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印第安作家纳瓦雷·斯科特·莫马迪的小说《日诞之地》讲述了印第安青年阿贝尔穿梭于部落与都市之间身份建构之旅。小说中的曲词诗歌重建了人物与部落的联结,破除其迁居城市的精神困境,展现出口头传统与部落景观在印第安人文化身份建构中的重要作用。首先,诗歌通过英语元音辅音的巧妙运用和带有印第安色彩的重复手法,再现传统印第安曲词诗歌的音韵,体现出印第安人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殷切期盼。其次,诗作中充满有关部落景观和动物形象的各种意象,体现了印第安人对自然的崇敬,传达出人和自然、物质和精神和谐统一的生态观。对于在城市迷失自我的阿贝尔来说,曲词诗歌中的部落景观和口头传统唤起了他对印第安土地和古老文化的深厚情感,促使其回归印第安部落,重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2.
人、文化与自然,具有天然的矛盾对立性。但对立不等于对抗,在对立中可以求得和谐,这就需要生态智慧。传统社会的生态智慧,是自发的、被动的、甚至是盲目的顺应自然节律的结果。工业文明是征服自然、反自然生态环境的文明,其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是对生态智慧的反动。现代意义的生态文化是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价值内核的人类生活方式,是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基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体系,是自觉形态的生态智慧,是对工业文明人类中心主义文化模式的"颠覆"。在当代中国语境中,要积极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发展战略,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化,以培育社会大众的生态文明理念,为开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提供价值支撑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3.
《白苍鹭》是美国作家萨拉.奥纳.朱厄特的著名短篇小说。文章从小说所描述的"和谐画面"及其所讲述的矛盾这一角度分析人类、动物、自然之间的矛盾、冲突,并解读、简评作品反应的生态女权主义思想及特点。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分强调"文化自信",高度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提出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新要求。遵循文化自信的理念,中国特色生态文化的构建必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生态文化是与生态文明新时代相适应的、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为核心内容的价值观体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化。中国特色生态文化不能仅成为西方生态文化观念的摹本,一定要体现本民族文化的"根""基因"和"种子"。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和自觉地理解、解读、发掘中华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维护中华民族生态文化基本元素,阐发其思想价值和现代意义,并结合新的时代特点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其得到发扬光大,这样才能体现"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5.
从城市与自然环境和谐的动因、机制及达成来论述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城市与自然和谐的动因是两者在中西方都代表着2种不同的,但具有互补性差异的生活理想;和谐的机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与西方科学话语下的“生态和谐”,而和谐的达成便是“以山水为体、以文化为魂”的城市山水园林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传统纹样是古老的华夏历史和文化长期发展过程中的积淀,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遗产,我们学习和研究传统纹样不能只是一味地重复,而应该不断地为它注入新鲜血液,以指导现代和未来设计.生态哲学指导下的仿生设计在现代社会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在师法自然的过程中,设计师应该从传统纹样设计中寻求灵感,做到"师法有理"、"以形传神"和"得意忘形".  相似文献   

7.
莱斯利.马蒙·希尔科的小说<典仪>描述了一个重返印第安部落的混血士兵塔尤在典仪的作用下净化灵魂、寻找自我、重建与宇宙和谐关系的历程,向读者展现了印第安人对生命、精神、自然的理解以及这些因素与宇宙万物之间息息相关的联系.从印第安人与自然、土地以及典仪的和谐关系出发,展示作者希尔科关注文化与自然关系的广阔而深远的视野,以及期盼人与自然、人与人和睦相处的美好愿望,从而将<典仪>的主题上升到对人类原有的价值观的一种超越.  相似文献   

8.
莱斯利·马蒙·西尔科的文学著作具有强烈的生态意识,以自己常年生活的印第安部落为背景,描绘印第安人的文化和生活。西尔科作品展现社会生态、精神生态与自然生态之间的紧密关联,其独特的视角引起各国学者对此深入研究,主要围绕女性主义、生态主义、后殖民主义等内容。着重探究西尔科作品中的生态思想,分别以《绿松石矿脉》和《典仪》两部经典著作为例,论述印第安人的整体生态思想与社会生态等内容,并从“地方”与“全球”两个层面分析西尔科生态思想及其对解决当代生态危机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对当今城市规划、生态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文章从"天人合一"的系统观、"道法自然"的自然观、"万物平等"的生态伦理观和"俭朴"、"知足"的价值观等方面阐述了"生态智慧"的特点以及对现代城市规划和生态城市建设的指导作用,并提出了弘扬生态文化,推进生态城市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以儒家、道家、佛家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其中儒家的"天人合一",道家的"道法自然",佛家的"万物一体"。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地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并对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做出了全新部署,这表明了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同时也说明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可持续发展"、"科学的资源价值"和"生态生产"为主题内容的现代经济伦理深深地扎根于丰厚的儒道互补的传统道德之中,其深刻的内在关涉不仅仅表现在对传统道德精髓的一脉相承,更重要的还是在对传统道德的辩证扬弃,执著于实现在经济活动中"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室内环境与自然意境的关系,着重探讨了室内自然意境的营造手段.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营造自然意境的是自然和谐境界的物化形式,是将传统文化内涵赋予现代形式的过程,可以满足现代人返璞归真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一起,列入"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布局之中,标志着生态文明时代的全面到来。工业文明下的传统消费模式已经暴露出了严重的弊端,生态文明时代呼唤新型的生态消费模式。生态消费要求人类自觉调控消费行为,进行适度消费,追求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室内环境与自然意境的关系,着重探讨了室内自然意境的营造手段。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营造自然意境的是自然和谐境界的物化形式,是将传统文化内涵赋予现代形式的过程,可以满足现代人返璞归真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5.
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从现代视野考察中华传统和谐思想,特别是和谐科学观的现代价值及其转换,对于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强调生态自然观概念,从而构建和谐科学观,促使中国科技崛起。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体育的社会地位就越重要,作用就越显著。但现代体育在发展过程中也给城市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面对世界生态革命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浪潮,体育界正在深刻地反思和研究现代体育所面临的生态问题,极力探索"人一体育一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途径和发展对策,绿色奥运、生态体育等概念应运而生。文章以生态体育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生态体育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功能和价值得出:生态体育具有协健功能、和娱功能、强意功能三个基本功能,能满足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子系统指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乌拉尼亚》具有丰富的生态思想,可以被纳入生态文学领域。它不仅展示了现代社会的自然生态危机,同时也对精神生态危机表示了深重的忧虑。作家对生态困境的审美解答是:通过向我们描绘一个生态的乌托邦———乌拉尼亚,告诫人们应以生态为中心,与自然和谐相处;批判科学理性,反思西方文化,提倡多种文化共存。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传统风俗中的生态伦理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下形成和发展并杂糅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当今社会,风俗的生态伦理价值维度仍有其存在的合理内核,风俗内含的"和谐"理念为当前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内源。但传统风俗中生态伦理存在的缺陷在现代社会被异化和扭曲,社会的发展需要对异化成分从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以及制度层面等进行现代转换,以便与现代生态伦理相契合,从而在生态环境保护的方式、方法上更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的标志。中国古代先贤们的生态文化思想、中国古代诗词中描绘的生态文化境界,都蕴含着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财富,为我们弘扬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宝贵资源与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0.
企业生态文化是企业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实现人和自然之间和谐发展的意识形态。它既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多年来,马钢在发展生产的同时,不断探索和创新企业生态文化,初步探索了一条"绿色马钢"发展的道路,带给人们以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