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吴华伟 《化肥工业》2012,39(5):58-59,63
对比了尿素装置A系统和B系统的解吸水解运行,发现A系统解吸水解运行不正常的原因是水解换热器换热效果不好,导致水解塔进料温度偏低,影响解吸效果。通过采取清洗水解换热器、增设蒸汽管线等措施后,解吸废液中含氨和尿素质量分数分别达到≤10 g/m3和≤5 g/m3,可直接作为锅炉给水。  相似文献   

2.
山西丰喜华瑞煤化工有限公司1 000 t/d CO2汽提法尿素装置于2006年7月建成投产,其解吸水解系统解吸废液量约35 m3/h,长期以来,解吸废液中氨含量20~30 mg/L、尿素含量70~80 mg/L,远达不到环保排放要求;将此高氨氮含量的废液补入尿素循环水系统,不利于循环水系统的优质运行。经调研考察与对标分析等,找到了症结所在,2022年8—9月尿素装置停车大修期间实施了加高解吸塔塔体、更换解吸塔与水解塔塔盘、增设卧式水解器及板式换热器等优化改造。改造后,解吸水解系统运行正常,解吸废液氨含量、尿素含量均小于5 mg/L,水解塔(含新增的卧式水解器)中压蒸汽用量大幅减少,助力了尿素装置的优质运行。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资源利用的有效整合,柳钢烧结厂2009年停用原有的喷淋式饱和器硫酸洗氨法,新建磷铵吸收法生产氨水的系统,由3个吸收区和1个解吸区组成,3个吸收区处理的焦炉煤气量分别为4万、10万和6万m3/h,解吸区主要以2开1备的3个解吸塔构成,每个解吸塔可处理富液32m3/h,生产的氨水可供烧结厂275万m3/h的烟气脱硫.于2010年11月得到流量为2m3/h、浓度为10%~11%的合格氨水,用于烧结烟气脱硫,得到合格的硫酸铵副产品.  相似文献   

4.
《中氮肥》2016,(6)
针对330 kt/a CO_2汽提法尿素装置解吸水解系统试车以来出现的水解塔塔壁温度偏低、解吸塔出液温度偏低、废液电导率高、解吸水解系统负荷重、解吸塔及水解塔塔壁结垢等问题进行原因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后,实现了解吸水解系统的稳定运行,解决了废水排放不达标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5.
《小氮肥》2015,(11)
<正>0前言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一分厂原有的尿素深度水解系统设计能力为18 m3/h。随着尿素产能增加,碳铵液流量达到23 m3/h,由于尿素深度水解系统处理能力小,造成其蒸汽消耗高,解吸废液中氨含量不合格,增加了水处理终端的环保压力;同时影响了尿素水溶液全循环系统的水平衡,制约尿素系统的稳定运行。在利用原有工艺基础上,对尿素深度水解系统进行升级优化,从而降低尿素的蒸汽消耗以及提高碳铵液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中原大化集团公司尿素装置水解系统原设计处理后的工艺冷凝液中 ,氨、尿素含量均小于 5mg/L ,直接作为锅炉给水。该系统自 1990年 5月运行以来 ,由于多种原因一直未能回收。经过近两年不断深入消化吸收 ,进行了大量的技术改造 ,处理后的工艺冷凝液合格率达到了 95 %以上 ,具备了回收的条件。 1999年 9月利用大修的机会 ,对水解系统进一步实施了技术改造。改造内容 :①增设一台板式换热器 ;②增设两台电导分析仪。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是 :①水解负荷过大 ,工艺冷凝液超标 ;②解吸塔 (C 10 2 )上塔溢流 ;③解吸塔 (C 10 2 )液泛 ;④由…  相似文献   

7.
<正>1改造目的陕西陕化煤化工有限公司通过扩能、优化措施将1套110 kt/a尿素水溶液全循环法尿素装置改造为300 kt/a尿素装置,各项消耗大幅度降低,全系统实现先进的DCS控制。原尿素装置有1套设计处理能力18 m3/h的低压解吸、水解系统,由于整个尿素装置总生产能力扩大后,相应尿素工艺冷凝液量也成倍增加,原有解吸、水解系统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硫酸三系统技术改造情况。硫酸三系统原采用一洗塔—二洗塔—冷却塔—铅间冷器—2级电除雾器稀酸洗净化、ⅢⅠ-ⅣⅡ"3+1"二转二吸工艺流程,改造后的硫酸系统净化工序采用湍冲洗涤塔—一洗塔—二洗塔—冷却塔—2级电除雾器流程。改造中增设1台湍冲洗涤塔、1台一吸塔和1套尾气脱硫系统并更换了SO2风机。改造后硫酸三系统运行稳定,烟气处理量由1.25×105m3/h增加到2.0×105m3/h,硫酸产能由320 kt/a增加到480 kt/a,实际运行总转化率大于99.3%,吸收率大于99.9%。  相似文献   

9.
张晓静 《小氮肥》2014,(12):25-26
<正>1项目背景2008年,安徽三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三星化工公司)采用武汉绿寰公司的技术成功实施了尿素系统低压水解系统的改造,将三星化工公司一期、二期尿素装置所产生的碳铵液、工艺冷凝液及氨回收和提氢的氨水全部送至低压水解塔进行解吸处理,含氨和二氧化碳的气相物送到二循一冷,达到了回收工艺冷凝液中的尿素和废水再利用的目的。在工艺冷凝液流量为25 m3/h(包括碳化氨  相似文献   

10.
根据运行数据和大修时的检查结果,确定造成尿素装置解吸水解系统解吸废液电导率超标的主要因素是解吸塔上塔规整填料被腐蚀。更换解吸塔上塔填料后,在实际解吸负荷超出设计负荷30%的情况下,解吸废液仍能达到回收利用的标准。根据实际运行情况,概述了解吸水解系统在运行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14万t/a合成氨装置变换气脱硫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将高塔再生改为喷射再生的技改方案。技改结果表明:①技改后脱硫效果明显提高,再生气中H2 S含量由技改前的36.32 mg/m3降至17.84 mg/m3;②脱硫再生系统的动力消耗有所下降,吨氨电耗降低8 kW· h,每年节约电费3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2.
The effect of three inorganic chloride salts, namely, sodium chloride, calcium chloride and zinc chloride on the vapor-liquid equilibria (VLE) and heat of mixing (h.o.m) of the methanol-ethyl acetate system has been investigated under the atmospheric conditions of 760 ± 3 mm Hg pressure. In the experimentation for VLE a Smith and Bonner type equilibrium still was used while in h.o.m. determination a calorimeter connected to a microprocessor-based control unit (MIPROC) which displays digitally the heat of mixing values in calories was employed. All the three salts dissolved to various concentration levels in the solvent mixture brought about a decrease in the azeotropic composition (expressed in terms of mole fraction of methanol) from 0.75 to values like 0.50, 0.37 and 0.18 depending upon the salt added and its concentration level. The salts sodium chloride and calcium chloride which are more soluble in methanol have been found to salt-in that component but with a peculiarity in that, in methanol-rich region the salting-in effect was substantial while in the methanol-lean region it is only marginal. The addition of salt zinc chloride which is more soluble in ethyl acetate results in an anomalous behaviour.

As for the salt effect on h.o.m., the addition of calcium chloride brought about a significant enhancement in the h.o.m values while the salts sodium chloride and zinc chloride (which could be added only to about 5% by weight concentration due to the experimental difficulties) entailed a decrease and lateral shift respectively in the h.o.m. values.

The VLE and h.o.m data which were found to be thermodynamically consistent have been correlated respectively by NRTL, Wilson and by a model similar to the Scatchard series type equation.  相似文献   

13.
通过系统研究一种含羧基表面活性剂HDXA的界面张力特性,表明在一定条件下,该表面活性剂在0.05%~0.4%的范围内可形成10-3mN/m数量级的超低界面张力,添加剂的加入能使油水界面快速的达到最低界面张力,其中最低界面张力和稳定界面张力值均低于单一表面活性剂体系,活性剂HDXA浓度不同时,最佳添加剂浓度也随之改变。不同活性剂浓度达到最低界面张力及稳态界面张力的时间也不同,随着浓度的增大依次缩短。  相似文献   

14.
以焦化厂废水处理系统气浮设备出水为试验废水水源,在中试规模上研究了生物膜法A2/O2(厌氧/缺氧/好氧/好氧)系统中缺氧反应器的工艺特性和效果。缺氧反应器为以陶粒作填料的上流式滤池。研究结果表明,缺氧反硝化对去除焦化废水中COD有重要作用。反硝化菌可利用一些好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都难以降解的焦化废水中的有机物作碳源,反硝化反应器可去除进水中40%的COD。缺氧反硝化反应器进水碳氮质量比在5以上就可基本满足焦化废水反硝化对碳源的需求。稳定运行状况下的NO3--N容积负荷不大于0.24 kg/(m3.d)。缺氧反应器的水力停留时间不小于24 h。系统进水COD、NH3-N的质量浓度分别在1 000~2 200、200~400 mg/L范围内,对系统进水不进行稀释的条件下,水解酸化反应器HRT为20 h,缺氧反应器HRT为24 h,一级好氧反应器和二级好氧反应器HRT均为48 h,二级好氧反应器硝化液回流比为3时,生物膜法A2/O2系统处理出水的COD和NH3-N可以同时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5.
某钨钼选矿废水中含有磷、钙、氯和氟等元素。通过二段加入氧化钙中和,即首先在45 ℃、200 r/min的条件下反应3 h,基本脱除废水中的氟,同时沉淀少部分磷,过滤后得到一段固体产物;再在滤液中继续加入氧化钙\[m(CaO)∶m(H2O)=1∶4\],在50 ℃、600 r/min的条件下反应1 h,过滤得到二段固体产物,滤液返回选矿工段循环再利用。经XRD分析,一段过滤的固体产物为氟化钙、氟磷酸钙和磷酸氢钙,二段固体产物为二水磷酸氢钙,经该工艺处理的磷回收率达到99%,实现了钨钼选矿废水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16.
明珠号FPSO生产污水流程不稳定,加气浮选器效率低,抗波动能力差,难以保证最终出水含油达标。对现有气浮设备进行微气泡旋流气浮选改造,制备出气泡粒径为5~10μm的溶气水。通过调试,当运行流量为110~120 m~3/h,运行压力为50~80 k Pa,溶气水注入流量为1#罐体1.3~1.8 m~3/h、2#罐体2.0~2.5 m~3/h、3#罐体2.0~2.5 m~3/h、4#罐体2.3~2.8 m~3/h,溶气水注入压力为400~500 k Pa,浮选剂投加质量浓度为30~40 mg/L,清水剂投加质量浓度为15~20 mg/L时,能够在入口油质量浓度100 mg/L的条件下使出口油质量浓度30 mg/L;当入口油质量浓度100mg/L时,除油率70%。  相似文献   

17.
针对果蔬垃圾、餐厨浆液水解酸化反应进行研究,考察了人工接种厌氧沼液水解酸化阶段中,水果垃圾、蔬菜垃圾、果蔬混合垃圾以及餐厨浆液在不同工况下pH值、NH3-N、TN、COD、BOD5和VFA等指标的变化,探究水解酸化液作为水处理反硝化外加碳源的可行性.结果 表明:缺氧状态下,pH值、温度、机械搅拌转速分别控制在6.8~7...  相似文献   

18.
磷胺废水处理工艺的设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磷胺废水呈酸性(pH2~3),含氟化物60mg/L,总磷40mg/L,氨氮约40mg/L,SS约130mg/L,综合处理后的出水要求为氟化物<10mg/L,总磷<0.5mg/L。设计针对该废水特性,先采用石灰水解酸化,去除NH3-N和P,接着采用絮凝与气浮去除悬浮物和部分的COD,最后采用活性Al2O3吸附水中残留物,出水可望达标。技术经济分析,投资总费用为483.1万元,按流量150m3/h,处理成本为0.67元/m3,设计工艺可靠且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19.
三相流流型极大地影响三相流的流动和传热特性,准确表征流型对相关设备的设计和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在水体积流量为1.32—12.15 m3/h,油体积流量为0.01—0.43 m3/h,空气体积流量为0.75—2.5 m3/h时,对垂直上升管中油气水三相流的6种典型流型进行了动态图像的拍摄,提取每一帧图像的灰度均值组成灰度波动信号,进行了分形及混沌时间序列分析。分析结果为:当空气流量在0.75—2.5 m3/h之间变化时,所提取的分形维数及吸引子关联维数分别在0.924 7—1.223 4及1.493 7—5.498 2之间,且分形维数及混沌吸引子关联维数随气相流量呈不规则突变,并与流型的Wigner-Ville分布(WVD)特征相对应,表明了分形维数及混沌吸引子关联维数对油气水三相流流型变化具有敏感的"指示器"特性,可以较好地表征油气水三相流流型变化。  相似文献   

20.
内弹道稳定剂对中高燃速RDX-CMDB推进剂燃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种中高燃速改性双基推进剂配方为基础配方,添加不同粒度的Al_2O_3及不同品种的内弹道稳定剂,研究了6~20MPa下推进剂燃速和燃速压强指数的变化规律,并对其燃烧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添加Al_2O_3后推进剂的燃速降低,且随着压强的升高,燃速降低的幅度减小;不同品种的内弹道稳定剂对燃速及燃速压强指数降低和提高的幅度不同,TiO2提高了推进剂高压段的燃速,MgO几乎不影响推进剂燃速,而Al_2O_3、ZrO_2均降低了推进剂的燃速。添加不同粒度的Al_2O_3后,均使燃烧表面的催化剂含量(浓度)降低,改变了催化剂的催化效率,从而导致添加芳香铅A催化剂的推进剂中Al_2O_3粒径分别为10μm和2.5μm时,燃速相应降低0.25mm/s和1.25mm/s。不同品种的内弹道稳定剂对燃烧表面催化剂含量、分散均匀性、催化活性的影响不同,TiO_2、MgO的活性高于Al_2O_3和ZrO_2,从而表现出添加TiO_2、MgO的推进剂燃速高于添加Al_2O_3、ZrO_2的推进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