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伯军 《佛山陶瓷》2013,(11):70-70,73
潘壶历来为人们所钟爱,笔者也甚为爱之,因此本文创作的潘壶壶式以梨式潘壶之形作为创作主题.梨式潘壶的取形就是取自梨形,而且是鸭梨状的.通过对梨式潘壶也就是高潘的创作,从前人的遗迹中寻觅紫砂历史的沿革和进程,让人十分欣喜.  相似文献   

2.
"潘壶"是紫砂壶器中的经典款式,它小巧玲珑却古朴大方,代表着父母对女儿出嫁时的祝福,又有对未来的美好祝愿,"潘壶"自诞生起便成为一代传承之经典。在"潘壶"的基础上以竹编装饰,为此款紫砂"竹编潘壶"的特色。此壶通身是竹,竹子编排的外形细密精致,实在让人赞叹不绝。  相似文献   

3.
此《潘壶》器形较扁,口盖相对较大,创作之中灵思一动,也便成为思想之中创作出的存在艺术,简约不简单,大气又君子不器之感。在传统《潘壶》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思想构思,壶身上下之间比例对称,壶口与壶底直径相同,以壶身中间凸出腰线为分界点,排除壶嘴、壶钮、壶柄的搭配创作,上下统一,具有很强的传统对称性,视觉效果也是经过图纸绘画及测量出来的,这样整件作品的壶身就运用了紫砂壶形创作的几何原理构思设计。  相似文献   

4.
紫砂壶是中国传统陶瓷艺术品之一,因独特使用性能及丰富精致的造型装饰受到人们的一致好评。"矮潘壶"是紫砂壶潘壶款式的一种,其简洁素雅的外形之中包含浓厚的人文气息。本文选择在人文视角下对其进行分析,力图细致阐述揭示此壶的工艺特征与艺术气质,并通过此壶感悟紫砂壶艺术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5.
《竹越》壶身呈半圆状,通身似半个月亮,器型稳重、简单,同时不失优美;壶嘴、壶把、壶钮竹节状,一弯短嘴呈飞出之状;壶嘴、耳形把、壶钮三者形成和缓的过渡,无突兀之感。而此壶正如那天上的明月,或是落入凡尘的竹林,值得赏玩。  相似文献   

6.
《玉带壶》壶身端正秀气、气势非凡,结构比例十分完美,壶器既具小品之细腻,又有大品之霸气;既古朴醇厚,又简约时尚,是紫砂壶的一种经典壶形。壶身线饰装饰画龙点睛,如仙女用的丝带点缀其中,给人一种心灵美好的感受。  相似文献   

7.
正1976年羊角山古窑址被发掘,清理出大量残片及以东坡壶为代表的早期紫砂器。这些紫砂器成型上已经脱离了陶轮拉坯而开始采用泥片镶接;而后者正是后期紫砂壶的标志性工艺。据乾隆间潘墀《賸帚续集·再考陶壶记》,北宋苏轼首创紫砂壶式,并指出了三姑夫人庙与金沙寺之间制壶技艺上的传承关系,紫砂陶  相似文献   

8.
《竹节壶》整个壶体的重心、中心及壶的底心落于一线,稳定而均衡;壶身之线、面,精致细润,形成完美的结合,而壶把与壶流的相互呼应,匀称均衡;整个壶浑然天成,制作工艺精湛,既有艺术品的观赏性又不失壶的实用性。运用竹段筋作壶嘴、壶把,无任何累赘冗余之处,气韵高洁。  相似文献   

9.
《竹节壶》整个壶体的重心、中心及壶的底心落于一线,稳定而均衡;壶身之线、面,精致细润,形成完美的结合,而壶把与壶流的相互呼应,匀称均衡;整个壶浑然天成,制作工艺精湛,既有艺术品的观赏性又不失壶的实用性。运用竹段筋作壶嘴、壶把,无任何累赘冗余之处,气韵高洁。  相似文献   

10.
邵亚勤 《江苏陶瓷》2012,45(5):71-71
宜兴紫砂壶自五百多年前发迹以来,人们便深刻领会到了壶的艺术、壶的文化、壶的创意、壶的经典。紫砂壶的整体造型设计,追求的不光是形体之美,还有艺术之美、内涵之美,这是壶艺路上的一次飞跃。宜兴紫砂壶完美地揉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现代艺术的美学,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和无法忘怀的魅力。一壶春秋往事,一壶香茗,轻啜一口,壶语能清心;一段红尘夙愿,一份祝福,把盏间,茶香亦醉人。品茗赏壶,人们在情感升华的同时,也理智地理解了紫砂壶将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11.
郁晴 《江苏陶瓷》2014,(4):75-76
<正>紫砂花货,又称自然形器或塑器,它是将自然界动植物或日常生活中的器物之形,加以提炼、取舍、设计并用捏塑、浮雕、半浮雕、圆雕、堆贴以及刻绘等手法加以装饰的仿生象真类造型的壶器。常见的造型有两类:即象真自然型和几何装饰型。象真自然型就是将自然界各种生物、器物的形态直接制成壶器造型,如将松树、梅树之树干分别制成"松段壶"、"梅桩壶";将瓜果、花鸟、虫鱼乃至包袱、人物以塑入壶,如"南瓜壶"、"百果壶"、"鱼化龙壶"、"印包壶"、"东坡玩砚壶"等等。几  相似文献   

12.
《和谐对壶》壶身线条弧度张弛有度、收放自如,壶口硕大与壶底相近,壶钮精巧;精致的壶嘴嘴口朝天,气势如虹。壶型如鼓,饱满莹润,壶身筋囊纹,纹路清晰,精工细作,壶面光泽剔透,由内而外散发出别样的温馨之感。  相似文献   

13.
此壶是经典的可心竹段壶,壶身采用的是古典造型,笔直而粗壮的壶身,给人一种踏实之感;从壶嘴处延伸来的几片竹叶立刻增加了整把壶的生气;整个壶身便是一节茁壮生长的大竹段。  相似文献   

14.
紫砂泥的配制是制壶艺人一项绝活,"秘不相授,各有心法",全凭壶艺家自己丰富的经验。明时大彬制壶,诸土色具足,妙不可思;徐友泉配合土色所宜,毕智穷工,移人心目;沈君用配土之妙,色象天锩陈仲美好配壶土,以天青泥、石黄和之,呈深古色。  相似文献   

15.
<正>紫砂艺术从发展至今有八百多年的历史,相比其他艺术起步较晚,而紫砂的工艺美术表达方式较其他工艺美术来得独特,它融壶泥、壶色、壶型、壶款、壶章、题铭、绘画、书法、雕塑、篆刻诸艺术于一体,是一门较为全面的艺术。宜兴是长江金三角西陲的物华天宝之地,人杰地灵之域。这里水土利陶,砂壶宜茶。明清的词人墨客写下了《阳羡茗壶赋》、《阳羡名陶录》等诗文赞美过宜兴。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物产丰富,尤以紫砂壶驰名天下。  相似文献   

16.
《暗香》壶身圆润,用提炼取舍的方式对壶身进行筋纹装饰,自上而下,分割壶体,壶嘴、壶把树洞装饰、精雕细镂,壶钮颇具特色,树桩造型巧妙暗合暗香之内蕴。壶身造型借鉴传统筋纹器造型的特点,采用了花器的装饰手法。整壶造型似乎光、花、筋纹之器兼有体现,借光器之表率,取花器之点缀,合筋纹器之韵味,是以细观之,尤显个性品味。  相似文献   

17.
以"文气"二字来概括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门类,是中国文艺界评论的显著特点之一。品味壶艺之文气,一是要着眼于壶艺作品整体品位意味的品读;二是要品评壶体的文气。壶体是壶艺作品文气的根与魂。  相似文献   

18.
《汉君壶》造型简练、用线流畅,材质古朴素淡,使人赏心悦目。壶身成扁鼓式,圆棱肩,腹部双折成带形,壶腹下缘作对应处理,把圆蓄劲,暗接二弯流,将壶肩线与壶嘴、壶把的侧线接连一气,自然舒畅、整体感强。桥钮方中寓圆,嵌盖圆穹与口唇合体,微细中见神韵。初看这款"石扁壶",造型古拙、壶面粗糙;再三观之,却能感受它意犹未尽、粗中有细;久而观之,方觉内涵至深。  相似文献   

19.
"掇只壶"寓有千金之壶之美称,文人骚客称赞其朴素别致,茶壶爱好者对其爱不释手。发展至今,"掇只壶"呈现出来的作品众多,众家之手有众家之意,每一只亦有其独特之韵味。此款"掇只壶"胎质光滑细腻,线条衔接顺畅、比例匀称,壶身加以雕刻手法修饰,突显圆润、朴素之美。然而,"掇只壶"的可观不仅在于其外表,更在于其内在的朴实无华。  相似文献   

20.
壶趣     
《中国搪瓷》2009,(11):47-47
爱壶之人说,玩壶在于品壶,品壶在于识趣。识壶之趣,可观材质、造型设计、可赏制作工艺、可鉴年代久远、可品泡茶之味儿。陇萃堂石雕壶采撷甘肃高原上的风化岩石,依据岩石的天然纹理色泽,巧妙设计,雕刻出一个个形态精巧、神韵别致的茶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