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油气管道堵塞检测及定位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油气输送管道中的堵塞现象,提出利用管道堵塞前后两端压差的剧烈变化,以及利用管道两端压力的模拟值与实际测量值的差异来检测管道的堵塞,提出通过检测管道水力坡降曲线奇异点的方法确定油气管道的堵塞位置的原理和方法,通过采集管道两端运行参数,并建立管道运行的数学模型,对管道实施仿真,获得整条管线的水力坡降曲线,再应用小波变换对管道的水力坡降曲线进行奇异性检测,而管道水力坡降曲线的奇异点将对应管道的堵塞位置.该方法具有所需设备少,操作费用低,操作简单等优点,优于现有管道堵塞位置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当输油管道某点突然发生堵塞,堵塞处将出现瞬态压力突变,堵塞上、下游处分别形成一增压波和减压波,并以一定的速度向堵塞点上、下游两端传播。通过建立管道堵塞水力瞬变模型,利用Visual c++6.0编写堵塞水力特性分析程序,取特定的案例,对案例中管道不同堵塞面积引起的水力瞬变特性进行了模拟。分析模拟结果,得出了不同的堵塞面积对管道的压力、流量等水力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长输管道探堵水力瞬变理论与模拟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埋地管线水力瞬变探堵的基本原理,建立了埋地管道堵塞检测过程中的非稳态管流数学模型,同时对不同堵塞长度、不同管径等情形进行模拟计算和分析,得到全线压力和流量的变化.通过计算得知,沿着管线在适当地点布置少量的传感器,便可以快速预测堵塞位置.  相似文献   

4.
燃气管道堵塞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类:积水、积萘、杂质、煤气胶、水化物、冰霜及碳酸铵盐等。清除燃气管道堵塞物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类:化学清洗和机械清洗。  相似文献   

5.
利用声发射技术对液体管道堵塞检测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手段之一,但在背景噪声较复杂的环境中会出现检测不准确问题。为了提高声波检测的精度,通过对管道堵塞处流场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分析了管道发生堵塞后对声场的影响以及检测故障信号特点。结果表明:在研究的几种管道堵塞情况下,随着堵塞面积的增大,声波强度增大,在时域上声波的均方根值呈现平稳的上升趋势,波形指标和脉冲指标呈现平稳的下降的趋势。结论对利用声发射技术检测液体管道堵塞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液体管道瞬变流摩阻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液体管道瞬变流计算中,传统的拟恒定摩阻模型不能准确描述瞬变流的真实物理现象.多年来人们一直在研究瞬变流摩阻的精确表达式和计算方法.总结了液体管道中瞬变流摩阻的计算方法,着重阐述了瞬变流非恒定摩阻问题的主要研究成果,介绍了几类有重要价值的非恒定摩阻模型及相应的应用范围,并给出了各类模型进行数值计算的思路,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非恒定摩阻模型比传统的拟恒定摩阻模型能更精确地模拟液体管道瞬变流压力波的衰减和波形畸变.  相似文献   

7.
在管道系统水力瞬变流分析计算中,针对常见的异径管串联情况,分析了在不能忽略管道联结处的局部水头损失、流动方向影响及阻力系数变化情况下的边界条件,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通过实际应用表明,该数学模型能更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且计算方法较传统算法稳定。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模式识别的概念、算法原理及应用该方法检测管网泄露的具体步骤,采用首末端仿真模拟的方法计算了测漏点的位置,解释了管网泄露点布设点个数的公式,提出了利用模式识别诊断天然气管网故障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管道内瞬变流动的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管道内瞬变流动的非线性边界条件进行分析与讨论,得到了带有对流项的波动方程解,并且求得了水击波强度以及管端反射系数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0.
天然气管道泄漏点的定位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将负压波法应用到天然气输气管道的泄漏检测与定位中,分析了影响负压波传播速度的因素,修正了定位公式,利用小波技术对负压波信号进行了消噪处理并捕捉了压力突降点,提高了检测灵敏度与定位的精度,仿真实验证明了此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利用微型半导体应力传感器对气流作用下砂型内摩擦角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气流的作用下,与压实紧实相比,砂型内摩擦角减小,砂型紧实阻力减小,提高了紧实压力传递率,从而能够获得高紧实度的砂型。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计算流体在水力学光滑管与粗糙管内流动时摩擦系数的显式方程,并且与Colebrook 隐式方程及其他人提出的公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公式简便易用,具有足够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13.
水平管中气液两相流的流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水平管中气液两相流的流型分类,摩阻压降梯度在自制的实验台上作了系统的测定和研究,对气液两相流中这一经典课题得出的自己的见解和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4.
液压系统中瞬态流量测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基于8098单片机,用节流差压法来测量瞬态流量的方案,并给出了测试系统的实施电路以及实验结果,该系统对压力传感器的标定,非线性修正和测度参数的修改更加灵活,简便。  相似文献   

15.
低压两相自然循环流动不稳定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低压工况两相自然循环流动不稳定的边界进行实验研究.根据不稳定起试点的实验段出口干度,结合流动速,确定出不稳定的类型为第一类密度波型不稳定.采用不同的自然循环密度波稳定边界半经验关系式对不稳定起试点进行了判断,实验结果表明,考虑实验装置几何特性的变化,以水为工质得出的稳定边界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而与以氟里昂为工质的稳定边界对应较差.根据实验数据,按照不同的模型,拟合了该实验的密度波型脉动的稳定边界,拟合结果和实验结果误差在15%以内,表明现有的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以引入了非恒定摩阻项的圆柱环数学模型为基础 ,从横向微观的流速分布和切应力分布角度 ,分别对管道中的瞬变层流和瞬变湍流进行了拟二维数值分析 ,明确了非恒定摩阻项对流动瞬变过程的影响 .说明非恒定摩阻的存在导致了水击压力波波幅衰减和波形畸变现象 ,而采用恒定状态下的摩阻关系式无法反映这个现象 .非恒定摩阻项对层流的影响很大 ,对湍流的影响相对较小 .  相似文献   

17.
水垫塘底板缝隙中脉动压力传播特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高坎下游泄洪常常采用水垫塘消能,挑跌水流可能对塘底产生巨大的冲击,如果底板止水破坏,冲击压力在缝隙中形成强烈的脉动压力是底板失稳破坏的重要因素。利用瞬变流理论,揭示了底板缝中脉动压力形成条件和传播特性,为进上步研究底板失稳破坏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了测量发动机进、排气管内气流的脉动流动特性 ,对自行设计的对气流起稳压作用的阻尼稳压箱进行了研究。通过改变稳压箱阻尼管的直径比、稳压箱的容积等方法 ,比较了稳压箱在几种不同情况下的稳压效果  相似文献   

19.
Magnetorheological elastomer(MRE) is a new kind of smart materials,its dynamic mechanic performances can be controlled by an applied magnetic field.MRE is usually used as a stiffness-changeable spring in the semi-active vibration absorber.In order to get perfect vibration control effect,low dynamic damping of MRE is need.But the dynamic damping of MRE was not studied deeply in the past.The dynamic damping of MRE was studied and analyzed.The influences of different test conditions including test strain amplitude,test frequency and test magnetic field were deeply studied.MRE sample and pure silicone rubber sample were prepared and tested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in source of dynamic damping is the friction between iron particles and rubber matrix.And the friction is mainly influenced by the strain amplitude and test magnetic field.  相似文献   

20.
从工程实际出发,查找大量资料,对Pall摩擦耗能器进行研究,针对其一些缺点进行改正.在此基础上,结合计算理论和技术经验,在试验的基础上自行开发设计了GLQW-1型摩擦阻尼器("王"形芯板摩擦耗能器),建立合适的力学模型,分析了它的整体滞回特性及受力特点,用二分法计算,编程给出理论滞回曲线,并在半足尺模型试验中得到验证,并分析了误差的原因.笔者最后给出了工程设计实例,对比使用前后大楼的动力反应结果,发现有着显著的作用效果,说明其具有应用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