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探讨梓葛冻干粉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微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选择雄性SD大鼠3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葛根素注射液组、尼莫地平组和梓葛冻干粉针3个剂量组。线栓法复制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缺血2 h,于再灌注1、4、7和14 d给药后,取脑提取微血管,分别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脑微血管中闭合蛋白(Occludin)、紧密连接蛋白-5(Claudin-5)、闭合小带蛋白-1(ZO-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蛋白表达。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再灌注4、7和14 d,梓葛冻干粉针16.40、32.70和65.40 mg·kg-1能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侧脑皮质层微血管中MMP-9蛋白表达的升高;并促进微血管中Claudin-5、Occludin、ZO-1蛋白表达。说明梓葛冻干粉针影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微血管通透性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MMP-9蛋白表达,并促进Claudin-5、Occludin、ZO-1蛋白表达,进而保护和改善脑微血管通透性。  相似文献   

2.
丹参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丹参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神经功能学评分、苏木素和伊红(HE)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检测丹参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行为学、缺血侧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丹参素可明显改善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体征,减轻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损伤,降低神经细胞凋亡百分率.结论丹参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梓葛冻干粉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微血管通透性的影响。选择雄性SD大鼠2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葛根素注射液组和梓葛冻干粉针3个剂量组。线栓法复制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缺血2 h,于再灌注1、4、7、14 d给药后,取脑提取微血管,用RT-PCR法测定脑微血管中闭合蛋白(Occludin)、紧密连接蛋白-5(Claudin-5)、闭合小带蛋白-1(ZO-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mRNA表达。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再灌注4、7、14 d,梓葛冻干粉针16.40、32.70、65.40 mg·kg~(-1)能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侧脑皮质层微血管中MMP-9mRNA表达的升高(p0.01);并促进微血管中Claudin-5、Occludin、ZO-1 mRNA表达(p0.05)。说明梓葛冻干粉针通过抑制MMP-9基因表达,并促进Claudin-5、Occludin、ZO-1基因表达,进而保护和改善脑微血管通透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金属硫蛋白(MT)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核转录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mRNA表达的影响,本试验将9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MT低、高剂量处理组,缺血45min再灌注lh,3h,6h,9h。建立大鼠HIRI动物模型,给予不同剂量MT,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NF-κB、TNF-α和ICAM—1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再灌注3h,NF-κB、TNF-α、ICAM-1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1),MT高、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NF-κB、TNF-α及ICAM-1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由此可知,金属硫蛋白抑制NF-κB、TNF-α和ICAM三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是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豆肽对力竭运动大鼠心脏血流动力学及心肌自噬水平的影响,探讨其保护心脏作用的抑制自噬机制。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灌胃蒸馏水,不进行强迫运动)、力竭运动模型组(灌胃蒸馏水,并强迫游泳至力竭)、大豆肽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大豆肽500、250及125 mg/kg,并强迫游泳至力竭)。测定麻醉后大鼠左心室LVEDP、LV dp/dt max、LV dp/dt min、LVSP、MABP及HR等参数;取大鼠心尖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病理组织学改变;取大鼠心肌组织,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LC3、Beclin-1及Atg7等因子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大豆肽高剂量500 mg可显著降低力竭运动大鼠LVEDP,升高LV dp/dt max、LV dp/dt min、LVSP及MABP,亦可明显改善力竭运动大鼠心肌组织的病理学变化,下调心肌组织LC3、Beclin-1及Atg7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论:大豆肽具有改善力竭运动大鼠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自噬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甘草苷抗小鼠脑缺血再灌注炎性损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ICR 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依达拉奉3mg/(kg bw·d)和甘草苷高、中、低剂量(40、20、10mg/(kg bw·d))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2h 再灌注22h 后,观察脑组织病理学变化、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检测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甘草苷可明显减轻脑组织病理学改变,降低MPO 活性及ICAM-1 表达。结论:甘草苷具有抗脑缺血再灌注炎性损伤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早期应用白术多糖治疗对脑组织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再灌注模型, 84只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再灌注组、蒸馏水组及白术多糖组,每组再根据不同再灌注时间随机分为3个亚组,取各组动物脑缺血区组织,分别检测其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做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计数ICAM-1阳性血管数。结果:白术多糖组各时间点ICAM-1阳性血管数均明显少于再灌注组及蒸馏水组相应时间点(p<0.01)。白术多糖组各时间点MPO活性均明显低于再灌注组及蒸馏水组相应时间点(p<0.01)。结论:再灌注早期小剂量应用白术多糖能明显减少缺血区中性粒细胞浸润及ICAM-1的表达,有助于改善炎症反应引起的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8.
研究不同浓度马齿苋多糖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组织损伤能量代谢的影响。采用模拟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心肌组织中冠脉流量(CF)、高能磷酸化合物(ATP、ADP和AMP)、辅酶A(CoA)、乙酰辅酶A(AcCoA)、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岐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指标。结果表明:马齿苋多糖能够增加再灌注30min内心肌组织中冠脉流量,升高ATP含量、腺苷及能荷,对SOD活性有改善作用,降低心肌组织中AcCoA/CoA比值、乳酸脱氢酶及MDA含量,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马齿苋多糖可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脂肪氧化程度,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心肌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大鼠视网膜急性损伤后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变化及活血化瘀汤干预的结果 .方法 随机将65只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A组)、加压组(B组)、加压+活血化瘀汤组(C组).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组大鼠视网膜急性损伤后不同时间点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A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可见一定量的Bcl-2和Bax蛋白表达; B组Bcl-2蛋白表达在2h开始升高,36h达峰值,72h恢复正常,12h到48h各时间点与A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Bax蛋白表达的变化与Bcl-2相近,不同的是达峰值在24h.C组12h至48h与B组相应时间点比较,Bcl-2蛋白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x蛋白表达与B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视网膜损伤后Bcl-2,Bax蛋白表达均升高,活血化瘀汤上调了Bcl-2蛋白表达,未影响Bax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大鼠视网膜急性损伤后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变化及活血化瘀汤干预的结果。方法随机将65只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A组)、加压组(B组)、加压+活血化瘀汤组(C组)。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组大鼠视网膜急性损伤后不同时间点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A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可见一定量的Bcl-2和Bax蛋白表达;B组Bcl-2蛋白表达在2 h开始升高,36 h达峰值,72 h恢复正常,12 h到48 h各时间点与A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1);Bax蛋白表达的变化与Bcl-2相近,不同的是达峰值在24 h。C组12 h至48 h与B组相应时间点比较,Bcl-2蛋白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Bax蛋白表达与B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结论急性视网膜损伤后Bcl-2、Bax蛋白表达均升高,活血化瘀汤上调了Bcl-2蛋白表达,未影响Bax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1.
EGCG对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线拴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EGCG小剂量组(10mg/kg)、EGCG大剂量组(20mg/kg)、尼莫地平组。缺血前30min舌下静脉给药,持续性缺血6h后处死动物。测定脑梗塞体积、脑组织钙和兴奋性氨基酸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EGCG治疗组能减小脑梗塞体积,显著降低脑组织钙及兴奋性氨基酸含量。结论:EGCG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具有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防止细胞内钙超载、减少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探究饮用酒和食用酒精暴露诱导小鼠肝脏组织损伤的损伤效应及可能的分子机制。将30只雄性C57BL/6 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饮用酒处理组和食用酒精处理组,每组10只,灌胃结束后,检测各组小鼠肝脏组织中氧化应激(ROS、MDA、SOD)、自噬反应(LC3B、Beclin-1)和细胞凋亡(Bax、Bcl-2、P53)等相关因子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饮用酒处理组的活性氧自由基ROS活性增加,过氧化氢酶MDA水平上调,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降低;自噬相关因子Beclin-1和LC3B的表达增加;同时,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降低,促凋亡基因Bax表达增加,Bax/Bcl-2的比值上调,抑癌基因P53的表达呈上升趋势;食用酒精处理组呈现相同的变化,且趋势更明显。结果表明,饮用酒暴露可能通过刺激小鼠肝脏组织氧化应激的发生,进而引起细胞自噬和凋亡;与饮用酒相比,食用酒精对小鼠肝脏组织的损害效应更为明显,提示饮用酒中某些物质可能对小鼠肝脏组织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金丝桃苷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对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及对海马组织的保护作用。本文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假手术组(S)、模型组(M)、金丝桃苷低(25 mg/kg)、中(50 mg/kg)、高(100 mg/kg)剂量组。除S组外,建立左侧大脑中动脉梗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造模24 h后,水迷宫评估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判断神经缺损;病理HE染色评价海马区神经细胞病变;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海马BDNF和p75NTR蛋白表达。结果表明,与M组比较,金丝桃苷能显著缩短缺血再灌注大鼠的逃避潜伏时间(15.45±1.86)s,增加穿越平台次数(8.67±1.52)次(p0.05);改善海马病理损伤,神经细胞形态基本正常、结构保持完整;同时调控大脑海马BDNF表达增加,p75NRT减少(p0.05)。金丝桃苷能显著改善大鼠认知障碍,可能是通过上调BDNF、下调p75NRT减少海马神经元及细胞损伤,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探究菱角壳提取物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肌力的作用及机制。成年雄性SD大鼠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菱角壳提取物组,每组8只。给药7 d后,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和空间探索实验及大鼠四肢肌力测定;同时检测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结果发现,菱角壳提取物组大鼠神经功能缺陷评分2.63分,低于模型组(P<0.05);定位航行实验中,菱角壳提取物组大鼠在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为24.89 s,与模型组相比延长(P<0.05),游泳路程为24 084.20 mm,明显增加(P<0.001),成功潜伏期16.22 s和总路程24 404.65 mm则显著缩短(P<0.001);空间探索实验中,与模型组相比,大鼠穿越有效区域次数5.75次、在有效区域停留时间22.21 s以及在有效区域游泳路程33 744.41 mm均明显增加(P<0.05);菱角壳提取物组大鼠四肢肌力为296.18 N/g,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增强(P<0.001);大鼠脑组织中SOD活性和MDA含量分别为4.27 NU/mg pro、2.33 nmol/mg pro,与模型组相比,结果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以上结果表明,菱角壳提取物能明显增强局灶性缺血再灌注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和肌力,该作用可能与其减轻自由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白首乌C21甾苷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清洁级Wistar系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打开胸腔,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下穿线但不结扎;缺血再灌注组:结扎LAD;去势组:去势后恢复4w,然后再结扎LAD;白首乌C21甾苷治疗组:结扎LAD手术前1w胃给予白首乌C21甾苷1.0 g/kg,连续7d,然后结扎LAD。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肌钙蛋白(c Tn T)和心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并对心肌组织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白首乌C21甾苷治疗组TNF-α、IL-6和c Tn T含量明显降低,心肌病理损伤减轻。结论:白首乌C21甾苷可显著抑制心肌炎症因子,缩小梗死面积,减轻心肌组织形态损伤,改善受损的心肌功能,从而起到保护心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玉米黄素对内质网应激引起的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试验分为空白对照组、衣霉素(TM)损伤组(5 μg/mL)、玉米黄素保护组(5 μmol/L)和损伤加保护组。采用Caspase 3试剂盒检测Caspase 3活性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凋亡相关蛋白PERK、CHOP,PERK下游信号分子elF2α和ATF4,以及自噬相关蛋白Beclin 1。结果显示:与TM模型组相比,玉米黄素处理后PERK及其下游调控蛋白elF2α和ATF4的表达能力显著下降(P<0.01),Beclin 1的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未加自噬抑制剂相比,玉米黄素组的GRP78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TM模型组的CHOP蛋白的表达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而玉米黄素处理组CHOP蛋白的表达水平极显著低于TM模型组(P<0.01)。结论:玉米黄素能减轻由内质网应激引起的损伤作用,并且可逆转TM引起的损伤。其作用机制是:玉米黄素通过抑制PERK通路,进而抑制GRP78与ERS感受器的分离,降低促凋亡因子CHOP的水平,通过调控保护性自噬来缓解ERS。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荷叶醇提物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的抗氧化作用及机制。方法 50只昆明种小鼠分为5组,即模型组,假手术组,给药组分为荷叶醇提物30,60,120 mg/kg 3组。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5 d,模型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测定血清过氧化氢酶活性,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后动物脑组织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给药组使用荷叶醇提物后,CAT活性较模型组提高,但仍低于假手术组。结论荷叶醇提物能减轻小鼠脑缺血的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8.
孙红霞  陈建光 《食品科学》2016,37(15):237-241
目的:观察北五味子乙素(schisandrin B,SchB)对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大鼠离体心脏功能、梗死面积、乳酸脱氢酶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Wistar大鼠50 只,随机分为5 组:空白对照组(CON)、缺血再灌注组(I/R)、SchB预保护组(SchB)、PI3K抑制剂组(I/R+SchB+LY)、腺苷酸活化的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抑制剂组(I/R+SchB+CC)。采用Langendorff法建立离体大鼠心脏I/R模型,心肌缺血2 h,再灌注5、15、30、60 min。观察I/R期间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左心室舒张末压、冠脉流量和心率;测定心脏灌流液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含量,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2,3,5-triphenyltertrazoliumchloride,TTC)染色测定各组心肌梗死面积;免疫印迹检测心肌中总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磷酸化Akt(p-Akt)、总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ease kinase-3β,GSK-3β)、磷酸化GSK-3β(p-GSK-3β)蛋白表达。结果:SchB可显著改善I/R所致的心肌功能损伤,减少梗死面积,提高心肌中p-Akt和p-GSK-3β蛋白表达。结论:SchB对大鼠离体心脏I/R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AMPK和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羊栖菜多糖对2型糖尿病(2-diabetes mellitus,2-DM)大鼠脂肪分化相关蛋白(Adpose differentiation-related protein,ADR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A:正常对照组;B:模型组;C组:羊栖菜多糖0.8g.kg-1组;D组:羊栖菜多糖0.4g.kg-1组。8周后,Western blot法检测ADRP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羊栖菜多糖组ADRP蛋白的表达低于模型组。结论:羊栖菜多糖可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脂肪分化相关蛋白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OA)对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的肾细胞毒性的拮抗机制。方法:将实验分为6组(对照组、OTA组、OA组、OA预处理组、OA和OTA同时处理组和OA后处理组)处理人胚肾上皮细胞(HEK293T),通过测定细胞存活率确定OA的拮抗剂量为1 μmol/L,并进一步通过OA和OTA对活性氧簇(ROS)含量和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影响的研究,探明OA拮抗OTA诱导的HEK293T细胞毒性的机制。结果:低浓度的OA(1 μmol/L)能够显著提高细胞存活率(p<0.05)。虽然1 μmol/L OA不会明显诱导ROS产生和激活自噬(p>0.05),但是能够通过调节p-mTOR、p-p70S6K、p-Beclin1和LC3的表达来不同程度缓解OTA诱导的HEK293T细胞的自噬性死亡,OA后处理方式效果最为明显(p<0.05)。结论:摄入含OA的食品能够对OTA诱导的肾细胞毒性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