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水热辅助St?ber法制备了一种具有高的热稳定性、可调的孔径、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开放的介孔孔道结构的纤维状介孔二氧化硅微纳米颗粒(FMSMs),并可通过改变合成条件进而调整FMSMs的孔道结构性质来调节所负载的香料成分的释放性能.合成的FMSMs能成功负载乙酰乙酸乙酯和薄荷醇单体香料,并能在200℃前较为平缓释放出所负载的香料成分.  相似文献   

2.
在Wheeler方程计算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分析得出预测活性炭床吸附净化室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时,入口浓度C0和流量Q对炭床10%穿透时间th影响的线性方程,从而简化了计算,减少了实验工作量,使数据处理更加精确。  相似文献   

3.
活性炭的改性及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甲基蓝属于噻嗪类染料,脱色较难.分别采用普通浸渍法,超声波浸渍法,将硫酸镁负载到活性炭上,以增强其对亚甲基蓝的脱色和吸附效果.结果表明,用超声浸渍法处理后的活性炭的脱色效果最佳,普通浸渍法次之,它们的脱色率分别达到62.81%和43.51%,未改性活性炭的脱色率仅为33.29%.实验中还发现,超声波改性有助于提高活性炭的吸附容量和吸附速率,改性前后活性炭均遵循Langmuir方程.  相似文献   

4.
磁性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粉末活性炭的可分离性,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新型磁性活性炭,以亚甲基蓝为目标污染物配制染料废水,对粉末态磁性活性炭对目标污染物的处理效能进行探讨,并与粉末活性炭处理效果进行对比,考察p H、接触时间以及污染物质量浓度对其处理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的粉末态磁性活性炭吸附能力高于粉末活性炭,p H为影响其处理效能的关键因素,偏碱性的p H和适宜的接触时间有利于污染物的去除.当亚甲基蓝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磁性活性炭投量为0.4 g/L、p H为9、反应时间为300 min时,亚甲基蓝的去除率达98.9%.亚甲基蓝在磁性活性炭上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和Elovich动力学模型,热力学分析表明,该吸附过程为自发进行的单分子层吸热反应,且以化学吸附为主.该磁性活性炭具有很好的分离性能,在自然重力沉降条件下10 min内沉淀完全,而在外强磁场作用下30 s内可实现快速分离.  相似文献   

5.
研究活性炭吸附高铼酸铵的性质,测出15℃时高铼酸铵(NH4ReO4)的溶解热为44.34kJ·mol-1,15.5℃时活性炭对高铼酸铵的吸附热为53.31kJ·mol-1,两个数据相比较,可以说明活性炭吸附高铼酸铵在常温下属于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6.
用磷酸活化法制备甘蔗渣活性炭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蔗渣为原料,在不同操作条件下制备得到活性炭,测定了相应的活性炭对亚甲基蓝脱色的吸附值,并研究了亚甲基蓝吸附值与活化剂浓度、活化时间和活化温度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浸渍剂浓度是用磷酸活化法制备活性炭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在磷酸浓度为40 wt%,活化时间为12 h,活化温度为500℃时,甘蔗渣活性炭的吸附能力最高,亚甲基蓝的吸附量达到294.866 mg/g.  相似文献   

7.
8.
为回收工业废气中的PH3并资源化,通过容积法对比了2种活性炭在25℃下对PH3的饱和吸附容量,研究了不同温度下PH3气体在AC1上的等温吸附行为,利用Boehm滴定法测试了2种活性炭的表面酸性基团。结果表明,含酸性基团较多的AC1更有利于PH3的吸附,在实验条件范围内25℃、40℃、55℃、70℃下PH3在AC1上的饱和吸附容量分别为4.247 mg/g,2.750 mg/g,2.088 mg/g和1.527 mg/g。由Clausius-Clapeyron方程计算而得的等量吸附热很好地预测了各实验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PH3气体在AC1上的等量吸附热随吸附量的增大而减小,表明AC1表面能量的不均匀性。在实验条件下,PH3的等量吸附热小于30 kJ/mol,过程为物理吸附,便于PH3气体的解吸。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间歇吸附器内活性炭纤维吸附水中微量三氯甲烷的主体浓度变化曲线以及吸附等温平衡线,根据扩散模型的精确解与近似解,用误差等值图法估算了有效扩散系数以及液膜传质系数,在此基础上,对比了活性炭纤维与颗粒活性炭的传质特征,结果表明,本实验系统中传质过程接近于外扩散控制,近似解与精确解吻合较好;与颗粒活性炭相比,活性炭纤维具有良好的传质性能。  相似文献   

10.
苯酚的吸附与扩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确定了水溶液中苯酚在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温式,然后根据平衡接近率与时间的关系,应用Paterson热传导近似公式,用计算机超越方程,得到了苯酚在活性炭粒内有有效扩散系数。  相似文献   

11.
研究初始浓度,温度,pH值对氨水改性后活性炭吸附苯酚效果的影响.随着苯酚初始浓度的增加,对苯酚的吸附量也相应增加;温度会影响吸附效果,当温度从20℃增加到45℃,相同条件下,苯酚的吸附量有所下降;微酸性有利于吸附,pH值为6左右时,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活性炭吸附水中罗丹明B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批量吸附实验,研究了活性炭对水中罗丹明B的吸附行为,探讨了活性炭用量、吸附时间对水中罗丹明B吸附的影响,并对活性炭再生效果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利用活性炭处理罗丹明B,具有处理效果好、再生容易等特点.运用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对其吸附进行了描述,表明吸附属于化学吸附;用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和准一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能更好地描述罗丹明B在活性炭上的吸附.  相似文献   

13.
低浓度硫化氢在浸渍活性炭上的吸附及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浸渍法改性活性炭吸附净化低浓度H2S,研究了Na2CO3、KOH、KI改性活性炭吸附净化H2S的性能.研究表明:7%(质量分数)的Na2CO3是最佳浸渍液,80℃和氧含量1.0%(体积分数)是改性活性炭的最佳反应条件.改性后的活性炭用氮气吸附的方法测定其孔结构特征,表明改性减少了空隙率,特别是减少了微孔体积.但Na2CO3改性可以显著增加活性炭对H2S的吸附能力,分析表明,存在于微孔中的Na2CO3起了催化作用,使H2S迅速氧化成硫的氧化物(S),而硫的氧化物能较强地吸附在活性炭0.3-0.9nm的微孔中.  相似文献   

14.
改性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声波对活性炭进行改性,并考察了改性活性炭用量m、吸附时间t、操作温度θ的变化对亚甲基蓝水样脱色的影响。实验证明在活性炭用量0.04 g,吸附时间350 min,操作温度70℃条件下,达到了改性活性炭饱和吸附量195.68 mg.g-1,亚甲基蓝水样平衡质量浓度0.759 mg.L-1的最佳吸附效果。改性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相关系数R2〉0.99。同时对亚甲基蓝通过活性炭固定床的穿透曲线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93号汽油在不同系列吸附剂上的吸附、脱附性能以及活性炭微孔结构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并以油气回收的吸附剂筛选为出发点.结果表明所用吸附剂的吸附容量和工作容量优于-般市售活性炭.可望应用于国内炼油厂、加油站、油田的油气吸附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16.
活性炭吸附法处理含铬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活性炭吸附法处理含铬废水,对处理的工艺条件进行系统研究,确定吸附平衡时间为7 h,给出吸附等温方程式q=0.161 c1.666 1及穿透曲线.从吸附等温线可知含铬(VI)水溶液吸附符合Freundlich型.对活性炭进行再生处理,结果表明,利用活性炭吸附处理含铬废水,具有处理效果好,操作简单,再生容易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18.
活性炭吸附处理含铅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活性炭对水溶液中重金属离子铅的吸附行为.废水pH值为5.0~6.0,铅离子质量浓度为100m/L.按铅与活性炭质量比为1∶400投加活性炭,吸附接触时间80min,铅离子去除率可达99%.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模式和Langmuir等温模式.穿透体积40mL.活性炭吸附铅离子饱和吸附容量为54.96mg/...  相似文献   

19.
改性活性炭吸附净化二氧化硫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装置采用固定床吸附柱,以经过酸改性活性炭作为吸附剂,吸附剂比表面积约为1200 m2/g,吸附质为模拟SO2废气。在不同入口气体浓度下,测定吸附质出口浓度,绘制吸附净化穿透曲线图,并由此计算出静活性值。试验结果表明:吸附柱填装活性炭量为100g,气体流量50L/min,大气压为101300Pa,温度20℃,吸附质浓度在500~1000ppm间变化时,活性炭吸附剂的静活性值平均提高30%,改性的活性炭静活性值比未改性活性炭平均提高25%。  相似文献   

20.
用于吸附分离CO2的活性炭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无烟煤为原料、NH4NO3和K2CO3混合物为添加剂制备了变压吸附分离CO2用活性炭.将煤粉、添加剂和煤焦油经过充分混合后挤压成条状,在600℃及无氧的条件下炭化30min,然后用水蒸气在900℃下活化一定时间得到活性炭.测定了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微孔孔容、碘吸附值、四氯化碳吸附值、CO2吸附量、堆积密度等指标.结果表明,添加剂用量以2%~3%为宜,活化前对炭化料进行酸洗有利于提高活性炭的综合性能.实验的最佳结果出现在烧失率45%~50%或四氯化碳吸附值45%~55%左右,这时,活性炭的CO2吸附量和堆积密度分别达到70mL/g和600g/L左右.此外,CO2吸附量与微孔孔容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而与比表面积、碘吸附值、四氯化碳吸附值等指标之间则没有很好的相关性.采用本方法制备出的活性炭已经成功应用于变压吸附法提纯氢气的工业装置,氢气的纯度达到99.9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