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机械合金化合成Ni—Mo合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Ni_(100-x)Mo_x(x=20,30,38)合金,并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研究该机械合金化过程合金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Ni_(62)Mo_(38)试详经高能球磨后产生了部分非晶化,而Ni_(80)Mo_(20)和Ni_(70)Mo_(30)都形成了非平衡的纳米晶体  相似文献   

2.
机械合金化法制备Al—Cu—Fe纳米非晶合金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行星式高能球磨机制备了Al80-xCuxFe20(x=20-40)三元非晶纳米合金粉末,分析了不同球磨时间及热处理工艺对粉末结构、颗粒大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分为Al40Cu40Fe20的粉末球磨时逐步非晶化,球磨33h后,非晶化程度最大,最小颗粒尺寸达到5.6nm;进一步球磨,非晶晶化,颗粒尺寸增大;成分为Al80-xCuxFe20(x=20,25,30)的粉末球磨90h后,得到非晶,最小颗粒尺寸为3.4nm。球磨制备的Al-Cu-Fe非晶粉末具有铁磁性。用DSC测量了其晶化温度(Tc),Tc≈873℃。  相似文献   

3.
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合成Ni-Ti-Ta系非晶态合金,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对球磨不同时间的Ni-Ti-Ta系混合粉末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Ni-Ti合金中加入Ta可促使其形成非晶;按照(Ni51Ti49)1-xTax(x=0,2,4,10,15,20)配比的混合粉末在一定的机械合金化条件下可获得非晶.  相似文献   

4.
机械合金化Mn90Bi10纳米晶合金的结构和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Mn90Bi10混合粉末在机械合金化过程中结构和磁性的变化。X射线衍射,DSC分析和饱和磁化强度的测量结果表明:Mn90BI10混合粉末通过合金化可以形成纳米晶合金,而且经过短时间球磨即可迅速细化而达到纳米尺度。机械合金化可以明显提高铋在锰中的固溶度。反铁磁性的Mn元素和抗磁性的Bi元素通过机械合金化可以产生铁磁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Cr含量为8%、12.5%、20%(质量分数)的纳米W-Cr合金粉,对不同球磨时间粉末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以确定物相、晶粒尺寸及微应变,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粉末形貌及粒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机械合金化法可以制备不同Cr含量的纳米W-Cr合金粉。随着Cr含量的增加,制备纳米W-Cr合金粉所需球磨时间越长,其中W-8%Cr、W-12.5%Cr和W-20%Cr粉末的最佳球磨时间分别为72、84和96 h,晶粒尺寸小于30 nm。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晶粒尺寸不断减小,微应变逐渐增加,使常温下Cr在W中的固溶度增加,形成W的过饱和固溶体。Cr含量不同的W-Cr粉末完全合金化均经过4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7.
机械合金化法制备Fe—Si纳米晶合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机械合金化法制备Fe-Si纳米晶合金,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对经不同机械合金化工艺条件处理的Fe33Si67混合粉末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Fe33Si67混合粉末球磨26h后可实现机械合金化。随着球磨持续进行,合金化的粉末和晶粒不断细化,最后可得到Fe-Si纳米晶合金。  相似文献   

8.
钼硅混合粉末在机械合金化过程中的结构演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差热分析仪(DTA)研究了Mo-67at%Si元素混合粉末在中等强度的机械研磨(合金化)过程中的结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在中等强度的研磨过程中,β-MoSi2是初生相,且在随后的研磨过程中非晶化;在高研磨强度下生成α-MoSi2的量大于β-MoSi2,且α-MoSi2的含量随研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差热分析表明亚稳相β-MoSi2随温度的升高会向α-MoSi2转变。  相似文献   

9.
柳林 《金属学报》2001,37(9):1001-1004
本文通过比较在清洁和含氧环境中Mo-Si混合粉末(Mo33Si67)的机械合金化过程,研究了氧对Mo/Si固态反应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检测了Mo-Si混合粉末在两种球磨条件下的结构变化,结果发现:在清洁环境中,高能球磨能诱导Mo/Si之间的完全反应,并导致室温相α-MoSi2和高温相β-MoSi2的形成。然而在含氧环境中,氧的侵入不但大大减缓Mo/Si固态反应及金属硅化物的形成速度,而且还导致已形成的稳定硅化物的分解。文中从热力学和动力学两方面分析了氧对Mo/Si固态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机械合金化La-Mg-Ni系三元储氢合金的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机械合金化制备了La-Mg-Ni系三元储氢材料,并对其热力学、动力学进行了研究,该材料具有很好的活性和较高的储氢量,在553K时储氢量达到5.23%(质量百分数)。在3.0MPa氢气压力和423K~573K之间的条件下,可以在1min之内完成饱和吸氢量的90%以上。采用XRD衍射、SEM对材料的物相和形貌进行分析和研究。实验证明:物相组成为La2Mg17,Mg2Ni,LaH2和单质La,颗粒的最大粒径为4μm。混合粉末材料的非晶化和体系中催化物质的存在使其氢化动力学性能得以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用QM-4H行星式珠磨机机械合金化Fe-B二元粉末,研究了机械合金化过程中粉末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Fe50B50和Fe60B40经机械球磨后,其X射线衍射谱线发生显变化,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衍射峰谱线明显展宽,当球磨时间达600h时,出现了曲型的非晶衍射包,或衍射峰消失在背底中。  相似文献   

12.
钼有高熔点(2890K)、低热膨胀系数、高的热导率和与熔融金属优良的相容性能,非常适于在高温结构材料方面应用。然而,金属钼由易发生再结晶而产生粗大晶粒,从而表现出较差的低温韧性和较低的高温强度,这样就限制了钼作为结构材料使用的温度范围和领域。改善钼的低温韧性和高温强  相似文献   

13.
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Al—Y—Ni非晶合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了Al—Y—Ni合金系在机械合金化过程中实现非晶转变的能力。用机械合金化方法成功地获得了Al—Y—Ni非晶合金粉末,其非晶属性由X射线衍射和热分析实验得到证实。并研究了球磨强度对Al—Y—Ni合金系球磨非晶转变的影响,发现强度过高不利于非晶转变。  相似文献   

14.
主要研究了球磨时间、原料配比等球磨参数对Ti-Mg系合金机械合金化过程的影响.应用X射线衍射分析,对在不同的高能球磨条件下进行球磨的实验样品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球磨时间、原料配比等球磨参数与实验样品的晶格常数变化率、X射线衍射强度的关系.研究表明,随着球磨时间、原料配比的增加,Ti-Mg系合会的X射线衍射强度增加、衍射峰宽化.  相似文献   

15.
机械合金化法制备Fe—Ni—P—B磁性非晶合金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凡  季亚林 《金属学报》1999,35(11):1183-1186
用机械合金化法研究制备Fe-Ni-P-B系磁性非晶材料,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术和透射电子显微术对不同球磨工艺处理的Fe40Ni40P14B6成分的粉末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成分为Fe40Ni40P14B6的粉末,可通过机械合金化使其非晶化。  相似文献   

16.
Ag—10Ni合金的机械合金化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郑福前  谢明 《贵金属》1998,19(4):1-3
急冷雾化制得的Ag-Ni包覆粉末经机械合金化处理可以生成Ag-Ni亚稳固溶体,再经过粉末冶金过程得到的Ag-10Ni合金,其强化相粒子Ni在Ag基体中细小而弥散分布,明显地提高了合金的力学性能、电学性能和电接触性能。  相似文献   

17.
贮氢合金机械合金化制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机械合金化技术(MA)是一种制备材料的新兴工艺,用它可以制备一般方法难以制备的和性能优越的贮氢合金。本文详细概述了近几年来机械合金化技术在贮氢合金制备上的应用状况,并就今后机械合金化技术在贮氢合金制备上的应用研究提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19.
生物体内的研究表明,工业纯银植人物是极好的骨骼的同义语.但纯摄的强度低,未经冷加工的纯锡用作受力植人物,其强度是很不够的.采用冷馒加工或用铝使铝合金化,均可使纳银显著地强化.在考虑到制造这种植人物的工艺便利和成本时,粉末冶金工艺近净成形植人物被认为是有效的方法.比利时学者及其同事用粉末冶金工艺制造的Nb-10Mo合金近净成形格人物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并对这种新材料与原料钻份进行了生物毒性比较试验和评价.试验采用粒度分别为70mp和sgn的纯铝和错粉为原料(A组试样);工业纯错粉末在如见川b压力下非等轴压制成片…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选取成分为92%Ni-4%B-4%Si的混合粉末进行机械合金化,并每隔一定时间定量取粉进行SEM、XRD及DSC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当球磨至30 h时,粉末形貌趋于球状,微量元素B和Si已经完全向镍中固溶,此时起始熔化温度降至1038℃;继续延长球磨时间粉末发生团聚,并在球磨至80 h时,趋于非晶化转变;将球磨40 h的合金粉末与松装镍粉在1100℃进行熔渗烧结时,发现其与镍粉发生冶金结合并形成致密的烧结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