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积极应对全球变暖、减少碳排放和减缓石化能源燃烧已成为全球共同的战略选择。中国的能源主要消费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及建筑行业,其中建筑行业能耗约占总能耗的28%左右,随着建筑面积的逐年递增,建筑能耗所占比例不断增高。"近零能耗建筑"由于其超低能耗、高热舒适等特点,越来越受到我国建筑行业和相关科研院所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针对国内外"近零能耗建筑"发展及研究的现状,探讨了我国"近零能耗建筑"发展所面临的相关问题,明确了"近零能耗建筑"在我国发展的技术路线,最后为"近零能耗建筑"在我国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正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的国家标准《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编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日前在北京召开。与会编委对业内普遍关心的"低能耗建筑"、"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净零能耗建筑"等相关概念进行了交流,对主要发达国家建筑物迈向近零能耗的技术路线进行了比较,对相关概念和技术体系是否适用于我国建筑节能未来发展进行了探讨。编制组就编制大纲、主要技术难点、需要调查研究的主要专题开展讨论,明确了编  相似文献   

3.
我国建筑节能经历了三个指标阶段,目前已有的城市开始执行75%的节能指标,各种节能技术支撑着建筑物逐步的降低能耗,近些年发展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引领着建筑节能,近零能耗建筑是建筑节能的发展目标。提高围护结构保温效果,提高总的能源利用效率,可再生能源的应用,被动式建筑技术是达到近零能耗建筑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4.
超低能耗建筑以其更加舒适、更加节能、更高质量等技术特点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中国建筑建筑科学研究院研究团队通过收集整理按照《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已建成及在建的64栋超低/近零能耗建筑示范项目,对其能耗控制指标、所采用的主被动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情以及增量成本变化趋势与分布组成等内容进行分析,并将示范项目相关技术参数与国家标准GB/T51350—2019《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要求进行比对,发现64栋示范项目均达到国家标准中超低能耗建筑能耗控制指标要求,其中32个示范项目达到近零能耗建筑能耗控制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5.
为了积极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应通过绿色技术创新,科学合理减少碳排放,构建“双碳”目标下的生产生活新模式,积极应对全球变暖并推动绿色低碳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对建筑领域能耗大、碳排放量大等问题展开研究分析,分析了“近零能耗建筑”概念、技术指标体系、发展现状以及技术设计方案,提出了把双碳理念融入建筑领域,打造低能耗甚至零能耗的未来建筑实施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双碳”目标下的公共建筑技术能够降低建筑物,特别是工业建筑的能耗排放问题。  相似文献   

6.
积极应对全球变暖、减少碳排放和建筑节能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挑战。"近零能耗建筑"由于其超低能耗、低碳排放量、高舒适性等特点,已经成为建筑节能发展的新趋势。建筑的节能性、经济性会随着建筑材料、功能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结合建筑节能标准,以北京地区办公楼为例,对节能65%和近零能耗建筑应用DeST软件进行能耗模拟,研究基于全寿命期的两种建筑的经济性和碳排放量,结果显示近零能耗办公楼比节能65%办公楼总费用降低了15.74%,碳排放量降低了40.72%。  相似文献   

7.
王雪梅  吴海燕 《居业》2022,(1):183-185
建筑物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能源耗费在整个能源耗费中占据较大比例.面对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建筑能效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推动建筑迈向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和零能耗,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基于此,本文重点围绕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设计中的利用为核心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正一、立项背景通过可再生能源与蓄能(热、电)技术联合应用,推动建筑物迈向超低能耗、近零能耗是国际建筑领域发展的重大趋势,将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土壤源热泵地埋管系统、相变围护结构等技术联合应用,解决可再生能源的供能与建筑物用能在时间、空间上的不平衡,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化石能源使用,可显著降低建筑能耗。  相似文献   

9.
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经过30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建筑节能工作的下一步发展路线和目标尚不清晰。从世界范围看,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的概念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首先对近零能耗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其次提出适宜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0.
<正>"发展更高性能的建筑节能新技术"——这是最新发布的《住房城乡建设科技创新"十三五"专项规划》提出的重点任务之一。其核心内容是:研究超低能耗及近零能耗建筑技术体系及关键技术,加快高性能节能门窗和新型保温产品的应用等等。国际上标榜高性能节能房屋的名词很多:如美国的净零能耗建筑、欧盟的  相似文献   

11.
正2020年4月26日,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青岛市绿色建筑与超低能耗建筑发展专项规划(2021-2025)》,其中对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做出了如下规定:全面推动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和装配式建筑高质量发展,形成建设领域绿色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正2020年4月30日,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2020年全省建筑节能和建设科技与信息化工作要点》,对超低能耗建筑等提出提升建筑节能水平,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开展广东省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评估及"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全省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以及零能耗建筑发展研究;进一步发挥省级建筑节能专项资金作用,加强专项资金监管力度;优化各地市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  相似文献   

13.
对比德国的被动式建筑技术体系及住建部出台的《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在严寒地区搭建近零能耗居住建筑示范平台,拟围绕近零能耗建筑围护结构体系、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设计、智能化控制、建筑室内空气品质和热湿环境控制等方面开展研究,加强和提升节能产品和设备性能、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和效率、建筑智能检测评估等,实现智能化近零能耗建筑相关关键技术的推广,为东北严寒地区尤其是辽宁省地区的建筑节能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为本地区建筑节能行业的发展开创新理念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路菲  邹瑜  余镇雨  柳松  叶少华 《建筑技术》2020,51(6):690-694
公共机构建筑是城市服务和市民互动的场所,建筑能源消耗大。在公共机构逐步迈向超低能耗的重要阶段,吸收和总结国内外超低能耗建筑经验,探索适用于我国的公共机构超低能耗建筑,对引导公共机构建筑走向高效节能具有重要意义。对比欧美国家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公共建筑的定义、发展目标、能耗边界及主要技术指标等,讨论公共机构建筑实现超低能耗的主要技术措施即被动式技术措施、主动式技术措施和可再生能源,为引导公共机构实现超低能耗提供经验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在大力推进净零能耗建筑的发展,已经开展一批示范工程,并编制相关的技术导则和标准,净零能耗建筑已经成为建筑行业发展方向。本文基于寒冷地区和夏热冬冷地区净零能耗示范工程项目,以及国内外颁布的超低能耗和零能耗的标准,从场地与空间、围护结构、用能系统、可再生能源、健康与舒适等多维度分析研究,初步构建符合我国近零能耗建筑发展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发展近零能耗建筑是实现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之一。作为国内领先的低碳园区,青岛自贸片区海辰园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理念,在超低能耗建筑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建设标准,进行了近零能耗建筑的探索和实践。本文以海辰园8号楼为例,通过“被动优先、主动优化、低碳能源”的技术策略,结合光伏建筑一体化和光储直柔的应用示范,实现了近零能耗建筑的目标,为寒冷地区公共建筑近零能耗建筑的建设提供了优秀的实践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超低能耗建筑大力示范推广的今天,"零能耗"建筑被提上研究和示范日程.GB/T 51350-2019《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和T/CABEE003-2019《近零能耗建筑测评标准》开始实施,让各方参与者有了技术和指标的指导.研究如何能在现有技术下实现"净零能耗",除了卓越的建筑本体设计、适宜技术的科学应用,建筑体型高度...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许多发达国家积极开展关于超低能耗、近零能耗、零能耗建筑(本文根据《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将上述名词统称为超低能耗建筑)的相关研究并建设典型示范工程,国内也逐步研究开展相关工作。超低能耗建筑大范围推广的关键之一是从传统建筑设计方法到基于能耗指标控制的性能化设计方法的转变。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超低能耗建筑设计方法相关研究,提炼出3种科学通用的超低能耗建筑设计方法—关键参数限额法、双向交叉平衡法和经济环境决策法,并系统分析了每种方法的设计流程、设计要点及适用性,对最佳案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砖瓦》2020,(2)
正这座位于京郊农村的"高颜值"房屋,已成为全国首座"近零能耗"建筑。近日,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节能协会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分会CPBA、中国建筑学会零能耗建筑学术委员会联合主办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建筑业规模不断扩大,建筑能耗在全社会总能耗中的比重也在逐年增加。作为影响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能耗问题历来受到各国的重视。如何降低建筑能耗需求,成为城镇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主要总结了各国在低能耗建筑实践过程中的经验与成果,同时介绍了我国关于低能耗建筑的相关政策标准,讨论了近零能耗建筑在我国发展的难点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推动建筑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