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称誉 ,礼仪制度由来已久 ,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和完整的体系 ,服装文化较为集中地反映出各种礼制礼仪规范。在我国传统服饰中 ,“合礼”而又“合理”的服饰是服装发展的主流 ,它主导了数千年的服装流向 ,形成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精华所在。但在一些特定的政治、文化等背景之下 ,受到特定影响的服饰也存在着“合礼”而不“合理”或“合理”而不“合礼”的现象。“礼”与“理”之间的矛盾根据当时的社会背景、伦理道德观、审美标准与人们的穿着心态而产生不同的结果。因此 ,服饰合不合“礼”与“理” ,能够从社会的各个时代、各个方面折射出人们的心态。  相似文献   

2.
齐志家 《饰》2005,(2):11-14
先秦儒家服饰德性观念作为中国传统封建社会的正统服饰观念,它是以先秦社会整体呈现的礼文化特征为基础的。其服饰观念的形成直接源于春秋社会礼文化发展的内在转向,即从“礼仪”到“礼政”的德性文化方向的转向,并通过孔子“以仁释礼”的学说来最终形成并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亚细亚”式的历史道路决定了古代中国社会的礼制模式、礼仪文化的形成。在殷周宗法制的背景下,礼制的完善直接促成了中国古代冠服制度的确立。基于《周礼》的早期冠服礼制体现了效法“天地之德”的伦理精神。“礼”文化在春秋后期的内在转向(从“礼仪”到“礼政”)进一步对古代服饰提出了“人伦之德”的德行要求。从而影响了古代服饰成为一种政治统治的工具,一种思想道德的附庸,丧失了其自身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4.
楚简《缁衣》所具有的精神内核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将其与中国服装史相结合进 行解析有助于在塑造中华民族精神和传承民族服饰的过程中,引发更深层次的民族服饰的应用理念与定位思 考。文章运用古文献研究法、对比法以及古汉字字源学的研究方法,从中国服饰通史的角度整体出发,对楚简 《缁衣》进行再研究。研究表明:一方面,楚简《缁衣》反映的本质是儒家思想,它体现了以“礼”待民,以 “德”化民等思想。另一方面,缁衣作为中国古代传统服饰,其造型和色彩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成为古代 凸显身份等级的标识,在朝代更迭过程中成为儒家思想和楚人思想的载体,在漫长的中国历史和文化中印证了 衣冠服饰与礼仪制度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辛亥革命为界限,论述了中国服饰从"合礼"向"合理"过渡的特征和原因,探索了这种服饰变化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并对服饰文化的发展趋势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6.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和精髓,是我国公民环境道德研究的本土资源。伦理学是“礼”研究的基本视角,将“礼”置于生态伦理的语境中,我们发现礼仪的起源与生态伦理关系密切。自然内在价值的存在是人们“敬之以礼”的道德根源,“以礼待物”与“以礼待人”应同等重要。实施礼仪教育将有助于强化公民环境道德意识,这是“礼遇自然”道德理念的应用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中国素有“衣冠王国”之美称。数千年来,随着朝代的更迭,服饰的演变多姿多彩。然而,中国历代服饰具有的共性以及个性化之规律性是显而见的,即通过单一的“平面结构”所体现的统一的风貌和利用无穷的“衣缘变化”而追求的通异风格。在“平面结构”和“衣线变化”之中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本文在上篇中主要从中国传统美学角度论述“乎面结构”确立了中国服饰“以形传神”的审美原则;在下篇中论述“衣缘变化”造就了中国服饰线性艺术的审美取向。一、“平面”加“衣线”完成了中国传统服饰的基本来构“平面结构”是指服装的结构…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造物思想是古人在长期的造物活动中凝练而成的智慧结晶,“利人”作为造物思想之一,在中国传统服装制作中占据重要地位。目前学界对中国传统服装结构中蕴含的造物思想仍有待深入研究。大量明代小说传记、诗词歌赋、绘画资料及经考古发掘出的服装实物都为研究明代服装结构中的“利人”思想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文章首先对中国传统“利人”思想进行归纳整理,其次分析了明代服装结构的产生原因,最后通过选取现存明代服装实物中的代表性结构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文献检索法与图文互证法,从服装传承、改良与创新和民族融合四个角度,分析明代服装结构中存在的“利人”思想及成因,以期对传统造物中“利人”思想进行研究,探索现代中国服饰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服妖”作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综合反映的衣冠服饰,蕴藉着丰富的封建文化特征。它是有悖于传统服饰发展的一种社会新风尚,时代性、流行性以及个性是“服妖”文化的内在特征。本文主要从服装款式、图案、色彩等方面来展现“服妖”的独特现象,以期对“服妖”有一个简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租界文化与服饰──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服饰初探吕逸华,俞红,罗莹服装是时代镜子,它深刻而微妙地反映了每一特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动而形象地告诉我们人们在想什么,喜欢什么和怎样生活。二十世纪以来世界服装发生了万花筒似的变化,而传统的中华服饰也受...  相似文献   

11.
近期,记者在京珠高速公路(湘潭路段)看到一块大型广告牌,上面写着:富贵鸟男装——中国驰名商标。据了解,“富贵鸟”商标是1999年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的,其商标核定的范围是皮鞋。而富贵鸟服饰公司是2001年时富贵鸟集团与意大利FGN服饰(国际)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成立的。由于皮鞋和服装是属于不同的产品,企业把“中国驰名商标”的称号用在服装上,涉嫌超范围使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服饰与中国民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乐勇 《饰》2006,(4):40-42
本文从中国传统服饰基本要素入手,在与西方服饰及西方民族精神的比较中概述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由此进一步探索中国传统服饰与中国民族精神的内在关联,寻求对发展中国服装产业和服装文化的有。  相似文献   

13.
袁仄 《饰》1997,(1)
对中国服装传统的认识,且不论外国人,即使大多数中国人都未必有正确的认识。因为,在传统戏曲舞台上我们见到的是明代服饰,直接继承的是满情服饰。明清的服饰文化似乎代表了中国服装的传统。法国服装设计师伊夫·圣·洛朗(YvesSaintLaurent)在他1977年颇为得意的”中国”主题的系列设计中,我们看到的似乎都是清朝兵勇的形象。明清以来的几百年,中国人的思维已和服装一样纳入了固定的模式之中。“衣冠的伦理论政治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结构性的特征,它塑造了中国人的外形,也制约了中国人的心灵。(刘志琴)”通常,人们所理解的中国传…  相似文献   

14.
芦淞区服装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战略目标和重点应是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必须正确处理芦淞区服装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合理调整服装产业结构。大力培育、改造和发展服装面料工业和服装成衣制造业;努力培育、发展株洲的服饰品牌,创造“湘派”服饰体系。  相似文献   

15.
尤珈 《饰》2008,(3)
本文是笔者作为2008北京奥运会颁奖礼仪服饰“青花瓷”的设计师对于此次设计的灵感来源、色彩图案、服装细节设计、服装工艺、服装面料等方面的一次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礼”的复苏,重新审视“礼”的传统意蕴,其丰富而广泛的内容,蕴含着许多与时代精神相一致的合理知识价值和文化价值。传承和发扬“礼”的精神,使其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立国精神要素之源、文明行为的标尺、修身践行之本,最终实现传统文化创造现代文明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服饰文化与儒家道德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变化,受儒家思想影响极深,上层社会尤甚。就其文化内涵而言,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2作为“礼”的重要成分,已经渗透到穿衣戴帽的许多细节中。无论是“君子”还是贵妇的服饰,无一不受这种观念的支配,而忠孝思想对服饰的影响几乎波及了社会各阶层。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和变化,受儒家思想影响极深,上层社会尤甚。就其文化内涵而言,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作为“礼”的重要成分,已经渗透到穿衣戴帽的许多细节中。无论是“君子”还是贵妇的服饰,无一不受这种观念的支配,而忠孝思想对服饰的影响几乎波及了社会各阶层。以上这些正是形成中国古代服饰独特风貌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合”与“分”构成了中西方文化精神的根本差别。中国文化注重在统一中,从“合”的角度看问题;而西方文化则善于在分化、对立中把握世界。从思维方式、自然观、社会观到人生观,“合”与“分”的不同和差别始终贯于中西文化的对比之中。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服饰是以政治、伦理、宗教思想为中心的多重价值的集合, 是儒家实现“礼”的不可或缺的手段。那么, 这种服饰思想体系是如何来的? 是经由哪些文化元素演化和发展的? 是否有一个传统的延续与更新? 对上古服饰思想, 这里所提供的是一个实用———宗教———伦理体系的服饰文化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