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苏州河水质黑臭评价方法和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黑臭是水质有机污染的一种极端现象,水质黑臭评价作为一种特殊的水质评价方法,目前尚无可行的方法。上海市在开展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中提出苏州河消除水质黑臭的治理目标,作者为此在全面分析国内外水质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筛选出污染指数法、有机污染综合评价法(A值法)、溶解氧值法三种水质评价方法比较,并提出有机污染综合评价法是水质黑臭评价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2.
王逢武  封勇 《水资源保护》2016,32(S1):52-56
黑臭水体是水体有机污染的一种极端现象,本文概述了黑臭水体的形成原因和机理,阐述了我国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的发展历程,对未来黑臭水体研究进行了讨论和展望,旨在为进一步明确黑臭水体的治理方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黑臭是水体有机污染的一种极端现象,目前,对于黑臭水体的修复主要有物理修复技术、生物修复和生态恢复技术.依据位于上海宝山区出现黑臭现象的老段浦河道的生态修复试验,尝试探讨黑臭水体的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城市水体黑臭成因复杂,影响因素多,整治任务十分艰巨.本次利用调查和实测资料,对北京市黑臭水体进行了监测判定,分全市和建成区2种统计口径做了汇总和评价,为下一步北京市黑臭水体整治和评估提供了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黑臭水体分布广泛,严重损害人民的居住环境和城市整体美观形象。以河北省廊坊市为研究区,利用高分二号(GF-2)多光谱数据和实测数据,使用PSPNet(Pyramid Scene Parsing Network)和U-Net模型对黑臭水体遥感信息提取进行对比实验研究。基于可见光波段(RGB)及近红外波段(NIR)计算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和归一化差异黑臭水体指数(NDBWI),针对细小形状的黑臭水体普遍存在的漏检问题,引入注意力机制模块对模型进行优化改进,构建改进型深度学习黑臭水体遥感信息提取模型。结果表明:输入RGB+NIR+NDVI+NDBW六通道组合遥感影像并引入注意力机制的U-Net网络模型对黑臭水体的提取结果最佳,其精度评价指标F1-srore、MIoU、Recall分别达到了0.864 5、0.868 1、0.835 9。  相似文献   

6.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是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的重要内容,但黄河流域农村黑臭水体污染成因及污染特征研究还鲜有报道。研究选取晋城市3个典型县(区)的农村黑臭水体为研究对象,通过三维荧光光谱及相关性分析,探究水体溶解性有机质(DOM)组成及来源,解析黑臭水体污染成因。结果表明:A、B、C县(区)黑臭水体的主要污染因子分别为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及内源污染;基于荧光光谱分析发现,3种不同类型污染源的黑臭水体中DOM主要由类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280/335,275/345,255/345)、低激发类酪氨酸类(220/310)及类色氨酸(225/340,245/380,225/340)组成;不同污染类型常规指标(DO、TN、NH3-N)与荧光指数(FI、BIX、HIX)呈现良好相关性,其中,生活源DO与HIX呈现正相关,相关性系数最高为0.994(p<0.01),内源污源TN与FI总体呈现负相关,相关性系数最高为-0.954(p<0.05),畜禽养殖源NH3-N与BIX呈现负相关,相关性系数最高为-0.998(p<0.05)。  相似文献   

7.
针对北京市昌平区中小河道黑臭水体污染现状,选取透明度、DO、氧化还原电位和NH_3-N等4个指标作为黑臭水体水环境质量的评价因子,确定了水体黑臭评价指标体系,并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昌平区中小河道黑臭水体的成因、分类及空间分布特征,给出了以"外源控制-内源治理-生态修复"为核心的治理技术体系和控制水体污染的管理措施,为昌平区中小河道今后的综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七台河市于2019—2020年对万宝河的黑臭河道进行整治,为研究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本研究调查了2020年治理后的万宝河的水质数据,根据《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指南》进行了分析评价,并利用SWAT模型进行治理后流量补充模拟,结果表明清水源工程等黑臭水体整治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治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汾河太原城区段及玉门河水质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汾河太原城区段及玉门河进行水质监测基础上,分析了其水质状况的时空变化规律,并根据各河段不同的水质特征,分别建立不同的水质数值模型,结合水文水质资料进行参数率定、模型验证,各河段验证结果与水质实测情况具有较好的吻合度,表明所建模型基本合理可行.同时针对所研究河段水体黑臭问题严重的情况,给出了适合汾河太原城区段水体黑臭评价的黑臭模型,提出了黑臭度的概念,用来定量反映汾河水体黑臭程度.  相似文献   

10.
朱宏  杜磊  董育武  陈德忠 《治淮》2020,(1):21-22
一、前言淮安市淮安区地势低洼,城区内部河湖较多,随着城市发展越来越快,内部河道污染严重,沿线不通畅,亟需治理。目前,淮安区确定新一支大沟、老渔滨河、新路斗渠及头河、文渠、萧湖、新泗河、荷湖、清安河等18条河流为黑臭水体。按照国务院、省政府要求,淮安市市政府提出防治黑臭水体总体目标,明确指出到2020年,基本消除建成区的黑臭水体问题。  相似文献   

11.
12.
山区水土保持生态经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区自然资源一旦被人类开发利用,其系统就会形成生态系统和经济相耦合的系统,它具有生态与经济相互交织融合的特征。我们借鉴国内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成果,根据山区生态系统具有的独特的结构、功能、运动的规律性及其系统功能优劣,由其系统结构决定的理论,依据综合性、可比性、层次性与可操作性设置的原则,研究了建立具有山区特色的,包括结构评价、功能评价和效率评价三类指标在内的山区生态经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并绘制了山区、水土保持生态经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示意图。  相似文献   

13.
针对地下水质综合评价问题,建立了基于组合赋权-正态云的综合评价模型。选取氨氮、亚硝酸盐、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总硬度、硝酸盐、氟化物、氯化物以及硫酸盐等9个指标作为水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标准。评价过程中,采用云模型正向发生器计算水质分级评价指标的隶属度,组合赋权法求出各指标权重,根据隶属度矩阵和权重矩阵给出水质分级的确定度并进行综合评价。利用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北京市朝阳区地下水水质进行了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模糊物元法、投影寻踪法的评价结果以及实际情况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评价结果最优。  相似文献   

14.
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我国当前水利现代化建设的特点和总体要求,通过增加水生态环境、水利法制建设和水利管理机构建设等方面的评价指标,构建了更加完整的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该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特点,通过建立模糊聚类迭代模型,采用基于重要性互补的二元一致性方法确定权重,以避免和消除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的缺陷,确保评价成果的客观性。最后,将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和模型、权重确定方法应用于浙江省、辽宁省、湖北省和甘肃省4个典型省份的评价,结果表明,2007年部分发达省份水利发展较快,这些国民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相应的水利现代化水平也较高。  相似文献   

15.
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模糊评价模型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带有片面性,评价结果有时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水质状况.应用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探讨了长江近两年的水质状况.首先根据各评价指标浓度的超标值,定义了权重计算公式,从而确定每种评价因素的权重.其结果综合了各种污染指标,对各观测站点的水质做出了比较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针对内河航电枢纽工程这一特殊水利工程以及现行发电企业发电量指标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依据实际入库流量信息及航运要求,建立适用于航电枢纽的发电量评价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湘江某航电枢纽2010年绩效评价工作中。评价结果表明:该模型能直观、准确地反映出航电枢纽年度发电任务完成情况,对未来其他航电枢纽发电量指标绩效评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紧跟时代发展潮流 努力实现浙江水利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浙江实际,分析了水利面临的新形势,提出了浙江水利现代化建设战略、治水思路和工作方法的相应转变,以及建立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节水型社会及其评价指标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阐述了节水型社会的内涵、发展和评价指标体系,以试点城市云南省沾益县为例,分析了沾益县的现状节水水平,并对节水型社会相对水平进行量化评价.  相似文献   

19.
分别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指数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镇江市浅层地下水水质进行评价,并给出悲观状况和乐观状况两种情景的评价结果,与采用传统单一评价方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悲观状况下,Ⅰ类、Ⅱ类监测井占评价监测井总数的5.88%,Ⅲ类监测井占39.22%,Ⅳ~Ⅴ类监测井占54.9%;乐观状况下,Ⅰ类、Ⅱ类监测井占评价监测井总数的54.9%,Ⅲ类监测井占5.88%,Ⅳ~Ⅴ类监测井占39.22%。2不同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相差较大,依赖单一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进行决策,是具有风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