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实现建筑用能领域的“双碳”目标,需将大规模的城乡建筑集群配置为光储一体化建筑集群,同时考虑到光伏发电的间歇性和随机性,还需实现此类建筑集群的大规模电力协同调度,从而有效的消纳可再生能源。通过文献综述对比了现有发用储融合的用电模式,总结了光储一体化建筑集群电力协同调度的概念和优势,进一步对比分析了针对光储一体化建筑集群电力系统的协同调度方法,认为基于多智能体强化学习的去中心化电力调度方法具有灵活性强、适用度高等特点,并进一步梳理多智能体强化学习应用在电力协同调度中的关键问题,提出基于数字孪生技术能在数据涌现进行算法训练层面有效助力实现基于多智能体强化学习的光储一体化建筑集群电力协同调度。  相似文献   

2.
上海安科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00286.SZ]是一家为智能电网用户端提供智能电力监控、电能管理、电气安全等系统性解决方案的国内少数几家领先企业之一。公司自2003年6月成立以来.专注于用户端智能电力仪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线涵盖了智能电网用户端的低压电力信号采集、测量、计量、监控、保护及系统集成,主要有网络电力仪表、智能马达控制器、导轨式安装电能表、电量传感器.光伏汇流箱、有源滤波器、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31)
随着发改委"互联网+"和"工业4.0"的提出,电力行业工业化将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智能电网的提出将电力基础设施、电力通信网络和输配电业务基础设施集成,同时承载和控制电力生产、信息和业务的流动。本文从智能电网角度出发,论证了大数据在智能电网中应用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大数据是推进智能电网技术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31)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多,电力环境日趋复杂。传统的电力资源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电网的发展要求。必须利用现代化高科技建立技术水平高的电网系统,在这种情况下智能电网应运而生,它利用高科技信息技术进行科学合理地分配电力资源需求,使电力能源与信息需求趋于平衡,满足现代化电力需求。本文主要探讨智能电网的规划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专利汇编     
正1.一种智能光伏建筑门窗一体化发电装置公开(公告)号:CN106193904A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光伏建筑门窗一体化发电装置。该装置由光伏发电建筑门窗系统、光伏发电建筑门窗倾角控制系统、光伏逆变器配电系统和非光伏发电建筑门窗组成。该装置主要利用可根据太阳照射角度而调整角度的建筑门窗作为光伏发电装置的支撑结构,实现了非工程施工化且能批量化生产经营的智能光伏发电建筑门窗一体化标准产品形态,达到经济实用、规模化应用太阳  相似文献   

6.
根据清洁能源太阳能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分析现阶段光伏建筑一体化发展优势和技术特点,以及铜铟镓硒光伏建筑一体化在技术创新、智能制造、智慧运维等方面的创新发展方向,并结合国家能源集团铜铟镓硒智能光伏建筑一体化产业发展实践,对智能光伏建筑一体化的未来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电力行业数据集合了产、运、销、运营、管理等多个环节,成为大数据应用的重要领域。伴随智能电网背景下电力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探讨基于大数据的电力信息技术成为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分析了大数据的定义及其对电网发展的影响,简述了电力企业业务信息中的“大数据”,并从新能源发展、信息分析、智能电网等方面,对基于大数据的电力信息技术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智能电力监控系统在电气节能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敏 《建筑电气》2007,26(6):25-27
基于“透明建筑配电“策略的智能电力监控系统是具有互联网功能的电力监控系统,是智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施耐德电气PowerLogic电力监控系统为例,论述了智能电力监控系统在智能建筑和电气节能方面的主要功能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建筑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建筑是主体,建筑智能化系统是信息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赋予建筑"智能"。技术内容随着建筑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发展和相互渗透而丰富和发展。以建筑为平台,在研究绿色建筑的  相似文献   

10.
智能大厦是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向建筑行业的应用和渗透,它完美地体现了建筑艺术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形成既有安全舒适和高效特性又将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相互融合的综合体,成为当今世界各类建筑特别是大型建筑的主流。同时,我们又必须承认在开发智能大厦中的各个环节上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本文试从各个环节来讨论智能大厦开发中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相应的措施,最后展望智能大厦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建筑的智能、动态立面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雪松 《新建筑》2010,(2):107-110
随着信息技术与控制系统的发展,智能、动态的建筑立面是可持续建筑发展的必然要求,它们在实现与环境和用户需求互动的同时不仅节约了能源,而且进一步满足了用户对室内舒适度的需求。在给出智能、动态立面的概念、作用与特征的同时,运用实例初步分析了智能立面在遮阳、采光、通风、能源产生等可持续方面的技术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2.
杨茜  李娟  范琳琳  方琪 《四川建筑》2022,(1):210-211
研究表明,建筑运维成本占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的80%,有效控制建筑运维成本将成为建筑业实现盈利的关键环节。文章通过研究BIM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结合,构建基于BIM技术和新型信息技术的智能运维管理系统,有效提升建筑运维的应用价值,有助于建筑运维管理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时政动态     
正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开展智能光伏建筑及城镇应用示范近日,工业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能源局等6部门联合发布《智能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计划分为5个方面、17项工作,其中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开展智能光伏建筑及城镇应用示范。按照计划,到2020年,智能光伏工厂建设成效显著,行业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智能制造技术与装  相似文献   

14.
龙文志 《建筑技术》2014,(4):294-300
当前分布式光伏发电与智能光伏微网大发展的客观条件已具备,并将进入大发展的时代。确保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的质量是当务之急。光伏界和建筑界应合力推动分布式光伏发电与智能光伏微网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电力是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动力之一,社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很多的电力企业都在寻求一定的突破,随着信息技术及数控技术的发展,智能电网也随之而产生,智能电网为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新型的发展动力,智能电网被广泛地认为是未来社会中电力发展的主要路径。实现智能电网的建设,对于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现如今,智能电网已经走上了其发展的道路,未来必然也会不断地发展进步。本文就从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且探究我国智能电网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判断,并从理论上提供智能电网未来的发展可能性,以期望为我国的智能电网发展提供有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近几年,企业年产值增长率超过30%;深受资本市场青睐,获得国外银行多笔金额较大注资;在国内海外市场高歌猛进,2014年开年就斩获2亿元的订单;拥有光伏建筑一体化、智能微电网、绿色建筑等多种核心技术……这家企业就是光伏行业明星企业中国兴业太阳能技术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兴业太阳能)。然而,在很多人看来,兴业太阳能近几年似乎有点"不务正业":成立研究院,立项研发光伏应用核心技术;给离网岛屿供电,研发智能微电网技术;参与中美能源合作项目,建设绿色建筑示范项目等。  相似文献   

17.
李叶茂  郝斌  李雨桐 《建筑科学》2022,(2):40-49,98
直流建筑是以低压直流配电系统为标志性特征,配备高比例建筑光伏、高比例直流设备、储能装置和智能充电桩,并具有电力柔性和电网交互能力的新型建筑.在建筑低碳化、电气化、信息化的趋势下,直流建筑凭借着高效的供配电系统、简单的能量平衡控制以及较高的可靠性和用电安全性而具有技术优势.本文从系统架构、配电设备、控制系统、接地保护等方...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传统的电网中去,实现能源和电力之间的精密化调控是当前电网技术的发展方向。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重点论述了智能电网信息系统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9.
李俊兵 《住宅产业》2014,(11):57-61
屋面开发利用太阳能电力具有采光角度好、替代成本高、输变电成本低、安装维护方便等特点。将光伏发电部件与建筑完美结合是光伏建筑一体化(NPV)的重要内容。秦砖汉瓦在我国建筑文化中历史悠久,将太阳能电池与建筑瓦片结合形成瓦型光伏构件是实现屋面光伏建筑一体化的手段之一。瓦型光伏构件兼具光伏发电部件和建筑材料的属性,研究其技术特点、应用环境和施工方法,对推动屋面光伏建筑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工业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能源局等6部门联合发布《智能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计划分为5个方面、17项工作,其中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开展智能光伏建筑及城镇应用示范。按照计划,到2020年,智能光伏工厂建设成效显著,行业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实现突破,支撑光伏智能制造的软件和装备等竞争力显著提升;智能光伏产品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