

2.
研制和开发了采用液气联合驱动、径向夹紧的棒料高速剪切机液压系统,介绍了液压大系统建模理论与方法.应用液压大系统建模方法建立了数学模型,构建了仿真模型,对棒料高速剪切机液压系统动态特性进行了建模与仿真研究.实践表明:采用液气联合驱动、径向夹紧的棒料高速剪切机,生产效率高,棒料剪切断面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仿真结果表明:液压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液压大系统建模方法与理论可广泛应用于液压系统动态特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液压油缸在盾构机推进系统中的作用与工作原理。带单撑靴的液压油缸油杆伸出时存在自旋现象,分析了此现象对盾构机工作造成的不良影响,并介绍了当前的技术解决方案。分析表明,现有技术方案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液压油缸自旋现象。根据平衡力学原理以及液压缸液动力的特点,提出采取牵引导向防自旋的解决方案,并通过实际案例验证了其可行性。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牵引导向防自旋方案具备可行性、稳定性、先进性、经济性,能彻底解决带单撑靴的盾构机液压油缸油杆伸出时发生的自旋现象。  相似文献   

4.
针对研究新型低应力精密下料系统时,需要获得不同直径的带V型槽棒料几何参数对槽底应力集中水平的影响规律的问题,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了系统棒料下料时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正交法设计了实验方案,通过有限元法的数值模拟实验,确定了使V型槽尖端应力集中系数最大的棒料几何参数的最佳取值条件,即槽外形夹角为90°,槽底圆角半径与棒料直径的比为0.005,槽深与棒料的直径比为0.15。实验研究表明,槽底圆角半径对应力集中系数的影响最大,棒料的直径与槽深对应力集中系数的影响较小,而槽外形夹角对槽底应力集中系数的影响程度最小。  相似文献   

5.
根据高速剪切原理,提出了双飞轮式棒料剪切结构,对其进行了结构设计及运动分析,然后运用三维CAD软件Pro/Engineer建立了零部件模型并对其进行了虚拟装配(Virtual Assembly),最后用ADAMS软件对高速棒料剪切机关键部件进行了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上夹式双牵引装置运行过程中重心高导致的不稳定问题,研发了新型的侧夹式双牵引装置。介绍了该装置的结构形式、特点及信号交互的发展过程,现场实验证明:新型侧夹式双牵引装置运行快速可靠,牵引过程平稳迅捷,牵引机信号交互系统稳定。  相似文献   

7.
针对金属棒料传统下料工艺存在“快而不平”、“平而不快”、材料利用率低、能耗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综合利用预制环形槽缺口效应、微裂纹及宏观裂纹裂尖应力集中效应与裂纹控制技术的新型棒料气动式可控旋弯致裂精密下料工艺。基于该下料方法的工作原理,并结合多向径向锻机与机械式锻冲下料机工作原理,研制了相应的下料实验系统,采用PLC集中控制技术,对下料系统的气动系统输出压力和流量进行连续可变调节,实现了下料过程中下料载荷历程的稳定输入,结合所提出的“恒应力强度因子幅”下料载荷控制策略,完成了不同材质金属棒料的下料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研制的新型棒料下料系统能对相同直径、不同材质的金属棒料进行有效下料,所得坯料质量较高,可满足后续精密塑性成形加工要求。  相似文献   

8.
所研制的牵引电磁铁由单片机控制电路和电磁驱动机构等组成。其控制电路包括信号采集电路、单片机以及功率放大驱动电路;电磁驱动机构类似普通电磁铁,但是在衔铁上设置了多个等间距的检测孔,用以实时检测衔铁的运行速度。该系统以用户要求的运动参数作为闭环控制对象,可以使被牵引物体获得精确的运动速度,进而可以对被牵引物体实现精确定位。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的推进和落实,制造业进一步优化。通常锻造车轮(轮毂)毛坯棒料是由外委厂进行冶炼生产,这样可以减少锻造线不必要工序,而只由锻造线对毛坯棒料进行锯切,这种情况下,锯切前需要将毛坯棒料集中放在加工前序轨道上,而且需要每根棒料逐渐供给锯切机,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锻造车轮(轮毂)棒料翻转和供料的自动化装置,这样才能节省人力、防止人为放料的危险性,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生产线自动化、少人化。  相似文献   

10.
我厂的木凿制坯生产流水线,对木凿毛坯整体成形采用了楔横轧新工艺,材料选用φ14×130mm~φ20×250mm 的圆钢,加热要求①始轧温度为1100℃(±50℃);②每 min 匀速供料12根;③加热后的棒料温度均匀,无变形,表面氧化皮极薄等。如果采用传统的燃煤反射炉加热,加热温度不好控制,难以保证棒料不变形,且加热速度无法与楔横轧机同步。另外,燃煤炉污染严重,能耗高,操作工人劳动强度大。为了适应楔横轧新工艺的需要,我厂研制了“自动控温棒料连续加热系统”。本系统由送料机构、炉体和控温装置三大部分组成。送料机构将装入料斗的棒料以每5s一根的速度自动送入炉膛。炉温由控温装置按温度设定值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剪切模具对棒料剪切质量的影响因素,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普通冲床的棒料精密剪切模具,该模具通过弹簧提供径向夹紧力,且径向夹紧机构与剪切刀具设在同一模具上.模具能够提高棒料剪切断面质量及下料效率,节约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2.
基于MATLAB的手臂康复机器人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臂康复机器人通过牵引患肢按规定轨迹运动,以锻炼肌肉、恢复运动功能,实现手臂康复训练.该机器人采用极坐标形式,由电机驱动各关节协调控制实现手臂的平面运动,该机器人可以在水平面和垂直面进行手臂运动锻炼.建立了基于MATLAB的手臂康复机器人控制模型,基于虚拟现实技术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说明系统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利用三菱FX2N-48MPLC控制器为圆钢棒料修磨机设计的控制系统,包括系统原理和组成,PLC选型与编程,上位机通讯,监控系统等.  相似文献   

14.
根据电牵引采煤机摇臂故障诊断系统要求,对电牵引采煤机摇臂故障诊断系统的硬件进行设计。基于Lab VIEW软件平台,开发了采煤机摇臂信号监测分析软件,完成了电牵引采煤机摇臂故障诊断系统的研制。该系统可实现采煤机摇臂各类传感器信号的实时监测、振动分析、诊断分析等功能,可有效评估当前电牵引采煤机的工作状态,提高电牵引采煤机的运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用^1H NMR谱、质子自旋弛豫时间,研究了用γ射线辐射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馥的聚合反应,其聚合转化率和聚合物链运动与反应时间的关系,考察了聚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剂效应。结果表明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转化率随着反应时间的增长而增大,从自旋-晶格弛豫时间(T1)和自旋-自旋弛豫时间(TD测定中得知,自旋-晶格弛豫时间几乎不随反应时间变化而变化,在氯苯溶剂中,不仅提高了谱图的分辨率,也使各质子化学位移发生了移动。  相似文献   

16.
为提升18Cr2Ni4WA锻件组织与性能.本文对不同铝含量的原始棒料进行锻造,通过光学显微镜、拉伸试验等检验方式,对不同铝含量下锻件的微观组织与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原始棒料中铝含量的增加,以及锻件锻造方案的优化,锻件的晶粒度与机械性能也得到进一步提升,当原始棒料中铝含量大于等于0.04%,锻件内部组织变形均匀时...  相似文献   

17.
针对双频激振系统下带V型槽棒料下料研究,需要建立下料寿命与带V型槽棒料几何参数及加载状态之间的关系。首先推导出带V型槽棒料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SIF计算公式,并根据建立的双频激振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绘制出带V型槽棒料裂纹尖端所受应力谱,将复杂的应力简化处理,从而获得复合频率激振下的带V型槽棒料裂纹尖端的SIF值。然后根据裂纹扩展寿命公式,推导获得单频激振下的下料寿命模型,并依据SIF可以叠加的原理,获得复合频率激振下的下料寿命模型。最后通过搭建的双频激振系统设计实验,得到的实验结果与模型分析的规律一致,验证了所建立的下料寿命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棒料,目前广泛采用的是棒料剪切机和在压力机上用剪切模具来剪切落料。由于用这些方法所获得的剪切断面的质量不好,致使剪切下的棒料不能直接用于冷挤压等工艺。为了提高剪切断面的质量,我们对棒料精密剪切进行了工艺试验,以探索新颖的棒料剪切机的结构和主要参数,为整个锻压新工艺的发展提供配套设备。我们的工艺试验是在济南汽车配件厂的大力协助下进行的。根据我们所了解的资料,提高剪切断面质量有两个很重要的因素:(1)提高剪切速度;(2)在整个剪切过程中棒料要处于夹紧状态。现有的棒料剪切设备中,剪切速度约为0.3~0.5米/秒;而有的试验资料表明,剪切速度最高达到15米/秒。现有的棒料剪切设备中,  相似文献   

19.
针对棒料的精密下料问题,给出一种基于疲劳断裂机理的新型变频振动下料方法,利用变频振动和棒料表面V型槽的应力集中效应,通过变频器改变偏心块的旋转速度,控制在不同下料阶段的位移振幅与激振力,实现棒料的精密下料.通过对LY8的下料实验,得出了下料时相应的最佳变频规律、棒料送进夹紧位置和偏心块质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文的下料方法切实可行,下料效果能够满足一般工业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孙明学  王永祥 《无损检测》2003,25(5):264-268
转轴是机车牵引电机产品的关键零部件之一 ,也是笔者所在单位质量检验的重点 ,多年来 ,质量一直比较稳定。但是 ,自 1998年 6月开始 ,电机转轴在磁粉探伤中检出的发纹缺陷突然急剧增加 ,造成了大批量报废 ,严重影响了电机生产的正常进行。为此 ,笔者对转轴发纹缺陷磁粉探伤方法进行了研究 ,加强了对探伤结果的统计分析和反馈工作。牵引电机转轴用合金结构钢 35CrMo棒料锻造成形 ,粗加工后调质处理。其外形如图 1所示。图 1 牵引电机转轴示意图1 转轴缺陷的分布情况表 1为 1998年 6~ 12月间探伤情况统计表。从表 1可以看出 ,存在发纹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