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动平台     
《中国烹饪》2010,(6):128-128
读者来信 四川某学生 尊敬的主编:您好! 我是一名刚从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毕业一年的学生,安徽省太和县人。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看《中国烹饪》杂志。许多次想给你们写信请求你们的指引,但还是一次次地放弃了。  相似文献   

2.
《四川烹饪》编辑部:我是一名厨师,也是贵刊的忠实读者。现在我有一个问题想向贵刊请教。我们这里有许多宾馆饭店都推出了一种“瓦缸煨汤”,但不知这是怎样制作的。我自己曾经试制了几次,但都没有成功,望你们能在《烹饪课堂》里作解答。河北正定东云阁大酒店安英杰  相似文献   

3.
舒国重 《四川烹饪》2001,(10):34-35
编辑老师:我是《四川烹饪》的忠实读者。在工作中,《四川烹饪》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我们酒店位于山西偏僻的贫困县,随着这几年旅游业的发展,我们这里的餐厅酒楼也兴起了一股吃鲍鱼和鱼翅的风气。我们酒店本想做一些鲍鱼和鱼翅大菜,但由于我们地处山区,对鲍鱼和鱼翅都不了解。希望你们能在《烹饪课堂》里对鲍鱼和鱼翅的品种、涨发以及烹制方法等作一个详细的介绍。 山西垣曲县玉龙大酒店 赵小利答:鲍鱼和鱼翅都属于高档的海鲜类烹饪原料,一般用于制作筵席的头菜。关于鲍鱼,《四川烹饪》已经作过详细介绍(请读者参看有关文章),故本文…  相似文献   

4.
我是《四川烹饪》的忠实读者,看着每期杂志上都有厨师在吐露自己的心声,不由得也让我一次次地回忆起自己的从厨经历。最近,我也经历了一幕幕令人难忘的事。  相似文献   

5.
编辑老师:一年前,我因病与厂里解除了劳动合同,现在无事可干。今年我到成都治病,买了两期《四川烹饪》看,觉得办得很好。于是我想到了学厨,但是觉得自己上灶恐怕体力不行,因此打算专门学习糕点制作。不知你们能不能在《烹饪课堂》里介绍一些糕点制作技术?四川温江县读者卢亚兵答:糕点是指以米、面、豆类等为主要原料,并配以各种辅料、馅料和调味料,加工成一定形状后,再用烘、烤、蒸、炸等方法制熟的食品成品。糕点含有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点心”的意思,故它与餐饮行业中的面点小吃有些区别。糕点既可作为早点,又可作为茶点…  相似文献   

6.
《四川烹饪》的编辑们:读贵刊已经有许多年历史了,起因是本人的舅舅是一名从厨多年的特级师傅。我也是因为烹饪对我有莫大的吸引力,才辞去公职投入到这一行当中来的。我由以前翻一下贵刊到现在很认真地看和学,这是一个过程,同时也可看出贵刊的吸引力。初入此行时,我什么样的烹饪刊物都看,但后来经过反复比较,我发现《四川烹饪》上介绍的各种菜系菜肴及做法可以适应不同层次的酒店、宾馆、小饭馆和不同级别的厨师。说实话,从《四川烹饪》杂志上我学到了许多新菜。俗话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万物都是通的,就看你怎样去研究它了。经过自己七、八年的实践,我也创出了一些受顾客喜欢的菜品。这里我就将其中的几道菜介绍给贵刊。 湖北荆州市沙市区第六中学宿舍 陈彬  相似文献   

7.
编读往来     
编辑老师: 我是《四川烹饪》的忠实读者,更是一位热爱烹饪事业的厨师。我认识贵刊的时间虽短,但当我第一次阅读时,就被责刊精彩的内容所吸引,从此我便每期必读。 2000年是贵刊跨入新世纪的第一年。但是在阅读贵刊今年第1期时却发现,《技术交流征文》里的一篇《怎样做到菜完滋汁于》的文章,竟是《中国烹饪》1988年第10期里发表过的,只不过标题作了一下改动。这篇文章原来的题目是:《谈“菜完汁子干”的烹调要诀》,作者是吴美华。两篇文章的内容竟然完全相同。 虽然现在报刊上文章抄袭的事时有发生,但像这样几乎一字不…  相似文献   

8.
编读往来     
编者的话:我们每天都要收到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读者来信。这些信中,朋友们除了给我们支持和鼓励外,还向我们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切实可行的建议。平日里我们因人手有限而没能一一回复致谢,所以在此我们要向大家衷心地道一声:谢谢!这里还要提前告诉大家,我们为答谢广大读者对《四川烹饪》的厚爱而特意准备的一份薄礼——新年贺卡,将随下一期《四川烹饪》送到读者的手中。下面是我们从近期读者来信中抽选出来的几份,让我们都来感受一番这些热心读者对《四川烹饪》的一片情、一腔爱吧!编辑先生:我是你们的忠实读者。我原在辽宁省…  相似文献   

9.
糟醉技法谈     
贵刊是我必读的刊物,因为她是我们大家公认的工作伴侣和良师益友……最近,我在一套烹饪书里边看到了关于“糟醉”类菜肴的介绍,只因为自己平时对它接触太少,所以一直都没看明白,我很希望你们能在《四川烹饪》上做专题介绍。  相似文献   

10.
编读往来     
编辑部老师:现在我和我的朋友都发现,自己是越来越喜欢《四川烹饪》了,尤其是欣赏贵刊《烹饪课堂》这个栏目。比如第7期刊登的《泡椒菜肴为什么这样红》一文就对我们的工作大有启发。我们在读后还试做了一次,效果非常理想,希望你们以后多编发一些这方面的好文章。今天我还要向你们检举一个抄袭者,这就是第七期上署名孙克华的《曹州水煎包》一文,该文系抄袭发表在1990年第6期《中国烹饪》署名董允洪的同名文章。请你们尽快查证。 辽宁省锦州市读者 王 鑫编辑的话:这里我们要感谢读者王鑫,同时也要公开谴责孙克华的欺世盗名行为。经…  相似文献   

11.
营养食疗     
《四川烹饪》编辑部: 我是一名厨师,也是《四川烹饪》的长期读者。我从贵刊2000年第6期《是药三分毒,入馔须谨慎》一文中才知道,原来并不是任何一种中药材都可以用于药膳的;而且我国卫生部早有规定,只有几十种中药能够入膳。为此,我向多位同行打听倒底是哪几十种中药,可是谁都说不清楚。因此,我想请编辑老师告诉我这几十种能够入膳的中药材名单。谢谢。 江苏南京太平北路读者赵诗科 国家卫生部允许入膳的中药材名单 《四川烹饪》杂志2000年第6期载拙作《是药三分毒,入馔须谨慎》一文,日前该刊编辑部转来江苏南京市读者…  相似文献   

12.
来信照登     
编辑部诸位老师: 你们辛苦了! 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也是个铁杆业余篆刻作者。虽是雕虫小技,但自五年前向贵刊第一次投稿起,便同贵刊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一直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四川烹饪》,现已搜集了62期刊物,尚缺39期,我将继续不遗余力地搜集,直到将101期《四川烹饪》收齐。对于已搜集到的《四川烹饪》,我都精心收藏,认真阅读,自然也从中受益匪浅。 《四川烹饪》由内部交流刊物到公开发行,由季刊到双月刊,再由双月刊到月刊,发行量由数千份发展到目前近十万份,并两获由中宣部、国家科委、国家新闻出版署联合颁发的全…  相似文献   

13.
来信选登     
《四川烹饪》2004,(2):44-44
编辑老师:每次我拿到《四川烹饪》,总想一口气把她读完,读完后又总想提笔给你们写封信,说说心里话,只不过每次都是写好后又下不了决心发出去,我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了,但我这一次无论如何也要把信发出去。我于1991年高中毕业,由于当时很想读书,而家里经济又很困难,所以我就报了四川自修大学,学的是《中医》专业(我父亲是一位中医师,十多年前在一次车祸中离世)。在那几年苦读过程中,我有时为调节大脑,就买回了一些课外书籍,其中就有《四川烹饪》杂志。一年之后,我发现自己对烹饪竟然产生了浓厚兴趣,因为杂志里面的很多内容我都能记下来了,于…  相似文献   

14.
彦戈 《四川烹饪》2003,(3):33-34
编辑老师:我是贵刊的读者,现在一所大学的食堂工作。学校食堂自然是以大锅菜为主了,但学生和教职员工都反映我们的大锅菜不好吃,我自己也觉得很恼火。希望你们能在《烹饪课堂》里讲讲怎样才能炒好大锅菜。  相似文献   

15.
飘香羊肴     
胡勇 《四川烹饪》2005,(2):45-45
我是《四川烹饪》的一位老读者,现在河南打工,每月的《四川烹饪》我都要骑30多分钟车程才能买到。对每期的杂志,我都会仔细阅读,细心琢磨,所以我从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这里,我也来把自己所在餐厅的两款特色羊肴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16.
来信选登     
编辑老师:您好在去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我从一位四川师兄那里认识了《四川烹饪》,并立即被她的知识性、可读性、趣味性深深地吸引住了。在上面我学到了不少的烹饪知识,特别是“技术交流”、“烹饪课堂”和“跟我学”等,每次买回来我都是如饥似渴地阅读。现在我给你们提一些不成熟的建议,供参考:一、能否把“食苑杂谭”栏目换一下﹖我认为这个栏目对烹饪帮助不大,能否增加一个诸如“专利公布台”或“技术传真”栏目,披露一些鲜为人知的传统技术,那样的话一定会更受欢迎。因为现在厨师这个行道总有人喜欢故弄玄虚、故作神秘,例如今…  相似文献   

17.
元旦期间,我在仔细阅读了《四川烹饪》2011年3月上半月刊刊登的《把鸡丁埋在花椒里——素描重庆花椒鸡》一文后,决定自己动手照做一份。当我把“花椒鸡”做出来让厨房里的同事品尝时,他们都觉得还不错,只是其麻辣味并不太适合我们北方人的口味。  相似文献   

18.
《四川烹饪》2010,(2):26-28
与《四川烹饪》杂志结缘,我也经历了一个从读者到作者、再到编者的过程。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在2009年以前,我不仅在厨房一线工作,而且也跟许多年青的读者朋友一样——经常给《四川烹饪》投稿。  相似文献   

19.
陈亮 《四川烹饪》2007,(11):82-82
编辑老师你们好:我是一名厨师,也是一名文学爱好者,但爱好文学是从阅读《四川烹饪》开始的,所以,我打心底里感激她,也感激各位编辑老师对我的支持。一直以来,我都很想把自己的心里话写出来……  相似文献   

20.
番木瓜补说     
《四川烹饪》2008年第2期《番木瓜》一文中说:“说实在的,我至今都没弄明白番木瓜属于草本植物还是木本植物。”本人不揣冒昧,愿在此补充有关番木瓜的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