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酸奶中乳酸菌的分离,纯化及其涂片的特殊染色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酸奶及发酵剂中分离、纯化乳酸菌宜采用梯度稀释液涂布法,稀释倍数可选择10^5 ̄10^7每皿涂布0.2ml,加入0.5%的山梨酸钾、苯甲酸钠及脱氢醋酸于培养基中可有效地抑制污染杂菌的生长,便于菌体分离、纯化。将TTC以80μg/ml的量加入平板培养基中,可同时分离嗜热链球菌与保加利亚乳杆菌。前者菌落呈红色。酸凝乳涂片镜检乳酸菌时采用甲苯胺兰染色法,可使乳基质呈无色背景,而乳酸菌则被着染为兰色,菌体  相似文献   

2.
采用野生蓝靛果(Lonicera caerulea)纯化得到花青素,以生长曲线、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为评价指标,研究其对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生长的影响,分析其抑菌效果、抑菌机理及保质期21 d内酸度、pH值、还原糖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花青素组能抑制菌株生长;花青素对两种乳酸菌及其混合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嗜热链球菌、混合菌(1∶1)及保加利亚乳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62.5 μg/mL、62.5 μg/mL、31.25 μg/mL;加热预处理、培养基pH以及糖浓度对花青素的抑菌作用产生影响。花青素对乳酸菌的抑菌作用机理是其改变细胞膜通透性、损伤菌体蛋白引起菌体蛋白的泄露。0.32%花青素添加量可抑制酸奶后酸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我国功能性乳制品研发基础薄弱,发酵膳食纤维酸奶大多采用传统酸奶菌的现状,采用全因子试验研究料水比和均质时间对竹笋膳食纤维汁pH值和稳定性的影响。以自行分离选育出的10株新型益生乳酸菌为试验菌株,以保加利亚乳杆菌Lb-DR、嗜热链球菌St-LDY为对照菌株,研究菌株在竹笋膳食纤维汁中的生长活力、产酸特性,对菌株进行初筛。分析初筛菌株发酵的竹笋膳食纤维牛乳培养基的感官品质,对菌株进行复筛。研究复筛菌株发酵竹笋膳食纤维酸奶的通便功能。结果表明:竹笋膳食纤维与水的比例1∶10,均质时间15 min,调配的竹笋膳食纤维汁均一、稳定,pH值为6.34,适合乳酸菌生长繁殖。经初筛和复筛,获得3株益生乳酸菌,即:植物乳杆菌 07-191、鼠李糖乳杆菌05-28、干酪乳杆菌05-21。将其分别在竹笋膳食纤维汁中37 ℃发酵12 h,活菌数分别是1.77×109,2.76×109,1.59×109 CFU/mL,pH值分别是4.51,4.68,4.75,滴定酸度分别是53.2,56.2,54.6 °T。其分别发酵的竹笋膳食纤维牛乳培养基的风味优于其它菌株,适宜发酵竹笋膳食纤维酸奶。复筛益生菌发酵的竹笋膳食纤维酸奶能够促进小鼠小肠推进,缩短排便时间,增加排便粒数和排便量,即竹笋膳食纤维酸奶具有通便功能。  相似文献   

4.
广州市售酸奶中乳酸菌的耐药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广州市售酸奶中乳酸菌对不同种类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从市售酸奶中分离并鉴定乳酸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分离菌株对18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E-test方法对耐药菌株进行最低抑菌浓度测定。从31份市售保质期内商标注册酸奶中分离鉴定出48株乳酸菌,其中25株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20株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3株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48株乳酸菌对卡那霉素、链霉素均耐药;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红霉素均敏感;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万古霉素等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耐受性;79.2%(38/48)表现出多重耐药性;E-test分析表明,除了保加利亚乳杆菌MR10的MIC为256μg/mL以外,所有万古霉素耐药菌株对万古霉素的MIC均大于1024μg/mL。不同品牌酸奶分离菌株对抗生素具有不同的耐受性,均有多重耐受性出现,应加强其耐药性连续监测及安全评价。  相似文献   

5.
从金华火腿、光明酸奶、光明奶酪、味全乳酸菌饮品及泡菜等样品中分离得到100余株乳酸菌菌株,利用高胆固醇MRS-CHOL培养基测定其体外胆固醇去除能力,从中筛选得到一株高效去除胆固醇的菌株JH-1,去除率达到48.68%。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菌株JH-1为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研究了培养时间、接种量、培养温度、培养基初始pH以及基质中胆固醇胶束质量浓度对胆固醇去除率的影响,发现短乳杆菌JH-1分别在时间为48 h,接种量体积分数为3%,培养温度为37℃,初始pH值为6,胆固醇胶束质量浓度为1 mg/mL时,胆固醇去除率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分离自新疆酸奶疙瘩中6株乳酸菌在37℃下蛋白质降解和产香能力。结果表明,6株乳酸菌稳定期活菌数均在108CFU/mL以上,且凝乳细腻,具有良好的组织状态。各菌株发酵性能有差异,干酪乳杆菌、瑞士乳杆菌、乳脂乳球菌3株菌发酵性能较植物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性能优,可用于不同风味和功能的发酵乳制品生产。其中,干酪乳杆菌具有良好的蛋白水解力,发酵15h,酪氨酸含量为594.33μg/mL;乳脂乳球菌产香性能好,发酵24h,丁二酮含量为12.32μg/mL、乙醛含量为59.27μg/mL,与其他菌株具有显著差异;瑞士乳杆菌具有强的产酸、产黏特性,发酵24h,酸度达159.76°T,黏度值1 389mPa·s。  相似文献   

7.
富硒乳酸菌的分离、筛选、驯化及富硒研究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7  
从酸奶中分离纯化出保加利亚杆菌(LactobacillusBulgaria,LB)和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iusThermopiles,ST),通过耐硒筛选,确定嗜热链球菌为耐硒菌种,以浓度梯度法对其驯化,从而得到富硒菌株,并进行富硒实验。初步确定富硒条件为:采用蕃茄酵母培养基,接种量10%,培养温度39℃,pH7,第6小时时加硒,硒浓度为15μg/mL,培养11h,富硒率为72.8%。  相似文献   

8.
对从自然发酵风干肠中分离的6 株乳酸菌的发酵性能进行评价,主要包括测定菌株的生长曲线、产酸能力、对NaCl及NaNO2的耐受能力,同时通过吲哚实验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对菌株的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6 株乳酸菌生长趋势接近,均在8 h左右进入生长稳定期,pH值在0~8 h下降最快,清酒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的产酸能力更强;所有菌株均可在6 g/100 mL NaCl和0.015 g/100 mL NaNO2条件下生长,植物乳杆菌和弯曲乳杆菌的NaCl耐受能力最优,清酒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则对NaNO2具有最强的耐受能力;吲哚实验中6 株乳酸菌的反应结果均为阴性,对实验所选抗生素无耐药性,说明6 株乳酸菌具有较好的发酵性能和安全性,可作为功能性发酵剂用于发酵肉制品的生产。  相似文献   

9.
乳酸菌MR25的筛选、鉴定及降胆固醇益生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气相色谱法,从萝卜干中共分离到31株具有清除培养基中胆固醇能力的乳酸菌,其中乳酸菌MR25的胆固醇清除率最高(42.48%).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糖发酵试验等,鉴定MR25为米酒乳杆菌.乳酸菌MR25具有酸耐受性、胆盐耐受性和一定的胆固醇降低能力.在pH 2.0、培养2h条件下菌株浓度仍能达到106 cfu/mL.加胆盐(0.3%~0.4%)对菌株生长量(OD值)的影响很小.热杀死和休眠的细胞能去除很少的胆固醇,分别是3.26 mg/mL和8.42 mg/mL,而生长的细胞去除的胆固醇达到44.06 mg/mL.胆固醇去除与菌体的生长有一定的相关性.乳酸菌MR25去除胆固醇的机理是菌体对胆固醇的吸附作用,以及菌体在生长过程中对胆固醇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10.
《肉类研究》2017,(6):19-23
为获得适合肉制品发酵的优良乳酸菌菌株,对来源于自然发酵肉制品中的25株乳酸菌进行筛选,其中19株在6 g/100 mL NaCl和150 mg/kg NaNO_2液体培养基中生长较好,结合其他发酵特性实验,13株乳酸菌符合肉制品发酵剂标准,挑选其中3株进行产酸能力、生长曲线及不同温度条件下生长情况的研究。结果表明:3株菌均具有较强的增殖及产酸能力;培养12 h时菌株即进入稳定生长期,培养24 h时培养基pH值降到4左右;在肉制品的发酵温度范围内能较好地生长。经形态学和16S rRNA序列分析,3株菌均为弯曲乳杆菌,它们均可作为潜在的开发肉制品发酵剂的出发菌株。  相似文献   

11.
研究嗜酸乳杆菌KLDS 1.0901在发酵酸奶过程中对酸奶特性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开发出一种抗氧化活性强的酸奶发酵剂。通过选取嗜热链球菌S1、德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KLDS 1.0207发酵酸奶以及向其中加入嗜酸乳杆菌KLDS 1.0901共同发酵制备酸奶,评价其产酸性能、活菌数含量,并分析所发酵酸奶的质构特性、乙醛和双乙酰产量,进行感官评价,最后对制备酸奶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探索和研究,进而比较研究嗜酸乳杆菌KLDS 1.0901对发酵酸奶的发酵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用嗜热链球菌S1、德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KLDS 1.0207及嗜酸乳杆菌KLDS 1.0901共同发酵的酸奶产酸速度快,5 h基本凝乳,与未添加嗜酸乳杆菌KLDS 1.0901发酵的酸奶相比,其中乳酸菌的活菌数为3.55×10~8CFU/g、风味物质乙醛的含量为22.8μg/mL、双乙酰含量为7.5μg/mL,以及感官评分为86分,仅次于3号汉森发酵剂。与3号汉森发酵剂相比,添加KLDS 1.0901的2号发酵剂在清除自由基的体外抗氧化能力方面与其相近。  相似文献   

12.
从泡菜中分离得到一株植物乳杆菌P51,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不同NaCl含量、不同亚硝酸盐浓度以及不同培养基起始pH下其降解亚硝酸盐的动态变化和培养液pH值的改变。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P51能够有效降解培养基中的亚硝酸盐,其最适降解温度为37℃,最适NaCl含量为4%,最适亚硝酸盐浓度为200μg/mL,最适起始pH为6,同时植物乳杆菌P51高效降解亚硝酸盐可能主要依靠酸降解。该菌株表现出良好的耐食盐和亚硝酸盐特性,可作为良好的乳酸菌发酵剂,对于应用到泡菜和腌制肉制品中具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发低成本、高密度的乳酸菌发酵剂。方法:以从剁辣椒分离的发酵乳杆菌BLHN3为材料,在MRS培养基的基础上优化高密度发酵培养基及其培养条件。结果:发酵乳杆菌BLHN3的最佳碳源、氮源、缓冲盐、增菌因子分别是海藻糖30.0 g/L、大豆蛋白胨34.0 g/L、柠檬酸铵2.0 g/L、乙酸钠5.0 g/L、磷酸氢二钾2.0 g/L、胡萝卜汁10%,优化培养基的发酵乳杆菌活菌数可达6.05×109 CFU/mL。该培养基优化发酵工艺为初始培养pH为6、培养温度37℃、接种量3%、装液量30 mL。半连续高密度培养表明,离心培养3次最佳。结论:优化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后,发酵乳杆菌BLHN3的菌体密度显著高于MRS培养基,提高了发酵乳杆菌BLHN3的生长活性。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分离自新疆传统发酵乳制品酸马奶中植物乳杆菌LB-B1产细菌素的能力,对其产细菌素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分别研究了培养条件(时间、温度、培养基初始pH值)和培养基成分对细菌素产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产植物乳杆菌LB-B1的最佳培养条件为37℃静置培养20h,培养基初始pH值为6~7;最佳培养基成分组合为葡萄糖30g/L、胰蛋白胨10g/L、牛肉膏10g/L、酵母粉5g/L、无水乙酸钠5g/L、柠檬酸铵2g/L、磷酸氢二钾2g/L、硫酸镁0.28g/L、硫酸锰0.25g/L、吐温-80 4mL/L。在优化发酵条件下,植物乳杆菌LB-B1产细菌素高达10240AU/mL,提高了3倍。  相似文献   

15.
采用纸片法和二倍稀释法测定灰树花多酚类物质对食品加工、储存过程中常见腐败菌种的体外抗菌活性及最低抑菌浓度(MIC),并且也研究了灰树花多酚类物质的抑菌活性与温度和pH值的关系。结果表明,灰树花多酚类物质对细菌和酵母菌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霉菌的抑菌效果不明显。对大肠杆菌、产气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32.5μg/mL、260μg/mL、65μg/mL、130μg/mL;对红酵母、黑狮酵母和白假丝酵母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8.2μg/mL、65μg/mL、32.5μg/mL。热处理对灰树花多酚类物质的抑菌效果影响较大,当温度超过60℃时,灰树花多酚类物质起不到抑菌作用,并且在pH值为2~4的范围内灰树花多酚溶液对细菌和酵母菌有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6.
传统发酵东北酸菜中植物乳杆菌HUCM115的分离及益生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东北酸菜中分离筛选到1株乳酸菌,经形态学及16S rDNA和pheS基因序列比对分析鉴定为植物乳杆菌,并命名为HUCM115。植物乳杆菌HUCM115对酸和胆汁胁迫表现出了较好的耐受能力,pH 2.5或0.5 g/100 mL胆汁环境下分别培养3 h,其存活性无显著变化,并具有良好的自动聚集能力,室温静置60 min自动聚集百分比近70%。菌株HUCM115在含胆固醇培养基中培养24 h,胆固醇去除率达20.6%,在含谷氨酸培养基中培养48 h,γ-氨基丁酸质量浓度积累至101.3μg/mL。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HUCM115展现出了良好的益生特性,可作为候选益生菌株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为获得适用于三樱椒发酵的乳酸菌,该研究采用钙溶圈法从自然发酵三樱椒中分离乳酸菌,通过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菌种鉴定,并对其生长、产酸、耐酸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自然发酵三樱椒中共分离纯化得到19株乳酸菌,经鉴定,16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3株为赫轮魏斯氏菌(Weissella hellenica)。培养初期,赫轮魏斯氏菌生长比植物乳杆菌快,但培养12 h后植物乳杆菌比赫轮魏斯氏菌生长速度更快;植物乳杆菌产酸能力优于赫轮魏斯氏菌,培养21 h后,植物乳杆菌发酵液的pH值稳定在3.7,赫轮魏斯氏菌发酵液pH值稳定在4.3,其中植物乳杆菌PLP-1产酸能力最好;植物乳杆菌的耐酸性优于赫轮魏斯氏菌,在pH值<4.0的培养条件下赫伦魏斯氏菌生长受到严重抑制,而植物乳杆菌可以在pH值为3.0的培养基中生长,其中植物乳杆菌PLP-1耐酸性最好。  相似文献   

18.
降亚硝酸盐乳酸菌的鉴定及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丽平  林婷  张海松  张倩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8):221-223,235
从传统发酵食品中分离乳酸菌,筛选鉴定降解亚硝酸盐能力较强的菌株,并研究其在白菜汁培养基中的生长及产酸情况,为制作泡菜发酵剂储备优良菌株。结果分离了144株乳酸菌,并获得5株亚硝酸盐降解率在99%以上的菌株,经鉴定菌株Mao21.1和Mao6.2为戊糖乳杆菌,Wang3.1和Mao20.1为植物乳杆菌,Lin2.4为戊糖片球菌。5株菌在白菜汁培养基中生长4h后,各菌株培养液的pH均快速下降;培养20h后,除菌株Mao21.1外,其他菌株培养液pH均降到3.5以下;对数生长末期菌株Mao6.2和Lin2.4活菌数达到108cfu/mL,该两株菌可作为制作泡菜发酵剂的储备菌株。  相似文献   

19.
嗜酸乳杆菌IMAU30067是分离自新疆传统酸马奶中的一株具有潜在益生特性的乳酸菌。本研究针对嗜酸乳杆菌IMAU30067的营养需求,通过增殖培养基优化,获得其高密度培养条件。采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以及响应面法对嗜酸乳杆菌IMAU30067的培养基成分以及静态培养条件进行优化。通过优化得到嗜酸乳杆菌IMAU30067的最佳增殖培养基为:葡萄糖30.00 g/L、麦芽糖30.00 g/L、海藻糖20.00 g/L、鱼蛋白胨30.00 g/L、大豆蛋白胨10.00 g/L、柠檬酸钠2.29 g/L、乙酸钠5.74 g/L、K_2HPO_42.29 g/L、MgSO_4·7H_2O 0.80 g/L、马铃薯提取物6.00 g/L、组氨酸0.10 g/L。最佳培养条件为:接种量1×10~6CFU/mL、初始pH值6.5,于37℃恒pH5.0厌氧培养。最后利用5L发酵罐进行小试发酵试验,优化后IMAU30067的活菌数达3.72×10~9CFU/mL。通过对IMAU30067增殖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的优化,IMAU30067活菌数较MRS基础培养基提高了82.6倍,为其高密度培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来自实验室保藏及分离自西藏地区传统乳制品中的25株乳酸菌体外降胆固醇能力进行比较,筛选出一株降胆固醇能力相对较强的植物乳杆菌TD109,并通过菌落计数,测定了其在模拟消化环境中的耐受性。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TD109的胆固醇脱除率可达47.89%;在pH值为3.0的条件下处理3 h,活菌数可达10~8mL~(-1)以上;在含有1%胆盐的培养基中处理4 h后存活率可达24.06%;在7 g/100 mL的高盐浓度下,菌落总数可达到10~7 cfu/mL以上;并且能够通过胃的消化,耐受肠道环境,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分别处理3 h和8 h之后,存活率分别可达13.41%和47.66%,能够顺利定植胃肠道。所以,该菌可用作降胆固醇的潜在益生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