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Planning》2017,(11)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是我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传统建筑装饰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环境设计。在现代环境设计教育中融入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内容,既能提高和强化学生的文化素养,又能使环境设计彰显艺术价值与精神魅力。该文从现代设计教育和传统文化的关系出发,结合教学,探索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在环境设计教育中的传承和表达,启发学生从传统艺术中思考现代设计,探寻传统建筑装饰与现代设计的融合与共生。  相似文献   

2.
叶加根 《居业》2022,(5):110-112
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传统元素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传统元素具有丰富的理念和深厚的文化特色,传统元素形态各异,展现了历史文化的风貌。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选择传统元素实现了现代装饰设计与传统元素的高度融合,有利于更好的弘扬中华文化,有利于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有利于发挥传统元素的价值,实现现代建筑装饰设计的不断创新。本文分析阐述了传统元素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的运用,从理论和现实角度共同探讨了传统元素具有的优势和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建筑装饰设计作为建筑工程设计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能够将艺术与技术融为一体。传统建筑装饰元素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根基,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当前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受西方主流思想的影响,传统元素逐渐减少,无法将传统文化的内涵通过建筑装饰加以体现,也无法进一步体现出传统文化的寓意与思想。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合理运用传统建筑装饰元素,以达到更有特色建筑装饰设计效果。所以加强探究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传统文化的有效应用十分关键。  相似文献   

4.
《门窗》2014,(1)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设计自古就有,然而传统建筑装饰设计和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之间自始至终存在着不可磨灭的一个结。现如今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碰撞给建筑设计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在此进程中保留和继承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语言,并且让其现代设计服务,这已经成为建筑装饰设计师努力探索的一个方向。充分发挥现代设计的优势,糅合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语言,对保持现代建筑的蓬勃稳定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审美多元化的发展,传统文化元素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论述了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应用的重要意义,进而从技术方面提出了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应用中应该遵循的原则,最后举例说明传统元素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的应用,希望在实际设计中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文化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有着深厚的本土文化底蕴,作为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其历史文化价值与在现代设计中的文化价值都不容忽视。本文从建筑装饰色彩艺术,建筑装饰纹样艺术,建筑雕刻装饰艺术三个方面阐述我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文化传承,选取现代设计中的经典案例,进一步探寻传统建筑装饰艺术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与共生。  相似文献   

7.
就现代建筑文化的多元性进行探讨,认为现代建筑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同步发展。现代社会生活的多元性必然伴随着建筑文化的多元性,建筑设计师们应该把这一思想融入设计中去,以满足和适应人们对现代建筑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在如今经济飞速发展,社会高度前进的进程中,建筑设计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结合了建筑发展的背景,还需要有文化的内涵。所以,文化才是凝结在建筑中的核心内涵,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以文化设计作为核心设计内容,是设计过程中首要考虑的问题。文章对于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过程中的传承和发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首先运用SPSS对于现代建筑设计和传统建筑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关系进行分析,然后对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性进行了说明,最后对于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借鉴价值进行阐明。  相似文献   

9.
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不仅在形上与建筑相呼应,更是体现了设计的文化思想内涵。面对当今多元文化碰撞的文化新形势,传统的建筑装饰元素可以让现代设计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提高其艺术表现力。本文先介绍传统手法与现代建筑装饰设计的关系,再通过具体实例进行分析,论述如何更好地发挥传统建筑装饰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日本现代建筑设计尊重文化,在此基础上又具备创新精神。文化在变迁发展中与设计息息相关,日本现代建筑的转译和隐喻恰能将其体现。文章通过对日本文化的介绍,并在对日本现代建筑特征进行概括的基础上,总结日本现代建筑对传统文化的吸纳和表达。  相似文献   

11.
王凯 《时代建筑》2014,(2):142-147
20世纪初的中国建筑学经历了剧烈的变化,不同于传统建筑行业的新的建筑学科从此诞生,其中公共媒体和专业媒体的参与,使新的建筑行业具有了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属性。以往近代建筑史研究中以建成实物为核心,有关公共媒体的讨论往往将其作为“证史”的材料,而没有对媒体“言说”行为本身的价值以及对社会的影响做出充分的专门讨论。文章从媒介研究和建筑史的交叉视角入手,以报刊史料为基础讨论“建筑师”这一现代职业社会身份的建立与媒体运作之间的关系。讨论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媒体对建筑师职业的传播与普及,建筑师通过介入媒体运作建立社会身份认同,建筑师言论背后体现出的社会身份和文化认同之间的张力。  相似文献   

12.
王平 《山西建筑》2007,33(26):234-235
就如何培养当代青年建筑师的能力做一论述,对建筑师专业技术的要求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建筑师如何适应当今市场和社会的需求,并介绍了建筑院校毕业生步入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以利于高素质建筑师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建筑师和建筑思想研究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琦  庄凯强  季秋 《建筑师》2008,(4):102-107
中国的近代建筑历史研究经过50年的发展,尤其是近20多年的深入研究,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基础资料和理论成果,具备了向理论化和系统化发展的条件。近代建筑师和近代建筑思想是这种研究的重要的线索和切入点。近代建筑师是对于近代建筑发挥最大主观能动作用的人群,近代建筑思想则是近代建筑背后所有主客观的影响因素的总和。该研究通过对典型建筑师和建筑师群体及其相应建筑文化遗产的深入、细致、全面的研究,试图为同类型的研究建立范式。社会意识、体制与制度、工艺与技术等因素对建筑的影响及其互动,形成了社会建筑思想。该研究将通过对社会建筑思想和建筑师思想的对比与分析,了解中国近代建筑发展的原因并揭示其发展规律,为中国现在及未来的建筑发展提供史学参考。该研究将通过综合运用实证调查,社会史观、中西比较等科学的史学研究方法,对以上命题进行系统研究,以期取得相应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介绍了日本现代主义建筑师如何思考和表达本国建筑传统。在20世纪30至40年代的民族主义背景下,这一主题引起了很多日本建筑师的注意,他们热衷于将现代建筑表现为在钢筋混凝土建筑上加上一个倾斜的瓦屋顶。但也有日本建筑师认为这只是对中国建筑的继承而非日本建筑本质的转译,并进而在现代主义的视角下发展了自身的传统。  相似文献   

15.
蒙小英 《工业建筑》2005,35(5):41-44
在现代建筑和当代建筑中,工业建筑始终都占有一席重要之地,它的叙述性设计理念与结构美学特征给现代建筑和建筑师以重要影响。以工业建筑发展中有影响的阶段为主,探讨西方工业建筑对现代建筑、建筑师、环境景观以及文化艺术的影响和表达方式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Mid-twentieth-century modern architecture in Houston thematised responsiveness to the natural phenomena of heat and light despite the fact that Houston's most celebrated modern buildings were designed to be completely reliant on central air-conditioning. An examination of Houston buildings constructed from the late 1940s through the 1960s demonstrates the ways in which modern architects sought to privilege the architectural recognition of regional climatic difference while also employing modern technology to alleviate local climatic extremes of heat and humidity. The spectacular modern buildings that represent this era in Houston raise crucial questions: How did architects reconcile the doctrine of climatic responsiveness to the equally modern desire for maximum transparency? What proved more compelling: responsiveness to local circumstance or the imperatives of modern structural a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 Did modern architects perceive that there might b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responsiveness to climate and other aspects of modern architectural identity, such as transparency? Because concern about the roles of build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in the responsible use of natural resources is current at the turn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it is pertinent to examine the ways modern architects in a particular climatic setting negotiated the issue of climatic responsiveness as modern architecture became the dominant practice.  相似文献   

17.
Mid-twentieth-century modern architecture in Houston thematised responsiveness to the natural phenomena of heat and light despite the fact that Houston's most celebrated modern buildings were designed to be completely reliant on central air-conditioning. An examination of Houston buildings constructed from the late 1940s through the 1960s demonstrates the ways in which modern architects sought to privilege the architectural recognition of regional climatic difference while also employing modern technology to alleviate local climatic extremes of heat and humidity. The spectacular modern buildings that represent this era in Houston raise crucial questions: How did architects reconcile the doctrine of climatic responsiveness to the equally modern desire for maximum transparency? What proved more compelling: responsiveness to local circumstance or the imperatives of modern structural a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 Did modern architects perceive that there might b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responsiveness to climate and other aspects of modern architectural identity, such as transparency? Because concern about the roles of build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in the responsible use of natural resources is current at the turn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it is pertinent to examine the ways modern architects in a particular climatic setting negotiated the issue of climatic responsiveness as modern architecture became the dominant practice.  相似文献   

18.
传统建筑到现代建筑的嬗变——日本建筑模式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日本传统建筑的特点进行分析,并以之比对这几个特点在日本现代建筑中的运用谈起,说明日本现代建筑从传统建筑中吸取营养所取得的成就,由此析出当今日本建筑风格形成的源泉,以期国内建筑同行得以借鉴。  相似文献   

19.
在昔日民国南京建筑舞台上长袖善舞的职业建筑师群体中,齐兆昌是比较特殊的一位,尽管作品丰富,但鲜为人知。他长期专注于首都地区基督教会建筑的设计和监造工作,以严谨和奉献精神创作出一批有影响力的作品,给近代南京的城市面貌打上深刻的烙印。解读这段历史,可以发现作为那个时代的知识精英,他的活动及影响力不仅限于专业领域,一定程度上亦从物质空间塑造上折射出民国时期国家、政治以及社会情感的状态及需求。  相似文献   

20.
浅要分析日本现代建筑学习西方和保持本国传统,以提醒中国建筑界遗忘历史,抄袭西方的现状.学习日本建筑师,既要创新又要继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