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2 毫秒
1.
苏尼特左旗额勒思台金矿是最新发现的金矿床,矿床产于燕山期正长花岗岩、花岗闪长斑岩与二叠系上统三面井组接触带部位,矿化类型为蚀变岩型金矿、热液充填型金多金属矿。矿体呈脉状、浸染状,矿化主要受北东向、近东西向断裂带控制,严格受岩体和地层特定层位控制;化探异常与矿化蚀变的分布密切相关,化探异常、构造角砾岩是重要的找矿标志。通过深入研究该矿床区域成矿构造地质背景和区内成矿地质条件,总结主要控矿因素,分析探讨了区内找矿前景,进而提出了进一步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
苏尼特左旗额勒思台金矿是最新发现的金矿床,矿床产于燕山期正长花岗岩、花岗闪长斑岩与二叠系上统三面井组接触带部位,矿化类型为蚀变岩型金矿、热液充填型金多金属矿。矿体呈脉状、浸染状,矿化主要受北东向、近东西向断裂带控制,严格受岩体和地层特定层位控制;化探异常与矿化蚀变的分布密切相关,化探异常、构造角砾岩是重要的找矿标志。文章通过深入研究该矿床区域成矿构造地质背景和区内成矿地质条件,总结主要控矿因素,分析探讨了区内找矿前景,进而提出了进一步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3.
刘宝华 《现代矿业》2018,34(9):43-47
结合内蒙古科右前旗三合屯矿区地质工作成果,详细分析了区域成矿地质背景,重点对矿区地层、岩浆活动、构造、化探异常特征进行了阐述。结合锡多金属、银多金属矿体矿化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区内矿床成矿类型为与岩浆作用有关的热液型矿床,成矿过程受构造及侵入岩控制。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矿区找矿方向,认为花岗岩与二叠系地层的接触带且与断裂构造的叠加部位为成矿有利部位,深部找矿潜力大。  相似文献   

4.
随着满洲里地区区域地质工作的深入进行,对区内找矿远景和找矿方向做出了初步评价,认为区内的哈尔新陶勒盖铅锌多金属矿区具有较大的成矿潜力。为了进一步确定哈尔新陶勒盖铅锌多金属矿区成矿地质条件以及探求工业矿体,通过对哈尔新陶勒盖铅锌多金属矿区以往资料的收集以及物探、化探、钻探等工作,在满克头鄂博组的沉积凝灰岩中探求出矿化体一条,进一步确定了找矿标志、找矿地质依据以及找矿方法。  相似文献   

5.
福建云霄毛官岭钼矿产于燕山早期二长花岗岩内,工作区内岩层单一,构造复杂,矿体受构造控制明显,矿化与围岩蚀变有明显的关系。基于毛官岭钼矿的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区地球化学勘查成果,分析了矿区内钼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为区内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杨旭  牛子鉴  李希  汶博 《现代矿业》2016,32(10):123-125
结合相关地质工作成果,对柴蚂金矿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及矿体地质特征以及矿床成因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①柴蚂金矿位于秦岭凤太金多金属成矿带内,上泥盆统星红铺组为主要的赋矿地层,矿区构造活动较强,褶皱和断裂构造均较发育;②矿石类型为构造蚀变碎屑岩型金矿石;③在多条断裂交汇处或褶曲构造发育部位,矿化蚀变较强,矿区围岩蚀变、土壤地球化学特征与矿化关系密切;④矿床因属与断层、岩性有关,与岩浆活动有联系的受脆-韧性剪切带控制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构造、地层岩性、蚀变、化探异常、地形地貌等方面总结了找矿标志,供区内找矿参考。  相似文献   

7.
矿床综合异常是成矿预测的重要标志,从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寻找隐伏矿体的预测标志入手提出以最佳的标志组合建立综合找矿模型,实现隐伏矿体的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8.
萨热克铜矿位于新疆乌恰县萨热克巴依次级盆地,属托云拉分盆地的一部分,矿体主要赋存于上侏罗统库孜贡苏组第二岩性段(J3k2),顺层产出,受构造控制,总体呈NE—SW向展布,以萨热克巴依向斜轴为界可划分为南北2个矿带。在对矿区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详细分析的基础上,从地质构造、化探异常、物探异常、矿化蚀变等几个方面总结了找矿标志,为区内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姜冰 《现代矿业》2018,34(9):27-32
山东西岭西金矿区位于威海-文登成矿带内,该成矿带为胶东东部地区受米山断裂带控制的近SN向成矿带,断裂构造十分发育,金矿床(点)分布众多。研究区内主要的矿化蚀变带位于米山断裂的次级断裂内。通过对西岭西金矿区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矿床地质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讨论了矿区成矿条件及找矿方向。研究表明:矿体赋存于米山断裂的次级断裂内,形态、产状受断裂构造控制;激电异常、岩石剖面与矿化体对应良好,槽探、钻探工程可有效揭露矿化体;区内金矿成矿条件优越,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0.
滑板溪金锑多金属矿地处湖南安化境内,位于雪峰山弧形构造带上段北西边缘,地处著名的湘西多金属成矿带西南部。结合矿区最新地质工作成果,分析了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并对区内控矿因素、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1)矿(化)体主要赋存于奥陶系下统宁国组灰绿色条带状板岩、粉砂质板岩组合的浅变质岩体中,多呈脉状、薄层状、浸染状产出,分带明显;(2)矿化蚀变作用强烈,细脉状硅化、退色化及黄铁矿化与矿化关系密切;(3)矿床多分布于区域性大断裂旁侧的次级断裂交汇处,受NE向断裂控制作用明显,并受地层岩性、断裂构造等因素共同控制,属中—低温热液充填改造型矿床;(4)矿体主要产于蚀变破碎带内,成矿方式以矿体(脉)沿断裂破碎带和裂隙充填为主,含矿断裂破碎带尤为发育。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从地层、构造、蚀变、化探原生晕异常等方面分析了综合控矿特征及矿化特征,认为矿区构造交汇部位、NE向断裂、硅化脉破碎带、蚀变地段、地表出露的金属氧化物(如锑华)及其硫化物(毒砂)为有利的找矿标志;矿区W—NW向深部及1~#、2~#矿脉外围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值得进一步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1.
杨伟光 《建井技术》2009,30(5):3-6,42
阐述了煤炭基建施工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结合中煤第一建设公司科技创新情况,介绍了煤炭基建施工企业科技创新活动谋划与部署的具体内容及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SMA超弹性及减隔震器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了影响SMA超弹性性能的主要因素,分析了两种不同的超弹性本构关系,总结了SMA超弹性阻尼器在工程振动控制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各种阻尼器的减、隔震效果及作用机制,布置方式和优化设计等,展望了SMA在减、隔震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岳云 《同煤科技》2012,(4):48-49
从投稿方式、审稿方式、作者群3方面,探讨了科技期刊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移动变形等值线图是描述矿区地表移动和变形分布的主要途径,但其绘制方法比较烦琐。为了克服该方法的不足,开发了VB和Surfer接口程序,将其绘图功能集成到地表移动变形预计应用程序中,实现了等值线的自动绘制,为预测结果的正确分析提供可靠的基础图件。实例验证表明,该方法不仅减少了编程量,而且提高了作图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煤矿井下锚索规格普遍采用φ15.24mm和φ17.8mm,在地质条件复杂和地压大的条件下,锚索常出现拉断现象。为保证巷道支护稳定和安全,研制出φ18.9mm和φ21.6mm大直径锚索,使锚索最大承载力分别比φ15.24mm和φ17.8mm锚索提高12%和38%。对大直径锚索的研制以及对配套锚具和施工机具的研制进行了表述,同时对煤矿井下使用情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现阶段经济发达地区工程投标报价方法的分析 ,对工程投标报价改革的方向及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影响SMA超弹性性能的主要因素,分析了两种不同的超弹性本构关系,总结了SMA超弹性阻尼器在工程振动控制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各种阻尼器的减、隔震效果及作用机制,布置方式和优化设计等,展望了SMA在减、隔震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周义礼 《煤炭技术》2002,21(2):23-26
通过对选煤厂生产性质及工艺特点的比较与分析 ,深刻地阐述了大中型选煤厂集散式监控系统的设计内容与构成 ,系统配置及其应注意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案例的剖析,提出了地应力、瓦斯压力是煤与瓦斯突出发生、发展的动力,而煤体(或岩体)的坚固性则是起阻碍突出发生的力。总结了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教训,提出了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发生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丁海强 《煤炭技术》2006,25(11):87-88
风水沟煤矿通过科技创新,对煤炭运输及选煤系统进行了一系列技术改造,推广应用了煤仓旋流输送器、博后筛,对矿井和选煤厂主要运输设备进行了更新和改造使煤炭选运能力、块煤产率及煤炭分级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内涵增效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