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独立成篇集中论述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之中放在了突出的地位。"中国梦"也应该拥有一个"美丽中国"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梦。把握发展契机,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共建"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一起,列入"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布局之中,标志着生态文明时代的全面到来。工业文明下的传统消费模式已经暴露出了严重的弊端,生态文明时代呼唤新型的生态消费模式。生态消费要求人类自觉调控消费行为,进行适度消费,追求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扶贫攻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作为精准脱贫的中坚力量,扶贫第一书记的政治素质与能力直接关系到脱贫攻坚战的成果与成效.从政治站位与职责职能入手,扶贫第一书记不仅要精准执行扶贫政策,还要具备良好的政治大局观,才能经得起锤炼;同时,要具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尚情怀和把握宏观...  相似文献   

4.
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协调推进,对建成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云南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地处西南边陲,受生态环境脆弱、经济社会发展起步晚、区域发展差异大、体制改革迟缓、教育和科学技术落后等综合因素制约,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具有特殊性、复杂性和脆弱性.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增强扶贫产业带动力等有效措施,能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振兴乡村;同时需要有针对性地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扶贫与"志智双扶"相结合,发挥地域优势促进产业振兴,致力于民族文化传承与开发,加强沿边开发开放,构建大扶贫格局.  相似文献   

5.
生态扶贫需确立脱贫致富和生态环境改善双重目标。近年来,安徽大别山革命老区生态扶贫成效显著,但也存在着生态扶贫的理念困境、政策困境、产业困境、动力困境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为提高生态扶贫战略成效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即加强顶层设计,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与生态扶贫理念的相得益彰;依托优势资源,推进生态扶贫与产业扶贫的相辅相成;优化政策设计,坚持生态扶贫机制与生态保障机制的相提并论等,保障大别山革命老区立足绿色发展理念,打赢脱贫攻坚战。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一起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实现"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离不开对社会成员的环境道德教育。目前高校存在着对环境道德教育重视不够、环境普及教育效果整体不佳以及忽视环境道德观念教育等问题,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有序推进高校环境道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乡村旅游因其对乡村经济的带动性而成为消除贫困、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方式。以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的脱贫县——魏县为研究对象,聚焦居民感知的微观视角,对魏县的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经济绩效、社会文化绩效和环境绩效3个维度进行调研,利用因子分析对魏县的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绩效进行梳理分析与实证研究,探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脱贫县乡村旅游绩效评价与提升路径。这对于探讨脱贫县从扶贫脱贫工作到乡村振兴工作的有序衔接,促进乡村旅游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最终实现乡村振兴,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中国共产党逐步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生态文明的建设理念。中国已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并取得了不少成绩。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中国总体的生态与环境形势仍然十分严峻。面对这种态势,必须从中国的客观实际出发,从多方面着手系统有序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使其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具有深刻的社会价值:政治上,有利于推进政治权力规范化和政治决策科学化;经济上,有利于创造丰厚的社会财富,推动共享发展的实现;文化上,有利于建设参与型政治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生态上,有利于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0.
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要义是精准。精准识贫,精准扶贫,提高脱贫攻坚的成效,对需要脱贫的群众进行分类管理,让脱贫意愿强烈的群众保持致富的动力,激发脱贫意愿不强烈的群众产生致富的动力,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性因素。特别是对自身脱贫"无动于衷"和"无脱贫意愿"的群众要加强内生动力的激发和培育,各类扶贫主体应明确责任,各司其职。政府要加强政策引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各界要积极参与,拓宽脱贫帮扶渠道;基层党组织要加强组织建设,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要创新扶贫工作方法,注重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全社会要构建大扶贫格局,形成内生动力的培育机制,内外形成合力,共同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1.
消除贫困和保护生态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产生于实践基础上的我国生态扶贫思想是破解"贫困陷阱"的钥匙。"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和以"两山论"为指导实现生态改善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是生态扶贫思想的精髓。通过采取生态扶贫战略与具体措施相结合以及生态扶贫与生态旅游、生态移民、生态产业、行业扶贫相结合等措施,湖北的生态扶贫取得了成效,也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为更好地反思与改进扶贫工作,打赢脱贫攻坚战,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皖北L镇2017年340户脱贫户扶贫成效进行第三方评估,发现该镇贫困户脱贫率达99.71%、出列村达到脱贫标准、贫困群体"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基本实现、贫困户对帮扶工作满意度高,据此认为该镇的扶贫效果明显。但扶贫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产业扶贫开发力度小,项目资源分配不均;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水平低;扶贫干部急功近利,形式主义问题严重;农村生态环境恶劣,村民身体健康得不到保障;贫困户"等、靠、要"消极思想严重。解决以上问题需要加强精准扶贫的力度,大力开发扶贫产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农村宜居环境;提高基层干部扶贫意识,深化责任落实机制;加强对环境卫生的重视,保护绿水青山;扶智更要扶志,以精神扶贫促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13.
"美丽中国"是在对生态文明的深刻把握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新的战略高度。"美丽中国"体现的是自然环境的绿色之美、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科学发展的时代之美和永续发展的责任之美。建设"美丽中国"要将生态文明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转变发展路径,推动生态发展;健全生态制度,在制度层面保障生态建设;加强生态伦理的道德教育,培育公众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4.
"十四五"前期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历史交汇期,两大战略的有机衔接有助于固脱贫、助振兴。本文结合湖南省发展现状,提出从四个层面推进二者有机衔接:加强组织建设,推进扶贫机制与组织建设衔接,提升引领力;围绕产业发展,推进产业扶贫与产业兴旺衔接,强化驱动力;建设美丽乡村,推进污染整治与生态宜居衔接,增强吸引力;提高治理能力,推进基层自治与乡村治理衔接,筑牢保障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后,中国将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三农"工作重心转移。本文所提出的四层面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可为其他地区在新的历史时期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高校实施大学生"精准资助"是将我国新时期"精准扶贫"思想的理念和基本内容引入高等教育资助工作的创新策略,是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的有效途径。高校学生"精准资助"的实施,推动教育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极大成效,但同时也存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精准度低、建档立卡家庭可比性差、资助育人效果不佳等问题。通过调查分析,提出了调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时间,建立客观评价机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多举措开展资助育人活动等措施,以期为高校的相关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审视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内涵,采取切实的措施,整体推进,建设真正的符合环境正义和社会公正的社会主义农村.就此,从生态主义的视角审视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中的以下问题: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生态政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调整农村社会关系,实现社会公正和环境正义;切实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村地区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7.
语言不是脱离社会而存在的孤立的抽象符号系统,它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一定社会的政治、文化可以影响语言,而语言反过来也会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文化。在此以"快餐"相关词汇为例,从四个方面论述社会政治、文化对语言的影响。第一方面论述了汉语的"快餐"由来及发展,主要是从语言学角度加以区分的。第二方面从语言民族性、语言人文性两个方面阐述了"快餐"诸多词汇形成的社会文化基础。第三方面从文化传统和生活的实际要求看社会文化对语言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分析,即传统文化要求的"慢餐"和实际生活中切实需要的"快餐"。第四方面是从"快餐"词汇的变迁看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从以上四方面可以得出结论: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人们生产生活的快速化,必然导致快餐的出现和快餐称谓的不断演变。从它身上可以看到社会政治、文化对语言所产生的影响,因为它是社会政治、文化影响语言的见证。  相似文献   

18.
"美丽中国"缘起于党首次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对"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升华。"美丽中国"可以理解为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基础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既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建设,又重视将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从辩证法的角度而言,建设"美丽中国"战略内部具有结合紧密的辩证统一关系;从美学意义而言,它全方位地体现了"和谐之美";从伦理道德意义而言,它体现的是道德创化之美;从价值维度而言,它体现了对生态文明认识的价值跃迁。  相似文献   

19.
地方戏改革是新中国戏改的重中之重,涉及到政治、文化、艺人等多个层面,但在极左的社会语境中,政治标准成为唯一的标准,导致地方戏生态恶化.周恩来从戏曲自身规律出发,突破地方戏改革中的唯政治化倾向,积极构建良性的地方戏文化生态,把改造团结艺人与地方戏改革结合起来,为地方戏改革营造了一个有利的政治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20.
当代社会,民主作为一种政治价值已得到普遍承认.民主化已成为当代世界发展的潮流.民主不再仅仅局限于政治民主.包括经济民主和文化民主在内的非政治领域的民主业已成为民主的重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