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刻装饰对紫砂壶审美的影响是双层性的,一方面紫砂陶刻装饰对紫砂壶起到了锦上添花的艺术审美效果切题、切壶、切意,另一方面,不得当的陶刻装饰影响了紫砂壶原有的艺术审美,弄巧成拙。  相似文献   

2.
陶刻艺术不但注重形式、内容及手法上的技巧,最主要的是作者的文学素养、书画功力以及人格气质整体的表现。因为表现形质的笔法、技法、章法只是手段,而写神才是艺术的本质,也是艺术表现水平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3.
紫砂陶刻,用刀在壶体表面刻字雕画以作装饰,通过不同的刀法及表现线条的粗细和力度的刚柔及墨的韵味。陶刻是融诗、书、画、刻等诸多工艺于一体的艺术,笔者正因为了解其中深刻的内涵,因此对于陶刻的学习才没有急于求成,而是确定掌握了深厚的书画功底后,方专攻于陶刻装饰技艺。  相似文献   

4.
紫砂陶刻艺术作品可以以写实、夸张、变形、抽象等为表现手段,从而达到不同的艺术装饰效果,给人以不同的思想感受。一件好的陶刻作品,能使人在特殊的审美享受中潜移默化地升华情感、陶冶精神、培养美感。  相似文献   

5.
"在陶刻中彰显书法的魅力,在书法中衬托陶刻的韵味"很好地概括了书法与陶刻的关系。陶刻艺人常常以书法来表现紫砂陶艺作品的个性和气质。  相似文献   

6.
宜兴紫砂陶器将近有五百年的历史,在国际间闻名已久.紫砂陶在浩瀚的中华文物史上有著瑰丽的地位,人们称为高雅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7.
周伯其 《江苏陶瓷》2010,43(4):38-38,40
紫砂陶刻是独特的工艺技法.它的特点是以刀代笔。把书法、绘画以各种刀法技艺栩栩如生传神于紫砂陶上,使紫砂工艺与书画艺术结合,提高了它的实用、观赏和收藏价值。  相似文献   

8.
黄自英 《江苏陶瓷》2006,39(6):19-20
1陶刻的起源紫砂陶刻艺术渊远流长,形成优良的传统和强烈的艺术风格绝非一朝一夕。陶刻的起源据目前考证可追溯到宋代,可以说随着紫砂陶制作的创始而萌芽,北宋诗人梅尧臣《宛陵集》中多有记载。蔡司霑著的《先进录》、《霁园丛话》里说:“余于白下获一紫砂罐、有‘且吃茶、清隐  相似文献   

9.
紫砂壶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品,素体素身,其装饰也应体现素面本色。如陶刻书画装饰以重在形式,线条表现,既不失砂器的本来面目,也能很好的表现书画金石艺术,达到艺术相通之和谐。  相似文献   

10.
与中国传统笔墨书画相比,紫砂陶刻不易形成氤氲氛围,但也增加了几分金石铿锵,更能体现厚重的金石质感。用传统刀法表现出陶刻画面的层次感,在刻绘画面时,不仅需要注重章法构图,也需要熟练掌握运刀的技巧,注重方圆曲直和刀痕交叉的诸多变化,从局部到整体紧扣主题。笔墨之趣与金石韵味相结合,如有积墨反复渲染,顿显敦厚老辣、自然灵动,凝聚了古老的东方艺术精髓,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1.
正陶刻装饰艺术,是指把书画艺术用镌刻的手段表达在陶瓷制品上。最早见于明末清初,当时各方制壶艺人初为铭刻款识作记。慢慢搬上壶身发展起来的,它融入了文学、书法、绘画、金石为一体的陶刻艺术,亦是文人、陶工合作或集文工与一体的结晶,更表现一种新的独特的民族装饰风格的艺术珍品。由于陶器的泥坯易于刻画的缘故,在最早的木刻文字尚未发现以前就有了陶刻文字,陶刻文字早于甲骨文、金文、简牍等,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文字。  相似文献   

12.
汪成琼 《江苏陶瓷》2010,43(2):18-19
中华陶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据5000年史料记载,7000年实物考证,早在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我国就有了原始彩陶文化,大量实物证明,陶瓷图案和陶刻文字都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绘画和文字,比甲骨文早了3000余年。  相似文献   

13.
陶刻,俗称刻字、雕刻,艺人用锋利的小钢刀在泥坯上雕刻文字和图形,然后装套进窑烧成。它是集器形、文字、书法、绘画等多种艺术于一体的独特装饰手段,使紫砂器在淳朴中见妍美。  相似文献   

14.
张雪军 《山东陶瓷》2020,43(1):29-30
一直以来,陶刻始终占据紫砂器皿的装饰设计的重要地位.发展至今,紫砂雕刻主要指艺术家采用刻画的方式来装饰紫砂壶的表面,这种装饰设计可以有效提高紫砂壶的价值和艺术内涵.福寿双耳瓶结合了绘画和书法的陶刻手法,该作品整体丰满、细节精致,是不可多得的优秀陶刻艺术品.  相似文献   

15.
蒋峰 《佛山陶瓷》2014,24(9):48-48
陶刻作为装饰手段,技艺上的纯粹用刀已不是最主要的行为方式。单纯的刻字刻画,就是本土所谓的刻底子,虽然有水平高低之分,也只是技艺娴熟与否的区别,是技术层面的要求,其中绝大多数只在产品上作机械刻画。  相似文献   

16.
陶刻,从简单到繁琐,从朴素到有理想,紫砂陶刻的历史就是紫砂艺术从实用到艺术追求的过渡史。今日繁荣的紫砂艺术市场,关于紫砂陶刻的艺术作品良莠不齐,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局面,与创作者自身的工艺与功力不足密不可分,所谓紫砂陶刻艺术的工艺与功力,包含的内容很多,就是艺人自身所具备的良好人文艺术综合素质。流畅自如的刀功,行云流水、出神入化的艺术效果都需要在实践中反复苦练才能达到。  相似文献   

17.
四方赏瓶整体瓶身呈现出流畅的造型视感,线条清晰有力,方中带圆.瓶身的刻绘自然景色与小鹿搭配和谐,主次表现分明,用刀艺术潇洒飘逸,隽永自然,作品精髓表现明显.树木、山石、小鹿这些自然美景,空间上的层次都有了清晰的刻画,在自然之景中融入了艺人丰富的情感,意境在壮阔中加入了很多生命活力的细节.  相似文献   

18.
19.
被称作壶上金石文化的紫砂陶刻装饰技法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经过文化的积淀和陶文化洗礼后,一种综合性强的艺术形式。了解陶刻艺术的起源、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对我们研究和发展陶刻技艺提供了极大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最早记述紫砂陶刻记录的是元、明之际的隐士孙道明(号清隐),在紫砂罐上的五字草书“且吃茶,清隐”。孙道明的五字草书开创了紫砂陶刻装饰的先河(摘自徐秀棠《中国紫砂》)。紫砂陶刻是作者用钢制小刀在紫砂器上以刀代笔所作的书法、绘画等艺术。自明代开始,一批具有书画功底的陶刻艺人不断丰富了紫砂陶刻的用刀技法。特别是清代的陈曼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