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3.
4.
介绍近年来国内乙二醇的生产现状和工艺发展情况,尤其是非石油法生产乙二醇的工艺技术,在比较不同工艺路线的同时,从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出发,提出了大力发展合成气制乙二醇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对当前煤制乙二醇生产工艺的现状和产业化发展进行了阐述,重点介绍了煤制乙二醇生产技术的发展,其中对草酸酯加氢制乙二醇的工艺进行了分析,并对煤制乙二醇生产技术经济性进行了对比,提出相关的生产工艺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8.
对合成气一步直接合成乙二醇反应过程进行了反应焓变、Gibbs自由能和平衡常数的计算。通过计算,定量分析了温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得到在大于354.7K时,Gibbs自由能大于零,反应进行较困难;低温高压有利于反应。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开发该反应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从烯烃的羰化胺化、酰胺羰基化、加氢胺化或氨基甲基化、加氢甲酰化,醛的酰胺羰基化以及合成气直接氨化等反应论述了近代合成气化学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3.
甲烷和富氧空气催化氧化制合成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固定床流动反应装置,考察了3种不同氧化气氛下甲烷催化氧化制合成气的反应性能。在空速为5×105h-1、CH4/O2=2.0、外控温度为800℃时,富氧空气(34.5%O2+65.5%N2)具有和100%O2气氛基本接近的反应性能,而且用空气或富氧空气取代纯氧明显减轻了催化剂床层的“热点”现象。针对富氧空气(34.5%O2+65.5%N2),考察了空速对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空速在3×105~8×105h-1范围内CH4转化率>90%,CO选择性>90%,H2选择性接近100%;合成气中(H2+CO)/N2比值接近3.0,CO经水蒸汽变换后得H2/N2比值接近3.0,基本满足合成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新疆哈密某公司煤化工工艺过程为研究对象,解决煤化工合成气低温分离液化系统高能耗问题。 方法通过Aspen HYSYS软件模拟了单级混合制冷剂合成天然气分离液化流程,采用BOX算法,以系统最低能耗为目标函数,冷箱最小换热温差3 ℃为约束条件,优化了混合制冷剂组分配比及混合制冷剂循环一、二级压缩压力。 结果在保证LNG和制甲醇原料气产量不变的前提下,优化后冷箱冷热复合曲线更接近且平滑,换热效果更优,系统总能耗降低了16.59%,火用效率由37.96%提升至43.04%,显著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结论BOX算法优化混合冷剂配比及压缩压力对降低合成气液化工艺能耗、提高系统火用效率有显著效果,对煤化工合成气低温分离液化工艺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CO+H_2合成醇体系的化学平衡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CO+H2合成醇反应体系进行了化学平衡分析,用最小自由能法计算得到不同温度、压力、合成气V(H2)/V(CO)比和CO2含量下的产物平衡组成及CO、H2的平衡转化率。ΔG°的计算表明,热力学上变换反应和生成烯烃的反应都比合成醇反应容易进行,低温对碳数高的醇生成有利,高温对碳数低的醇生成有利。与实验结果的对比表明,在Zn Cr K催化剂上由合成气合成醇,在气相和超临界条件下反应,体系中甲醇合成反应和变换反应均接近化学平衡,生成C2+OH的反应远离化学平衡,产物分布受动力学限制,而非受热力学限制。 相似文献
16.
17.
基于杭氧承担的国内煤制芳烃10×104 t/a项目中的合成气深冷分离制LNG成套装置为背景,研发出一种带膨胀机的液化工艺。利用高压氮气通过透平膨胀机绝热膨胀的循环制冷提供大部分冷量,并利用双塔低温精馏实现合成气的分离与LNG的液化,气体在膨胀机中膨胀降温的同时,能够输出功并用于驱动增压机。该工艺相对于混合冷剂工艺来说,具有整体紧凑、占地面积小、冷剂消耗少(约89%)、综合运行成本较低、安全性高、启动时间短以及适应在70%~110%的变负荷工况下运行等特点,充分实现了从工艺到设备国产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载体对甲烷催化部分氧化制合成气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运用固定床流动反应装置、TPR和XRD等手段考察了载体的晶相组成、比表面和孔结构等性质对Ni基催化剂在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中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稳定性好、导热好的惰性材料如(Ca)MgAl2O4等是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理想的催化剂载体。载体必须具有适当的比表面和孔结构,以利于反应物分子在催化剂表面吸附并与活性中心充分接触,同时也有利于产物分子脱附并离开催化剂表面,防止副反应(积碳反应和燃烧反应)的发生,及时把反应热移走,避免热点产生使催化剂失活。另外还发现,具有不同比表面和孔结构的催化剂具有不同的最佳空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