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景观优先”强调最大化地考虑景观的价值,是一种以生态可持续和景观功能为出发点、在平衡其他因素后以景观为主导的设计理念.将景观优先设计理念引入城市设计意味着设计要结合自然山水,维持城市生态结构的完整性、连续性,同时强调注重景观体验.文章从四川汶川水磨镇灾后重建方案中解读了景观优先设计理念的具体实践,强调自然景观要素在城市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借山用水”保持总体形态完整设计方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新城建设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何将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新城建设结合起来,对于指导我国未来的新城开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成都天府大道南延片区概念规划研究为例,提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优化和改造,从而建立区域生态景观架构的生态优先的新城规划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城市开放空间在改善城市的物质、生态、游憩与景观环境等方面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开放空间优先反映了城市建设中尊重自然的规划指导思想。从规划观念以及方法上对这一思想进行了深入探讨,进一步提出了开放空间的类型优先与布局优先。类型优先是将对城市具有重要意义的自然地块及其上的自然过程作为城市建设中优先考虑的对象。布局优先关系到开放空间在形成良好的城市绿色形态中所占据的更为重要的空间位置和形成更加合理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4.
前言@@贯彻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建设"生态城市,绿色城东".以现代化高标准新城发展为核心,以增强城东新城综合竞争力为主线,建设与杭州城东门户相匹配的绿地系统格局和绿色空间体系.坚持以人为本,大规模建绿、增绿,开创杭州生活环境优越、生态效应优先的新城环境发展之路.规划适度超前,体现城东新城大气开放的门户形象,建设具有时代特征的绿地景观.  相似文献   

5.
生态城市的建设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城市经济、社会、技术等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文章从城市土地利用的角度来探讨城市生态问题.首先谈到目前的城市生态危机特别是在城市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生态隐患,倡导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该贯彻生态优先的指导思想.其次.从图底关系的角度指出城市建设区是由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构成的整体,并概述二者之间的关系.然后,在现实问题的基础上分析目前规划体系在非建设性用地控制方面存在的缺陷及其原因,并指出推进非建设性用地规划所具有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福州滨海新城规划是我国首个把城市定位为"森林城市"的新城。在森林新城建设中,通过划定生态红线,塑造生态格局空间,打造绿色生态廊道,设计生态福利空间等手段,把打造森林城市作为目标和理念,融入滨海新城规划建设全过程,提出"在森林中建城,先造森林再造城"的理念,开启了全国新区建设的先河,为我国高水平的森林城市建设提供生动案例。  相似文献   

7.
本文借鉴国内外规划专家在规划内容、范围、理论研究、方法技术等方面的理论成果,以龙泉驿中心城区和皇冠湖总体城市设计为例,提出"人地和谐、生态优先"的规划理念,倡导生态城市设计.  相似文献   

8.
何鹏 《城乡建设》2013,(6):25-26
嘉定新城是上海近期重点发展的三大新城之一,其建设已列入全市新城建设的重点。上海世博园的城市最佳实践区众多城市建设案例,提供了当今世界最新的节能、低碳、环保技术和理念。"十一五"以来,上海在郊区新城建设中结合自身优势,取得了先发效应,进一步强调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充分展示"自然和谐,创业创新"的城市特质,将嘉定新城打造成为"世博园外的城市最佳城市实践区"。本文以上海嘉定新城中心区为例,从规划设计、公建项目、绿化景观、市政道路及科学调研五个方面落实生态,宜居,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2008年6月19日~20日,2008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论坛在河北廊坊举行,主题为:"灾后重建·生态城市:我们共同的家园".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仇保兴副部长在主旨发言中指出,"汶川大地震后,将'灾后重建'与'生态城市建设'两个题目合在一起研究,一个令人非常沉重,一个令人非常激动"."沉重"的灾后现实使人们勇敢地直面灾难、理性地思考未来,使人们认识到规划的本质在于回归"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高度,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形成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我们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贯彻到城市建设实践的各个方面,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意识、生态优先意识、国际化意识和特色化意识,通过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系列行动计划,推进城市生态文明水平不断进步,把大丰建设成为最美丽、最生态的城市.  相似文献   

11.
杨立新  龚建英 《规划师》2005,21(Z1):62-63
"义乌盆地"具有弱风性和较易形成接地逆温层两大气候特征,易造成污浊空气在城市中沉积,也不利于外围新鲜空气进入城区.合理的绿地系统布局可以利用热岛效应将城市外围生态绿地的氧气输入城市中心,改善城市空气环境.义乌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布局结构应为"一圈、二廊、三轴、五楔、八带、十核",这样的结构具有生态优先和开放性的特点,能产生调节气候、增强静风和逆温天气的污染降解功能.  相似文献   

12.
王宁 《中外建筑》2013,(6):77-79
以双岛湾片区城市设计为例,探索了新区开发生态优先理念的规划方法。生态优先理念贯穿新区规划全过程:以详实的现状生态资源调查及区域生态本底梳理为前提,以体现生态原则的总体定位为基础,以生态资源导向的功能布局为主体,以重大生态要素专题研究为补充,从而形成生态优先理念的整体规划框架。  相似文献   

13.
新年致辞     
2011,玉免赐福.乘着"十二五"规划的春风,城乡规划行业由关注经济效益的物质空间规划向关注民生的综合性规划转变,奏响了"民生优先、公平优先和生态优先"的城乡发展主旋律.《规划师》紧跟"十二五"规划的政策内容,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对城乡规划属性、规划体制、规划理念、规划技术及规划均等化等问题的探讨,有针对性地开设了"‘十二五’规划下的城乡规划建设""规划的公共性与体制创新""低碳城市与规划技术创新""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发展与规划"等主题论坛.  相似文献   

14.
始于2002年规划的宁波慈城新城,参照了慈城古城棋盘式路网布局以及慈湖蓄涝、河街相依的优秀规划与治水思想,结合国外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雨水生态处理、收集利用等方面兼容并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设计并建设了相应的基础设施.本文以慈城新城为例,介绍了雨水生态处理设施的建设情况,探讨了WSUD(水敏感城市设计)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当前,滨海新城的建设主要表现为经济产业发展的需求,城市的社会性和宜居性并未在建设初期得以充分体现。本文以环水东湾新城城市设计为例,探讨在"生态文明"和"以人为本"理念不断充实和完善背景下,滨海新城多维度协同发展的策略,以及重点探讨以核心项目优化投资开发环境、提升城市环境品质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改善城市水环境、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结合上位规划指标要求及研究区生态环境本底现状,提出了榆中生态创新城海绵城市总体规划.文章根据研究区的特征构建海绵中心,保障区域自然海绵结构,并针对城市的不同组成系统,制定了海绵城市总体建设策略.为了更好地管理榆中生态创新城雨洪综合系统,海绵城市建设与管理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落实...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中心城建成区圈层蔓延现象引发了边缘村镇蔓延与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绿地侵蚀等问题。近10年来,随着北京新城建设逐步推进,通州等远郊城镇的城市蔓延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从紧凑城市视角,分析2004~2013年间通州新城与周边村镇的常住人口及建设用地增量变化,证实通州已经出现城市蔓延相关的耕地流失、钟摆交通等问题;进而提出"紧凑新城""发展权移转""区域生态共治"等策略,促进北京周边绿地空间保护与遏制新城边缘城市蔓延。  相似文献   

18.
人类活动的碳排放量与城市化进程息息相关,城市土地利用、功能活力和交通系统组织是影响城市碳排放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厘清低碳生态城市空间结构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评建结合"思想跟踪对比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情况,从城市规划方案和规划建成后两方面选取可量化的低碳生态城市空间特征为指标,评价并对比城市规划方案及建成后碳排放潜力。在新数据环境背景和GIS技术支持下,基于空间分析及网络分析手段实现评价结果空间化直观表达。以济南市西部新城为例,综合评价并可视化表达其概念规划方案及建成实施后碳排放潜力变化情况,评价结果显示,济南市西部新城概念规划方案基本实现规划理念提出的低碳生态目标,但部分片区建设实施尚未满足低碳城市需求,主要表现为公交线路密度、城市功能密度及功能混合度不足。  相似文献   

19.
新城战略是贯穿上海城市规划的基本规划战略之一。面对城市转型发展的宏观背景,上海启动新一轮新城建设,低碳生态的基本理念成为指导新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作为上海本轮首个批复的新城规划,南桥新城总体规划修编在工作过程中从网络生态、紧凑发展、复合有机三个层面落实低碳城市理念的基本出发点,搭建起规划理念到实践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20.
黄光宇  林锦玲 《规划师》2006,22(4):11-14
山地资源型城市具有"山地城市"和"资源型城市"的双重属性,"山地"的地形特征和"以资源开采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导致山地资源型城市普遍存在生态环境脆弱、污染严重、基础设施落后和灾害隐患较大等问题.应编制生态环境空间控制规划,针对不同的生态敏感区采取不同的建设措施,引导山地资源型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