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湘君 《江苏陶瓷》2011,44(2):34-34,37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代表着高风亮节的精神修养,它与松、梅一起并称"岁寒三友"。陶都宜兴富有"竹海"美誉,竹与陶一直以来就是宜兴的地域景致,在宜兴数百年的紫砂艺术发展史上,以竹为题材的历史茗壶屡见不鲜。竹型茗壶伴随着紫砂艺术史发展前行,经历了不断创新发展的艺术成熟过程。在明清紫砂艺术鼎  相似文献   

2.
周素平 《佛山陶瓷》2014,(4):71-71,74
紫砂壶作为宜兴特有的工艺品,在紫砂作品中以"竹"为题材也非常普遍,在宜兴制作竹艺紫砂器的高手大有人在。吕尧臣的竹炉茶具,仿宋人杜小山"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之意境。高级工艺美术师何道洪的十六竹壶,壶身用十六支老竹围捆成型,竹节参差、刻画细腻。还有陈鸣远的竹笋水盂蒋蓉大师的竹节笔筒;顾绍培大师的高风亮节壶,都是在值得我们学习的。  相似文献   

3.
翟喈 《江苏陶瓷》2012,45(6):34
人文宜兴,素有"陶的古都、茶的绿洲、竹的海洋、洞的世界"之美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千年传承的紫砂艺术文化、习文重教的良好风气塑造出了人文宜兴大雅之性。江南水乡,山水之中又有了"竹的海洋"之誉,宜兴南部山区林木荫翳,更以"岁寒三友"中的"竹君子"为最。竹子坚韧不拔的高贵品格,清奇俊秀、疏朗颀长的形态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良工巧匠以此为题材,创作出很多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清代乾隆年间吴骞《阳羡名陶录》中《阳羡茗壶赋》曰:"竹节之清,清贞莫比。"将传统紫砂文化艺术创作中对"竹节壶"在创作中的应用作出了极高的评价,竹文化为创作"大圆竹壶"(见图1)提供了创作灵感源泉。  相似文献   

4.
壶中有道,道法自然。大千世界,洋洋万物为宜兴紫砂艺术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宜兴的万顷翠竹也是紫砂艺人创新设计的主题,在紫砂壶与竹文化的交融中,绽放出千姿百态的以品竹、颂竹、写竹为特色的紫砂壶艺术精品。"腰圆竹春壶"蕴含了对大自然的歌吟,对竹子品格的赞美,体现文化紫砂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潘壶"是紫砂壶器中的经典款式,它小巧玲珑却古朴大方,代表着父母对女儿出嫁时的祝福,又有对未来的美好祝愿,"潘壶"自诞生起便成为一代传承之经典。在"潘壶"的基础上以竹编装饰,为此款紫砂"竹编潘壶"的特色。此壶通身是竹,竹子编排的外形细密精致,实在让人赞叹不绝。  相似文献   

6.
宜兴是紫砂壶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制陶历史。紫砂壶以其自然质朴的泥料、绚丽多彩的泥色、千变万化的造型、与众不同的工艺、温润古朴的风格而深受人们的喜爱。而宜兴又是竹的海洋,茫茫竹海,绵延无际。利用竹子做成的器具更是美轮美奂。而能吧"陶"和"竹"结合得天衣无缝、惟妙惟肖的当属宜兴紫砂竹型壶了。  相似文献   

7.
正造型多变的紫砂陶艺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手工艺术,独特的紫砂矿料,孕育出了多姿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如砂如玉的肌理效果闻名海内。在众多的紫砂器中,经常会见到将竹子作为创作题材的作品,其中有许多已经成为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佳作经典,如清代邵大亨所做的"太极八卦一捆竹"近代的"高风亮节壶"等,竹子与紫砂壶可以说结下了不解的缘分,眼前的这件"竹编石瓢"壶就是将竹编造型与传统的石瓢壶组合起来,一件主题鲜明的  相似文献   

8.
江南宜兴,不仅人文荟萃,而且自然资源丰富,素有"竹的海洋"之称.历代的紫砂大师都曾以竹为题,留下他们珍贵的存世作品,或飘逸、或简洁、或挺拔,令人难忘.如明代陈仲美的"束竹柴圆壶",材质为紫砂泥,呈米黄色,砂质隐现,造型以年久风干的竹柴组成,刻划精细入微.整体于平实中见优雅,器型象真而悦目,这是陈仲美的佳作之一.清代蒋万泉制作、陈曼生铭文的"竹节壶",邵大亨的"八卦束竹壶",陈凤年的"竹段壶",范恩章的"高竹鼓壶",近代冯桂林的"五竹壶"、"四方竹段壶",吴云根的"竹段壶"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而至于现代,以竹为题材的名家大师作品更是玲琅满目、枚不胜举.  相似文献   

9.
周莹 《江苏陶瓷》2013,46(4):31-32
在传统的紫砂造型宝库中,蕴藏着丰富多彩、各类完美的器型,它们汇集着历代艺人的创作智慧,经过数百年来人类社会在文化艺术上的进步,很多器型不断地得到反复提炼修改,日臻完善,虽古犹新,供我们在借鉴中汲取营养。其中花货中的竹形壶形制多样、千姿百态、各有所长。宜兴紫砂在明代出现了圆形的竹形壶,其代表作为陈仲美的"束竹柴圆壶"。其造型是仿自然界的一束竹柴,刻划精细入微、神态毕肖。清代的圆形竹壶有陈荫千的"双竹提梁壶"、  相似文献   

10.
邓亚亚 《江苏陶瓷》2012,45(4):77-77
宜兴紫砂壶中以圆器造型最为丰富,古有"圆不一相"之说。圆器壶主要以球体、半球体、圆柱体为基本器型,运用各种圆曲线、抛物线和曲线等组成,造型圆润饱满。宜兴紫砂圆壶多数为素身,无装饰花样,突出"珠圆玉润"的整体效果;另有一类圆壶仅用几根线来做装饰,一般以陶刻作装饰,少数以雕塑作装饰。紫砂圆器壶的造型要求达到"圆、稳、匀、正",圆要  相似文献   

11.
宜兴的紫砂艺人开创了"满堂皆君子"的竹器门类,从传世经典《竹鼓壶》、《竹节壶》到顾景舟大师、汪寅仙大师都演绎过继承传统、风格鲜明、工艺精湛、神韵俱佳的竹型茶具,为我们后来的紫砂艺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和典范,无论是以竹入壶,还是以竹饰壶,都时刻引领着我们创作出更新更好的紫砂艺术作品。从整体上来看此壶《素竹鼎》,色泽乌亮沉稳,外形大气写意,以紫砂光素的手法来处理,壶身的竹节棱线清晰,戴氏却没有一丝一毫的竹叶相贴,摒弃了传统的装饰手法,同时把中国古代青铜礼器鼎的庄严肃穆和金属质感表露无遗,无论从表面的明针工艺处理,还是人文内涵的表现方面,都可谓是壶中一绝,令人耳目一新,啧啧称赞。  相似文献   

12.
<正>宜兴紫砂陶历史悠久,紫砂壶造型朴雅大方、品种繁多。江南特有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造就了独特的艺术形式,宜兴紫砂壶深受国内外人们的喜爱和称颂。陶都宜兴自然条件优越,自古便有"竹的海洋"之美誉,有竹的地方从来不乏文人雅士眷顾,而在这片紫砂的国度,竹子常常成了造型立意的主角。"罗汉竹壶"(见图1)显然亦是以此为题,独辟新意,于潇洒竹海中诠释荆溪之美、江南之美。  相似文献   

13.
明代文人李渔曾说过:"茗注(泡茶之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又说:"壶必言宜兴陶,较茶(评茶)必用宜壶."他称颂宜兴紫砂壶是最为理想的泡茶器皿.的确,宜兴紫砂壶制作精密、比例恰当,嘴攀胥出自然,注茶流畅,不涎水;把手稳当、口盖严密,倒茶时无落帽之忧.故自北宋以来名显历史、誉享中外,已近千年春秋.  相似文献   

14.
紫砂艺人不断地临摹学习,也从其他自然题材之中找到创作的灵感。于是,紫砂仿生器一脉相承,形成了变化万千、包罗万象的紫砂品类,以其逼真的造型和细腻的手法,传递出我们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紫砂作品"竹段壶"正是在大自然中撷取到竹的形象,然后运用抽象的艺术手法,运用宜兴特有的紫砂泥料精心制作而成,一截小小的竹段,一起喝茶的人生,在我们欣赏此壶造型审美的同时,让人体会到其中无穷无尽的文化魅力,久久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15.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竹是中国人所喜爱的植物之一,古往今来吟咏赞美它的诗词不在少数。作为"岁寒三友"之一,竹也经常单独或与松、梅相搭配出现在手工艺品的装饰之中。本文所选取的对象是一件由紫砂泥制成的双面兽耳花瓶,结合了中国最为悠久的书法绘画及陶刻技艺。本文旨在揭示此件紫砂花瓶的同时,来感悟传统手工艺品的古典美、创意美,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6.
张雪琰 《江苏陶瓷》2020,53(2):86-88
紫砂传统经典类壶型,蕴含着宜兴紫砂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内涵,集历代精华凝练而成。紫砂壶从传统中走出来,并融入新的创作理念。继承传统、崇尚自然、有所创新,是当今紫砂从业者必需遵循与面对的课题。本文以"仿古(鼓)壶"这一紫砂传统器型入手,通过阐述"仿古壶"的历史起源、造型工艺、蕴含精神等方面,将各类"仿古壶"进行对比研究,结合自身工作简述紫砂"仿古(鼓)壶"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7.
宜兴紫砂壶造型灵活多变、风格不一,或奔放大度,令人心旷神怡;或精美细巧,耐人寻味。加之镌刻于壶体表面寓意深远的诗词书画,更增添了壶器浓郁的书卷气,紫砂壶所蕴含的文化特性和精神功能也是其特有的。本篇以紫砂"如意提梁壶"为例,谈谈壶器的吉祥寓意。  相似文献   

18.
五福临门     
正茶壶尺寸:(长:15.2cm,宽:10.3cm,高:10cm)"第二届中国(南宁)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特等奖2010年贺岁壶"五福临门"紫砂套具(一壶四杯),选用陶都宜兴优质紫砂泥精制而成。该套具线面挺括、布局自然,传递千年神韵;用料纯正、款式新颖,珍若紫玉金砂;内涵丰富、做工精湛,独具大师风范。"五福临门"紫砂套具,壶体通润,壶身为圆形,寓意富足、圆满和团圆。壶嘴、钮、  相似文献   

19.
正竹自古与松、梅并列为岁寒三友,又与梅、兰、菊并称四君子。苏东坡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郑板桥又有诗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人们画竹咏竹,因其高风亮节而喜爱竹。宜兴素以竹闻名,有"竹的海洋"之美誉,竹文化与紫砂文化自然也融合在一起,造就了一把把栩栩如生、美轮美奂的紫砂壶,如邵大  相似文献   

20.
论素器艺术     
吴奇敏 《江苏陶瓷》2004,37(1):38-39
宜兴紫砂举世闻名,被誉为“东方明珠”、“陶中瑰宝”。它始于北宋,盛于明清。明代李渔说过“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宜兴古称)”。又说:“壶必言宜兴陶,较茶必用宜壶”。他称颂宜兴紫砂壶是最理想的茶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