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梗抢救过程中的护理干预及效果。方法:时间段为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患者中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观察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急诊护理,观察患者抢救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急救时间、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短,P 0.05。结论:在急性心梗患者抢救过程中应用急诊护理路径,能减少抢救时间,促进患者康复,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应用于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确定2016年7月-2018年7月为研究时段,以此期间我院接收的急诊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选择62例,随机进行编号,遵照均等原则,使用计算机软件分组,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全程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急救时间、住院时间较短,P 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44%,与对照组25.76%相比较低,P 0.05。结论: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全程护理干预利于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患者恢复较快,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推荐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急性左心衰患者应用优化急救护理措施的急救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左心衰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急救护理措施,而观察组应用优化急救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急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急救0.5h、1h病情好转率较对照组显著较高,且P0.05。观察组急救时间、住院时间等较对照组均显著较短,且P0.05。结论:急性左心衰患者应用优化急救护理措施的急救效果显著,即可缩短急救和住院时间,并加速其病情好转,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将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重症颅脑外伤急诊手术患者救治的影响作为本文的论述中心,就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运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的效用进行揭示。方法:依托样本分析法,将我院2016年4月-2018年8月期间急诊科收治的72例重症颅脑外伤急诊手术患者作为研究主体,根据其急诊护理手段差异性将其分成参照组(36例)及干预组(36例),分别实施常规急诊护理及优化急诊护理,观察对比入选患者的院前急救时间、院内急救时间、急救成功率、MEW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取得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参照组,两组数据间对比差异性明显(p 0.05)。结论:为重症颅脑外伤急诊手术患者实施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其救治效果具有积极的影响,同时可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全程安全转运及前瞻性护理干预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时间段为2016年4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患者中选取急诊危重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程安全转运及前瞻性护理,观察检查等待时间、运转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等待检查时间短,运转时间短,P 0.05。结论: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运转中,给予全程安全转运及前瞻性护理,能减少患者治疗时间,效果较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全程护理应用于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64例急诊危重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分成对照组(30例)、研究组(3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全程护理,观察两组救治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分诊评估时间、静脉给药以及急救总用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研究结论急诊危重患儿在抢救中应用全程护理可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家属护理满意度提升,具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的护理方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检分诊判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6年10月到2017年10月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从中选取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视为对照组并实施常规护理;以本院在2017年11月到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样抽选出50例患者的资料并对其加强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成功进行有效护理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成功分诊率为74.00%,低于观察组94.00%,组间数据对比:P值0.05。结论:由于护理人员对急性心肌梗死非典型性临床表现、心电图失败、心绞痛改变认知不足,影响患者预检分诊判断,加强护理干预后能够有效提高预检分诊判断效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赢得抢救时间。  相似文献   

8.
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17年6月到2017年12月收治的急诊科患者中选择520例患者进行分组,每组260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方式。结果:观察组急诊科患者护理差错率为0,实现了零失误,满意度高达97.69%,对照组急诊科患者护理差错率20例,占比为7.69%,有效率为80.76%。两者对比,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应用具有非常明显的临床效果,急诊患者满意度比较高,有助于解决患者与医生、护理人员的矛盾,提高患者配合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中采用急救护理流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新郑人民医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急诊科室收治的66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为本次的调查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流程组,每组各33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严重多发伤常规护理,给予流程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急救护理流程管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效果。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流程组患者抢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同时流程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提高在急诊科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过程中实施急救护理流程管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对赢取宝贵时间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的急诊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进行探析。方法 :以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急诊科行心肺复苏救治的11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心肺复苏后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同时实施急诊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临床康复效果。结果 :干预后,2组患者的心率、动脉压均有改善,但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为3.6%,低于对照组的14.5%(P 0.05)。结论 :急诊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心肺复苏后患者的康复效果,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在肝硬化患者的治疗护理工作中实施全程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8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肝硬化患者90例设为研究对象,经电脑随机分组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5例)。在对照组患者中实施常规护理,在观察组患者中实施全程优质护理,分析不同护理方式下患者护理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显著比对照组要高(P0.05)。结论:临床上在针对肝硬化患者治疗护理中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服务效果良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缓解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析。方法 :对2016年~2017年度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15例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研究,其中2016年度55例患者实施常规急诊护理纳入对照组,2017年度60例患者实施急诊护理流程优化纳入研究组,对比分析两组抢救情况。结果 :研究组抢救成功率为100.0%,对照组为90.9%,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接诊用时、分诊用时、检查用时、专科治疗用时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开展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可有效提升抢救效率和成功率,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控制论在血液净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90例,按照随即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液净化护理中实施控制论;观察2组患者并发症、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焦虑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实施控制论,可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增加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梗抢救过程中的护理干预及应用效果。方法:时间段为2016年5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患者中选取急性心梗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1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急诊护理路径,观察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分诊时间、球囊扩张时间、抢救时间少,并发症发生率低,P 0.05。结论:在急性心梗患者抢救过程中应用急诊护理路径,提高了抢救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效果较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标准化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危重症患者100例,参照随机数字表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干预,试验组实施标准化抢救护理干预。对患者护理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试验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4.00%,对照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2.00%,2组患者对比无差异性(P0.05);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抢救时间分别为(32.5±9.9)min和(49.6±12.7)min,2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危重症患者实施标准化急救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护理效果,降低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在临床中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重视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对心功能、病程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80例,均为我院心血管科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应用循证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n=40)与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对照组,n=40)心功能分级改善情况、病程及医疗费用、护理满意度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心功能分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卧床时间、住院天数、医疗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的躯体功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干预后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重视循证护理干预的实施,可改善心功能,缩短病程,节约医疗费用,提高生存质量,具非常重要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7.
随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间在医院急诊科住院患者180例作为调查的主要对象,将病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病例人数为90人,对照组中病例患者实施医院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中病例患者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加强风险管理护理。对两组病例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情况进行观察。观察组中病例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患者在急诊科室停留的时间短语对照组(P0.05)。在医院急诊科室中应用风险管理护理模式能够极大的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并且护理质量得到更好的提升,患者在急诊科室停留的时间缩短,因此,风险管理护理模式值得在急诊科室内进行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社区急救对急性颈脊髓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诊的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一般急救护理流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先进行社区急救,然后再送往医院进行救治,比较两组的急救效果。结果:观察组进-出急诊室的时间、住院天数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存活率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社区急救可明显缩短患者进-出急诊室的时间和住院天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急诊科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41例/组,一组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一组采用全程护理(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效果。结果:在抢救时间、心肺复苏时间以及气管插管时间方面,实验组患者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风险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抢救成功率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抢救中采用全程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抢救效果,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针对急诊重症患者采取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方式,分析这种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30名急诊危重症病人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成两组,对照组65人,观察组65人,针对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急救护理方式;针对观察组患者实行整体急诊急救护理方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有了明显的提高。结论 :整体急诊急救护理对急诊重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急诊重症患者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