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陈庆春 《精细化工》2005,22(6):417-419
用CuSO4·5H2O和NaOH为原料,一种六元脂肪族醇为还原剂,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为主要表征手段,研究了不同水热条件下铜的还原。结果表明,水热条件变化时,可以得到形貌各异的氧化亚铜和金属铜。其中,当n(OH-)∶n(Cu2+)∶n(醇)=4∶1∶1,,水热温度为180℃、反应时间为20h时,得到产物经XRD分析确定为金属铜,SEM照片显示,在产物中有纳米棒和纳米线形成,纳米棒的直径在100~500nm不等,长径比在50以上,而纳米线比纳米棒更细,蜿蜒曲折,柔韧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D-山梨醇和n(OH-)/n(Zn2+)对氧化锌形貌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庆春 《精细化工》2005,22(4):253-255
以Zn(NO3 )2·6H2O和NaOH为主要原料,在水热 180℃条件下制备了ZnO,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不同n(OH- ) /n(Zn2+ )时D 山梨醇添加与否对ZnO的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OH- ) /n(Zn2+ ) =2且不加D 山梨醇时,ZnO为球形颗粒,大小较为均一,加入与Zn2+等摩尔的D 山梨醇时,ZnO仍为球形颗粒,但大小分布不均;当n(D 山梨醇) /n(Zn2+ ) =2时,ZnO颗粒主要表现为梭形;在n(OH- ) /n(Zn2+ ) =4且不加D 山梨醇时,ZnO为薄片状;随着D 山梨醇的加入,ZnO有聚集的倾向,表现为形成由薄片组成的球状物;在n(OH- ) /n(Zn2+ ) =8时,D 山梨醇添加与否所得产物都是由纳米级棒状ZnO组成的不同大小的花状体,但不加D 山梨醇时的ZnO棒直径相差较大。文章还对ZnO形貌变化进行了简单讨论。  相似文献   

3.
水热还原制备铜纳米棒和纳米线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陈庆春 《现代化工》2005,25(1):43-44
在水热180℃条件下,利用CuSO4·5H2O和NaOH作原料,保持c(Cu2+)∶c(OH-)=1∶4,加入与Cu2+等物质的量的山梨(糖)醇作还原剂,反应20h后得到产物。经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该产物为金属铜,扫描电镜照片显示产物大部分为球形颗粒组成的正六角体,此外产物中还有少量纳米棒和纳米线。纳米棒的直径在100~500nm不等,长径比在50以上,而纳米线比纳米棒更细,扫描电镜照片显示其蜿蜒曲折,柔韧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两种多元醇水热条件下还原所得产物铜的形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借助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研究了180℃水热条件下,以CuSO4×5H2O和NaOH为原料,当[Cu2+]/[OH-]为1:4时,分别添加不同质量的两种多元醇D-山梨醇和核糖醇时还原产物铜的形貌. 结果表明,在两种质量下,添加不同多元醇的产物有很明显的区别,添加D-山梨醇所得产物为叶形,添加核糖醇所得产物大多为表面粗糙的八面体. 其机理是,当[Cu2+]/[OH-]为1:4时,D-山梨醇不仅作还原剂,而且可能与[Cu(OH)4]2-配位作导向剂决定晶体生长,而核糖醇仅作为还原剂.  相似文献   

5.
化学还原法制备导电涂料用片状超细铜粉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以CuSO4·5H2 O为原料 ,抗坏血酸为还原剂 ,NH3 ·H2 O为络合剂 ,将络合剂在反应温度加到CuSO4·5H2 O溶液中 ,再加入还原剂 ,制备了粒径分布为 1~ 10 μm的片状铜粉。探索与分析NH3 ·H2 O的用量、反应温度和CuSO4浓度对铜粉形貌及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络合剂的使用是制备片状超细铜粉的关键 ,其与Cu2 + 形成络合物 ,减少溶液中游离Cu2 + 的浓度 ,控制铜的生成速度 ,并影响铜的成核和生长 ,最终形成片状铜粉。  相似文献   

6.
邓洪  廖齐 《贵州化工》2004,29(5):21-23
研究了在FeCl3 ·6H2 O -AlCl3 ·6H2 O复合催化剂存在下 ,催化水合肼还原对氯硝基苯制备对氯苯胺。结果表明 ,FeCl3 ·6H2 O -AlCl3 ·6H2 O复合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并经实验得到了用乙醇作为溶剂时的最佳反应条件 :还原对氯硝基苯 3.2 g(0 .0 2mol) ,催化剂组成是 0 .5g活性炭、m(FeCl3 ·6H2 O) :m(AlCl3 ·6H2 O)=1∶1,用量均为 0 .2 g ;物料配比为n(对氯硝基苯 )∶n(水合肼 ) =1.0∶2 .0 ;反应温度为 70℃ ;反应时间 2h ;对氯硝基苯的转化率可达 10 0 % ,对氯苯胺的选择性大于 99%。  相似文献   

7.
四丁基溴化铵催化H2O2氧化苯甲醛合成苯甲酸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晓丽  姜恒  宫红  王锐 《化工科技》2004,12(5):28-30
在无有机溶剂的条件下,以质量分数为30% H2O2作氧源,四丁基溴化铵[(C4H9)4NBr]为相转移催化剂,NaHSO4·H2O为酸性催化剂催化氧化苯甲醛合成苯甲酸.考察了NaHSO4·H2O、(C4H9)4NBr的用量和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使用NaHSO4·H2O对产品产率影响不大,而产品熔点较低、颜色较深,GC-MS分析表明生成了副产物苯酚.因此该反应无需使用NaHSO4·H2O,仅需(C4H9)4NBr作为相转移催化剂.当n(苯甲醛)∶n(H2O2)∶n[(C4H9)4NBr]=100∶250∶1,回流温度下,反应3.0或4.0h,苯甲酸分离产率可高达86.5%.  相似文献   

8.
耐电解质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及其吸液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雅丽 《应用化工》2003,32(4):27-29
以(NH4)2S2O8为引发剂,采用玉米淀粉、丙烯酸、丙烯酰胺多元共聚,合成了耐电解质高吸水性树脂。最佳工艺条件为:引发剂用量(质量百分数)为0.6,单体与淀粉质量比为6∶1,丙烯酰胺与丙烯酸质量比为1∶2.5~1∶3.0,聚合温度50~55℃,反应时间为3h。分析了各种微肥如ZnSO4·7H2O、CuSO4·5H2O、MnSO4·H2O、FeSO4·7H2O、Na2B4O7·10H2O等对高吸水性树脂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元共聚物提高了产品在实际使用环境中的耐电解质性。  相似文献   

9.
过氧化氢催化氧化苯甲醇制苯甲酸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质量分数为 30 %的过氧化氢 (H2 O2 )为氧源 ,探讨了Na2 WO4·2H2 O催化氧化苯甲醇制苯甲酸反应中酸性添加物的影响 ,在大多数情况下 ,酸性越强 ,苯甲酸的收率越高。用NaHSO4·H2 O作酸性添加物 ,对反应条件的优化研究表明 ,氧化反应的最佳条件为n(苯甲醇 )∶n(Na2 WO4·2H2 O)∶n(NaHSO4·H2 O)∶n(H2 O2 ) =10 0∶1∶1∶30 0 ,回流 7h ,苯甲酸收率达 82 .7%。  相似文献   

10.
二茂铁合成新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环戊二烯 (CPD)、氯化亚铁 (FeCl2 ·4H2 O)、氢氧化钠 (NaOH)为原料 ,以二甲基亚砜为溶剂合成了二茂铁 ,n(CPD)∶n(NaOH)∶n(FeCl2 ·4H2 O) =1∶2∶0 5 ,产率为 93%。  相似文献   

11.
固-固相化学反应法制备纳米铜锰复合氧化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碱式碳酸铜、无水碳酸锰与草酸为原料,采用固-固相化学反应法制备了纳米铜锰复合氧化物前驱物,利用正交设计考察了原料中铜与锰的摩尔比、热分解温度及时间对产物纳米铜锰复合氧化物粒径的影响。研究表明,热分解温度对产物的粒径影响最大。最小粒径产物的制备条件是:原料中铜与锰的摩尔比为 1∶2、热分解温度 400℃、热分解时间 2h。XRD和TEM分析结果表明,产物的主要物相组成为Cu0. 425Mn0. 549O2,属立方晶系,Fd3m空间群,平均粒径为 11 .7~19nm。应用TG-DTA和DSC技术研究了纳米铜锰复合氧化物的热分解过程以及热分解动力学,采用Ozawa积分法和Coats-Redfern积分法得前驱物的热分解机理函数均为G(a) =[ -ln(1-α) ]23。  相似文献   

12.
以四水合钼酸铵〔(NH4)6Mo7O24.4H2O〕、磷酸和2-氨基-4-甲基吡啶(AP)为原料,按一定比例在180℃恒温水热法反应5 d,合成了超分子化合物(APH)2(H4P2Mo5O23).2H2O,收率为80%。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氢核磁共振谱、X射线粉末衍射和TG-DTA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杂多阴离子保持结构不变,而有机阳离子红外和紫外光谱发生了蓝移,有机阳离子和杂多阴离子以静电力和氢键作用形成了超分子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合成环己酮1,2-丙二醇缩酮的催化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综述了三氯化铁、硫酸铁、硫酸铁铵、硫酸铜、氧化亚锡、铌酸、PVC SO3H、聚氯乙烯 三氯化铁、D61和D72离子交换树脂、维生素C、固体超强酸TiO2/SO42 、活性炭固载的磷钨酸、硅钨酸、固载杂多酸盐TiSiW12O40/TiO2、HY型分子筛、改性HZSM 5分子筛及Fe ZSM 5分子筛等18种不同催化剂催化合成环己酮1,2 丙二醇缩酮的实验结果。其中三氯化铁、硫酸铁铵、氧化亚锡、PVC SO3H、聚氯乙烯 三氯化铁、D61和D72离子交换树脂、固体超强酸TiO2/SO42-、活性炭固载的磷钨酸和固载杂多酸盐TiSiW12O40/TiO2等9种催化剂的收率均在90%以上,且大多数不溶于反应体系中,易于分离,能重复使用,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采用打磨法在多孔-αAl2O3载体上引入尺寸为100 nm的分子筛晶种,再用水热法合成了ZSM-5分子筛膜。考察了合成液中硅铝比、水硅比和碱度等对成膜的影响,并对合成的膜进行SEM、XRD表征。结果表明,在反应液配比为n(SiO2)∶n(Al2O3)∶n(Na2O)∶n(NBA)∶n(H2O)=100.0∶1.0∶9.0∶20.0∶3 000.0时,合成分子筛膜最好,膜厚约为11μm。并通过不同时间下的膜的SEM图表征膜的成膜过程,成膜主要是液相机制起作用,即存在于溶液中硅酸根和铝酸根离子在晶种的表面上缩聚使晶体长大。  相似文献   

15.
利用溶剂热反应,二吡啶酮与钴的乙酸盐反应得到两种新颖的四核和六核钴的簇合物[Co4(OH){(py)2CO(OH)}{(py)2CO}(O2CCMe3)6].3H2O1和[Co6{(py)2CO(OH)}2(O2CMe)8(DMF)(H2O)4].DMF.H2O2。晶体1的晶系数据:单斜,P2(1)/n,a=1.5784(9),b=1.7678(9),c=2.2615(13)nm,V=6.2857(6)nm3,F(000)=2672,finalR1=0.0795,wR2=0.1697[I>2σ(I)]。晶体2的晶系数据:单斜,P2(1),a=1.3721(10),b=1.4377(10),c=1.5541(10)nm,V=2.7813(3)nm3,F(000)=1436,finalR1=0.0370,wR2=0.0664[I>2σ(I)]。配合物1中有两个共边的Co3O单位组成了蝶式构型,而配合物2含有两个线形的三个Co原子组成的双锚结构。  相似文献   

16.
报道[Ni(H2O)6](ClO4)2·2H2O的合成、晶体结构,单核镍(Ⅱ)配合物[Ni(IDB)2][C6H4(OH)COO]·ClO4·CH3CH2OH·H2O[配体IDB为N,N 二(2 苯并咪唑亚甲基)胺]的电化学性质,探讨标题配合物催化尿素水解的机理。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Ni(H2O)6](ClO4)2·2H2O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化学式:Cl2H16O16Ni,Mr=401.74,晶胞参数:a=0.62383(12)nm,b=1.2464(3)nm,c=0.91845(18)nm,α=90°,β=106.93(3)°,γ=90°,V=0.6832(2)nm3,Z=2,F(000)=412,S=1.079,DC=1.953g/cm3,μ=1.890mm-1。最终因子R[I>2σ(I)]:R1=0.0423,wR2=0.1155;R(全部数据)∶R1=0.0506,wR2=0.1180。结构分析表明,[Ni(H2O)6](ClO4)2·2H2O的镍(Ⅱ)分别与6个H2O配位形成对称的正八面体构型。循环伏安实验说明,标题配合物在DMF溶液中在E1/2=0.884V处经历了一个准可逆的一电子氧化还原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一种新颖磷酸镓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水热合成法且以乙二铵为膜板剂合成了一种结构新颖的磷酸镓化合物[H3N(CH2)2NH3]1/2.[Ga5(PO4)4(OH)4]。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仪对其结构进行分析,有关晶体数据如下:空间构型,单斜C2/m,a=1.0160(9)nm,b=1.2008(15)nm,c=0.7189(7)nm,β=90.797(6)°,V=0.87708(16)nm3,Z=2,R1=0.0264,wR2=0.0764。其结构是由一个新颖的次级结构单元(SBU)Ga4P4O20(OH)4构建而成,在SBU中Ga处于变形的三角双锥构型,P处于四面体构型。SBU通过桥氧连接成层,层与层间通过GaO4(OH)2八面体连接成三维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   

18.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8)Co_(0.2)O_2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顾健  顾大明  史鹏飞 《精细化工》2004,21(2):88-90,94
低成本、高比容量的LiNi0.8Co0.2O2是取代已商品化锂电池正极材料LiCoO2的候选材料。用工业原料,通过共沉淀法(pH=11 2±0 05)合成了β Ni0.8Co0.2(OH)2,将其和LiOH·H2O混合,在空气中先后于650℃和750℃烧结8h和20h,制得具有良好层状结构的LiNi0.8Co0.2O2。用合成的材料制备电池,在0 2C、3 0~4 1V进行充放电实验,其放电平台在3 8V以上,首次放电容量超过170mA·h/g,10次循环后,放电容量还能保持在164mA·h/g左右,且库仑效率达到96%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