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为评价长江下游平原河网地区生态护岸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构建了生态护岸对河流生态系统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生态护岸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方式以及健康河流的特征,提出以水质状况、生物状况、水文特征、地貌特征和社会经济5个方面作为评价指标体系的准则层;采用频度分析法和相关性分析法,对现有关于生态护岸、河流生态系统评价等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筛选出18项关键指标;提出了指标赋分、生态护岸综合影响指数计算方法以及影响等级标准,可用于长江下游平原河网地区生态护岸建设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平原河网地区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长江下游东部河网水系的特点及影响河网健康的因素,明确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与理论依据,构建了包含总目标层、分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四个层次的平原河网地区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海河流域平原河流生态修复模式研究Ⅰ——修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水量不足、水质恶化及河流天然形态遭到破坏,海河流域大多数平原河流生态健康受到相当程度破坏.因而,对它们进行生态修复,需要建立相应生态修复模式体系对其进行指导.文中总结了现有河流生态修复技术,从中筛选出13种适宜于海河流域的修复技术.依据功能不同,将其分为水量调整技术、水质净化技术和生境改善技术3类.在此基础上,从影响海河流域平原河流生态健康的关键因素--水量入手,综合考虑河流水质与生境现状,提出海河流域平原河流生态修复模式体系.该体系包括4种修复类型(即管理保护、直接修复、补水修复和生态系统替代)和9种修复模式. 相似文献
4.
ADCP测流技术近年在国内得到了一定范围的推广,介绍了ADCP在太湖流域平原河网地区的应用情况,并结合实际总结了ADCP在平原河网地区使用的优点和缺点,认为在平原河网地区开展ADCP流量测验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研究进展与护岸新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传统的硬质化、规整化的城市河流整治工程片面强调行洪、排涝等功能,降低甚至破坏了河流生态系统,造成河流自净能力消失殆尽,河水严重污染。结合我国城市水域大面积污染现状,概述了城市河流污染成因与整治现状,提出污染河流的治理必须采取污染源控制和生态修复相结合的原则,指出芦苇生态湿地技术、生态浮岛技术等多种常用的河流生态修复技术在调节气候、净化环境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并阐述了适用于城市狭窄河流的岸坡生态修复技术:空心砌块生态护面的加筋土轻质护岸技术、石笼网装生态袋和废旧轮胎联合的生态护岸技术。 相似文献
6.
7.
8.
9.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地处太湖下游,属于平原河网地区,水土流失现象比较严重.通过阐述该区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其成因,分析水土流失造成的主要危害,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治理的目标、基本措施和具体手段.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耕作措施,建设与管理并重,为减少江河湖库泥沙、根治水旱灾害服务.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河湖水系连通是流域及区域防洪、供水和水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础。现有的基于水流阻力与图论的水系连通性评价方法并不适用于连通性受闸门工程调度影响较大的平原河网区,为此提出了改进的水系连通性评价方法,不仅考虑河网中不同类型河道的实际输水能力,还考虑了闸门启闭的开启度。以太湖流域平原河网区为例,运用太湖流域水量水质模型中的概化河网绘制河网图,结合模型计算出各河道水位及闸门开启度,构建出加权邻边矩阵,并利用MATLAB编程算出每个节点连通性,进行了平原河网区典型年时河网水系连通性评价。总体评价结论为太湖流域平原区总体水系连通性较高,但各水利分区的连通性有一定差异,其中阳澄淀泖区和太湖区水系连通性较高。评价结论符合太湖流域平原河网区的实际情况,和前期研究方法的结论基本一致。该方法实现了受闸门调度影响较大河网水系的连通性定量化评价,可用于河网水系连通性变化评估、改善水系连通工程设计等领域。 相似文献
14.
针对平原地区城市河网中存在的补水效果差、水质不达标等水环境问题,采取问题解析-方法优化的思路开展河网水环境改善的补水调度策略研究,提出了融合现状模拟和成因分析、补水调度策略验证、补水调度实施方案的研究思路。以天津市中心城区环城河网进行实例应用,基于现状问题解析揭示了河网水质不达标原因,按照保持现有工程措施及增设工程措施的顺序提出了适用的推荐补水调度策略,并基于推荐补水调度策略提出了年度整体实施方案及实际实施方案,其中年度整体实施方案对应的年度补水调度总需水量为3.19亿m3。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补水调度策略研究方法可利用有限的补水资源有效地改善水环境,可在其他平原地区城市河网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5.
引水改善平原感潮河网水质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张家港市三大水循环体系为例,构建一维河网水动力水质数学模型,揭示了不同长江潮位与内河引水量的响应关系,不同引水量与河网水质改善效果、引水服务面积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长江高潮位的升高,内河引水量呈现线性增长趋势;当中部水系引水量达到1.4×10~7m~3时,氨氮浓度改善率达到50%以上,浓度变化指数达到0.6以上,且整体提升了1个水质类别;引水服务面积随着引水量的增大呈现线性增长趋势,而单位引水量服务面积呈现对数函数下降趋势,其中东北部水系单位引水量服务面积最大,为0.352~0.891 km~2/万m~3。 相似文献
16.
以盐城市核心区为例,构建水量水质数学模型,在常态补水方案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随初期雨水径流进入河道的污染物,分析初期雨水污染对活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水方案的水质改善效果与引水水质和污染物浓度分布有关;活水目标相同时,考虑初期雨水污染的活水时间较未考虑初期雨水污染的长;由于汇流时间不同,考虑初期雨水污染时,上游断面的污染物浓度峰值时刻和达标时间较下游断面有所推迟。 相似文献
17.
高陡岩体边坡的稳定性是一个内部存在多种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因素的复杂系统,而BP人工神经网络属于非线性动态系统,较适合用于评价高陡岩体边坡稳定性。分析了BP网络模型参数对高陡岩体边坡稳定性评价精度的影响,并提出了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以提高预测精度的若干办法。用一工程实例对参数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在高陡岩体边坡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用经参数优化的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高陡岩体边坡稳定性是可行的,预测结果虽然与实际状态存在一定的误差,但仍可以相对准确地反映边坡稳定状况。 相似文献
18.
东南沿海平原河网区域水质水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东南沿海平原河网区域水质改善的可行方案,针对温岭市金清水系污染来源复杂的问题,开展水质水量模型研究。采取"流域分区-用户定位-排污计算"的污染负荷计算思路,建立水质水量耦合模型,以河网主要污染物氨氮为评价指标,提出重点断面的水质改善目标以及对应的污染控制方案与引水方案。结果表明:实施削减氨氮污染物入河量至1 023 t的污染控制方案与向南官河引水10 m3/s的引水方案组合可使各重点断面平均水质达到V类水标准;实施削减氨氮污染物入河量至728 t的污染控制方案与向南官河引水20 m~3/s的引水方案组合可使各重点断面平均水质达到Ⅳ类水标准。研究成果为温岭市金清水系面向众多污染源的精细化、精准化污染治理提供参考,为类似区域的水质改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