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赋予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以旧为核心的词新的活力,新的发展与保护方向。文化创意产业是一条捷径。文章认为当代中国的文化产业现状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物质文化产业的矛盾。我们的大环境急需对文化特别是地域特色十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开发、新开发,同时文化创意产业越来越被大众重视。它的经济与文化作用被广泛关注。将这两个大的文化概念下来两种不同的形态,结合研究。为研究和发展指明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2.
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是当前我国博物馆行业的一个热点问题,而西方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起步较早,在文化创意产品的定位、创意、开发、设计等方面已经高度成熟、值得借鉴。本文运用案例分析与比较分析方法,比较全面地对比了国内外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理念、现状与特色,总结出了西方博物馆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中的重要经验、做法以及我国博物...  相似文献   

3.
博物馆在现代社会已成为多元化公共服务和教育机构,不但承载了文化传播的重要作用,也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作为文化传播的方式之一,应在品牌化策略指导下,融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符号和价值三位一体,将博物馆文化价值有效传递给消费者,使人们获得更好的博物馆文化体验。  相似文献   

4.
《软件》2018,(2):57-61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愈加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传承问题。设计开发粤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系统,有利于采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手段对粤西非遗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保护传承。粤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系统基于B/S结构,采用PHP、MYSQL数据库进行设计开发。系统主要具有用户管理、资讯管理、人文地理、项目资源库、政策法规、公益活动、粤西非遗村落、粤西非遗传人、系统管理等功能。  相似文献   

5.
数字媒体技术在保护非遗技艺方面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通过数字影像、交互体验、虚拟现实等手段,可以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传承并促进其发展。文章以北海贝雕博物馆非遗传承单位为依托,实现了现代数字媒体技术在非遗技艺传承的具体应用。设计构建了北海贝雕博物馆App平台,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智能手机作为载体,以实现贝雕作品展示、工艺教学、交流互动以及在线购买等多种功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北海贝雕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传统民间工艺进行数字活态化传承与研发,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突破其传统的静态保护和展示模式,重新挖掘传统民间工的时代价值,激发传统民间工艺的活力,使人们了解传统民间工艺真实的艺术风采和文化内涵。以体验为核心,将交互式增强现实技融入传统民间艺术的展示中,创新传统无反馈单向显示模式,提高人们对传统民间文化的兴趣。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建立移动终端台、开发文创衍生产品,最大程度实现非遗文化传播和内容形式的深度延展。以AR技术及移动终端作为工具和载体,通过静态保护动态传承和开放性普及传播的形式,激发文化价值潜能,提升京津冀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旅游的综合价值,为带动文化创意产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7.
当前天津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存在设计陈旧、产品种类少、价格高、馆藏文化及地域特色不突出等诸多不足,生活实用功能的创意产品则较缺乏,表现出博物馆文化产品与公众实际生活不够紧密。文章分析、解决以上不足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使天津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能够真正融入到老百姓的生活中,最终有效地实现博物馆自身承载的文化传播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8.
牡丹江流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牡丹江发展史的见证,是牡丹江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蕴含着牡丹江流域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牡丹江流域多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精神价值、科学价值、和谐价值、审美价值、教育价值和经济价值。同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注重以人为载体的知识技能的传承,其最大特点是文化传承方式的非物质性,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将其提升到文化资源的高度,认真分析研究它的潜在价值及开发保护机制,这对于拥有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牡丹江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自2003年世界教科文组织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明确定义之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也被纳入了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上海这座大都市来探究,其城市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下历史文化的流失也比较严重,而对于既存的一些以其独特形式的文化遗产也勾起人们的回忆,本文主要以上海为城市背景,探讨城市声音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城市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当今社会,以数字化多媒体技术为核心信息时代已经到来,新媒介技术对整个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已显而易见。新的传播媒介不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巨大改变。伴随着媒介技术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却已渐显弊端。在新媒介环境下,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方式也在发生改变,并产生了新的传播样式,在新媒介影响下的大众传播形式已势在必行。因此,在新媒介的影响下研究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的传承与发展,不但可以为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的提供理论范式,而且可以在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科技的融合下,打破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为积极推动南通地方文化的发展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大众对文化需求的增加,将无形的非物质文化转换成具有传承意义的旅游文创产品,让非物质文化更符合新时代下的需求。赣南客家服饰于2021年被列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赣南客家传统服饰记录客家人迁徙历史、生活方式、精神向往,具有历史价值和艺术研究价值。文章以赣南客家传统服饰元素为切入点,一方面将赣南客家传统服饰非遗文化带入大众生活,另一方面在旅游文创产品中融入地域文化内涵,促进旅游文创产品形式多元化。  相似文献   

12.
校园文化创意产品是一种体现学校文化底蕴及内涵建设的有效途径,更是校园文化宣传的重要媒介。开发系列校园文化创意产品既有利于传播学校文化理念及特色,也有利于树立学校的品牌形象。文章以沈阳工学院校园系列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与开发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研究具有特色的文创设计作品现状,从构建和传播校园文化的目的出发,探索从文化产品到文化商品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分析系列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要素,为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创意产品提供设计灵感与开发途径。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极为丰富,蕴涵着贵州各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贵州各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为了更好地发掘和保护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对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网的数据挖掘,采用词云分析、聚类分析和可视化技术等,对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本数据进行处理,并提取有价值的关键文本信息,为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社会各界得到广泛关注,担负着文化传承中坚力量的大学生可以发挥自身优势保护与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学生构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且实践程度不高。大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时代责任感不强、高等 学校非物质文化教育缺乏系统化等是其重要成因。因此,可通过借鉴日本经验,通过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教育、建立非物质文 化遗产保护体系、构建完善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提高大学生社团实际运作质量与作用,以及政府提供一定就业优惠与补贴等促 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5.
"博物馆+"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博物馆文创产品合作开发形式的主流,大致有"博物馆+博物馆""博物馆+高校""博物馆+企业"这三种主要模式。文章通过对这三种模式的逐一分析后认为,它们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博物馆文创的发展,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仍然无法避免博物馆文创开发步入瓶颈阶段。面对产品的文化内涵把握不准确、创意性不足、落地生产的局限性等问题,仍然需要博物馆发挥主体作用,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在"博物馆+"这一基本模式下将合作领域扩大范围,将合作方式优化创新,突破当前瓶颈。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关键时期,抓住机遇,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对于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吸引力、竞争力、增值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结合体验经济时代的背景,针对广东河源客家忠信花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通过忠信花灯文化创意品牌的打造,以及创意产品的设计,将忠信花灯的结构特点和文化内涵融入其中,在文创品牌的创建和推广过程中达到活化非遗资源、推动忠信花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目的,同时助力河源城市形象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山西晋剧作为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受到现代人们的喜爱和推崇,随着人们对家居生活中精神文化追求的逐渐提高,晋剧中很多优秀的视觉元素被应用到现代设计设计之中。文章以山西晋剧中经典的色彩和人物图案元素进行提取,以彰显山西地方民族文化传统美学特征,探索如何将山西晋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民族元素与现代室内设计有机结合,以更好地在室内设计中应用,继而发掘晋剧独特的美学内涵并以崭新的形式传承山西地方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美术为切入点,通过对天津市传统美术项目的发展现状及产业化现状进行分析来寻找适合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产业化发展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9.
当前动画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不断发展、成熟,具视觉呈现与交互的动画在其应用领域上更广泛、更便捷,其中动画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动画应用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秦淮灯会已申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文章研究其发展历程以及各式扎灯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并据此进行再创作,以技术创新和艺术实现为主旨,力图呈现秦淮灯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20.
大运河文化是在运河中诞生和传播的物质和精神财产的全部,大运河文化带的研究以大运河沿线的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为主要内容,以大运河相关的文化产业为主要媒介,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众多的文化遗产为主要的关注点。妈祖文化作为运河文化带上的一种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是运河文化带上不可或缺的文化因素,对社会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研究妈祖文化资源与文创产业相结合的策略,对妈祖文化资源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妈祖文化的传承并可带动妈祖文创产业的成长。通过文创产业助推妈祖文化的传播,借助运河文化带拉动妈祖文化资源升级,发展妈祖文化创意产业,很好地保护、开发并挖掘了妈祖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