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居住区是人类生存、发展和不断进化的基地,人类一生约2/3的时间在此度过,居住环境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煤矿居住区是煤矿职工生活的基地,它的设计效果直接影响到煤矿工业生产的发展和提高。1目前存在的问题多年来煤矿设计理论的更新和发展较为集中地... 相似文献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根据A集团煤矿机修厂工艺要求及电力负荷的实际情况,结合煤矿电气设备的特点,完成了该机修厂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并详细地阐述了在设计过程中采用的节能措施,以期在机修厂投入使用后能够很好地节约电能、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4.
贵石沟矿居住区在阳泉市南约18km、平定县西南约8km.服务对象是贵石沟矿的6号层斜井和丈八矿井、大井及其选煤厂等,总人口40742人.居住区的地形条件较好,约有60%的土地比较平缓,南北宽0.9km、东西长1.9km,总用地面积109公顷.在初步设计中,确定矿井及选煤厂的单身宿舍设在工业场地,家属住宅要求为5555户.规划后可容6124户,总建筑面积为430909m~2.由于基本上不设单身宿舍,剩下空地28.6公顷改作绿化用地,平均每居民绿地可达10.3m~2.区内有两个保留村,但住户不多,故在规划中除医院适当增加床位外,其它项目均未予考虑. 相似文献
15.
16.
17.
本课题第二次工作会议于1986年12月在穗召开。参加会议的单位有煤炭技术咨询委员会、部基建司、兖州院、规划总院及有关矿务层共26个单位。 会议由技术委员会及承担课题的各设计院作居住区合理建设研究报告和各类矿区现状调查报告共十篇:兖州院针对兖州矿区、规划总院对大屯矿 相似文献
18.
19.
在传统顶板点式监测的基础上,应用BOTDR对采煤工作面回采巷道煤巷顶板沉降位移进行分布式监测。首先通过对BOTDR监测原理和煤巷顶板变形状态的理论分析,提出应用锚杆(索)在煤巷顶板进行光纤定点布设,并根据BOTDR测量的相邻定点间光纤轴向应变和变形量,推导出光纤应变量化煤巷顶板沉降位移的数学表达式;然后进行煤巷顶板沉降的光纤定点拉伸和区段拉伸室内模拟试验,试验中光纤应变表征的位移与光纤拉伸距离的误差分别为0.690%和1.545%,拉伸距离和应变表征光纤位移基本一致;最后进行了采煤工作面回采过程中进风巷煤巷顶板的BOTDR现场监测试验,试验期间,光纤应变表征出最大沉降位移平均值为64.09 mm和135.63 mm的2个顶板沉降区域。与井下十字观测法测量值相比,顶板沉降变形范围的最大误差为5.60%,顶板沉降位移的最大误差为4.96%,顶板垂直位移的绝对误差值小于4 mm,证明了BOTDR定量表征顶板的沉降变形范围和沉降位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20.
当前,矿山空压机检测普遍存在方法单一、可操控性差、数据采集量大、计算及报告生成繁琐等问题。利用现代检测手段和先进的检测仪器可进行设备动态检测,并能与传统测量方法数据进行比对,所得数据准确,易操作。结合具体实例,介绍了缠绕式提升机、空压机、排水泵、通风机等煤矿重要生产设备的现代检测手段和检测方法,并对煤矿在用设备检测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