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韩天玉 《山西化工》2002,22(3):10-12
介绍了CHDI型PTMG聚氨酯的制备工艺和性能,并就其物理机械性能和其它二异氰酸酯聚氨酯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高性能材料-CHDI型聚氨酯弹性体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4-环己烷二异氰酸酯(CHDI)分子高度简洁、规整和对称,合成的聚氨酯弹性体相分离度极好,有着优异的机械和物理性能。笔者论述了CHDI的性质和制备方法,讨论了CHDI型聚氨酯弹性体的合成工艺和性能。  相似文献   

3.
在叠氮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材料研究过程中,以叠氮聚醚为基体材料、TDI为固化剂,在配方中添加癸二酸二异辛酯作为增塑剂、1,4-丁二醇作为扩链剂、辛酸亚锡作为催化剂、白碳黑作为填料,对其配比做了适量的调整。对确定的材料配方进行了加速老化、扩大以及重现性试验。结果表明所研究的叠氮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材料性能优良、稳定,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4.
聚醚型聚氨酯微孔弹性体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预聚法制备聚醚型聚氨酯微孔弹性体。试验表明,影响其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有:二苯基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改性方法,扩链剂,交联剂的品种和用量,异氰酸酯指数。  相似文献   

5.
运用聚乙二醇(PEG)、甲苯二异氰酸酯(TDI)、1,4-丁二醇(BDO)制备了聚醚型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运用正交实验,总结出合成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反应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硬段含量Ch=40%,异氰酸酯指数R值=1.02,反应温度T=80℃,反应时间t=1.5 h。通过红外分析、元素分析、差示量热扫描分析确定了聚氨酯中链段的单元结构及性能。  相似文献   

6.
室温固化高强度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的研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翟文  陈强  李玉莲 《弹性体》2003,13(3):11-13
介绍了室温固化高强度聚氨酯弹性体的合成方法及其性能。探讨了多元醇、异氰酸、稀释剂、交联剂等组份对聚氨脂弹性体性能的影响。试验证明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的硬度、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均随聚醚分子量的升高而下降,确定了本研究所需聚醚分子量为l000,采用PTMG:PPG=75:25(质量比)的混合多元醇合成的预聚体,并添加适量的稀释剂,在保证良好的物理性质和耐水解性能的前提下,降低了粘度,延长了釜中寿命,改善了施工工艺,降低了材料成本;采用混合胺固化剂降低了固化温度。该弹性体硬度高、强度高、回弹性好、耐磨、耐水解.并且满足了现场施工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聚醚型高硬度聚氨酯弹性体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聚氧化丙烯多元醇、二醇扩链剂和多异氰酸酯为原料,用一步法工艺制得一系列高硬度聚氨酯弹性体。讨论了多元醇组分平均每个羟基所对应的链段的相对分子质量(MOH)、平均官能度以及异氰酸酯种类对高硬度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液化MDI或粗MDI与聚氧化丙烯醚配合使用可以制得邵D硬度大于65的聚醚型高硬度聚氨酯弹性体。  相似文献   

8.
以聚氧化丙烯三醇、高活性聚醚聚合物多元醇(HPOP)、二醇扩链剂、水及催化剂等助剂的混合物作为A组分,以聚四氢呋喃二醇(PTMG)、纯MDI和液化MDI为原料合成的半预聚体作为B组分,A组分和B组分按异氰酸酯指数1.1混合,制备微孔聚氨酯弹性体。讨论了预聚体的NCO含量、纯MDI与液化MDI质量比、二醇扩链剂种类和HPOP/聚醚三醇质量比对微孔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预聚体NCO含量和纯MDI的用量增加时,微孔弹性体的硬度和拉伸强度增加;微孔弹性体的硬度随HPOP和1,4-丁二醇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当HPOP/聚醚三醇质量比为50∶50时,微孔弹性体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四氢呋喃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介绍了以四氢呋喃聚醚(PTMG)、二异氰酸酯(MDI和TDI)、MOCA、1,4-丁二醇为主要原料合成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讨论了不同的游离-NCO的加入量、不同体系(MDI/1,4-BDO、TDI/MOCA)、不同聚合方法(预聚物法、半预聚物法)及改性剂对聚氨酯弹性体哲理机械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以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醚多元醇、二异氰酸酯和扩链剂为原料制备PU弹性体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U弹性体的力学性能随-NCO基含量的增加而提高;提高聚醚的相对分子质量,PU的定伸强度、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下降,断裂伸长率提高;后熟化时间及R值对PU弹性体性能有显著的影响;聚醚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时,MDI—PU的力学性能优于TDI—PU。  相似文献   

11.
LDA/APP对聚醚聚氨酯弹性体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氧化丙烯二醇和甲苯二异氰酸酯、一缩二乙二醇等为主要基体材原料,以联二脲(LDA)、聚磷酸铵(APP)作为阻燃剂,制作了聚醚聚氨酯弹性体。研究了LDA/APP质量比对弹性体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测试了配方的力学性能,可见光的透过率,燃烧性能。结果表明,LDA与聚醚聚氨酯弹性体的相容性比较好,可以大幅度提高其力学性能,APP的相容性则相对比较差。两者都可以提高材料的阻燃消烟性能,当LDA/APP以30.0/30.0比例混合时,可以获得较佳的阻燃消烟效果。  相似文献   

12.
LDA/APP对聚醚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邹德荣  徐宇 《中国塑料》2002,16(3):34-36
以聚氧化丙烯二醇(N220)、甲苯二异氰酸酯、一缩二乙二醇等为主要原料,以联二脲(LDA)、聚磷酸铵(APP)作为阻燃剂,研制了聚醚聚氨酯弹性体。研究了LDA/APP含量对弹性体的物理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DA与聚醚聚酯弹性体的相容性较好,可以大幅度提高其物理力学性能,APP的相容性则相对比较差。两者都可以提高材料的阻燃消烟性能,当LDA/APP以及30/30比例混合时,可以获得较佳的阻燃消烟效果。  相似文献   

13.
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制备聚氨酯弹性体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MOCA)以及高相对分子质量、低不饱和度聚氧化丙烯多元醇为原料,以预聚体法制备了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比较了高相对分子质量、低不饱和度聚醚与普通聚醚在制备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过程中的加工性能以及弹性体的物理性能。结果表明,与普通聚醚相比,低不饱和度聚醚制得的聚氨酯预聚体粘度较低,流动性较好,釜中寿命长,脱模时间短;制备的硬度为邵A83-95的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在硬度相同时,基于低不饱和度聚醚的弹性体的拉伸强度、伸长率、撕裂强度比基于普通聚醚多元醇制备的弹性体高20%-50%。  相似文献   

14.
HTPB/IPDI聚氨酯弹性体材料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1,4-丁二醇、白碳黑、辛酸亚锡等为原料,采用一步法制备了聚烯烃型聚氨酯弹性体材料。试验了1,4-丁二醇比例、白碳黑和辛酸亚锡含量、异氰酸酯指数对弹性体性能的影响,测试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粘度变化。结果表明,当1,4-丁二醇和HTPB的羟基比值控制在4.白碳黑含量为12.5g,辛酸亚锡含量为0.4g,异氰酸酯指数为1.20时,可以获得工艺性能和力学性能良好的聚烯烃聚氨酯弹性体。  相似文献   

15.
以对苯二异氰酸酯(PPDI)、低聚物二元醇和1,4-丁二醇为原料合成PPDI型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考察了软段种类和相对分子质量、硬段含量、R值(n(NCO)∶n(OH))等对其性能的影响,并与MDI型TPU的动态力学性能作比较.结果表明,聚ε-己内酯(PCL)体系TPU具有良好的性能,硬段含量和R值的提高均可...  相似文献   

16.
采用聚己内酯多元醇CP-20、异氰酸酯和扩链剂等为主要原料,通过预聚物法合成聚氨酯弹性体。研究了预聚物中ω(-NCO%)含量、异氰酸酯种类、扩链剂种类及扩链系数等对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P-20/TDI-100/MOCA体系和CP-20/MDI-100/BDO体系的聚氨酯弹性体具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17.
以聚醚多元醇、MDI、1,4-BDO和DMTDA等为主要原料,采用半预聚物法合成了双组分聚氨酯弹性体。考察了不同种类多元醇、半预聚物中-NCO基团百分含量、不同扩链剂及其不同配比、-NCO对活泼氢化合物过量比等对聚氨酯弹性体的影响。结果表明,PTMG/MDI/DMTDA半预聚物体系制备的弹性体具有优良的物理性能及工艺性能。。  相似文献   

18.
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聚醚多元醇、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1,4-丁二醇为原料合成了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分别对预聚反应时间、温度进行了考察,确定了合适的反应条件;并对影响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的几个因素如预聚体中NCO质量分数、水分含量、NCO与OH摩尔比、聚醚多元醇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后熟化时间等进行了研究。较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80±5)℃,预聚反应时间1.5 ̄2h。聚醚多元醇含水质量分数<0.05%,NCO与OH摩尔比1.00 ̄1.03,后熟化时间≥4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