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提高煤炭的采出率、降低开采成本,介绍了粉煤灰高水充填材料在新安矿-500十层左轨道巷工作面沿空留巷中的应用。粉煤灰高水充填材料以粉煤灰为主要充填材料,然后加入活性剂、泵送剂、早强剂、速凝剂等材料,具有早强特性、高流动性的特点,并且后期强度增长较快、后期强度稳定。经现场试验表明,该充填材料能有效地替代煤柱,为煤矿提高收入。  相似文献   

2.
在总结沿空留巷充填技术的基础上,针对深井煤矿长距离输送的沿空留巷充填的特点与难点,通过材料选择、配比优化试验、料浆输送流动特性试验和充填系统设计等研究,提出了运用管道输送的胶结充填技术,解决了深井煤矿长距离输送的沿空留巷充填的问题,大幅度降低了充填料成本。  相似文献   

3.
为充分发挥粉煤灰基胶结材料早强、速凝性能,实现快速留巷,针对新安煤矿3822综采工作面现场条件,开展了快速沿空留巷巷旁充填工艺优化研究。该研究提出了地面机械自动精确配料、粉状物料罐车运输、气力管道输送、加水混合喷射与现场支模灌浆等工艺环节。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固体充填胶结沿空留巷的效果,以唐口矿9301充填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对固体充填胶结沿空留巷巷帮支护体进行优化设计研究。通过对巷帮胶结充填材料的泌水率、强度等性能进行试验,分析了充填料浆的基本特性与胶结充填材料配比之间的内在联系与规律,最终确定了唐口矿巷帮胶结充填材料的配比。通过在唐口煤矿9301充填工作面进行工业性试验表明,优化设计的巷帮胶结充填体具有快凝早强,接顶良好的特点,沿空巷道变形量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新安煤矿3832综三工作面因前期采用浮煤堆砌方法进行沿空留巷,造成的围岩变形严重,漏风严重,留巷效果不佳等情况,在该矿进行了粉煤灰基胶结材料巷旁充填沿空留巷技术研究与试验,并确定了留巷带支护参数、充填系统工艺流程.工程应用表明:巷道上方的下位顶板岩层和上位顶板岩层的离层得到了有效控制,采用的充填袋式充填有效阻止了巷道漏风,并预计实现区段煤柱回收效益达1 371.955 2×104元,为实现充填开采的规模化提供了工程实例,也为条件类似的矿区提供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合理利用资源,将煤矿矸石再次利用作为巷旁充填混凝土材料,根据混凝土材料的配比及性能特征,设计了合理的巷旁充填支护参数,构建了泵送混凝土材料的充填工艺系统,并对金刚煤矿3117工作面沿空留巷巷旁充填工业试验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设计时间内,混凝土材料具有良好的塑性性能,既能有效地控制围岩变形,适应巷道顶板的活动规律,又能安全维护和保留巷道,因而是一种理想的沿空留巷巷旁充填材料  相似文献   

7.
新型高水材料巷旁充填沿空留巷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孙春东  冯光明 《煤矿开采》2010,15(1):58-61,70
对新型高水速凝材料特性进行了试验分析,将新型高水材料作为沿空留巷巷旁充填材料,利用水力泵送充填工艺,工艺实施过程中充填袋、锚栓、大型自移式充填支架和充填体位置的确定发挥了关键技术作用。在邯矿集团进行了工业性试验,取得了良好的充填留巷效果,沿空留巷巷旁充填技术的可靠性得到大幅度提高,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新强煤矿五采区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方法后,为缓解采掘失衡带来的生产压力,在新强煤矿五采区45051工作面实施沿空留巷巷旁充填技术。从充填材料准备及储存、充填材料掺和、巷旁充填过程和充填技术要求等方面阐述了沿空留巷巷旁充填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煤矿煤炭回收率低、矸石上井和地面沉降等重大技术难题,开展矸石动力混凝土置换煤柱的沿空留巷技术研究。首先对制作的矸石动力混凝土强度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矸石动力混凝土1 d平均强度达到10.739 MPa;28 d强度达到27.659 MPa,完全满足沿空留巷巷旁支护要求;其次优化泵送矸石混凝土充填系统。现场工业性试验表明,该技术达到了成功沿空留巷的目的,实现混凝土充填、出煤2套系统互不干扰,增强了煤矿井下开采的安全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及煤炭回收率。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煤矿煤炭回收率低、矸石上井和地面沉降等重大技术难题,开展矸石动力混凝土置换煤柱的沿空留巷技术研究。首先对制作的矸石动力混凝土强度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矸石动力混凝土1 d平均强度达到10.739 MPa;28 d强度达到27.659 MPa,完全满足沿空留巷巷旁支护要求;其次优化泵送矸石混凝土充填系统。现场工业性试验表明,该技术达到了成功沿空留巷的目的,实现混凝土充填、出煤2套系统互不干扰,增强了煤矿井下开采的安全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及煤炭回收率。  相似文献   

11.
《煤》2017,(4):9-12
通过参考典型煤矿沿空留巷的胶结充填体强度资料,并进行强度计算,获得经验方程,据此确定司马煤业公司1206工作面沿空留巷的新型煤体充填材料强度,得出充填料浆配比设计依据。以司马煤业公司工作面端头回收的煤和自行研发的胶结材料制备充填料浆,涉及的非煤材料有水泥、石子、沙子及特定的添加剂。以料浆各个材料的力学性能为基础,确定了最佳的充填配比。  相似文献   

12.
煤矸石膏体巷旁充填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煤矸石膏体充填材料由煤矸石、粉煤灰、PL膏体胶结料和水组成.在目前PL膏体胶结料基础上,通过正交设计试验,改变煤矸石、膏体胶结料的用量,调整水灰比,测定充填材料的坍落度和抗压强度(1 d、3 d和7 d),在满足沿空留巷所需的力学性能条件下,得出了一种较为合理的配比方案,以及确定合理配比的方法,为煤矸石膏体巷旁充填材料的选择与应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煤矿安全》2015,(6):146-149
为解决新安矿沿空留巷变形严重、围岩稳定性无法保障等问题,结合8#煤层综三工作面地质条件,进行顶板减沉沿空留巷技术研究。该研究以自主研发的粉煤灰基胶结材料构筑巷旁充填体,超前工作面于巷旁支护采空区侧施工顶板深钻孔,弱化充填体及采空区上方顶板联系。数值模拟表明该技术的应用使巷旁充填体侧顶板下沉量及其帮变形量分别降低了44%和27%;现场应用效果表明该技术极大改善了新安矿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4.
ZKD高水速凝材料及其泵送充填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颜志平  漆泰岳 《煤炭学报》1997,22(3):270-275
根据ZKD高水速凝材料的组成及性能特征,计算了合理的巷旁充填支护参数,设计了泵送高水净浆材料和高水灰渣材料的新充填工艺系统,并对翟镇煤矿沿空留巷巷旁充填工业性试验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ZKD高水速凝材料具有良好的塑性性能,既能适应回采工作面顶板的活动规律,又能有效地控制围岩变形,维护巷道,因而是一种理想的巷旁充填材料。  相似文献   

15.
针对新兴煤矿运输巷沿空留巷关键技术问题,对高水充填材料的性能及高水充填条件下沿空留巷围岩活动规律进行研究,并结合实际地质与生产条件进行工业试验,取得良好的经济技术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机械化沿空留巷工艺技术与新型充填材料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鸭山东荣二矿在综采工作面试验实施了机械化沿空留巷。利用混凝土输送泵通过管路将充填材料泵送至留巷空间内,充填模板自动布置并能调高,由端头液压支架拖动。实验研制的专用混凝土充填材料,凝固时间可控、强度高、塌落度同时满足泵送与初凝时间要求。该沿空留巷技术机械化程度高,工艺简单,充填支护体早强快、后期强度高,留巷巷道稳定性好、满足使用要求,经济和安全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
淮南矿业集团顾桥煤矿1115(1)工作面为复合顶板,高瓦斯。为了无煤柱连续开采的需要,提出了在复合顶板条件下巷旁充填沿空留巷技术。通过选择合理的充填材料,对沿空留巷充填设备进行改造,并设计合理的充填工艺及充填布置系统方案,分别对沿空留巷及充填体表面变形、充填体下沉变形及其应力变化等情况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巷旁充填沿空留巷技术能有效地保证复合顶板的稳定,成功控制顶板下沉,适应老顶回转变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煤矿开采》2015,(5):62-65
以中兴煤矿1204下工作面材料平巷沿空留巷为工程背景,应用理论计算、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沿空留巷薄层顶板的稳定性,分析了不同充填体宽度对充填体应力的影响规律和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得到了1204下工作面材料平巷沿空留巷巷旁充填体载荷以静载荷为主,动载荷为辅,冒落带高度为15.4m,裂缝带高度为49.2m的结论,确定了合理的充填体宽度为2.5m。现场实践表明,这种方法确定的充填体宽度使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新汶矿务局华丰煤矿为开采薄煤层工作面,为降低万吨掘进率,缩短工作面衔接工期,减少煤柱损失,十几年来对采面沿空留巷实施了多种方案,皆未成功。经过多方调研,于96年3月开始在21601东采面运巷采用了泵送高水材料充填沿空留巷技术,现已成功地留设了180m,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新纹矿务局华丰煤矿为开采薄煤层工作面,为降低万吨掘进率,缩短工作面衔接工期,减少煤柱损失,十几年来对采面沿空留巷实施了多种方案,皆未成功。经过多方调研,于96年3月开始在21601东采面运巷采用了泵送高水材料充填沿空留巷技术,现已成功地留设了180m,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