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神经网络用于油田地面集输管道结垢预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典型的误差反传神经网络理论,对油田地面集输管道结垢进行预测和评判,避开了各种因素对其结垢影响规律的难题,准确地预测和评判地面集输管道的结垢情况。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分析某油田地面集输系统管道的结垢情况后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无需建立数学模型,学习过程通过自动调节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权值完成,在选取有代表性的训练样本情况下,人工神经网络能够成功地预测和评判地面集输管道的结垢情况。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油气田开采过程中数据采集分散,实时性不高的实际状况,充分利用自动化仪表及传感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先进的管控一体化技术、图形控制技术、集散控制技术(DCS)为控制终端.对监测和控制吉林油田的地面工程的油井现场设备、油气田集输泵站,注水站、联合站等设备运行状态、部分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等进行测量和控制.  相似文献   

3.
在高含水期和低油价形势下,简化优化地面集输工艺是提高油田开发效益的必然要求和趋势,其技术关键就是采用油井串接模式并实现采出液的常温输送。调研江汉油区油井集输系统现状,分析常温输送的主要因素影响,对地面工艺简化优化的技术可行性进行探讨,给出界定常温输送的经验公式,从而可提出地面集输工艺简化优化的思路和具体做法,通过试验和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我国大部分油田已进入开采中后期,油井采出液含水率较高,玻璃钢管道因其良好的抗腐蚀性广泛应用于油田地面集输系统。同时,为了节约加热能耗,可采用低温集输工艺输送高含水原油,但可能出现的原油黏附问题严重威胁系统安全。因此,探究玻璃钢管壁/原油界面特性,对揭示高含水原油低温集输黏附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接触角仪探究了含蜡原油在玻璃钢和不锈钢表面的界面特性。结果表明,在水相中,油滴在不同材质平板的接触角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且油滴在玻璃钢表面的接触角大于在不锈钢表面的接触角,油滴在水相中的界面张力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与不锈钢表面相比,油滴在玻璃钢表面的黏附功较小,油滴之间的内聚功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集输系统中,凝油不易黏附于玻璃钢管道,玻璃钢管道更有利于低温集输工艺的实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江汉油田勘探和开发的快速发展,发现和投入的新油田大多是低产、低渗、低液、零散的小区块,而传统的三级布站集输模式,存在工艺流程复杂、地面建设投资大、系统效率低,能耗高、运行和管理成本高、投资收益率低等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开展集输优化工艺技术的研究,形成一种新型、高效的集输工艺模式,可为油田集输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油气管线技术中管道的腐蚀和防腐都是油田生产的重要研究内容,因管道腐蚀穿孔导致停产换管线往往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针对延长油田集输管线的防腐,研制一种适用于管线的缓蚀剂,并做室内性能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7.
海洋油气田是21世纪中国油气开发的主要方向,海底油气管道的破损会带来巨大的环境灾难和经济损失。针对国内现有的维修装备条件,综述了海底油气管道维修方法,并根据海管的损伤程度,分停产与不停产2种情况对海底油气管道泄漏提出了详细的维修工艺方案,以期对实际工程维修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复杂地表条件下高含硫天然气集输管道积液会在管道低点聚集,降低管道输送能力,引起压力的急剧波动,加剧系统腐蚀。针对多起伏、高压力、大管径湿气集输管道积液的问题,建立了基于流型的气液两相流积液瞬态预测模型,模拟了普光气田P201集气站及末站集输管道积液动态累计规律。研究发现,在入口气量、管路结构不变的情况下,清管后积液首先出现在离入口最近的上坡段,随着输送时间的延长,积液从入口依次向下游推进。在气量为500×104 m3/d,入口质量含气率为0.008 9条件下,测试管路积液在36h后达到一临界值,此时管内积液量将不发生显著变化。临界积液量受气体流量影响显著,气体流速越大,气液界面剪切应力增加,携液能力越强,临界积液量越小。  相似文献   

9.
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后集油能耗迅速上升,如果开展常温集输可节约成本,带来一定的企业效益。为判断管道能否进行常温集输,根据现场实测数据,构建并修正水力热力计算模型,进行水力热力耦合计算,确定了管道的常温集输半径,并采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方法对常温集输半径各影响因素的敏感性进行排序,在此基础上研制常温集输半径图版,为地面常温集输工作提供指导。结果表明,修正后的水力热力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该管道的压降、温降,其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9.42%、5.31%;对常温集输半径影响最大的三个因素为起点温度、起点压力、产液量;利用以上三个因素绘制的图版为管道能否实施常温集输提供了依据,当不能常温集输时,可以通过查询图版确定管道起点所需的温度压力。  相似文献   

10.
海底管道是海洋油气田的生命线,然而随着服役时间的累积,越来越多的管道达到设计使用寿命,出 现超期服役隐患。采用工程物探调查设备调查了超期服役海底管道的悬跨、裸露及埋藏状况。采用海底管道评估 软件系统,对海底管道临界悬跨长度、悬跨段疲劳寿命进行了评估,以期掌握管道的服役状态,并为管道维护决策提 供支持,从而规避运行风险,提高管道运营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黏壁温度作为普适性低温集输边界条件,其在高含水率开发后期的油田中得到了广泛推广及应用。当集输温度高于黏壁温度时,集输管线运行平稳;当集输温度低于黏壁温度时,绝大部分集输管线的压降显著升高,部分集输管线的压降变化不明显。现场降温试验结果表明,当集输管线进入计量间温度逐渐降低至凝点以下6、8、10、12℃时,井口回压存在运行平稳、小幅波动、低频大幅波动和高频大幅波动四个阶段的变化,且当集输温度过低时,集输管线内存在多次“再启动”过程。不同气油比条件下的现场集油管线掺气降温试验结果表明,当气油比分别为40、80、160 m3/t时,集输管线可以在进入计量间温度低于黏壁温度3、4、6℃的工况下进行低温集输。  相似文献   

12.
注气过程相态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注气混相驱和非混相驱已成为国内外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大方法之一。注气将改变原有油藏体系的组分、组成等热力学条件,使原油的一系列物理、化学性质发生改变。注气过程中流体相态研究是最基础的油藏工程研究内容,其结果为注气过程油藏开发设计、动态分析等提供基础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对黑油油藏注天然气,油藏饱和压力将大幅度地提高,在温度一压力图上表现为泡点线变化大、而露点线变化小。  相似文献   

13.
以安全系统工程中的模糊综合评价为理论基础,利用层次分析对油气集输系统的风险等级进行综合评价。对油气集输系统的评价单元进行划分,辨识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针对每一评价单元,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计算该评价单元的风险等级。最后,利用风险矩阵法综合评估油气集输系统整体风险等级。  相似文献   

14.
从新疆油田对采油工种的职业培训需求出发,本着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相结合、实训装备的硬件与技能训练仿真软件相结合的思想,对采油仿真培训系统设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实现了该系统。首先分析了采油仿真培训系统的总体结构,详细讨论了注采模拟培训系统、油田生产动态管理模拟培训系统、技能鉴定与培训考核系统、采油自动化仿真培训系统的功能,最后给出软件系统的实现。本系统实现多媒体教学课件用于采油工程培训、利用采油自动化仿真模拟软件实现操作技能培训,满足了油田生产培训现代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针对综合型研究大学毕业传统毕业设计模式面临的矛盾与问题,西安石油大学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根据近八年毕业设计实践及积累的经验,进行毕业设计大类划分,就近聘请长庆设计院等单位的高工担任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建立毕业设计的相关标准和规范。通过在2008级本科毕业生中试行,最终形成按大类进行毕业设计的一整套思路,实现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程序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6.
油田主要结垢机理及结垢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田结垢预测模型是一种以油田地下水样、采出水样为研究对象进行水质分析,根据主要成垢离子的含量及结垢主要影响因素而编制的针对油田地层、机采井、注水井、地面集输系统的动态结垢规律的预测系统。通过结垢预测模型油田结垢部位和结垢趋势,可以采取相应的合理措施减少垢的生成,对降低集输系统及注入系统的能耗、优化集输管路、提高油田采收率、减少设备管道的大修及改造费用等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油田主要垢质结垢机理的研究,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油田针对主要垢质的预测方式、模型预测优劣及应用范围的研究现状,同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稠油高凝油提捞采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辽河油田长期停产稠油、高凝油井以及油田边缘地区的低产、低渗油井开发出一项新型提捞采油技术。该项技术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电加热方式降低井简内原油粘度及凝固点,再下入工具进行提捞采油。其主要设备为一台多功能捞油车、一台运液罐车和配套管线。该项技术适用于粘度在50000mPa·S以内的稠油井及凝固点低于50℃的高凝油油井,适用井深2000m。该项技术填补了国内油田稠油、高凝油捞油技术的空白,为油田增产增效做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南方天然沥青,油气苗分布与找油气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中国南方地表广泛分布的天然沥青、油气苗的产出特征、水化学性质及沥青演化阶段入手,结合区域构造、热作用、保存条件与区内已知的油气田对比剖析,对除四川盆地已知油气田以外的中古生界地层裸露区的断拗进行保存条件及地覆构造研究,结果表明:寻找保存条件相对较好,热作用适中的地带进行勘探,可能发现断层圈闭、断高、生物礁气藏以及新生界构造造成岩性圈闭的次生气藏等;在那些保存条件好的地带,可能发现断层圈闭及潜伏生物礁气藏;但在广泛古生界地层裸露区,特别是碳酸岩发育的地带,普遍见天然沥青、油气苗及张性断裂,是找油气的不利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