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 :将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我科行骨科手术的96例患者分为以下两组: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8例,采用手术室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和术后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手术有效46例(95.83%)、对照组31例(64.58%);观察组WHOQOL-BREF量表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手术室精细化护理能够有效降低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诊泌尿感染患者病原学分布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以求有效的规避危险,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进入我院急诊科室治疗的泌尿系感染患者120例,对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性别、年龄及基础病等潜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结果 :泌尿系感染的120;例患者中,主要病原菌有86株,其中主要菌种为大肠埃希菌、绿通假单胞菌等,患者年龄多在60岁以上,在治疗疾病时,多种抗菌素联合使用,而且感染患者近期内一般都进行了手术。结论 :急诊科泌尿感染危险因素可谓是多种多样,如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抗生素的滥用以及病原菌耐药机制复杂等都可能会引发感染,因此,在临床上必须要及时的干预,做好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探讨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及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所收治的20例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患者为研究样本,探讨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导致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非常多,如手术类型、手术部位、手术时间、有无接台手术以及是否有参观者等。结论: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来避免切口感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在预防胃肠道手术患者切口感染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胃肠道手术治疗的患者74例,根据护理差异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应用手术室综合护理,对照组应用常规手术室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切口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在预防胃肠道手术患者切口感染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降低其切口感染率,促进患者手术切口的愈合,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脊柱手术患者手术之后切口感染的有关因素。方法以本院于2016年2月到2018年4月期间治疗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出现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并且利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详细的统计。结果在200例患者当中出现15例切口感染患者,感染率为7.5%,其中共分离出15株病原体,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占了40%,鲍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以及普通变形菌做占的百分比为26.7%、20%以及13.3%。手术次数太大、手术切口大、持续时间长等方面是脊柱术后切口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切口感染的发生和术前的合并症以及术中各个环节、术前准备不充分等方面有关。对脊柱手术切口感染出现的危险因素利用对应的干预措施,进一步减小感染风险,有利用患者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惠州市惠阳区熟肉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照相关标准对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简称"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沙门氏菌进行定性检测。结果:180件熟肉制品中,致病菌检出率为7.22%(13/180),其中李斯特菌检出率为3.33%(6/180)、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1.67%(3/180)及沙门氏菌检出率为2.22%(4/180),未检出其他致病菌。15类熟肉制品中,有9类检出食源性致病菌。李斯特菌主要存在于烧鹅、烤鸭、咸鸡、卤猪耳、叉烧肉及豉油鸡6类熟肉制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存在于卤猪肉、叉烧肉及豉油鸡3类熟肉制品中;沙门氏菌主要存在于卤猪耳、卤鸡肉、卤水鸭及鸭掌4类熟肉制品中。不同地区的熟肉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本地区熟肉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不同程度存在,且不同区域存在差异,应加强对熟肉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责令生产经营单位限期改正,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妇产科患者在做完手术之后所出现的感染问题是医院所关注研究的重点,本文将对造成术后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危险要素来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从2017年五月到2018年五月这段时间中,对常州某医院的250名做过妇科手术的人进行了调查。本文将根据这些患者们的具体资料和病历作为参考进行后续研究,进而寻找到出现术后感染的隐藏因素。最后通过调查发现,在做过手术之后的妇产科患者最容易得的感染类疾病是呼吸系统感染,且感染此类疾病的概率会随着患者的年龄增大而提高。最后得出了以下结论:对那些术后的妇产科患者来说,日常生活当中的多种因素都会造成术后感染,在此同时,年龄的增长也会导致患感染类疾病的概率,为了能够对这些感染疾病进行有效的预防,需要采取相应有效的临床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本文针对耳鼻喉感染的相关因素以及其相应的护理策略展开讨论与分析并且将医院的感染发生率有所降低。方法 :本次探讨采用了回顾法来对临床资料的200例耳鼻喉科患者进行分析,此次内容针对于在医院发生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将非医院感染和医院感染的患者在性别和年龄以及其他疾病还有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住院时间,住院季节和实施侵入性诊疗操作等个方面的差异进行合并和比较。结果 :通过统计得知,两组感染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这是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结论 :由此得出结论,耳鼻喉科患者在医院发生感染会与多种因素息息相关,所以针对此应该做出相对应的护理措施以避免在医院发生此类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妇产科围术期并发生殖道感染的患者实施抗生素治疗的应用与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4月至2018年1月期间妇产科实施手术治疗1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住院编号进行随机分组,其中研究组94例实施手术前后预防性抗感染治疗,对照组94例则给予术后预防性抗感染治疗,就两组患者生殖道感染情况进行统计比较,同时就感染因素进行实验分析,并给予针对性抗感染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生殖道感染率及总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生殖道感染的因素主要为支原体、衣原体及细菌感染,给予针对性抗感染治疗疗效达100%。结论:对妇产科手术患者给予手术前后预防性抗感染治疗能够显著降低生殖道感染的发生率,在临床诊疗中实用性较高,能够在一定程度降低感染发生后的实验室检查及针对性抗感染治疗的工作量,减轻患者承受的痛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药学干预抗菌药物使用在骨科Ⅰ类切口围术期的效果。方法:通过医院His系统分别抽取我院2017年4月份(干预前)和2018年4月份(干预后)骨科Ⅰ类切口病历63份、65份,对药学干预前后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给药时机、药物品种、用法用量、用药疗程等情况进行对照分析,分析其药学干预前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结果:干预后,我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防性应用抗菌药物选药、用法用量、疗程合理性由对照组的92.1%、90.5%、79.4%、77.8%分别上升为96.9%、96.9%、90.84%、8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我院采取的药学干预措施对提高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水平和管理水平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基层医院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调查我院普通外科2012年1月—2017年12月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统计手术切口感染情况。结果:我院普通外科2012年1月—2017年12月共行手术122例,其中6例(4.9%)发生切口感染。结论:基层医院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多与切口类型、手术性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等因素相关,针对这些因素采取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前的营养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营养不良的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8年8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12例为研究对象,通过Z评分法对患儿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并通过相关资料和问卷调查形式对可能影响患儿营养不良的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12例患儿发生营养不良共64例,营养不良发生率为57. 14%,单因素分析中患儿出生时的体质量、母亲对疾病的准确感知、母亲的教育水平、焦虑程度、抑郁程度与患儿术前营养不良关系密切(P 0. 05或P 0. 01),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母亲对疾病感知度、母亲焦虑和抑郁程度以及患儿体质量是影响患儿术前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1)。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前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其影响因素较多,根据影响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患儿的营养状况进行检测干预,同时对其母亲存在的焦虑、抑郁状况和对疾病的感知程度进行针对性干预,以改善患儿术前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手术室预防医院感染的护理策略。方法选取1200例患者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回顾其病例并找出具体感染原因,对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策略,把感染率、护理满意率作为评比内容。结果在医院感染率方面:观察组对照组;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对照组观察组(且P值0.05)。结论执行针对性护理措施是患者术后恢复、医院感染风险降低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主要分析手术病人出现切口感染中手术室护理手段的运用。方法通过选用本院收治的150例病人,并将其进行随机划分,组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75名。在观察组里,采用的是综合的护理干预的手段,在对照组里,采用的是常规的护理干预手段,对这2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感染情况、手术室的细菌含量存在的变化等进行认真地观察,且做好相关记录。结果从这2组的护理满意度来看,观察组显然比对照组更高,在切口的感染率方面,观察组也更低,而且差异比较明显,P0.05;而在手术室的住院时间以及细菌含量方面,观察组也显然更低,P0.05。结论本文所研究的手术室护理在临床应用当中,可以让切口的感染几率更低,使手术室的环境有所保证,从而让病人对护理服务更加认可,体现了比较高的护理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烟台濒临的黄海和渤海海域海产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分布特征,掌握致病菌污染的"基线值",为市场监管、消费指导和风险预警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按照GB 4789规定的方法,进行6种食源性致病菌检测。借助快速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s QMRA)方法,评价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感染风险。结果 6类260种海产品中仅有副溶血性弧菌阳性检出,创伤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单增李斯特菌和大肠杆菌O157:H7均未检出。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总体污染率为19.62%(51/260),贝类、甲壳类污染水平较高,鱼类、海藻类偏低,污染率分别为26.42%(28/106)、20.00%(6/30)、10.00%(3/30)、10.00%(3/30);贝类中牡蛎是副溶血性弧菌高污染的海产品,污染率为31.03%(9/29)。普通人群摄食加热海产品后副溶血性弧菌致病风险概率值为2.97×10-7,年均患病率为6.03×10~(-6)次/人年,7~9月份为高发病时间段。结论烟台海域鲜活海产品主要存在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摄食人群具有潜在的感染风险,尤其温度较高的第三季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住院时间与院感发生部位的关系及其护理干预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老年患者154例,比较所有患者住院期间院感发生部分与住院时间的关系。结果:本次调查的154例老年患者中共发生院内感染49例(31.82%),其中,呼吸道感染居于首位,占比13.64%;且不同住院时间的院内感染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患者住院时间与院感的发生密切相关,呼吸道是其最为常见的感染部位;而强化对老年患者的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院感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7.
正检测肉制品中的致病菌是保障肉制品质量安全、防止食源性疾病爆发的有效手段。PCR技术作为一种同时检测多种病原菌的技术,是检测肉制品中致病菌的重要手段。此次主题由刘磊老师对肉制品致病菌的各种知识和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讲解。食源性致病菌及其危害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据不完全统计,约66%的食源性疾病由食源性微生物引起。据WHO(世界卫生组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医院感染的关系。方法:于2017年04月--2018年04月,随机选取本院医护人员222名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研究对象的手部样本,并实施微生物培养。同时分析研究期间医院感染率,进一步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手部样本222例中,合格率占84.68%(188/222);医护人员诊疗之前的手卫生依从率40.99%明显低于诊疗后61.71%,与接触患者前的手卫生依从率29.28%也明显低于接触后53.15%(p0.05)。同时研讨了本院住院患者5725例,其中感染发生率为4.00%(229/5725)。深入分析发现,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医院感染之间的关系呈负相关。结论: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越高,医院感染率就会越低,两者之间的关系呈负相关。对此,临床应当高度重视医护人员的手卫生,进而加强防控医院感染,确保患者诊疗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广州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及分布情况, 发现危险因素。方法 2016年共采集6类共1058份食品样品, 对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蜡样芽孢杆菌、单增李斯特氏菌等进行监测分析。结果 检出食源性致病菌164株, 总检出率为15.50%。食源性致病菌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最高(40.93%), 其次为蜡样芽胞杆菌(9.29%)、金黄色葡萄球菌(2.38%)、单增李斯特氏菌(2.08%)、沙门氏菌(1.42%),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出率为0。不同食品类别中水产品检出率最高, 达到了43.52%, 其次为烘焙食品(13.64%)、小摊贩食品(10.62%)、生鸡肉(8.47%)、冷藏膳食(7.50%)和熟肉制品(6.82%), 不同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采样场所中采自餐饮店的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最高(50.00%), 其次是农贸肉菜市场(17.70%)、超市(16.71%)和小摊贩(10.62%), 最低的是零售店(9.83%)。散装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15.85%)高于预包装食品的检出率(9.09%)。中心城区烘焙食品、生鸡肉致病菌检出率要高于周边区, 周边区域小摊贩食品致病菌检出率为零。结论 2016年广州市市售食品存在较高的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 对食品安全隐患较高的食品应加强监管, 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讨论探究皮肤门诊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预防及管理,针对医务人员的感染管理工作及对策。方法在2017年5月后我院在皮肤门诊彻底、全方位实施体院感染预防及管理制度,比对实施前后医务人员的感染风险发生事件,随机抽取制度实现前后28名医务为常规组及管理组,收集威胁医务人员安全的感染及危险因素,针对管理制度等比对皮肤科物品表面、医疗器械等病原学检测报告。结果:皮肤门诊科医务人员感染预防及管理制度实施前,常规组医院感染率为7.14%显著高于制度实施后的管理组3.57%,管理组感染知识达标率100%、手卫生达标率96.42%、标准预防执行率92.85%均高于常规组82.14%、78.57%、85.71%,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组的皮肤科物品表面、医疗器械的病原学检查结果合格率为98.22%、95.87%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9.67%、94.21%。结论:在皮肤门诊科采用感染预防以及管理制度,可以有效降低医务人员感染事件发生几率,提高工作效率及医护质量,实现全方位的医院感染预防与管理,实现消毒水平以及管理制度执行的提升,可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