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吴海燕 《规划师》2005,21(Z1):36-38
佛堂古镇因佛而生,因水而商,因商而镇,因镇而名,因此对它进行保护与旅游开发时必须突出其"水道商市"的特征.应重点开发古镇"古"商业文化游览,古镇乡土建筑、地方历史与民俗文化游览,古镇宗教文化游览,古镇古韵怀古游览等项目;在进行历史建筑维修与新建筑控制时,应坚持预防为主的理念;在资金的筹措上,古镇保护开发应走滚动式开发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塘栖作为历史文化古镇,在城市化进程中应发挥其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本文阐述如何对塘栖的历史街区进行保护,营造古镇氛围;大力发展旅游业,使保护与开发有机结合,使古镇再创活力.  相似文献   

3.
龙潭古镇的保护与发展——山地人居环境建设研究之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龙潭古镇的保护与发展课题的研究,包括古镇建成环境的调查、保护与发展的规划及建筑空间的整合三个方面。该文在总结该课题的基础上,阐明了历史文化古镇的保护应是古镇山水格局、建筑空间形态和民俗生活风情等方面的全方位保护;新时期古镇的发展应立足于地域文化的再造人居环境的建设两个方面;同时,认为古镇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应是山地人居环境建设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4.
三江县丹洲古镇自然风光旖旎,历史文化建筑丰富,是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的好地方。近年来,随着古镇旅游业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加快,新建民居建筑与丹洲古镇建筑形态不协调,历史建筑得不到有效保护,这些严重制约着丹洲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本文从分析丹洲古镇建筑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提出古镇建筑保护与恢复的措施方法,强调建筑保护中应注意的问题,给丹洲古镇建筑保护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保护“原生态”社区 守护古镇古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古镇古韵的维系除了需要保护历史建筑、历史街区.更需要的是一代代人的传承。古镇是一个简单的社区.是当地居民聚居的场所.他们需要以传统的空间形态、社会形态为载体,找到归属感。继而才能传承古镇文化、维系古镇古韵。而由传统的空间形态、社会形态所形成的就是古镇的“原生态”社区。如何保护“原生态”社区就成为古镇保护的“魂”。  相似文献   

6.
李浈  雷冬霞  瞿洁莹 《规划师》2007,23(3):54-58
“历史情境”的“情”指原生态文化环境与社会环境;“境”指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历史情境”包括街区的空间情调、风貌特色及视觉环境等多方面内容。朱家角古镇保护规划根据不同地段的历史文化特征和现状建筑遗产的分布,将古镇划分为8个区域,并对它们进行历史情境的挖掘,提炼出“古桥斜阳”、“漕河烟香”等主题,以形成不可复制的江南水乡古镇魅力。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榆中县青城古镇被誉为"黄河千年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通过对青城古镇的实地考察,笔者发现其古建筑群落具有鲜明的西北地域特色,历史文化遗存丰厚。因此建议对青城古镇进行科学合理的保护与开发。保护重在强化古镇的院落生活空间,修葺并完善传统建筑样式,保持地方人文资源风貌。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一些经历千百年来演绎且保护尚好的历史小城镇,无论是在历史的考证、建筑空间的研究,还是在人类行为文化的传承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当今经济利益驱使下兴起的对古镇的保护与开发,使得仅有华丽躯壳的“古镇”不断被打造涌现,他们大都失去了真正的行为文化和精神内涵,失去了本该属于它们演绎秩序和物质与非物质特性不可分割的关系.研究认为,对古镇的保护,不仅仅是一些古建筑的修复和仿建,更不该盲目地另辟新径,而是应该通过深入研究古镇历史及其演化环境,注重建筑形态修复的同时,还需重视对其所依存的环境空间的保护,更要寻找和保护历史长河中遗失或即将遗失的那些非物质性的原住居民的行为文化和精神内涵.本文以四川郪江古镇为例,探讨古镇环境空间的非物质性保护及其意义.这才是我们真正保护古镇环境及其历史文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简要陈述了我国现今对古城镇保护与开发项目的高度需求,介绍了意大利古镇阿尔贝罗贝洛、它的特色建筑trullo、简要历史及这座古镇的保护与开发情况。基于阿尔贝罗贝洛的保护与开发方式,针对三个重要方面进行分析与思考,这三个方面分别为:古城镇保护与开发的定位、古城镇保护与开发的方式、扩大及提高古城镇的历史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10.
传统古镇往往与水同生、因水而秀、傍水而名,滨水古镇集优美自然景观和浓厚历史文化于一身,历史风貌的缩影和代表,其开发建设对古镇的功能、经济、景观、生态等方面影响很大。文章通过对滨水古镇——黄龙溪古镇的现状调查和资料搜集,探索滨水古镇保护与发展矛盾的有效途径,确保传统文化、历史脉络的延续,为滨水古镇风貌保护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乌鲁木齐市红山—雅玛里克山景观视线控制及城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慕小东 《规划师》2003,19(6):50-55
视线通廊不但是展现城市空间景观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城市空间体系中各个相对独立景观空间相互呼应的重要方式。乌鲁木齐市红山—雅玛里克山景观视线控制提出城市宏观景观视线通廊控制的方法,改变过去景观视线通廊只在一定宽度的平行面内控制的传统做法,而以满足人的视角范围为依据,形成空间锥形视线场,并在这个控制视线通廊大原则的前提下,进行更深层次的城市设计工作,从而定量指导和控制城市景观的规划和建设。  相似文献   

12.
人性化居住环境设计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围绕着居住区环境设计中的一些问题,试图借助居住区环境设计的理论思想,分析对比一些具体实例,来探讨这些问题的解决途径,探讨如何使住区环境充分人性化,真正为居住者服务。  相似文献   

13.
欧洲作为"文化线路"概念的起源地,对文化线路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在欧洲文化线路委员会的统筹下,欧洲文化线路经过四十余年的保护和利用实践,积累了大量经验。尤其是在文化线路的展示利用方面,以"文化体验式旅游"为主导的模式,使欧洲文化线路价值的传承与再生能够落到实处,对我国文化线路和其他线性遗产的展示利用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汤景  彭晋媛 《华中建筑》2005,23(5):54-56
该文从心理学所剖析的联想到同构的角度出发,阐明了同构是设计师在进行形象恩维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能够帮助设计师创造出具有丰富内涵的造型视觉语言。同时,以较具代表意义的建筑师的作品为案例,分析同构在现代建筑造型语言中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宏利 《新建筑》2007,(2):53-58
通过对上海美特斯邦威总部、大学、博物馆综合体项目设计的介绍,提出了对于现代建筑设计的理解——设计逻辑的真实和建筑形式的自由,即设计中重视建筑的逻辑关系,强调功能、环境、材料、经济等内容之间的关联,追求真实的表达;建筑的形式不受固有思想的羁绊,在真实反映建筑逻辑关系的情况下,自由表现形体和空间。  相似文献   

16.
本文总结了我院土建类结构力学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基本方法及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提出结构力学课程改革新体系 ,并介绍了结构力学面向能力培养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7.
分析中西方不同色彩观发展轨迹,产生原因及在建筑环境色彩中的反映。中国色彩观受到的束缚,西方科学色彩观对中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结合国家规程、规范等的有关规定,对民用建筑设计中变压器位置的选择、变压器型式的确定、变压器结线组别的确定、变压器台数及容量的确定以及变压器的保护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教学艺术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文从语言表达、文字表达、情态表达三个方面阐述教学艺术的形式、层次、深度  相似文献   

20.
魏浩波 《城市建筑》2010,(10):35-36
通过对高层建筑不同时间段发展规律的分析,以及对通天塔、"三段式"、"皮包骨"与"半疯颠"四种高层形态原型的深度解剖,揭示出导致其形态异化的两种基本状态:存在方式的异化和运转机制的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