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在建的赛城湖南岸绿道工程为依托,针对厚层淤泥质软基处治问题,采用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对不同因素作用下抛石挤淤路基沉降变形规律进行了研究,进而提出厚层淤泥质软基抛石挤淤施工技术,并通过工程试验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随着软基深度增大,路基沉降显著增大,而随着挤淤体厚度增大,路基沉降明显的减小。提高抛石体弹性模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路基沉降,但由于下卧软基的原因,其对路基沉降的控制作用有限,因此,对于厚层淤泥质软基,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抛石深度。预压可有效减小路基沉降,但随着预压时间增长,对沉降的减小作用逐渐减弱,因此,考虑工期因素和工后沉降,合理确定预压时间。工程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抛石挤淤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路基沉降,对于厚层淤泥质软基是一种高效、经济的处治方法。  相似文献   

2.
《门窗》2014,(1)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在公路桥梁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路桥过渡段软基路基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发生不均匀沉降一直是一个难题。因为路桥过渡段软基路基如果发生了不均匀沉降将会直接影响路桥的质量和寿命,并且很容易引发桥头跳车等问题。所以,我们不但要加强在过渡段软基路基的质量控制,而且还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用来保障路桥过渡段软基路基的质量,从而进一步减少路桥过渡段软基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发生。因此,笔者基于对路桥过渡段软基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作出探究,希望对防治路桥过渡段软基路基不均匀沉降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公路桥梁过渡段软基路基不均匀沉降问题原因,对公路桥梁过渡段软基路基进行了施工要点概括,并简述了软基路基的施工问题。  相似文献   

4.
漳诏高温公路软基试验路段路基主要是分布在闽南龙海平原地带,一般路段的软基设计采用塑料排水板固结法处理;位于软基路段桥台背一定范围内,涵洞、通道基底的软基,采用预应反开槽后复合地基粉煤灰碎石桩加固处理。软基观测内容主要包括路堤中线、路肩沉降、分层沉降、侧向位移、孔隙水压力等。本文通过软土路基沉降观测结果分析,提出了软土路基超预压材料卸载的具体指标,及时进行软基路段的路面施工。  相似文献   

5.
罗建平 《山西建筑》2013,(3):130-132
针对山西省已通车高速路路基沉降的质量通病,分析了路基沉降的原因,分别介绍了八种不同的软基处理方法,并对软基处理施工中应注意事项等进行了具体说明,对保证公路正常运营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利用ABAQUS软件,计算存在挡土墙的情况下的路基变形特性,模拟计算了水泥搅拌桩法对新老结合路基进行软基处理后的路基沉降变形特性,结果表明打设水泥搅拌桩对减小路基沉降有显著效果,但过度增大桩长或加密布桩的方式均不能显著提高处治效果,对软基处理方案的设计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7.
软土地区高速公路沉降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治国  李宁  左文荣 《山西建筑》2009,35(8):275-277
针对路基工程的重要性,探讨了路基沉降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路基表面沉降分析和路基侧向水平位移分析,得出了采用塑料排水板和水泥浆液搅拌桩加固软基可以有效控制路基沉降量和侧向水平位移量,从而保证路堤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王文胜 《山西建筑》2012,38(5):156-157
针对导致公路桥梁过渡段软基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过渡段软基路基的施工技术要点,从施工、设计、地基加固等方面入手作了具体阐述,指出应充分了解工程地质条件,合理设计,强化施工控制,确保工程质量,以减少路基过渡段不均匀沉降。  相似文献   

9.
潘志宏 《城市建筑》2012,(9X):74-74,76
作者经通过多年实际工作经验,就本文对公路桥梁软基路基不均匀沉降,尤其对过渡段软基路基的施工技术及桥头软基处理方法作了充分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潘志宏 《城市建筑》2012,(11):74+76
作者经通过多年实际工作经验,就本文对公路桥梁软基路基不均匀沉降,尤其对过渡段软基路基的施工技术及桥头软基处理方法作了充分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软土地基沉降预测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软土地基的沉降受众多因素的影响 ,在时序上常表现出复杂的非线性和不确定性。对于软土地基的非线性沉降 ,获得的数据有限。因而 ,已有的成功经验在软土地基沉降预测中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工程实例对各种软土地基沉降预测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广州市轨道交通五号线鱼珠车辆段软基处理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采用搅拌桩深层处理和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联合处理方法,施工监测及工后沉降监测结果表明,该法可有效减小土体向预压区外移动和预压土体总沉降值,减少对附近建筑物的影响,有利于控制工后沉降。  相似文献   

13.
软土地区采用砂石垫层处理软土地基对提高地基承载力、降低地基沉降量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 ,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本文从双层地基角度出发 ,按照应力场方法确定此种地基的压缩层厚度 ,再按照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沉降量。通过对计算结果和实测值的对比 ,说明大面积砂石薄垫层地基采用当量分层法计算的地基沉降 ,可以较好拟合实际的地基沉降情况  相似文献   

14.
根据某软基处理工程的原位监测情况,从土体应力历史、地基处理方式、施工工艺、加载总量以及场区边界条件等方面,对本工程差异沉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利用指数三点法进行工后沉降计算,分析工程软基处理效果,最后提出在加载施工期消除差异沉降的建议,给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
对软基上住宅建筑群沉降进行了观测,分析了软基上住宅建筑群沉降分布特征,探讨软基上住宅建筑群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并提出了减少住宅建筑不均匀沉降的技术措施。诸如纵横墙的拉通,控制地基的最大沉降,荷载重心和基础的形心的合一,选用轻质墙体材料等。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漳州某工程地面沉降现状观测,推算了地基沉降量和固结度,分析软土地基沉降的主要原因,为在今后的工程实践中,更合理的进行基础设计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7.
 采用Ф800 mm模型盾构开展室内掘进试验以研究土压盾构掘进对上软下硬地层的扰动特征,试验充分考虑土压盾构动态施工全过程的影响。建立与室内掘进试验对应的离散元模型定量分析软土超挖现象并挖掘其他地层扰动信息。研究结果表明:土压盾构在硬岩地层中掘进时地表沉降曲面呈现向软土侧展开的“扇面”状;进入上软下硬地层后地表沉降值与范围均急剧增加,沉降曲面呈现自上而下逐渐收缩的“漏斗”状,硬岩侧收缩速度快于软土侧;上软下硬地层地表位移小于均质软土地层,而地中沉降显著大于后者;上软下硬地层地中沉降槽宽度参数沿深度方向呈指数增加,硬岩占断面比例越小,地中沉降槽宽度参数越大。相同埋深条件下,上软下硬地层地中沉降槽宽度参数小于均质软土地层。硬岩占断面比例越大,渣土中砂土所占比例与相应理论值差异越明显。地表水平位移在竖向沉降槽曲线反弯点处最大。研究可为土压盾构在上软下硬地层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刘冀 《山西建筑》2007,33(7):133-134
探讨了软基处理工程中一些常用的监测手段及监测方法,并在工程实例的基础上,通过综合运用浅层沉降监测、分层沉降监测、孔隙水压力监测、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等手段对真空预压和堆载预压两种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加固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可为软土地基处理优化设计提供一定的参数,以便指导、优化类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  相似文献   

19.
软土地层盾构隧道长期沉降与施工因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土地层中地铁盾构隧道长期沉降与隧道的结构安全和地铁日常运营息息相关,受到工程界的重视。通过收集分析国内外典型软土地区盾构隧道长期沉降实例,指出施工扰动和管片漏水是长期沉降的最主要因素。然后结合苏州地铁的地表沉降监测数据,分析了盾构隧道施工期沉降的主要因素。最后在地铁隧道基底沉降实测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常用的数学模型,预测该隧道的长期沉降量。实测数据分析表明:由切口土压力、盾构外壳与地层的摩擦和盾尾注浆引起的施工扰动是引起地铁盾构隧道施工期沉降的主要原因,常用的数学模型能够大致地模拟地铁盾构隧道的长期沉降。  相似文献   

20.
上海地区深基坑周边地表变形性状实测统计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收集了上海软土地区 35 个具有墙后地表沉降实测资料的深基坑工程案例,从统计角度研究了深基坑的墙后地表变形性状。最大地表沉降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其值介于 0.1 % H ~ 0.8 % H 之间,平均值为 0.38 % H ,其中 H 为基坑开挖深度。 影响因素分析表明最大地表沉降随着墙后软土层厚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坑底抗隆起稳定系数的增加而减小,而与围护墙的插入比及支撑系统刚度的关系不大。 最大地表沉降与最大墙体侧移的比值基本介于 0.4 ~ 2.0 之间,其平均值约为 0.84 。统计了墙后地表沉降的分布模式,给出了墙后地表沉降的包络线。最大地表倾斜量介于 0.001 ~ 0.017 之间,给出了根据最大地表沉降量来预测最大地表倾斜量的统计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