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项目通过被动式建筑设计和技术手段,合理优化建筑布局、朝向、体形系数和功能布局,采用高效围护结构,最大幅度降低建筑用能需求;结合主动式策略,采用低能耗照明设备、高性能供热制冷设备,包括地源热泵、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等技术,提高能源供应效率,实现建筑本体节能30%以上。同时,进一步利用太阳能光伏技术,实现建筑能量供给与需求平衡,探索夏热冬冷地区办公楼建筑净零能耗实施技术路径。  相似文献   

2.
3.
夏热冬冷地区近零能耗建筑技术途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近零能耗建筑的关注度愈来愈高,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探索与实践较多集中于严寒地区与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面积大、人口密集、冬夏两季气候差异大,不足以满足建筑舒适的要求,耗能巨大。如何在这一地区发展近零能耗建筑技术值得探索和研究。文章从被动式节能技术、外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太阳能资源的一体化利用、人的行为特征与被动控制体系等方面出发,探索其在具体案例中的应用。希望这一探索能对近零能耗建筑在夏热冬冷地区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5.
许一鸣 《城市住宅》2022,29(3):211-213
我国建筑业为达到节能减排目标提出了近零能耗建筑的概念.近零能耗建筑在我国寒冷和严寒地区的成功实践证明了其可行性,然而在人口密集的夏热冬冷地区,近零能耗居住建筑发展缓慢.为加快夏热冬冷地区近零能耗居住建筑发展,从被动式节能技术、主动式节能技术以及可再生能源使用3个方面论述夏热冬冷地区近零能耗居住建筑的技术措施,同时建议相...  相似文献   

6.
自2016年,中美两国研究团队在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建筑节能联盟的合作框架下,围绕实现"净零能耗建筑"目标,以示范工程为载体,在"一体化设计、施工和装配式建筑"、"建筑调适和数据挖掘"、"直流建筑和智能微网"、"室内环境质量"、"综合性政策和市场机制"、"工程示范"等六个合作领域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和工程示范,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将总体介绍中美合作研究取得的成效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以某新建PC构件项目3号综合楼装配式零能耗示范项目为例,从建筑设计角度,围绕全装配式预应力组合结构体系、非透明外围护结构、气密性、门窗和遮阳、热回收新风系统、可再生能源系统等多维度,提出适宜性的关键技术措施,并选用DeST模拟软件分别建立该示范工程模型与基于GB 50189—201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基准模型,...  相似文献   

8.
王高远  陈天 《世界建筑》2021,(2):110-117
从净零能耗建筑的不同定义与相关政策出发,以新加坡国立大学环境设计学院4号教学楼为例,基于热带气候适应性,就其主被动设计策略进行了深入解析,通过相关性能及热舒适评测验证了其运行效果,并通过与其他新加坡优秀绿建项目的比较总结了其设计策略得失,为我国湿热地区的零能耗建筑实践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被动优先、主动优化、100%可再生能源供能保障的思路,对夏热冬冷地区典型零能耗公共建筑进行仿真与优化,分析了可调节自然通风、外窗太阳得热与遮阳、热回收等被动式节能策略优先级;依据该地区自然资源条件,分析太阳能、空气能等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形式,提出技术经济性最优的建筑能源系统,形成了该地区建筑零能耗规划设计的可复制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净零能耗示范建筑热水工程进行设计优化,该示范建筑系三层综合办公建筑,功能复杂,示范建筑采暖空调主要采用空气源热泵系统,太阳能集热系统保障生活热水需求并适当补充.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净零能耗示范建筑光伏补能工程进行设计优化,该示范建筑系净零能耗建筑本体,但仍需要部分常规能源,该部分能源拟以光伏发电供应.  相似文献   

12.
零能耗建筑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本文依据时空特征将建筑设计分解为建筑被动、供冷供热和配电系统设计三部分。按照设计流程论述其间遵循的基本原则,揭示各环节不仅时序相依还存在耦合。最后考虑夏热冬冷地区自身特点,介绍了建筑被动、供冷供热和配电系统设计细节,包括前期工作、节能技术、实施过程和评价指标,提供了可靠路径。  相似文献   

13.
14.
以夏热冬冷地区典型近零能耗居住建筑和常规建筑为研究对象,采用De ST计算软件对比研究了夏季和除湿期的热、湿负荷特征,讨论了该地区近零能耗居住建筑适宜的除湿系统形式。研究结果表明:1)由于近零能耗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较低,随着照明和设备功率密度设计参数的减小,夏季和除湿期的典型日显热负荷分别降低约45. 3%和79. 7%;围护结构气密性的提高可降低约22. 1%的显热负荷和湿负荷,近零能耗居住建筑显热负荷的降低程度明显高于湿负荷; 2)近零能耗居住建筑的热湿比降低为常规建筑热湿比的60%左右。常规空调形式在近零能耗居住建筑中难以同时满足室内温、湿度环境要求,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拥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3)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新风送风含湿量在除湿期低于夏季,冷凝除湿系统能效较低。热泵型空调器与除湿转轮联合运行的除湿空调系统更容易满足近零能耗居住建筑健康性、舒适性和节能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16.
在超低能耗建筑大力示范推广的今天,"零能耗"建筑被提上研究和示范日程.GB/T 51350-2019《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和T/CABEE003-2019《近零能耗建筑测评标准》开始实施,让各方参与者有了技术和指标的指导.研究如何能在现有技术下实现"净零能耗",除了卓越的建筑本体设计、适宜技术的科学应用,建筑体型高度...  相似文献   

17.
建筑能耗是终端能源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借助中美清洁能源合作项目,与美方在建筑工业化、净零能耗建筑领域开展了多项合作研究,最终借助课题形成一系列成果并开展示范应用,为推动两国在建筑节能领域以及清洁发展机制合作提供技术、工程和政策建议支持。  相似文献   

18.
与建筑有关的耗能约占我国总能耗的30%,降低建筑能耗、节约能源已成为建筑业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结合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特征,针对该地区的近零能耗建筑的围护体系关键技术进行探索,以期为该气候特征地区近零能耗建筑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以来,建筑节能及其技术的发展步伐越来越快,(近)零能耗建筑的提出也给学者们带来更高的挑战。主要从建筑系统边界、平衡的衡量指标、平衡周期、是否与能源基础设施相连接、平衡类型等几方面对其做出探讨和分析。(近)零能耗建筑意味什么?它绝对不代表着建筑节能技术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简单堆砌。它应该是量体裁衣,根据不同气候环境特点、建筑负荷需求,采用因地制宜的节能技术,体现建筑节能的最大价值。给出了一些夏热冬冷地区(近)零能耗建筑发展和实现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张彧  任立  唐献超 《世界建筑》2020,(3):126-129+133
本文介绍了"净零能耗"建筑在美国的最新发展情况,并以在美国数量最多的教育类"净零能耗"建筑为例,介绍了其在规划设计、能源与效率、可再生能源、行为节能、绿色教育等方面的措施和努力,为我国新时期实现绿色建筑和低能耗建筑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