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推动节能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组织修订完成的《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年)》近日正式发布。  相似文献   

2.
简讯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年)》发布为推动节能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组织修订完成的《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年)》近日正式发布。《大纲》充分考虑10年来节能技术发展状况,提出了重  相似文献   

3.
节能减排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我国也已经将节能减排列为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战略目标之一。在当前各个行业,节能与环保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与关注。而船舶的节能与环保使得我们对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社会有重要意义。文章将对LNG燃料作为内河渡船动力源的系统设计方案做一些分析与介绍。  相似文献   

4.
2011年7月以来,新余市在资金争取与项目建设上不断实现新的突破,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全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市、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项目先后落户,这三大政策的实施将对新余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据悉,国家此次试点的目的是希望示范城市以城市为平台,以整合财政政策为手段,以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在低碳产业、绿色交通、建筑节能、发展现代服务业、环境质量改善、可再生能源利用等六方面取得节能减排的新突破,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5.
《塑料科技》2013,(4):42-42
踏入2013年,全球经济逐渐回稳并有望重新启动,另一方面,全世界同时都面临日趋严重的能源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各国开始重整并实施不同能源高效利用的绿色长远战略。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一路高歌猛进,与此同时中央政府亦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切实推动社会走上节约、环保、安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中国塑料》2013,(3):117
踏入2013年,全球经济逐渐回稳并有望重新启动,另一方面,全世界同时都面临日趋严重的能源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各国开始重整并实施不同能源高效利用的绿色长远战略。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一路高歌猛进。与此同时,中央政府亦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切实推动社会走上节约、环保、安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煤化工行业与石油化工和天然气化工相比较是一个能源利用率低、三废排放量多的行业,在发展煤化工的问题上,出于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原因也一直伴随着强烈的反对声音,因此煤化工行业发展的成败关键在于节能减排。节能装备产业,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8.
简讯     
《中国氯碱》2006,(6):44-44
内蒙古海吉氯碱二期扩建项目即将开工建设;吉化电石厂有机硅恒沸盐酸回收氯化氢单元装置一次开车成功;中国加快资源产品改革;我国将实施四大节能政策。[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化工中间体》2008,(10):34-34
自上周闭幕的第二届中国(太原)煤炭与能源新产业博览会的统计.2007年。我国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投资总额已达到120亿美元.名列世界第二.我国可再生能源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为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我国政府要求各地将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考核指标.并且逐步建立持续稳定的市场需求,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推动相结合的原则,通过优惠的价格政策和强制性的市场配额政策。以及加大政府投资和资本市场的融资.实施政府特许权,政府采购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闫淑萍 《河北化工》2013,(3):1-9,31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落实党的十八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的重大举措,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我国能源资源需求将呈刚性增长,废弃物产生量将  相似文献   

11.
推进水泥散装化,深入开展节能、节材工作,不仅是缓解能源、资源紧张的矛盾,保障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推进“两个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中国橡胶》2007,23(5):17-17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最近强调,“十一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时期。要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紧紧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能源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把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和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加快形成节约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提高全社会能源资源利用水平,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明显进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中国的能源瓶颈现象日益突出,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的长远战略方针。电能以其生产和变换相对简单,传输和分配相对方便、使用和操控比较容易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电力行业作为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大户,其节电工作贯穿于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整个过程。各个环节节电大有可为。本文首先阐述我国电气节能的现状,然后用实例论述电气节能技术的实施原则和应用前景,对今后的电气节电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佼 《散装水泥》2006,(1):24-2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党中央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能源短缺是中国的基本国情。能源短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同时我国又存在着严重的资源、能源浪费。目前,我国工业部门的能源消费占全国能源消费…  相似文献   

15.
《散装水泥》2013,(2):5-6
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此,中央提出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强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的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工作,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这既是建设"两型"社会的必然选择,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正>石油企业的能源计量管理是企业对能源进行科学管理、实现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计量管理和节能管理在石油企业中是相辅相成、密切配合的两项基础性工作。能源计量是加强能源管理的核心,石油企业的节能管理和节能技术的发展,必须依靠有效的能源计量保障,促进石油企业持续发展。辽河油田公司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既是能源生产大户,也是能源消耗大户。加强节能工作、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企业,潜力很大,任务也十分繁重。  相似文献   

17.
《化工进展》2013,(2):393
近年来,化工学科的发展日新月异,绿色化学、纳米技术等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已经渗透到化工学科研究的许多领域。同时,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化工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面临着诸如节能减排、环境友好、原料来源多样化等多种挑战。为总结交流近年来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减排及石油补充与替代能源的开发利用成果,中国化工学会《化工进展》编辑部计划组织一系列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活动主题是"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化工",请各位专家提前安排工作,预留时间。尤其需要  相似文献   

18.
陈强 《中国化工贸易》2013,(10):330-33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工业化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严重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问题。要想拥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节能减排工作就必须要切实落到实处。尤其是在循环经济发展尚处于企业和产业内部物质循环的初级阶段,化工企业更要深入贯彻执行国家政策,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做好节能与循环经济工作,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篇文章通过对某市化工园区的调研,分析了在循环经济初级阶段化工企业节能与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的关系,找出了一些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当今经济发展对工业化的必然要求。节能减排工作任重道远,能够有效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我国硫化钠生产大多采用煤还原芒硝法,此种工艺资源利用率低,能耗较大,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不佳。加快硫化钠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的改造升级,有效实现节能减排,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的国策方针,把我国建设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保障我国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国家近期出台了新的重大环境治理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