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一鸣 《城市住宅》2022,29(3):211-213
我国建筑业为达到节能减排目标提出了近零能耗建筑的概念.近零能耗建筑在我国寒冷和严寒地区的成功实践证明了其可行性,然而在人口密集的夏热冬冷地区,近零能耗居住建筑发展缓慢.为加快夏热冬冷地区近零能耗居住建筑发展,从被动式节能技术、主动式节能技术以及可再生能源使用3个方面论述夏热冬冷地区近零能耗居住建筑的技术措施,同时建议相...  相似文献   

2.
以沈阳建筑大学中德节能示范中心为例,探索在严寒地区建设近零能耗且具有较高室内环境质量的智能化办公建筑的设计策略和技术方法。文章对中心的建筑形式、外围护结构优化、双源热泵系统、地道新风系统、智能化系统、可再生能源系统的技术体系展开研究,同时分析运营期间的环境质量与能耗监测数据,验证了严寒地区实现近零能耗建筑的可行性,为严寒地区节能办公建筑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及适合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我国严寒地区近零能耗建筑在实际运行中的热舒适性和节能性,选取辽宁省沈阳市某近零能耗居住建筑为研究对象,在冬季供暖期间采用环境参数测量与问卷调查同步进行的方式对该建筑的热舒适性进行研究。同时对近十年来严寒地区普通居住建筑的热舒适测试进行了文献调研,得到严寒地区冬季供暖期间普通居住建筑与近零能耗居住建筑的热中性温度、期望温度和80%可接受度的温度范围等热环境指标。另一方面监测了冬季近零能耗居住建筑的各项能耗指标并进行了节能性对比分析。明确了普通居住建筑与近零能耗居住建筑在热舒适与节能性上的差异;得到近零能耗建筑中人热感觉的变化规律;阐述了近零能耗居住建筑冬季运行过程中的优缺点;并从人体热适应的角度出发对近零能耗建筑热环境的设计与营造提供理论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砖瓦》2020,(10)
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特点,研究严寒地区近零能耗工程项目的设计方案,总结严寒地区近零能耗建筑末寒期低温间歇采暖方法,旨在通过科学化采暖方案以及施工项目的设计,提高严寒地区近零能耗建筑末寒期低温间歇采暖工程的质量,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严寒和寒冷地区冬季对化石能源需求量较大,“近零能耗建筑”是我国降低采暖能耗的有效途径。我国之前主要参照德国被动房的设计规范,但严寒和寒冷地区与德国的气候并不完全相同。文中利用DeST建立寒区居住建筑和办公建筑模型,以哈尔滨、沈阳和北京为代表城市,对基准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进行模拟,结合中德两国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进行严寒和寒冷地区近零能耗建筑的能耗分析。结果表明德国被动房的能耗指标不完全适用于我国,同时应针对不同功能的公共建筑制定能耗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6.
对比德国的被动式建筑技术体系及住建部出台的《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在严寒地区搭建近零能耗居住建筑示范平台,拟围绕近零能耗建筑围护结构体系、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设计、智能化控制、建筑室内空气品质和热湿环境控制等方面开展研究,加强和提升节能产品和设备性能、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和效率、建筑智能检测评估等,实现智能化近零能耗建筑相关关键技术的推广,为东北严寒地区尤其是辽宁省地区的建筑节能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为本地区建筑节能行业的发展开创新理念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我国应全球气候变化提出“双碳”目标,因地制宜地加快发展近零能耗建筑,能有效降低建筑业耗能和碳排放量。阐述了近零能耗建筑的起源、定义与发展背景,解释建筑具有的气候性与节能性等技术特征,分析区域气候影响下的节能空间形态与可再生材料2种绿色建筑元素,结合示范性的既有案例分析在严寒及寒冷地区实现近零能耗建筑的做法。旨在推动建筑领域中绿色节能低碳型建筑的实践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更好地掌握我国严寒地区建筑空调系统节能潜力,以沈阳地区某近零能耗建筑为研究对象进行能耗研究分析。该近零能耗建筑在设计过程中采用了绿色建筑与被动式建筑双重设计理念,综合应用了相变蓄能、排风热回收、地道风、Low-e玻璃、外墙保温等诸多建筑节能技术。运用DeST软件建立物理模型,对建筑空调系统冷、热负荷进行模拟,研究空调系统负荷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并与同类型常规建筑能耗进行对比分析。近零能耗建筑冬季采暖负荷比常规建筑节能73.7%,全年综合节能率达到55.2%,仅空调系统一项就有巨大的节能潜力。  相似文献   

9.
夏热冬冷地区近零能耗建筑技术途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近零能耗建筑的关注度愈来愈高,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探索与实践较多集中于严寒地区与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面积大、人口密集、冬夏两季气候差异大,不足以满足建筑舒适的要求,耗能巨大。如何在这一地区发展近零能耗建筑技术值得探索和研究。文章从被动式节能技术、外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太阳能资源的一体化利用、人的行为特征与被动控制体系等方面出发,探索其在具体案例中的应用。希望这一探索能对近零能耗建筑在夏热冬冷地区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0.
张博宇 《砖瓦》2021,(4):84-84,86
近年来,近零能耗建筑成为建筑施工的重点设计,因其环保节能,能够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以某严寒地区近零能耗居住建筑为研究对象,采用参数测量及文献调查等方式对该建筑的舒适性能及能源消耗问题展开了研究。同时对比了近几年来严寒区域一般建筑的舒适性能和能源消耗情况,得到了一般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在舒适性能和能源消耗方面的差异,以期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11.
高彩凤  陈梦源  彭莉  潘玉亮 《建筑科学》2021,37(10):170-178
本文对严寒、寒冷、夏热冬冷3个气候区的12个近零能耗公共建筑示范项目的共性节能技术的全寿命周期增量效益、增量成本以及效益费用比进行了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分析得出了各气候区近零能耗公共建筑共性节能技术的经济性特征.又在考虑环境收益的情况下对这些技术的全寿命周期净现值进行了比较,分析了近零能耗公共建筑在不同气候区的经济性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投资者和设计人员制定经济性合理的近零能耗公共建筑节能技术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严寒和寒冷地区近零能耗居住建筑的冬季新风负荷较大,因此须采用高效新风热回收系统。目前,适用于近零能耗居住建筑的高效新风热回收系统存在2种常见的排风处理方式:卫生间直排和卫生间排风热回收。利用理论计算的方法分析了典型地区近零能耗居住建筑高效新风热回收系统的卫生间部分全年通风耗电量,研究卫生间直排和卫生间排风热回收这两种排风处理方式的新风系统优劣。  相似文献   

13.
采用Flixo软件对严寒地区建筑中风管穿外墙的构造做法进行热桥模拟研究,得出各种不同构造做法下的热流和内表面温度。通过对不同构造做法的热流表现和内表面温度分析,得出应在处理适合严寒地区近零能耗建筑热桥构造、提高室内环境质量、延长建筑寿命的同时,合理降低建造成本。研究表明,严寒地区新风管道与外墙预留洞间应进行保温,否则周边外墙内表面温度低于0℃。在严寒地区近零能耗建筑中新风管道与预留洞口间采用50 mm厚聚氨酯发泡,新风管道包覆80 mm厚橡塑保温为经济、性能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阿坝州若尔盖县某小学学生宿舍楼为例,分析了高海拔严寒地区零采暖能耗建筑的设计策略和工程建设,并进行了现场测试。结果表明,通过合理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在高海拔严寒地区可以实现零采暖能耗建筑。在高寒地区推行纯被动零能耗建筑,不仅无建筑的采暖费用,同时也保护了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节能建筑、超低能耗建筑到近零能耗建筑,绿色建筑设计从探索到高追求,离不开节能技术的不断进步,也离不开国家在政策上的扶持和鼓励.成套技术即将已建成的成功实例所采用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总结,从而便于从业者采纳借鉴.研究适合推广的严寒地区近零能耗建筑成套技术方案,推广方案适合不同层次的客户需求,易于推广.主要解决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基于某近零能耗办公建筑为例建立能耗模型,应用DeST-c软件进行建筑能耗模拟分析,研究我国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夏热冬暖4个气候区外墙保温材料厚度对建筑能耗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其经济性。为我国近零能耗办公建筑外墙保温材料厚度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砖瓦》2021,(5)
近年来,对于城市建筑施工的设计而言,近零能耗建筑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其环保而且节能,可以促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被社会大众所关注。以某严寒地区近零能耗居住建筑为研究目标,通过对多种方式的使用,比如文献调查,来研究这一建筑的舒适性能与能源消耗问题。与此同时,比较了最近几年来严寒区域一般建筑的舒适性能以及能源消耗状况,针对一般建筑以及近零能耗建筑,得到了二者在舒适性能和能源消耗方面的不同,以期为国内建筑行业的更好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建筑节能是实现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近零能耗建筑因其具有高能效、低能耗的特点,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和研究,但不同地区、不同气候、不同建筑类型的技术策略不同。本工程以无锡地区首个近零能耗公共建筑示范项目为例,介绍近零能耗建筑设计方法,探讨研究适宜于无锡地区公共建筑的节能技术路径,为今后无锡地区近零能耗公共建筑的设计提供成功经验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以某近零能耗居住建筑为例,应用围护结构热桥二维温度场计算软件P-Temp,对几种典型结构性热桥进行线传热系数计算,分析我国严寒及寒冷地区外墙保温材料厚度对结构性热桥线传热系数引起的平均传热系数分项的影响,进一步分析热桥对围护结构整体传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严寒和寒冷地区外墙平均传热系数限值内,随着保温材料厚度的增加,由热桥线传热系数引起的传热系数修正系数可达1.2~1.8,为我国近零能耗居住建筑围护结构传热量计算和热桥优化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近零能耗建筑的非透光围护结构做法相比常规节能建筑有较大区别,尤其在严寒和寒冷地区,国家没有专门针对近零能耗建筑用保温材料及系统性能的检测标准,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讨高热阻构件测试方面的精度和要求。通过模拟与实测的方法,分析近零能耗建筑在不同气候区非透光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下,不同热阻的保温材料在高热阻测试箱环境下材料层和冷箱侧温度的变化情况,从而提出不同保温材料高热阻性能测试条件设定的相关建议,为近零能耗建筑非透光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相关检测标准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