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原油中石油酸、环烷酸和脂肪酸在胜利原油中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认为胜利原油小于640℃馏分油的酸值随实沸点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大于640℃渣油的酸值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200~500℃温度范围内,环烷酸含量随沸点温度升高而增加,脂肪酸随沸点温度升高的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2.
原油中石油酸的分析与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原油的总酸值的分析方法和石油酸的分离方法进行了介绍,并通过对总酸值和环烷酸分布规律的深入研究后指出,目前已取得的成果和掌握的规律还不足以满足石油加工和石油酸腐蚀机理研究的需要,在石油酸的定量分离,石油酸组成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3.
石油酸钠的水溶性规律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探讨了不同馏分石油酸钠的水溶性规律,结果表明,石油酸钠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及水相中电解质的浓度是影响其水溶必的主要因素。升高温度有利于石油酸钠在水中的溶解;但在一定的条件下,石油酸钠加入量少,反而要求较高的溶解温度;Mr^-小的石油酸钠对Mr^-较大的石油酸钠具有的增溶作用;一定量的中性油也会增加石油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4.
蓬莱和苏丹高酸原油中的石油酸结构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醇碱水溶液萃取蓬莱和苏丹高酸原油中的石油酸。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负离子电喷雾质谱三种表征技术鉴定了原油中的石油酸结构和组成。结果表明,这两种原油中的石油酸结构基本一致,分别为脂肪酸、环烷酸和芳香酸,不同的是对于同一种类的石油酸,碳数范围不同,所占的质量百分数不同。  相似文献   

5.
张志宏  薛军 《油田地面工程》1994,13(3):43-44,66
实沸点蒸馏数据是评价原油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当油样量不足无法做实沸点蒸馏,或不需要分析馏分油性质,而急需了解某原油馏分分布时,就需采取用油量少,速度快的模拟蒸馏方法。大庆油田设计院从美国HP公司引进一套HP5880/5890A气相色谱仪及蒸馏软件,根据成品油及原油蒸馏的有关资料进行测试,从而获得原油模拟蒸馏数据。  相似文献   

6.
储油罐温度分布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持罐中油品储存温度,现场主要采取了倒罐方式,但缺少必要的测温装置,对罐内原油的温度状况不清楚。近年研制了一套温度实时监测和报警系统,对各监测点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记录和超温预警及报警;同时监测并记录了储油罐的进出口温度、环境温度、地温以及储油罐液位等参数,并对储油罐有关温度分布规律进行了初探。  相似文献   

7.
The molecular transformations of carboxylic acids in heavy acidic SL crude before and after true boiling point distillation were examined by ultra-high resolution negative-ion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ESI) Fourier transform ion cyclotron resonance mass spectrometry (FT-ICR MS). The acid class (heteroatom number), type (z numbers) and carbon number distributions were positively characterized. It was found out that the total acid number (TAN) of SL crude decreased after true boiling point distillation, and the abundance of O2 class in mass spectra was also found to be reduced from 67.6% to 34.5% in SL TBP mixed crude as measured by MS spectra, indicating to a potential carboxylic acid decomposition. However, it was interesting that the carboxylic acids type distribution in both oils was almost the same although their relative abundance in SL TBP mixed crude turned to be much lower, suggesting that various petroleum carboxylic acid types have the similar thermal decomposition reaction behavior. Furthermore, for each O2 type of acids in SL TBP mixed crude, the abundance of carboxylic acids with carbon number higher than 35 was reduced greatly, especially for those with carbon number higher than 60, the mass peaks of which were nearly totally removed, indicating that the large carboxylic acid molecules in heavy fractions decomposedmore significantly because of longer heating time during the true boiling point distillation process. As a result, the reduction ofTAN may be caused by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carboxylic acids especially those with high carbon number, suggesting that quick distillation or much lower pressure is required to avoid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相似文献   

8.
9.
 酸值相近的原油腐蚀性差别可能很大,这与其中所含的石油酸结构有关。为了考察不同结构类型的石油酸腐蚀性大小的差别,选取了26种石油酸模型化合物,系统地测定了其在白油模拟体系中的气相、液相及总腐蚀速率,并分别比较了直链、支链及环状石油酸的腐蚀能力。结果表明,直链脂肪酸的腐蚀能力随碳数的增加而减弱,环取代能增强石油酸的腐蚀能力,但多个环取代时反而减弱其腐蚀能力。  相似文献   

10.
实沸点蒸馏数据是评价原油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当油样量不足无法做实沸点蒸馏,或不需要分析馏分油性质,而急需了解某原油馏分分布时,就需采取用油量少、速度快的模拟蒸馏方法。大庆油田设计院从美国HP公司引进一套HP5880/5890A气相色谱仪及蒸馏软件,根据成品油及原油蒸馏的有关资料进行测试,从而获得原油模拟蒸馏数据。  相似文献   

11.
采用铁粉腐蚀法对石油酸的腐蚀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石油酸腐蚀受温度、反应时间、铁粉用量的影响较大,最严重的腐蚀发生在280-320℃;腐蚀时间越长、加入铁粉越多,腐蚀则越严重。该法可以模拟石油加工过程中装置不同部位的温度进行腐蚀试验,其结果对于特定部位材质的选择、腐蚀速率的预测以及相应防腐措施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一些原油中钙化合物分布及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用水抽提法研究了原油中水溶性钙的比例 ;用有机溶剂抽提法研究了减压渣油中钙的分布 ;用酸解 -醇碱溶液抽提法研究了大港减压渣油中钙化合物的形态 ;还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透射电镜、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场致解吸质谱等对钙化合物的形态和分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随着原油中含钙量的增加 ,水溶性钙的比例逐渐降低 ;与水溶性钙结合的阴离子中没有氯 ,大部分为含硅的无机盐及少量的含硫化合物 ;原油中的钙 96 %以上存在于减压渣油中 ;不同减压渣油中的钙分布有较大差别。大港减压渣油中的钙大部分为油溶性石油酸钙 ,相应的石油酸相对分子质量为 2 70~ 730 ,碳数分布为 1 6~ 4 8  相似文献   

13.
石油酸的腐蚀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铁粉腐蚀法研究了石油酸的腐蚀特性,分析了柴油馏分石油酸腐蚀反应的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酸值相同时,柴油馏分中的石油酸腐蚀性比减四线馏分强,石油酸腐蚀高峰的温度与石油酸的平均沸点和分解温度有关.确定了石油酸动态腐蚀的表观总反应级数为2级,并求出反应活化能为55.6 kJ/mol.  相似文献   

14.
石油酸腐蚀的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铁粉腐蚀法研究了石油酸的腐蚀特性,分析了柴油馏分石油酸腐蚀反应的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酸值相同时,柴油馏分中的石油酸腐蚀性比减四线馏分强,石油酸腐蚀高峰的温度与石油酸的平均沸点和分解温度有关。确定了石油酸动态腐蚀的表观总反应级数为2级,并求出反应活化能为55.6kJ/mol。  相似文献   

15.
碳酸盐岩油气田分布规律   总被引:31,自引:6,他引:31  
勘探实践表明,碳酸盐岩油气田主要是沿断裂带、不整合面、生物礁发育带、裂缝带及有效烃源岩分布的。我国多旋回海相盆地碳酸盐岩一般经历了我期嘏藏过程。勘探难度很大,但近年来在鄂尔多斯、塔里木以及四川等盆地不断获得新的突破,我国碳酸盐岩在石油工业持续稳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碳酸盐岩油气田的勘探必须遵循碳酸盐岩油气田的分布规律、加强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的基础理论研究、开展碳酸盐碉油气勘探技术攻关。  相似文献   

16.
石油酸钠的表面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石油酸钠的表面活性研究后发现,相对于与其相对分子质量盯近的其它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来说,石油酸钠具有较大的临界胶束浓度及较低的表面张力极小值无机电解质的加入会降低石油酸钠的CMC乙醇的加入也会改变的CMC,当加入量小于5%时,CMC降低,当加入量大于20%时,CMC则会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7.
石油酸酰胺系改性乳化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粗石油酸和二乙烯三胺为原料在 110℃ ,真空度为 64 .0 k Pa下成盐 1h后 ,升温至 160℃ ,真空度为5.33k Pa下反应 3h合成酰胺 ,然后 ,再用氯乙酸钠等改性得到石油酸酰胺系改性表面活性剂。室内试验证明 ,石油酸酰胺系改性表面活性剂加入碱和助剂后制成的乳化剂对渣油有较好的乳化效果。合成酰胺过程中还回收了粗石油酸中的中性油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复合溶剂抽提分离胜利原油减一线油中的石油酸,经优选表明,复合溶剂的最佳配比为:活性组分A含量为1%—3%,60%乙醇含量为97%—99%;抽提的最佳剂油比为0.15。经复合溶剂抽提,可脱除减一线油中80%以上的石油酸,减一线精制油收率达99.3%,石油酸收率达0.62%,粗酸值为157mgKOH/g,复合溶剂可回收重复利用,回收率98.9%。采用该工艺每处理lt减一线油,可实现增值约10RMB¥。  相似文献   

19.
胜利油区车古20古潜山油藏裂缝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为付  邵剑平 《特种油气藏》2003,10(6):20-22,25
综合运用地质、测井、地震和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车古20古潜山油藏裂缝的分布特征和发育规律进行研究。利用岩心、测试资料划分裂缝类型;利用双侧向测井资料识别裂缝类型并求取裂缝孔隙度;利用地震资料求取裂缝分维数;利用有限元方法对裂缝发育规律进行预测。研究表明,该区油藏整体上表现为块状特征,裂缝发育带呈近南北向展布,裂缝发育程度受岩性、岩层厚度和断层控制。  相似文献   

20.
石油酸钠对馏分油的增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石油酸钠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对馏分油的增溶能力越强;水相中石油酸钠浓度越大,对馏分油的增溶能力越强;水相中无机电解质浓度越大,石油酸钠对馏分油的增溶能力越强。在馏分油的碱洗脱酸过程中,必然会发生石油酸钠分油的增溶作用。温度对石油酸钠增溶馏分油的能力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