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第1期IP电信网下一代电信网将会是IP电信网。IP电信网与Inter鄄net是有区别的,尽管它们都采用TCP/IP协议,都采用不面向连接的分组交换技术,但是在业务设计,业务商业模型,网络可管理性、可维护性和可信任性等方面都有差异。本专题旨在通过对IP电信网的特点和关键技术的讨论,让读者对IP电信网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专题征文内容如下:誗IP电信网研究誗IP电信网与Internet誗IP电信网的业务模型研究誗IP电信网的商业模型研究誗IP电信网的QoS技术研究誗IP电信网的网络技术研究誗IP电信网的移动技术研究无线局域网(WLAN)是计算…  相似文献   

2.
利用IP电话技术在Internet网和电话网上通过读者IP网关建立连接,并将读者和IP数据相互转换,实现了用普通电话呼叫上网PC。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概要分析当前有关下一代网络的共识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讨论了IP电信网相关技术的概念与相互关系,阐述了VoIP技术,软交换技术在IP电信网中的作用,给出了IP电信网的业务模型和实现策略。  相似文献   

4.
3G全IP网络体系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G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利用IP技术的优势发展多媒体业务、数据业务,把移动通信技术与Internet技术结合。提出全IP网络的目的就是要使运营商能够在单一IP技术之上构建整个移动业务,同时开展实时和非实时业务,根据这一要求提出了两种WCDMA全IP网的体系结构方案,并对新增加的功能实体和接口可能功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前言 随着网络融合的不断演进,IP网络已由当初的数据应用向多媒体转变,基于IP网络的语音通信技术成为研究的热点。传统的语音通信是利用电路交换技术,其特点是通话时需要建立端对端的专用通信链路,语音质量好,但是成本高,不易扩展增值业务。而VOIP利用IP网络做承载网,在通话时将模拟信号经过采样、数字化、压缩编码、打包分组、分配路由、存储交换、解包解压等一系列交换处理,在IP网或互联网上实现语音通信。[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介绍了利用如东CATV综合信息网E1通道及IP网络建设程控电话网及IP电话网的技术,结构;以及程控电话网和IP电话网之间的互联互通。  相似文献   

7.
七号信令在IP网中的传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丽芳  杨龙 《通讯世界》2002,8(12):80-84
目前,网络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通信网正逐步向以分组交换为基础的新型网络方向发展。现有的公用交换电话网(PSTN),采用的是电路交换技术,要通过IP网络通信,则需要与IP网互通,包括业务互通和信令互通。由于七号信令网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是通信网的主要信令系统,要实现PSTN与IP网的融合,必然首先要实现七号信令系统与IP网的融合,即,要实现七号信令通过IP网的传输。为了使七号信令能在IP网上传输,从软件到硬件,从协议体系到结构功能,从工作方式到性能要求,都需要有相应的发展。其中比较重要的技术包括SIGT…  相似文献   

8.
电信辞库     
光互联网光互联网(OpticalInternet)是一个利用光传输交换技术建设的,能有效传送IP业务的网络。它是一种基于对等模型的网络,IP网络与光网络处于同一个控制平面之下,针对IP业务这种单一业务模型,运行同一套路由协议,维护一个共同的拓扑信息库。IP设备与光网络设备互相可见,在进行路由选择时这两种设备共同参与,实现统一的流量工程,可以针对IP业务的特点实现网络资源的最优利用。其上层是数据网络,其底层使用光传送网(RTN)作为物理传输网络。数据网络的组成设备主要是异步转移模式(ATM)交换机、路由器等;光传送网的组成设…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了如东利用CATV综合信息网E1通道和IP网络建设固定电话网和IP电话网的技术及结构,同时,也阐述了固定电话网和IP电话网之间的互联互通.  相似文献   

10.
试析宽带IP网技术的分类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信息量的爆炸性增长和IP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宽带IP网的出现和发展。本讨论了IP over ATM、IP over SDH、IP over WDM三种主流宽带IP网技术的性能,网络结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黄兵  谭斌  罗鉴  郭勇 《电信科学》2021,37(10):39-46
IP技术作为互联网的技术基础,在今后5~10年如何发展是通信行业面临的关键问题。分析了传统IP网络架构的成功与不足,提出未来IP网络既要继承传统IP技术的设计原则,比如端到端原则和分层解耦原则,又要解决现有IP网络中业务和网络过于割裂的问题。从网络演进和未来业务需求的角度出发,认为未来IP网络的核心问题是要加强业务和网络的协同,提出了改进后的IP网络设计原则“横向:服务化网络赋能的端到端架构,纵向:智能控制面支撑的分层模型”,并且基于此原则提出了未来网络的参考架构。  相似文献   

12.
网络新技术的发展为5G注入了新的活力,针对5G新定制化网络应用领域及需求,如何构建一张具备灵活切片能力的移动承载网,成为5G承载网建设重中之重。从FlexE技术架构及应用场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索,详细介绍了FlexE接口技术原理与应用,并与FlexE电路交叉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IP/MPLS机制结合FlexE接口技术的STN承载网切片架构,并给出了5G STN承载网采用FlexE接口部署网络切片发展方向与建议,满足推进5G STN承载网切片大规模商用部署。  相似文献   

13.
利用多协议标记交换技术实现IP网的流量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概述了基于集成模式的新一代技术——多协议标记交换技术(MPLS)产生的原动力及其良好的应用前景,并通过对IP网络中流量工程技术发展阶段的分析,比较了各种流量工程技术的差异及优缺点,重点研究了基于MPLS技术实现IP网络中流量工程的工作原理,并以深训市IP城域网为例作了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14.
智能光网络的路由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路由技术是智能光网络的核心技术之一,如何把IP路由技术运用到智能光网络中,以及如何利用路由技术提高智能光网络的生存性已成为研究热点.文中综述了光网络中路由技术的特点,分析了当今国内外智能光网络的部分路由算法,深入研究对比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以及对智能光网络生存性产生的影响,预测了智能光网络路由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电信企业网络为例,探索如何在大型企业网络上建立比较可靠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并提出了一个较 具体的方案,并分层面的描述了如何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16.
对数据网络发展历程和主要通信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面向连接和无连接两种通信模式各有优势和特点,将面向连接的技术融和到IP技术中,使两种通信方式的优势有机结合,才是IP数据网络的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在网络IP化、数据业务多样化的背景下,如何实现业务的精确运营及对OCS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A lightweight stateful address autoconfiguration for 6LoWPA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ensor network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various areas, and most current applications require connectivity between sensor networks and the Internet. By being seamlessly integrated into IP network infrastructure, sensor network applications would benefit from standardized and established technology, as well as from the plethora of readily available applications. Preparing sensor networks for IP communication and integrating them into the IP network, however, present new challenges on the architecture and its functional blocks, e.g., the adaptation of the respective link technology for IP support, development of security mechanisms, and autoconfiguration to support ad hoc deployment. In this paper, we focus on the IPv6 address autoconfiguration issue and propose a proxy-based autoconfiguration protocol. The proposed protocol guarantees the assignment of a unique address to each node in the network. The protocol is simulated and implemented on off-the-shelf sensor network platforms. 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our mechanism outperforms similar network address configuring mechanisms in terms of latency and overhead.  相似文献   

19.
移动软交换核心网IP化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IP技术的发展,通信网络逐渐向全IP网络发展,基于软交换技术和IP技术构建的下一代核心网成为移动运营商的首选。本文从网络改造架构、话路网组网、IP地址规划方面入手,对于软交换核心网IP化的实现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